悲傷的奇怪之處在於,等你熬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悲傷便可能會放你一馬。
--法蘭克.布魯尼

中秋連假,抱著十月剛印好的新書跳上火車到了海邊的民宿,想趁這個假期再次翻閱,這本冠軍書被美國心靈教母歐普拉大讚「大絕望帶來大洞察力」不是沒有原因。我在腦中不斷想像,如果我和作者同個時空,我們好不好聊?會成為怎麼樣的朋友?他好幽默又好誠實,好想介紹給大家認識。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法蘭克.布魯尼,在2017年時為50幾歲的黃金年代,一朝醒來變成「獨眼龍」(一眼中風、視覺漸漸喪失),他的未來就像被宇宙拔掉了插頭,漸漸暗下。失戀、父親罹患重病、記者人生陷入低谷......,布魯尼明亮的舞台即將提早落幕⋯⋯但幕落到一半、他突然探出身子說,等等,後面的劇本才真的精彩,錯過會是損失。 

● 從美國到韓國的讀者都問,為什麼失去會是喜悅? 

我們活在一個非常擅長將苦難過濾掉的世界,我們被勸告要放下那些引發我們不自在的事(不管自己的還是他人的)。「濾鏡」短暫迴避了委屈、難受、辛苦,但心魔在旁伺機而動。 

如何化「失去」為「獲得」?布魯尼建議,先敢伸手接下,學著和它相處。他帶著自己的困境,陪你揭開那些以苦難包裝的大禮。 

「轉念」是這本書的禮物。只是「記者布魯尼」見多識廣,要叫他「轉念」「臣服」在這樣的處境,可不容易。於是很實際地,他和很多人交談、收集資料,他確信命運並沒有對我們特別不好。 

根據美國疾管局 2018 年的報告,四分之一美國成年人都帶有某種生理障礙或認知障礙的疾病,(四分之一的數字真的有讓我大驚)。原來苦難多多少少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還是趁早好好熟悉一下。接受它、順服境遇,人生之理所當然。 

布魯尼與人深談反思自己(他的文字深入靈魂)、忠實紀錄這些點點滴滴的「轉念」。例如,當他知道視力的實驗性治療以無效收場時,他同意,也放下了。 

他說:「悲傷是一件靠不住的怪事,要是我早點知道就好了,悲傷的奇怪之處在於,等你熬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悲傷便可能會放你一馬。」 

布魯尼訪問一位後天失明的外交官時,特別心有戚戚焉:

「儘管我們幾乎無法控制自身的遭遇,但我們要如何看待並回應那些事情,都操之在我們。我們不能修復視力,但可以雕琢自己的故事。他對自身處境的回應跟我有幾分相像,一個是將創傷或煩惱重新定義為榮譽勳章,將『不敢相信我要受這種折磨』的怨言變成誇耀,從『不敢相信我得吃這種苦 』變成『不敢相信我走過來了』。」

● 想像我們的磨難,寫在人生的廣告看板掛在身上 

作者發明了一個「廣告看板」理論,來提示「人類」的真實面(布魯尼笑稱我們人類是易碎的物種,渾身都是裂痕): 

「每個人只要看一下別人扛著什麼樣的重擔、在壓制什麼恐懼、在隱藏什麼傷疤,便不會把自己的不幸與不快當成天大地大的事,也會更能夠理解別人的心情與惡行。」  

我們在社群當道的世界,看見的、推崇的都是他人的自信和亮麗,但以記者的身分檢視故事真相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廣告看板」,上面掛著自己的磨難、心魔、痛苦⋯他自嘲「視力受損,以後可能失明」,這應該是別人找他講話的原因。(他的幽默會讓人很心疼) 

那,我掛著的看板寫什麼?
「讓同事心累、口條文筆待加強、怕被人討厭」? 

我想了很久,突然很想哭。期許自己少一點負咎感,學布魯尼安靜的關注自己、對方,以慈悲為師。 

脆弱並不可恥,沒有人能不受傷就活到今天。有幸我的身旁有書有人,我的作者、我的同事、我的好友……。 

The Beauty of Dusk. 深信這一天的每個階段都有大美

英文書名直譯可能在第一時間會覺得奇怪,但看完書之後就有感有多貼切。黃昏、昏暗、模糊在世人心中是灰色調,代表未知、終局、向晚的危機。但布魯尼的文字和哲學敘述,會是讓你體驗到此時此刻遠勝於黎明的美妙(很神奇,感謝「原來我還能經歷這一刻」。) 

最後一章讀他對自己的未來喊話,也真的讓我看幾次都紅眼。他敘述自己寫這本書比過去六本書都還要困難,眼睛就作怪時走一步退三步,但他用一雙不可靠的眼睛時時凝視夜空,對天空讚嘆,星星怎麼看都嫌不夠…… 

他越來越常閉上眼睛——這是一種試膽遊戲,想像如果那些美麗畫面被剝奪,他的損失會多慘重?所以「為剩餘的一切估算」,他想像他仍會有的……

最後他會御風而上。 

我搖搖晃晃,深信這寶貴的一天的每個階段都有大美。這信念帶著我高飛。
--《失去的喜悅》
 
生日月的此時當下,我有個啟發:可否每天能從日常觀察到可以心懷感激的人事物及時刻。就像布魯尼,看不清楚之後卻更見洞察呢?我想跟有幸認識的作者布魯尼說,你真的帶給全世界的人非常偉大的禮物,我實在不敢想像,靠著一眼的微光要如何完成這本心靈巨著。 

同時紀錄下和懷抱此書,於中秋夜散步在七星潭海邊那一晚,被月亮照耀如天明的時刻。 


Amazon 700則留言推薦
《失去的喜悅:朦朧黑暗中所見的人生美好》
大絕望帶來大洞察力!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