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決斷力:七冠王棋士教你駕馭直覺、布局人生

將棋是與自己之間的孤獨戰鬥,是如何設法在絕境之中脫困而出。


第1章 任何人都有贏的機會


1 在勝負的關鍵時刻,精神力決定輸贏

●面對對手的奇招別驚訝
常有人問我致勝的祕訣是什麼,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想要贏,精神力當然很重要。特別是陷入困境時,精神力更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
職業將棋界,現役棋士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棋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與有限的人對戰。
如果一戰決勝負,「奇襲」成功的機率或許頗高,也可以利用對方的弱點趁虛而入,令對方動搖。
但是,如果與同一個人對戰數十局,「奇襲」就沒有意義了。即便幸運贏得一局,但下一次絕對無法得逞。因此,遵循正道非常重要。
不要太樂觀。
更不要太悲觀。
以平常心來對戰。
職業棋士對弈,通常很難在瞬間扭轉局勢,只有當對手發生失誤,形勢才可能逆轉。
因此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靜靜等候這一刻到來,而且是不抱期望的等候。
如果對方下了意料之外的棋路,千萬別驚訝。這是家常便飯。一切皆在意料之中,是不可能的。
要獲得勝利,就必須讓對方感到棘手。因此,棋賽中雙方都會不斷下出人意料的棋步。
水準越高,狀況越詭譎,局面也會越混亂。
將棋中,含有某種意圖的棋步,通常都是妙手。由於雙方妙手不斷,因此盤面也漸趨複雜。若單純以邏輯來思考,常會因為局面過於複雜而難以判斷。
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令對方感到棘手的招式。這時要如何突破,時機就顯得極為重要。
我有一手棋被稱為「羽生魔術」。
在複雜的局面下出這手棋,常令對方或周圍的人覺得難以置信。不過,儘管我確實曾以這種奇招扭轉不利的局勢,但這並不是我為了逆轉情勢而特別設計的起死回生招式。下棋時,我不會故意設計圈套,也不會蓄意使用什麼魔術或奇招。若真說有什麼特別的,大概就是我對「勝負關鍵」的感覺與他人稍微有些不同吧。
不論遭遇任何局面都不放棄,採取我所相信的最佳選擇,一步一步按著一般的方式走,下法和其他的棋士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判斷「這樣應該行得通吧」的基準,或許比別人寬一些,以致獲勝的希望也比別人大一些。面對同樣一個局面,棋要如何走,打算如何布局,當然因人而異,下棋者必須面對不同的選擇,而我的選擇據說總是比較與眾不同吧。
我認為,兩名對局者在一個狀況下的判斷差異並不大,但是狀況達到十個、二十個,甚至五十個,就會形成很大的差異。即使戰略、布局的方式沒有太大的不同,但這種判斷上的微小差異不斷累積,就會在棋局上展現出棋士的個性。

●缺點反過來也可能成為優點
大家也常問我:「你的將棋有缺點嗎?」
除非下棋完美無瑕,否則不可能沒有缺點。我是人,不是神,我的將棋當然也有缺點。但若要我與「羽生善治」對局,我會有我的戰略。
這是企業祕密,不能透露,但是我自己了解。正因為了解,所以我也清楚要糾正不是那麼容易。這麼說好了,目前的頂尖棋士中,有些人的缺點反過來看,卻成了他最大的優點。如果將這個缺點改掉,又會出現別的缺點。
我認為人類有兩種,面對不利於己的狀況時,有人會感到高興,有人會感到厭惡。將棋界也是一樣,當然沒有人打從一開始就決定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但處於劣勢時,有人會奮起,絞出智慧;有人則會手足無措。職業棋士都是求勝意志堅強的人,因此以前者居多,不過,當形勢不利時,仍難免情緒低落。
情緒低落時,眼睛和心都會蒙上陰影,但我並不認為這樣就無法戰勝對手。有些人會思考對方的棋路或走法,而生出「邪念」,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最好還是冷靜的依照自己的步調,找出最佳下法,這才是職業棋士最重要的生存之道。
找出最佳下法,有時會致使自己過度自信,但我相信,即使在不利的局面下也不放棄,有韌性而冷靜的因應,是掌握勝負的關鍵,也是引導靈感、逆轉局勢必要的方法。


5 面對勝負,要有主動向危險挑戰的勇氣

●盡早擺脫定跡或前例
棋士森下卓曾說:
「年輕的職業棋士在能夠使用衛星導航的地方,上百公里的路程也能順利前進,然而,一旦進入衛星導航無法使用的山區,就很難下出好棋了。」
衛星導航指示的路徑,也就是所謂的定跡。定跡的路徑是一種知識,只要具備這種知識,不需要思考就能自動前進,並且安全、確實的抵達目的地。但是現在已經進入資訊時代,不管任何領域都是如此,如果還繼續將資訊當作知識,大量的死記,擁有豐富的知識,甚至可能會讓人產生「自己已經完全領會」的錯覺。
確實,在一定的戰型中,前六、七十手棋可以依照前例進行,這時候,是否具備最先進的知識,對勝負的影響極大。有前例,代表資料已經確立,因此到某個階段為止,能夠下得很正確。大概也是因為由勝負的發展或內容來看,選擇這種棋法很安全。
但我則希望,開局後盡早擺脫定跡或前例,讓對方和自己都處在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判斷。這樣的話,從中盤起局面就會變得混亂、複雜,也會出現過去未曾見過的場面,要如何下,這時就得勇敢的捨棄理論,由自己作最後的判斷。

●若能洞悉局勢,即使對方的刀砍至面前也不會害怕
將棋的局面有難有易。職業棋士對戰時,必然有許多令人一時之間舉棋不定的局面。
例如有A、B、C三條路可走,即使能夠預料到十手之後的局面,但大多無法知道結論。如果不知道哪一條路比較好,要作決斷就非常困難。
碰到複雜的局面,我會在腦海中反覆多次重新整理棋面。這種越是複雜,越是想要整理的習慣,或許是從小自然養成的。父親在外資企業擔任工程師,「工作遭遇瓶頸時就重新整理。」是他的口頭禪。每到假日,他一早就起床整理家中,還記得常被他吵得無法睡覺,我似乎也繼承了他的基因。
作決定時,即使這一手棋比較危險,我也會選擇容易了解的下法,因為這樣勝算比較大。
就算判斷有相當大的危險,我仍然會勇敢的下決定。
雖然看起來危險,但若能洞悉情勢,其實就不可怕。例如兩名劍客對決,刀光劍影,如果能夠完全洞悉對手動態,即使對方的劍揮至距離自己鼻子一公分處,也無須害怕。相反的,如果為了讓對方無法採取行動,刻意保持相當的距離,要是對方出其不意的出擊,還是難逃戰敗的命運。
因此,將棋對局中,主動進攻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
我認為這正是將棋的精髓所在。雙方交戰,雖然自己也會受傷,但最終只要以小幅差距獲勝即可。
獲勝只需要一分即可,沒有必要以五分、十分的大差距取勝。我認為,以小勝為目標,更能提高確實性。

●將進攻權交給對方
棋賽中,找不到任何一個適合下法的情形也非常多,這時該怎麼辦?
將棋是對局的兩人輪流各下一手,在自己下完的那一瞬間,手中的力量隨即消失,轉至對方手上。自己完全無從施力,只能任由對方自由選擇下一步棋。這種時候,就必須反過來利用對手的力量,盡可能拓展自己的可能性。巧妙的將進攻權轉給對方,而不使自己落入不利的情況。
例如在某個局面下,可預期若走A,對方會以A回應;若走B,對方會以B回應,不管A或B,對方都能防堵。這時,捨棄A或B,出其不意的採取第三種下法C,將進攻權轉給對方。大山康晴就非常善於在「進攻權轉給對方」時,製造複雜的局面,誘使對方發生致命失誤。借用對方的力量,而非自己的力量,這種技巧非常強大。
換言之,自己的構思或計畫,並非自己直接去實現,而是讓對方自由選擇下法,然後借力使力,巧妙因應。在進攻權轉給對方的一瞬間,表現出像是要放棄的表情:「下一手請選擇喜歡的下法!」當然,實際上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這非常重要。
選擇這種策略,心情上必須保持輕鬆。在還有餘裕時,將進攻權交給對方,不論對方走哪一步,都有自信能夠應付自如。換言之,是先有了應對之道,再將進攻權轉給對方。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能夠這麼做,也顯示自己正處於極佳狀態。另一方面,即使戰局未如預期般發展,我認為,讓自己重新思考,甚至絞盡腦汁,也未嘗不是有趣的事。
沒有經過親身實踐,是不會了解的。只是紙上談兵、分析,未經實戰來體驗「失敗」與「成功」,便無法提升理解的程度。對於某一棋面擁有再豐富的知識與資訊,也不會有更進一步的處理或理解。理解程度不足,就無法產生新的想法或構思。只有經過各種嘗試,不斷的實踐,才能更上一層樓。
不僅限於將棋,向未知的領域挑戰都是非常有趣的。在常識和指南都無法適用,衛星導航也失效的地方,測試自己的能力,相信更能實際體會到充實感。我認為,勇敢踏入未知的世界,自己思考,找尋新的道路,才能具備開創未來的力量。


第2章 直覺有七成是正確的


1 即使是職業棋士,也很難預測十手後的局面

●可能的八十手棋中,大部分可以捨棄
「實戰中,能預測到十手後的局面嗎?」
職業棋士聚在一起時,曾經討論過這個話題,最後一致的結論是「不可能」。
不論如何在桌面上鑽研,實戰中卻是另一回事。實戰中一定會碰到對方下自己完全沒想到的一手,而不得不因應。因此,依各種狀況,一步一步決定要怎麼下,才是常態。下棋時,棋士並非完全確信:「這一手絕對沒錯。」而是帶著些許懷疑:「應該是這樣吧?」特別是當對方下出自己沒料想到的棋時,更是如此。
也就是說,棋士並非得到明確的理論或結論之後才出手,而是針對每一個狀況,思考該如何因應。序盤之後,就反覆著這種在無法預測的狀況下作決定的過程。
將棋中,一個局面大約有八十種可能的下法。
在這可能的八十手棋中,首先可以剔除掉大部分。例如,根據過去的經驗,可以知道這八十手棋中,有七十七或七十八手根本沒有必要考慮。因此,只要從其餘兩、三手棋中選擇適合的下法即可。這就好像調整相機的焦距,不會去思考每一種可能性。
打個比方,要在沙漠中找尋綠洲,不能胡亂瞎找,評估「這一帶可能會有」,就先在地圖中標出記號,然後往記號處找尋。下棋的感覺就與此類似。

●長考的結果,可能出現「移情」作用
對這兩、三種可能的下法,試著在腦子裡移動棋盤上的棋子,綿密的利用邏輯驗證(判讀)到達目的地的途徑和步驟,決定哪一種方法最正確。假設這三手棋,每一手又各有三種因應方法,於是可分支成九種,這樣很快就會累積至三、四百手。到底要驗證到什麼時候,並沒有一定的基準。只能適時打住思考,在所有選項中作出決定。
「職業棋士可以預測多少手棋?」
有人這樣問我。如果思考一個小時,五百手、一千手,甚至兩千手都有可能。但就算能預測這麼多手棋,在實際的對局中,不可能每次都這樣做,而且也無助於對狀況的理解。
判斷三種可能的下法時,會思考各種發展狀況,例如,「這樣對我有利」或「這樣情勢會惡化」等。在這個過程中,心裡若得到結論,就可以當機立斷。但事實上,要有十足的把握,果斷作出決定,出乎意料的困難。猶豫不決的例子非常多,「不論選擇哪一條路似乎都不理想⋯⋯」
這時,有人會將同樣的狀況重新思考一遍。依然無法決定時,除了原來考慮的三種下法,再思考第四種、第五種方式,或者將原本捨棄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下法重新檢討一遍。甚至開始思考常識範圍之外的下法,例如第一眼看到時認為「非常愚蠢」或「不合乎常理」而排除在外的下法,也納入考量範圍。
這樣的話,就會出現長考,對於一個狀況花費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三個小時的長時間來思考。但是,長考過後,下出好棋的例子非常少。因為花費一個小時以上,與其說是在思考,不如說是舉棋不定。就好像登山時被困在霧中,一直在原地打轉般。如果花了很長的時間思考,最後對某一手棋作出否定的結論,往往很難果決的捨棄。因為已產生了移情作用。
在這種狀況下,我有時會在腦子裡將棋盤倒轉,站在對方的立場觀察。單由自己這一邊來看,觀點是單方面的,這時不妨試著改變思考的角度。長考的結果,常常只會讓人猶豫不決,不論如何選擇都不理想,最後不得已,便以「姑且如此」的心情來作決定。
很多人以為職業棋士會預測許多手棋,預判所有可能的發展後再一手一手的下。實際上並非如此。通常連未來十手棋都無法預期,就在這種五里霧中作出一個又一個的決定。至於哪一手是好棋,哪一手是敗筆,只有看最後的結果才能知道。

●「決斷力」是關鍵手段
「下將棋時,最關鍵的決定手段是什麼?」
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都會回答「決斷力」。
我始終認為,下決斷真的是很困難的事。靈光一閃的直覺和驗證的判讀能力固然重要,但對局中是一連串的決斷,每一次的決斷都可能決定勝負。
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之後,就能從各種角度來判斷,例如碰到以前曾經遇過的局面時,「當時是這樣因應的,結果非常成功」或「根據過去的失敗經驗,這次不可以重蹈覆轍」等,判斷的材料和內容增加,就能由許多不同的觀點作出決斷。
但是,判斷的參考資訊增加,未必就能作出正確的決斷。我認為這也是將棋有趣的地方之一。思考的材料會隨著經驗增加,相反的,也會讓人產生迷惑、擔心、畏懼的心理,而陷入思考的迷宮中。
不單是將棋,所謂思考力都是如此。不論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直線的前進,很高興我能透過將棋了解到人類的本質。


2 依賴資料或前例,是在扼止以自己的力量尋求靈感

●直覺有七成是正確的
我認為,直覺能力是人類所具備的最優秀的資質之一。
至今為止,將棋正式比賽中,我下了合計有千局以上的棋。一局棋中,一眼掃過,憑著直覺感覺「這一手棋似乎最好」的下法,最後證實有大約七成是正確的。
下棋時,能夠預測未來多少手棋固然重要,但將焦點鎖定在當下,找出適合的下法,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直覺力,也就是靈感。
直覺力是過去各種經驗和從中培養的知識,儲存在頭腦某個領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顯露出來的能力。它並非完全偶然、憑空浮現出來的。
經過無數次對局,在好、壞不同結果累積之後,腦子裡就會無意識閃出「這種狀況,這樣因應比較好」的直覺。

●年齡增加後,越懂得精簡思考過程

「這裡要這樣下!」
作這樣的判斷,直覺的效果大於判讀。包括將棋在內,勝負的關鍵都是出現在過程中。
驗證勝負關鍵的「判讀」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衰退,不過,這項能力並不會失去,只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而已。年齡漸長後,判讀能力確實會退步,以我自己為例,現在就比二十歲時下降許多。
相對的,年齡增加後,也學到了盡可能精簡思考過程的方法。或許是心臟增強了,擅長活用經驗了。年長的棋士,不僅具備技術,心臟也較強。有時就好像在用心臟下棋一般。
在瀕臨降級的關頭,資深棋士總能確實發揮長處。特別是有A級循環賽經驗的人更明顯。這不是光靠學習就能具備的能力,而是藉由長年的經歷累積出來的。與年輕人相同的部分,贏不過年輕人,只有靠不同的優勢來爭奪勝利。
這裡說明一下將棋的A級。這是將棋界最高的等級,十名頂尖棋士以循環賽的方式,經過一年的激戰,由戰績最佳者取得向名人挑戰的資格;成績最差的兩人則被迫降級。A級棋士各擅勝場,實力都在伯仲之間,沒有人能預料誰會勝出。二○○三年,森內俊之創下全勝的紀錄,只能說是奇蹟。
任何人應該都不會否認,將棋史上最強的棋士是第十五代名人大山康晴。他在兩年前去世,享年六十九歲。他在癌症手術後,還曾經在一局幾乎必敗的棋賽中頑強的戰至半夜兩點,最後像使用催眠術般逆轉局勢,獲得勝利。旁邊的棋士們不發一語,屏息觀戰,當時我也在場,由衷的感動。
大山先生活躍的時代,將棋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體系,因此,「心理層面」對勝負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大山先生可以說擁有非常可怕的致勝技術,他比任何人都仔細的觀察對手,非常了解如何突破對手的弱點。大概是根據長年培養的經驗和感覺,一有機會,就能夠判斷這是唯一的手段:「要逆轉局勢,就只有這個可能。」就技術層面來說,大山先生似乎具備掌控對手心理的特異技術。
我在十八歲時首次與大山先生對局,他只要坐在棋盤前,就顯露出威嚴。他用銳利的眼光觀察對手在想什麼、喜歡用什麼樣的戰術。他下棋固然嚴謹,但更能讓對手在他的強大壓力下屈服。人類是很脆弱的生物,他下棋時就是看準對手一定會出差錯。
老實說,大山先生下棋並沒有看盤面,也沒有作解析。
大山先生曾指導我大約十局棋,我知道他並沒有作局勢的研判,但是下的地方卻都恰到好處,而且攻勢自然源源不斷。不愧是大師的技藝。

●判斷全局的視野,就是「大局觀」
年齡增加之後,會憑著直覺或感覺來對戰;相反的,年輕時不會這樣下棋,只能一步一步判斷:「下在這裡的話,會變成⋯⋯」來爭取勝利。即使是簡單的一手棋,年輕人常預測一、兩百手後才決定。相對的,像大山先生這樣的名家,大概只看一眼,以直覺就可以判斷該下在什麼地方。一般而言,這些都是好棋。原因是,快速、果決的棋不會帶有邪念,因此基本上都不差。因為具有判斷全局的視野,才能做到這一點。
判斷全局的視野,就是所謂的「大局觀」。也就是碰到一個棋面時,能夠判斷目前是什麼狀況,之後應該如何因應的能力。也可以說是洞悉全局本質的能力。
這種思考的基礎就是第六感,亦即直覺能力。而直覺能力的根本則是感性。
例如,一般人認為數學是由嚴謹的邏輯構成的學問,但是曾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的小平邦彥教授,卻認為數學是高度感性的學問,因此他稱數學為「數覺」。再以中學幾何學中的圖形問題為例,如果沒有靈光一閃,想到要利用輔助線,就很難解開問題。在將棋的世界中,能否得到類似輔助線的靈感,往往成為決定棋力強弱的關鍵。
不限於將棋,任何實力相當的競爭中,能否發揮力量的關鍵,就在於這種大局觀與感性的平衡。要發揮感性,並不是啟動哪個部分,讓它發揮正面的功效,而是藉由閱讀、音樂、與將棋界以外的人士接觸等各種刺激,綜合性的讓自己的感性更為敏銳。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