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衣櫥醫生,帶你走入對的人生

【留下什麼,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是否曾經想過,你身上穿的、衣櫥掛的這些衣服,為什麼會來到我們身邊?

剛成立衣櫥醫生臉書專頁時,我看著自己的衣櫥,心想,明明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衣服,為什麼還是沒有滿足感?而且我最常做的動作,是將衣櫥所有衣服拿下來,再放回去,反覆做了好多次,一邊想著,為什麼衣服都這麼新、這麼好看,還是會覺得不夠穿,甚至多到讓人困擾。

這件事困擾我半年之久,最後,我用自己的方法,把非有不可的衣服掛回去,結果衣櫥裡只留下幾件我真正會穿的衣服,這讓我感到非常舒服。

看著剩下的衣服,我開始思考,當初它們來到我身邊的目的是什麼?

我發現,許多衣服在買的當下,雖然都很喜歡,卻不一定會想再穿一次。

衣服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我有一件色調溫暖的森林系風格毛衣,是在二手服飾店隨意買下的。回想當時的我因為跟前任鬧得不愉快,心情很差,只憑直覺選了這件衣服,覺得喜歡就買了;買下這件衣服後,我原本陰鬱的心情也真的跟著變好。然而,在傷心的情緒過去之後,這些美麗的東西只是因為一時衝動、想療癒自己才買下的,我其實根本不會再穿。

說也奇怪,這些衝動之下買回來的衣服,因為心裡想著一定要記得穿,甚至強迫自己穿,不然就浪費了,以這般心情穿上後,到最後還是會知道其實並不適合自己。

於是我明白這件衣服來到我身邊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心情變好;對過去的我而言,這件衣服的目的已經達成,我在當時就得到了滿足。

仔細審視後,我發現,這件衣服並不會讓現在及未來的我變得更好;意識到這件衣服的任務已經完成,於是我請那些看似美好卻不再適合的衣服,離開我的衣櫥。

「謝謝妳們,妳們真的很美,卻不再讓我心動了⋯⋯」找到問題根源,妥善捨棄之後,我心裡著實輕鬆不少。

我領悟到每一件衣服有其階段性任務。我將以上思考過程寫下來,透過進一步深究捨棄不掉這件衣服的原因,並且把過去和未來也一併納入思考。我感到自己的視野變得更開闊了,也由此得出「思考階段性任務整理法」:對於丟棄不了的衣服,要將時間軸拉開,分成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且問自己三個問題:

‧過去為什麼會擁有它?

‧對現在的自己而言需要嗎?

‧這件衣服是否是未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身邊的這些衣服,的確是當時的自己很無悔的抉擇,明白它們對於現在的自己已經不再適合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猶記當時的我正想開創一番新事業,希望呈現出專業感,但這件森林系風格的衣服太休閒可愛,沒有辦法帶領我到想去的未來。當你用比較開闊的格局去思考,就會比較心甘情願地放下。

捨棄的重點不是丟,而是留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丟這件衣服,並沒有後悔的感覺,因為這件衣服對我的意義在於,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留下什麼。

世上誘惑實在太多,當你不夠清楚自己的需求,就很容易動搖,什麼都想要。

很多時候人生一出現空白,我們就急著填滿空缺,無論面對感情或工作,都是一樣的反應,就如同塞滿衣服的衣櫥,擁有越多反而讓人越不懂珍惜,生活更形混亂。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留白很重要,因為意識到「空」,才會產生行動,迎接新的自己。當時的我留白了,才知道我需要的是一件簡約俐落的西裝外套,而非森林系的浪漫洋裝。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取決於你如何透徹地體察自己的需要。

直到現在協助客戶檢視衣櫥時,我也是這樣鼓勵客戶:「別害怕自己的衣櫥空,意識到空,才會重新省思自己的需求,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衣物。你要清空,新的東西才會進來。」

注重把衣服邀請回家的儀式,遵循內心的聲音,要和衣服產生共振。

衣服,從來就不是干擾,也不是附屬於你;當然,你也不該附屬於衣物,互相附屬的關係,無論發生在物品或是人的身上,都是不健康的。

在整理的過程當中,會釐清自己過往人生的種種過程,你的衣服會靜靜地告訴你答案。


【珍惜物品,也不忘珍惜自己】

我有一件很喜歡的綠色洋裝,穿了兩年,背後的拉鍊因為使用頻繁,破了個洞。最後我決定縫補,而非丟掉它。

其實我是一個覺得縫衣服很麻煩的人,但當我在縫洋裝時就一邊思考,為什麼我會願意為了這件衣服做自己覺得麻煩的事?

用心對待物品,讓你閃閃發亮

這件綠洋裝,是我在一位服裝造型師的店裡買的。當時我一試穿,就覺得這件衣服非常好看,天底下似乎沒有任何一件裙子可以打敗它。洋裝是太空棉的材質,料子很挺,我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奕奕,像是穿上一身綠色鎧甲,讓我閃閃發亮。

我出席許多重要場合都會穿上綠洋裝,像是接受採訪、到客戶家工作⋯⋯直到現在,我面對鏡頭還是會感到有些害怕,但穿上這件洋裝,就好像可以駕馭任何我覺得很難面對的場合。

當你用心對待一項物品時,它就會環繞你的周身,形成一個讓我們閃閃發亮的小宇宙。

重新思考「珍惜」

在縫好洋裝之後,我很明確的感受到珍惜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我會珍惜這件綠洋裝,是因為我知道它可以讓我變得更好,所以我也同樣會去維持這個好的狀態。像我會用手洗綠洋裝,因此衣服不太生痕,就算破損,再麻煩我也願意動手修,這就是珍惜。

我遇過很多追著物品跑、對物執著的人,卻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會以為「珍惜」是什麼都留下,什麼也不丟。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感情用事地珍惜,每一樣東西都捨不得丟,其實是一種濫情。

喜歡是有限度的,只有正視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用心於此,才算是珍惜。「重點不是丟東西,而是留下的東西,能不能帶你去想要的未來。」最終還是要回到你自己。

只看見物品,沒有看見孩子的需要

某一次講座結束後,有位媽媽向我反應,覺得我們很浪費,一直倡導整理很棒、丟東西很棒,她覺得這些丟東西的人,根本無法稱作是環保,是資源的浪費。她還告訴我,她第一個小孩的衣服穿完,就會留給第二個小孩穿,覺得這樣愛物惜物的觀念很好,聽到我們一直推崇整理、要丟東西,讓她很不開心。

我的看法是,「重點不是丟東西,而是知道自己為什麼丟」。

如果只是很情緒性的、不喜歡就丟掉,那的確是沒做好環保或資源的浪費,但如果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丟,那就不同了。

我會把物品升格成老師,無論是對的物品或錯的物品,都會拼湊成自我的一塊。衣服是面真實之鏡,像是錯的物品可以向它學習,明白自己為什麼得丟東西。是不是消費時太過浪費,買了不該買的東西?是不是拿了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贈品?是不是又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家了?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丟,才能遏止浪費。如此真正地思考,根治自己的行為,才是對自己也對環境最好的做法。

我覺得珍惜並不是一種單方面的關係,因為這種單向關係其實不太可能成立。問題並不在於珍惜這項物品到底應不應該,而是這種人與物的關係,並不是每一天都有、時時刻刻都會出現。

人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珍惜的心情,是因為真心喜歡這項物品,和物品之間有所連結。它可能是你心情不好時,讓你戴上去很有精神的一副耳環,也可能是穿了會讓你明媚動人的一件洋裝,不是每項物品都能帶給你同樣感受。

我有個客戶的媽媽,會將女兒不要的東西做創意變化,改成可以用的東西,比如說原本穿不下的褲子,媽媽就會加兩顆扣子,衣服就又變得穿得下,後來加了扣子還是不喜歡,就改成窗簾或各種生活上的必需品。

乍看之下很勤儉持家,但其實媽媽已經忽視女兒的個人意願多年,硬湊成一個可以用的東西,女兒可能會因為媽媽縫了好幾個小時,很怕辜負媽媽的心意,而勉強使用這些她不需要、甚至是不喜歡的東西。雖然媽媽的出發點是好意,但其實她只看見這個物品,沒有看到她的女兒。

人與物的連結是很個人的,所有的關係也是如此,是由每個人去定義物品的價值,不能越界。我也會修補物品,但這是因為我自己知道眼前這項物品對我有無可取代的價值,換作別人使用,未必會閃閃發光,是為我所有與喜愛,才有這種力量,而非別人強加賦予。


【被衣服覆蓋自己真正的聲音─小真的故事】

與小真的第一次對談,就讓我印象深刻。

她總說著:「朋友覺得我看起來怎樣怎樣。」「我姊覺得我很適合公主的樣子,但我媽不愛。」「別人說我穿這件衣服很好看。」⋯⋯

在她換氣的剎那,我一個箭步發問:「妳剛剛都在說別人怎麼看妳,那妳自己的想法呢?」

「我⋯⋯」她突然語塞。「其實,我不知道,總覺得他們說得好像滿有道理的。」

小真三十多歲,是在政府機關服務的公務員,身高不高,約莫一四五公分,個性溫暖可愛。但我進一步量測她的五官間距,發現她是偏向大量感的女生(編注:關於大、中、小量感的自我檢測方法,請參考第六章「角色風格三原型」),因此她雖然個頭嬌小,但其實很適合豔麗外放的造型。

你的聲音在哪裡?

「先不管別人怎麼說,真正的妳想要的是什麼樣子呢?」

我工作的第一步,是將客戶所有衣服清出衣櫃。

來到小真的房間,我們將她的衣服翻出來一一檢視。經過她的說明,我發現這小小的衣櫥裡,承載的不只是她個人的選擇,還有表姊的意見、朋友的看法、同事的眼光,他人的說法層層疊疊,讓她的衣物堆得像小山一樣高。

「雖然好幾次想丟,但總會想起別人說過,我穿這件衣服很好看⋯⋯」

我發現小真是非常溫柔的和平主義者。她總是傾聽旁人的意見,顧及周遭的需求,就算有意見相左,她也不喜與人正面起衝突。她只是一直以來太過重視周遭的聲音,而不小心讓自己的想法不見了。

「妳知道,妳的這些不懂拒絕,是因為妳非常溫柔的緣故?」我提醒她。

「蛤?」小真一臉不可置信,因為她已經習慣自己是個「不懂拒絕的人」。「我還以為這是缺陷,竟然也是我的優點啊⋯⋯」

她瞬間眼裡充滿霧氣。

「沒錯,妳不用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要放大妳原本的聲音就好。」

靜下心來,聽聽心裡的聲音

於是我帶著她,很罕見地不是直接整理與改造,而是做了一分鐘冥想。

我先請她盡情描繪衣櫥想變成的樣子。

整理很多時候是在做選擇,我相信在過程中,一定會有許多過去累積的經驗和他人的聲音干擾,所以用冥想讓她對自己的聲音更熟悉,是調大自身音量的一種實際做法。

「接下來,請妳把自己心裡想要的樣子默想一次。」

小真閉上眼睛,開始用心思索。

我在一片寂靜中出聲發問:「最後,真實的妳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

她的答案漸漸浮現:「我⋯⋯應該是想要有女人味,而且帶點性感。也想要所有的物品都能放入櫃子裡。想擁有一個像飯店一樣的家,看起來十分整齊乾淨。」

我觀察小真的衣櫥與穿搭後發現,她因為身高不高的關係,所以一直穿童裝,加上家人不希望她穿得太有女人味,但其實這並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樣子。

從女孩到女人之間的距離

我請小真睜開雙眼,告訴她:「妳的衣服太『女孩味』了,不是『女人味』。」她一聽很是驚訝,我接著說:「女人味是強調身體的曲線和布料質感,剪裁上比較俐落;但現在妳身上的衣服有很多公主元素,例如蕾絲、蝴蝶結、荷葉邊等等。」

從女孩到女人乍聽轉變極大,但改變其實不難,從小細節就能做到。尤其小真屬於大量感女性,足以撐起豔麗成熟的女人味穿搭風格。

又為了讓她適應這樣的轉變,我也在思索,如何從她原有的衣櫥中,做到有點女人味,又保留一點女孩風格的穿搭改造?

小真身上穿了一件宮廷風水藍色洋裝,圓領上有一條條蕾絲,還有串珠。我把她的領口打開,接著問:「妳覺得領口打開,露出鎖骨,是不是更有女人味了?」

從成堆的衣服中,我先挑出其中較符合她理想形象的單品,上半身是她喜歡的白色毛衣,下半身我則為她保留一點公主元素,搭配一條灰色紗裙,整體看起來俐落又成熟,但又帶了點女孩的純真。

我也教小真如何利用點數原理來改善穿搭,減少衣服上過多可愛的元素,保留一到兩個重點,整體穿搭看起來更簡單俐落,就能讓人感覺她變得更有女人味。

在家也能自我改造TIPS:

點數原理

將衣服的一個元素算一點,像是花朵、蕾絲、蓬蓬袖等,都是一個元素,再減少衣服上過多的元素,保留一到兩個重點。身上少了過多雷同且重複的元素,整體穿搭看起來就會更簡單俐落。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