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準媽媽必備!懷孕.生產.育兒圖文手冊

前言
給即將當媽媽的妳,安心迎接分娩和育兒的建議 明橋大二
事情發生在前幾天,我在一家育兒支援機構擔任半日館長。
當時我陪伴踏著不穩腳步走路的孩子們玩彈珠、一起做健身操,他們率真的眼神與笑容撫慰了我的心,也讓我想起一件事。
就是我的兩個女兒出生時的事。
我其實原本沒有那麼喜歡小孩,嚴格說起來我不太擅長跟小朋友相處。他們一旦哭起來就會哭個不停,而且根本搞不懂他們在想什麼。因此我曾經有些擔心即使自己有了小孩,也無法真心疼愛他們。
然而,當我自己有了小孩後,想法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我真的好愛好愛她們,幾乎無法相信世界上有如此可愛的東西存在。
日本有句諺語
:「(可愛到)放進眼裡也不覺得痛」,我認為這不是個比喻,對我來說就算真的放進眼裡也絕對不會覺得痛(笑)。
十多年過去了,兩個女兒已經長大、在外縣市求學,但是在我心目中,她們永遠是當年的小孩子。
每個人都說生孩子很好、成為父母親很棒。我認為他們說得對極了。
小嬰兒就是可愛,他們的存在能夠讓四周氛圍亮起來,撫慰人心。
然而在此同時,媽媽的身體與生活環境在懷孕、分娩、育兒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莫大變化。
從擔心「能否平安無事生下寶寶呢?」開始,害喜、胎動、體重改變、陣痛、羊水破裂、分娩、哺乳、夜泣、斷奶食物,一切都是第一次經驗,親友的眾多意見,也會讓媽媽們無所適從吧。
但是,我和這些媽媽們談過後,才瞭解到原來她們都沒有接觸到正確的知識。
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一次次的產檢、確認寶寶是否正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到了預產期、分娩,接著進入波濤洶湧的育兒生活。
在沒有充分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新的挑戰一個接著一個來,勢必會感到不安與一團亂。我想這或許是造成產後的育兒不安,覺得育兒很辛苦的因素吧。
因此我認為眼前最重要的就是從懷孕期間就必須確實學習正確知識,作好可以讓媽媽安心生產、育兒的準備,並且爸爸與周遭的人也需要建立起協助體制。
本書將介紹過去不曾仔細探討過的懷孕、分娩,以及如何照顧出生第一年的寶寶等內容,教導媽媽如何能夠安心面對,並告訴爸爸與其他人能夠幫上什麼忙。
「育兒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
如果本書能夠為決定執行這項美好任務的所有父母親,以及周圍其他支持者提供幫助,將是筆者的榮幸。

懷孕、分娩、育兒初期,最重要的是爸爸必須全面協助媽媽
吉崎 達郎
丈夫陪妻子生產的情況現在已相當普遍。兩個人一起迎接新生命的誕生。還有不少人因此感動到流淚。
現在也有新的詞彙「育兒男」形容積極育兒的爸爸。早些年如果爸爸帶著
3個小孩去買東西的話,往往會引來周圍的人竊竊私語地說:「那個人發生什麼事了?」而變成鄰居們茶餘飯後的話題。現在鄰居們反而是近乎敬佩地說:「那個人真是好爸爸。」
另外,最近經常可見爸爸帶著小孩來小兒科看診。我的朋友之中,沒有人認為「男人應該要默默工作就好」,他們總是開心地陪著孩子、帶著孩子來看小兒科。
這種傾向對於社會整體而言,也是好事。
只是我希望這類積極的爸爸注意,別因為過度疼愛孩子而批評媽媽的育兒方式。母子關係對於嬰幼兒期的育兒尤其重要。如果媽媽不斷遭到責備,恐怕甚至連母性都無法發揮。
相反地,如果爸爸滿滿的愛意成為孩子與媽媽的支撐,就能夠打造和諧的母子關係,並養成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見到這情景後,做爸爸的自己也會感到安心與喜悅,更加深自己為人父的自覺。
從這個角度來看,爸爸在懷孕、分娩、育兒(初期)過程中全心支援媽媽比什麼都重要。抱抱孩子或餵孩子喝奶不但能夠建立爸爸與孩子的情誼,還伴隨著「讓媽媽休息」的重要意義。
這年頭有太多事情是懷孕、育兒時「必須」或「禁止」做的,這些往往變成媽媽的精神負擔。或許你提出建議的本意是體貼,但是仍要把想建議她這樣做、那樣做的話嚥下去,先讓妻子做完自己想做的,再稱讚她做得好的地方。
做到體貼入微的支持很難,不過先從這點著手,我相信一定能夠順利的。

媽媽輕鬆的話,寶寶也輕鬆
想到肚子裡的寶寶,一方面很開心,另一方面,直到分娩之前也會不自覺就勉強自己做這個做那個。
但是現在,妳的身體不再是只屬於自己的,也是和寶寶共同擁有的。因此希望媽媽能更加愛惜自己的身心。
難受的時候,多接受親友的支持也很重要。媽媽放鬆的話,寶寶也會放鬆。如此一來也能夠減輕身體的不適。
有些人過去不曾為自己考慮過、總是逞強,更應該要趁這個機會放慢腳步好好調養。

這樣熬過孕吐
一旦懷孕,為了培育寶寶,身體會出現各種變化。其中之一就是孕吐。孕吐和荷爾蒙改變有關連,不過一般來說,多數人在懷孕四個月左右,身體逐漸習慣後孕吐的症狀就會逐漸改善。
有的人完全不會孕吐,但也有人孕吐的期間很長。有些人生第一胎時孕吐嚴重,生第二胎卻幾乎沒有。有的人吃了就吐,屬於「嘔吐孕吐」,也有人不吃就會不舒服,屬於「吃東西孕吐」。出門或工作多半能夠轉換心情,不過也有人這樣子反而更痛苦。
正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首先必須注意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孕吐嚴重或許表示身體正在告訴你「不要勉強自己」。想吃酸的東西或水分充足的食物,也表示身體現在需要這類食物。
孕吐期間不必每天確實攝取三餐。重點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攝取水分與食物。比方說,事先做好小飯糰,可以吃東西的時候再吃即可(但如果連水分也無法補充,而且體重減輕時,則務必前往醫院看診)。
孕吐時,最基本的處理方法就是保暖。使用熱感貼布、半身浴等也可以,總之手腳冰冷不好,因此注意身體(尤其是下半身)保暖,調整狀態的話,就能夠漸漸改善孕吐的情況。孕吐持續不停止的話,也可重新審視飲料、食物、服裝是否讓身體變冷。夏季採收或南方生產的蔬菜、水果(小黃瓜、蕃茄、茄子、西瓜、香蕉,飲料類的話有麥茶等,一般來說都會讓體質變寒。其他也可採用搓揉手腳調整體溫的方法,或是刺激穴道的指壓法。
這段時期「想睡」、「倦怠」、「身體發熱」等也多半是孕吐的症狀之一。為了孕育一個生命,身體發生急速變化,因此懷孕初期身體不舒服時,請儘管放鬆。這表示身體需要休息與睡眠,絕不是懶惰。因此不妨試著將自己懷孕的情形告訴其他人,讓別人能理解自己的情況。

繼續上般的女性可向公司請假接受產檢,或是申請免除加班或重度勞動、錯開通勤巔峰時刻等。建議配合工作環境與公司商量。無法取得公司理解時,可請醫師寫「孕婦健康管理指導事項聯絡卡
*」(注:台灣沒有此項規劃),將醫生的囑咐確實告訴公司。

體重增加不是變胖
或許有些人覺得奇怪,明明生的寶寶只有3000g,為什麼體重會增加10kg呢?
這是因為除了寶寶之外,子宮、胎盤、乳房都會變大的關係。還要加上保護胎兒的羊水,以及為了應付分娩、哺乳,血液與皮下脂肪也會增加。這種體重增加的情況絕對不是變胖,而是很自然且重要的變化。
過去許多人懷孕期間飲食沒有節制、吃太多,但是最近反而食量小的人愈來愈多。體重增加過度縱然不好,但太瘦也令人擔心。雖然從事「美孕健體操」(
MaternityBics)、瑜伽、游泳等的人漸增,不過這些不是為了減重,而是為了適度運動。凡事過量的話,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
有的人會說
:「醫生嚴正交代不可以超過10kg」,但是,情況因人而異,最好視身體狀況配合調整。

這種時候找人商量!
懷孕伴隨而來的身體變化往往造成不安。這些變化多半不需要擔心,但是最好事先確認哪些問題必須注意。

1. 孕吐 
反覆嘔吐,連喝水也吐的時候,必須擔心可能發生「妊娠惡阻」的現象。請務必前往醫院。
2. 出血
懷孕期間出血的話,不管是初期、中期或後期請不要自己判斷,必須前往醫院諮詢。
3. 肚子緊繃、疼痛
緊繃情形嚴重時,如果身體躺下就能減緩症狀就不用擔心。但是如果感覺到與平常不同,或是「緊繃、疼痛逐漸強烈」、「有出血現象」、「伴隨發燒」等情況的話,必須儘速就醫。
4. 突然感覺不到胎動
「寶寶明明昨天還在動,今天卻一動也不動了」。有這種感覺時,寶寶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而衰弱,必須儘快就醫。
5. 頭痛
長時間持續強烈頭痛,或是眼睛不適、視力模糊,很可能是罹患妊娠高血壓(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必須測量血壓。
6. 早期破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簡稱PROM
包裹、保護胎兒的部份是卵膜。「早期破水」表示卵膜在陣痛前破裂,容易造成細菌侵入,相當危險。如果有非尿液的水狀液體(羊水)流出時,必須儘快就醫。

最好的胎教是?
最近坊間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資訊,如:「胎教可打造天才腦」、「雙語栽培」等,家長忍不住也跟著焦慮,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盡早開始。這種心態我能理解,但是就算不斷播放英語、音樂CD給寶寶聽,也不見得對寶寶有好處。
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胎教呢?
我認為就和育兒一樣,小孩成長最重要的基礎,不是教養與唸書,而是自我肯定感。
讓在肚子裡的寶寶能感受到這種想法:「我的存在很重要」、「媽媽對於我來到肚子裡感到很高興」等很重要。
為此,你必須對寶寶說話,或是聆聽寶寶的聲音(胎動)。懂得珍惜寶寶,就懂得珍惜自己的身體。
接著,寶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建立母子之間的心靈羈絆。
這個情感聯繫直到分娩後,仍會一輩子支持著孩子與雙親。

住院、出院的準備工作不用著急
愈到分娩前夕,孕婦愈是容易為了準備住院而心慌。讀過育兒雜誌等之後,你可能認為需要準備的物品很多,事實上派不上用場的東西、生產後就會有人送的也不少。聽過老鳥媽媽的意見,確認「哪些東西真正需要」,才是聰明的做法。

如何陪產?
即將臨盆之際,最想知道的就是「是否要陪產」。
最近似乎有將近
9成的夫妻希望陪產,但是考慮到丈夫的工作等問題,實際上能夠陪產的大約只有6成。
陣痛時間長的孕婦,一般必須一個人待在待產室裡。但是如果孕婦要求的話,可由伴侶或家人陪伴。如此一來,分娩時也能夠稍微輕鬆些。人生中並沒有太多機會能夠像這樣與人分享誕生的感動。
但是「陪產」的問題不在於分娩時丈夫是否在場,更重要的是懷孕期間,丈夫如何陪伴妻子與腹中的寶寶。
從這種角度來說,「陪產」應該由妻子懷孕就開始了,因此即使丈夫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到場陪產也不構成問題。
對於父母親來說,再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第一次抱自己孩子那瞬間的感動。「寶寶乖,辛苦你了。」從共同體驗誕生的喜悅那一刻起,夫妻兩人的育兒之路也隨之展開。
孩子出生後,有一件事情希望新手爸爸務必做到。
那就是,你一定要開口說出見到「專屬於自己的孩子」時的喜悅,以及對妻子賭命生下孩子的慰勞與感謝。
這些話,妻子肯定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體型小,不等於沒有力量
各位對於寶寶有什麼想法?
一個人就做不了什麼事、凡事都要仰賴他人、沒有能力?
然而,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寶寶並非全然被動,他會根據不同要求改變哭聲。一開始你不懂他為什麼在哭,但是相處愈久,你逐漸能夠判斷這個哭聲是因為肚子餓了,或是要換尿片,或是在撒嬌。寶寶雖然只會哭,卻能夠利用不同的哭法表達自己的意見。
微笑也是這樣。
2個月大的寶寶看起來好像在微笑,其實只是生理上的反射動作。但是父母親一看到寶寶微笑,也會感覺很開心而跟著笑起來。看到父母親微笑,寶寶會再度微笑。不只是父母親單方面愛寶寶,寶寶也具有引出父母親愛情的能力。

寶寶知道答案
有人說:「出生之前很不安,不過寶寶告訴了我們什麼才是必要的。」原因在於無論育兒書寫了什麼,「該怎麼做才好」的答案,事實上是現在在我們面前的寶寶最清楚,寶寶開心時會笑,有什麼事情時會用哭泣告訴我們,他們不會像大人一樣勉強裝出笑容,或者肚子餓時卻忍耐。因此,只要寶寶一哭,就給他擁抱、安撫、餵他喝奶、換尿布。每天做這些看平凡無奇的舉動,也就等於是確實感覺、回應寶寶的訊號,引導寶寶的成長了。
而寶寶擁有的「引出自己所必須之行動」能力,不只作用於媽媽身上,也能夠對所有人產生作用。
瞭解這種力量的話,就會明白比起任何指南或親友意見,育兒最重要的是「看著此刻在眼前成長的寶寶」。

哭個不停該怎麼辦?
育兒縱然辛苦,但其中最累人的情況就屬「寶寶哭個不停」。
有時抱起寶寶,他卻背對著你像是在生氣,或者是還以為寶寶已經睡著了,卻又因為小聲響而醒來、哭泣
……
尤其是剛生產完的女性,很容易受到寶寶的哭聲影響,而「寶寶半夜一哭,媽媽就會連忙起床,爸爸卻毫不在意的繼續睡」就是這樣的原因所導致。

是不是每次寶寶一哭,妳就給他喝奶?
寶寶一哭,媽媽首先想到的就是寶寶肚子餓了。
但是,這裡有一項有趣的實驗。
1960年代,科學家以必須靠試管攝取營養的生病寶寶為對象,進行「寶寶哭的話,就以試管餵奶,直到吃飽為止」的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地,這些寶寶即使吃飽了,也沒有停止哭泣。但是只要一抱起他們,就算是肚子很餓、等著喝奶,也會停止哭泣。
寶寶對於肌膚接觸與安全感的需求,遠遠比我們的想像的還要多。
然而,每次只要寶寶一哭,就有不少父母親還以為是喝奶不夠而餵奶。如此一來反而讓寶寶的胃變得不舒服,寶寶會心想:「快想想辦法處理啊!」而更加哭個不停。因此在餵奶之前,務必確認寶寶的肚子是否鼓脹、是否有打嗝是很重要的。

偶而讓寶寶放聲大哭也很重要
那麼,是否好好滿足了寶寶的要求,他就會總是很開心而鮮少哭泣了呢?不盡然。誠如「寶寶的工作就是哭」這句話所說,無論媽媽多麼完美,寶寶仍舊會哭。因此媽媽聽到寶寶哭也無須自責,更沒有必要為了讓寶寶分分秒秒不哭,甚至連廁所都沒辦法去。

哭泣的用意一方面是傳遞訊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現情感。寶寶巧妙地利用哭泣消除憤怒與悲傷。因此,有時讓寶寶狠狠大哭也很重要。如果這時怒斥或丟著寶寶不管,企圖阻止他繼續哭,只會讓寶寶失去消除情緒的方法。最好的做法就是「傾聽寶寶的情緒,讓他哭」。
大人有時也會累積諸多壓力而感到鬱悶,如果能夠在有共鳴的人面前放聲大哭,心情也會跟著好轉。
較敏感的孩子有時會因為體貼父母,而在不知不覺間踩煞車,扼殺了想要撒嬌的心情。這種時候,緊緊抱住孩子,注視他的眼睛,問他:「怎麼了?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了嗎?」孩子一開始或許會面無表情,或是憤怒躁動,但是別放手,緊緊抱住他,如果孩子能夠在你懷中狠狠大哭發洩的話,煞車自然會解除。這種時候,媽媽跟著一起哭也沒關係。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