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哲學的歷史

哲學這個學科從未像今天一樣面臨如此嚴重的危機。以往認為屬於哲學的領域,如今已被對人類經驗的各個面向作出成功解釋的科學所佔領。在一個資訊技術取得支配地位的世界,哲學似乎已敗下陣來──它並未把智慧切成一個個容易處理的小塊。在二十世紀,有無數哲學家譏諷自己從事的學科,說什麼哲學活動在經歷了三千年之後,哲學能把我們引向真理的希望不過是遙遙無期的幻想而已。然而,哲學仍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受人喜愛。這或許是因為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哲學一直從科學和其他學科中尋求庇護,而現在已經從這種專業束縛中解脫出來的緣故吧。

如今,哲學的範圍早已不像以前那樣無所不包。人們日益認識到哲學和宗教傳統及社會傳統的深層聯繫。人類經驗的種種因素很少能夠逃脫哲學家批判的眼光。從柏拉圖到馬克思以及其後,我們最珍視的信念和希望都受到哲學的質疑和擁護。由此可知: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類的哲學思考能力──正是這一點將我們與動物區別開來。

在古希臘,大部分讀起來像是對人和自然界進行思辨的作品都算是哲學。從羅馬帝國的滅亡到十六世紀,歐洲的哲學等於神學。在這一時期的多數學者看來,除非承認關於上帝的絕對知識,否則哲學就沒有合法的活動地位可言。例外當然是存在的,甚至有些神學家也試圖在上帝那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的眼界以外,為人類的反思開闢更大的活動領域。從大約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歐洲畢竟湧現了一批不承認上帝絕對知識的學者,而且日漸增多。在十八世紀後期,革命前的法國有一批哲學家,他們乃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焦點。他們崇尚理性和理性精神,對於現代世界的誕生起了關鍵作用。二十世紀的哲學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努力要適應現代世界(有人認為目前已經往後現代挺進當中)。

哲學史,和其他種類的歷史相比,在如何看待人類思想與文化的發展上,給我們提供了獨特而深刻的視野。最重要的是,哲學仍源源不斷地提供我們那使其享有盛譽的東西,也就是一種特別的智慧。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