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大局觀:懂進退、掌先機、不盲從的關鍵能力

第1章 大局觀

1 反省,但不要後悔

●培養大局觀,做出無損大局的選擇

將棋界有一句話說:「反省,但不要後悔。」

反省的確是必要的,但反省完就無需一直懊惱、後悔,把這些經驗和體驗當作提升實力所不可缺的過程,接納、消化一切,使其昇華是很重要的。

「縱有匪夷所思的勝利,也沒有出人意表的失敗。」

這是勝負界自古以來的格言。

比賽有「幸運的勝利」,卻沒有「倒楣的失敗」,「失敗」就一定有什麼理由。

失敗的原因到底在哪裡,仔細地檢討和反省是必要的。

不管花費多少時間和勞力,無論建構多麼有力的理論與戰略,自己做出的選擇、決斷,必須自己負責。

還有,對現狀和現實,不能只看優勢,一定要以客觀、中立、冷靜的態度嚴苛檢視。因「三連敗四連勝」而輸棋的第二十一期龍王戰第七局,就是一場讓我深刻體悟這一點的對局。

體力或是棋法的解讀,年輕的棋士較有優勢,但若運用「大局觀」,就會變成「如何不解讀」的心境。「大局觀」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強化進步的,棋法愈發熟練的同時,精神層面也會更堅強,到了六、七十歲,「大局觀」就成為對戰的主要支柱。

年輕人沒有「大局觀」,可以藉著經驗的累積來培養,做出無損大局的選擇。

即使與年輕時的自己、「二十歲的自己」對戰也不會輸。

學會「大局觀」,做全面性的檢討。


2 控制情緒—意外就如同家常便飯

●將棋是「解讀」與「大局觀」的遊戲

所謂「解讀」,就是以邏輯性思考,做出判斷、選擇策略的過程。

下棋時,隨時都在思考自己如果這麼下,對方會那麼下,接著自己再這樣下,一步步推敲,探尋可能的結果。

但是「大局觀」卻不如此具體地思考步驟,就如同字面的意思,只考慮大局。看著眼前的局面,判斷現在的狀況,以及該如何應對。

「這裡是否應該進攻」「還是應該防守」「把賽程拉長會不會比較占優勢」等,這些方針都是由「大局觀」而產生。遇到複雜的狀況,必須做出決斷時,利用「大局觀」可以省去無謂的「解讀」,提升正確思考的速度。

再者,如果懂得「大局觀」,就可以應付各種不可預測的狀況,找到迴避失敗的方法,從各種狀況當中過濾出重點。

「大局觀」和直覺的不同很難證明。

「大局觀」是由許多經驗培養而成,多觀察別人的過去也可以有所收穫。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大局觀」會明顯反映其個性的本質和思考模式。

如此看來,經驗越豐富,就越能提升「大局觀」的精準度。

年紀輕的棋士比較能夠心無旁騖地解讀,上了年紀後,有了「大局觀」,反而會變成「不解讀的心境」,比賽時才能與年輕棋士旗鼓相當地對戰。

棋士到了四、五十歲,或是更上年紀,與其說培養「大局觀」,不如說「大局觀」自然就會養成。


3 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在比賽中挑戰風險

在將棋的對局中,棋士是如何思考才做出下一個決斷的呢?

我在對局時會運用三種方法,一是「直覺」,還有「解讀」,以及「大局觀」,我就靠這三種方式思考下一步棋。

不過順序不是每次都相同,這種憑感覺的事,很難用言語來說明。

在將棋的世界裡,棋士如果不敢冒風險,就不會成長。

因此,如果有新的棋法,我會實際在對局時試試看,包含正式的頭銜賽。要是在練習時嘗試新的棋法,別人馬上就針對這一步思考對策。

直接在棋賽中嘗試新的戰略是很冒險的,失敗的話,個人的得勝率也可能因此而下滑,不過如果不敢在正式比賽中挑戰風險,職業棋士就不會成長。

我反而認為,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原因在於,今天得勝率最高的戰法,過個三年,就完全跟不上時代了。

一直堅守一個戰法,看起來或許是最安全的,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其實是最冒險的做法。

如果希望隔年、下一年再繼續得勝,就必須心懷遠景,積極挑戰新戰法。

紙上談兵再怎麼研擬,成果畢竟有限。

而新的戰法即使失敗,繼續挑戰,努力三個月後、一年後一定會有成果。如果過了一年都不見成效,那我們也要有斷然放棄的覺悟。

我不是建議要莽撞冒險,而是應該設定好挑戰的期間,並且彈性以對。

●冒險的同時,也要欣賞四周的景色

挑戰風險的行為就像是開車。

舉例來說,當我們開車時,如果有一輛車也朝同一個方向行駛,我們會不知不覺跟上他的速度。同樣的道理,如果身邊有人或團體勇於冒險,我們也會效法他們。

話說回來,車輛的性能和駕駛人的技術各有不同,可以達到的速度上限也不一樣,這一點一定要記得。

尤其是當我們與對方競速時,很容易忘記自己到底是怎樣的速度,所以一定要隨時確認。

不過,只有一人慢慢行走也會對周圍的人造成困擾,雖說不需要迎合別人,但還是達成協調比較好。

如果是將棋,就是看準空檔,表示自己「要更進一步」。

若擔心對方反攻,過度思考而裹足不前,即使有機可乘,也只能眼睜睜錯失良機。

不過,一味進攻就太莽撞了,其中的緩急還是要靠自己去拿捏。

比如說,我分析過去以來自己的個性,對外總是宣稱:「我不排斥冒險,甚至會勇於涉險。」

經歷過多場對局,心裡難免會養成習慣,傾向「堅守安全之策」,因此,我對外宣示積極挑戰的態度,也是在告誡自己不能安逸。

以駕駛汽車為例,如果我們平常總是無意識地踩剎車,那就要更刻意去踩油門。

經驗累積夠了,自然可以從中取得平衡,就像是一邊踩油門加速,還能一邊悠哉地欣賞四周的景色。我自己覺得冒險大概也是這樣的程度最理想。

第3章 挫敗

1 關於失敗

●失敗與放棄

只要是比賽,就有贏有輸。

縱觀古今東西的歷史,從未有人或國家只勝不敗。

能夠避開失敗是最好的,但是只要繼續比賽,「失敗」就是無可避免之路。

實力名人制與將棋聯盟的創始者,人稱「近代將棋之父」的關根金次郎十三世名人(一八六八~一九四六)有次被問道:「老師的必勝法為何?」

他的回答是:「選擇對手。」

傳聞號稱終生不敗的劍豪宮本武藏對自己的戰績也說:「因為我會選擇對手吧。」

這麼說來,「不想輸就不要比賽」,或許就是比賽的最佳對策。

在將棋界,認輸叫作「投了」,必須清楚地傳達給對方,通常都是說「我輸了」或「我沒棋了」,也有人將手放在棋盤上,表示認輸。

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結束比賽,時機也是因人而異。

沉不住氣的人,中盤局勢稍有不佳,就投了認輸,這叫作「中投」。

當然也有人不到最後關頭就不肯放棄,不過職業棋手中倒是沒看過糾纏到最後的人。

原因在於,下到最後一步就表示不相信對手,大家也會覺得這樣不好看。

通常都是決定將死的關鍵棋出現時就投了,不過離最後終結也還有十手,有時甚至觀棋的棋迷還會不明所以:「為什麼那個時候就結束了?」

此外,有時雖然尚未來到將軍這一步,但是雙方局勢相差過大,弱勢的一方就會投了,這種情況可能離最後都還有好幾十手。

也有人認為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但是若勝負已定,無法挽救,我想還是投了比較好。

●失敗是有理由的

我剛成為職業棋士時,面對即使已經絕望的局面,我還是會很執著,繼續奮戰下去,不過最近好像已經到達了標準,也就是說,「怎樣的局面,落差大概多少,是不是已經絕望」,我覺得已經比以前更能清楚地判斷。

當我還是新人時,局勢不利時還有沒有扭轉的可能,或是已經沒希望,我完全看不出來,反正就是一個勁地糾纏到底。雙方都是職業棋士的對戰,反敗為勝的情形其實相當少見。

現在,當落差大到對手一步失誤也無法追上時,我就會考慮是不是該認輸。

不過,重要的對局,雖然結果已經很明朗了,有時候我也會繼續堅持。

若說這是一種執迷,其實也沒錯,人總是有思緒混亂的時候。

大概二十多年前,我與大山康晴十五世名人(一九二三~一九九二)對局時,終盤一開始我就居於不利,結果便認輸了。

當時正在鄰座對局的米長邦雄老師在感想戰時說:「這棋不是還能下嗎?」接著兩人就很認真地檢討這盤棋,我卻只能默默地在一旁觀看,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該在什麼時機認輸,雖然隨著時期有所不同,但日本人講究散落的美感,這也是櫻花如此受人喜愛的緣故。

江戶時代所留下的棋譜裡,投了圖看起來就有特別的講究。

每一局都是很華麗的結束,沒有一顆棋子看起來是多餘的,就像是刻意擺出來的棋譜一般。

這些棋譜很多都是一方拉大差距後,對方便不再糾纏、服輸終結的對局。

這樣的美學雖然很了不起,但就因為追求這種散落的美感,所以就算只是稍微不利的局面,也不時興扭轉逆勢。一直到最近,這種技巧才有一點點進展。

體育選手經常會說「為下次比賽的敗北」,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不將失敗的挫折留到下次。若是被這次的挫折牽絆住,下次遇到機會也難以發揮。

還有,追究失敗的原因,可以清楚認識問題點或弱點、修正點。所謂「縱有匪夷所思的勝利,也沒有出人意表的失敗」,失敗有其必然性,一定有什麼必須改善。

我成為職業棋士後,光是官方戰,就輸了四百局以上。將棋很少有偶然的輸贏,輸了四百局的意思就是,我至少還有超過四百個缺點需要改善。

這種想法雖然令人洩氣,但還是得一個一個去改變。

●失敗是改變的契機

從二○○三年到二○○四年之間,我的頭銜屢屢被奪取,甚至還有只剩下一冠的時候。

分析之後,我發現失敗的原因在於自己的感覺、將棋觀與當時流行的戰法格格不入,又不能充分應付潮流。也就是說,一直以來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

我必須思考該如何因應新戰法,研擬對策。現代的將棋日新月異,在這樣的潮流當中,如何貫徹自己的風格,並創造出新風格,就顯得格外重要。

不這樣反省,就會一直重複同樣的錯誤。把失敗當成進步的過程之一,它便是一個正面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自己追求成長的態度。

對棋士來說,這種「越挫越勇」的氣勢,也是重要的資質之一。

即使輸棋,我們也必須重新站起來往前進。

將棋的職業棋士從十幾歲到七十幾歲都有,沒有一定的退休年齡,有人對局對了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久。

輸一次就委靡不振的話,根本不可能以職業棋士的身分生存下去。

輸了,就完完全全地接受「失敗」這個事實,然後付諸流水,適度的厚臉皮也是必要的。這個想法可能和渡邊淳一老師所寫的《鈍感力》有點類似。

就像一局棋該在什麼時機認輸很重要,在長年的職業棋士生活當中,也必須要懂得怎麼輸。

因為贏棋或順利的時候,我們很難改變方向,但是輸的時候,就可以追求各種變化。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我認為適當的失敗反而是不可缺的要素。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