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篇

人類的身體本來是不容易生病的
 醫學日新月異,但為什麼受疾病所苦的人卻沒有減少呢?
 身為臨床醫師,我在每天與許多患者接觸的過程中,產生了這樣單純的疑問。於是我試著開始調查病人的飲食習慣和疾病的關係。
 經過數十年的調查,我發現攝取了多少數量的某種食物,或是養成什麼樣的生活習慣,與一個人的胃相與腸相(這是我仿照「面相」一詞,自創的用語),以及健康狀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截至目前,醫療機構都只針對糖尿病等必須限制飲食的疾病,給予「飲食指導」,但這種做法只不過是為了避免疾病惡化而已。至於可預防疾病的飲食指導,或可使人健康長壽的生活習慣指導等,卻常成為醫療的盲點而被忽略。
 本來,人類的身體受到多重防禦系統和免疫系統保護,並不容易生病。因此,只要沒有先天性的毛病或是過度違反自然的話,即使多少有些不適,也不至於生病。
 原本不容易生病的身體,會發生疾病的最大原因,就在於長期不斷累積的「不自然的飲食」和「不自然的生活習慣」。
 大部分的人正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樣的食物對人類有益,又什麼樣的食物有害,結果引發疾病。我的前一本著作《不生病的生活》,就是為了傳達「正確的飲食」和「正確的生活習慣」,以求幫助眾人維持健康而寫。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根深蒂固的認為疾病應該由醫師使用藥物來治療,因此出版當時,我對於有多少人能接受我所提倡的飲食健康法,老實說並沒有太大的信心。
 《不生病的生活》一書超出我的想像,受到廣泛的支持,成為銷售量超過百萬冊的暢銷書。能讓大家理解到疾病並非不可避免的命運,而是自己持續累積不良習慣而造成的結果,身為一名醫師,我感到非常高興。當然更開心的是,有許多人開始採取積極做法來維持自己的健康。
 上一本著作中,我以強烈的言詞呼籲「生活習慣病其實就是自我管理缺陷病」,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自己的健康只有自己能夠維護。聽到這樣的想法被讀者真心接受,並且熱情響應,積極的維護自己的健康,令我十分欣慰。
 眾多讀者的熱烈迴響,給了我更多的刺激與啟發。其中最多人反應「顛覆了許多過去一直深信的常識」。例如,牛奶和人造奶油有害健康、攝取過多兒茶素會使胃相惡化、常食用肉類和優酪乳的人腸相不佳等,這些過去以為對身體和健康有益的食品,反而可能變成危害健康的原因,已在臨床上獲得證實。
 不過在這些事實強烈打動讀者的同時,很多人也產生出「那麼應該吃什麼才對?」「這些食物絕對不可吃嗎?」等各種疑問和不安。
 我認為讀者有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喝牛奶可以攝取鈣質、使用植物性的人造奶油比動物性脂肪的牛油健康、成長期的小孩不可缺少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等「落伍的營養學」,仍深植在人們的腦海中。
 很多人問我:「如果牛奶真的對身體不好,為什麼日本不對牛奶設限呢?」其實我也認為有必要限制牛奶的攝取。特別是無視於小孩本身的好惡,強迫性的餵食牛奶,我絕對反對。
 但是根深蒂固的常識是很難立即改變的。例如,人類很久以前就知道香菸有害健康,但是到現在對香菸的限制仍然不足。很遺憾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社會的現實。
 在這種狀況下,重要的是發現正確的資訊,為自己選出對你的身體有益的食物。我認為身為醫者,對於哪些食物對身體有什麼效用或是有什麼害處,需要更謙虛的接受臨床事實,然後公開這些資訊。
 基於這種「讓病人了解事實,以產生警惕」的想法,我在前一本著作《不生病的生活》中,介紹了我從臨床上得知的「理想的飲食」和「理想的生活習慣」。 
 但,這些終究是「理想」。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持續施行理想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但各種生活環境的特殊性,使很多人無法每天實踐。也有人因為應酬等等因素,很難只吃自己選擇的食物。相信也有些人特別喜愛牛奶、乳製品、厚厚的牛排或油炸食物,而難以克制。
 沒關係。我們無需因為某種食物對身體不好就完全拒絕。對人類而言,不要過度累積壓力,與正確的飲食生活同樣重要。
 當然,攝取過多有害食物,引發疾病的風險確實比較高。不過正如前面所述般,我們的身體有能力處理一定程度的有害食物,具備了使身體健康生活的力量。
 因為對身體不好,勉強克制自己拒絕喜愛的食物而累積壓力,反而有害健康。不如在身體能夠處理的範圍內,一方面享受美食之樂,同時在整體上持續「正確的飲食」和「正確的生活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老實說,我也是愛好肉類的。
 不過,因為我知道肉食對身體不好,所以每年只吃兩、三次左右,並且盡可能的選擇非餵食人工飼料,採取自然而健康的方法飼養的動物肉類。雖然價格稍貴,但因每年不過食用幾次,並不致於造成太大的負擔。再者,減少品嚐喜愛食物的次數,還會產生感覺到「吃的喜悅」這樣的好處。
 不論多麼美味的食物,如果過於頻繁享用,「好吃!」的感動也會逐漸淡薄。若僅偶爾嚐之,品嚐美食時的感動就會非常強烈,甚至能帶來明天的活力。
 總之,健康長壽的祕訣,就是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實踐「正確的飲食」和「正確的生活習慣」。

能使胃腸美麗的「酵素療法」
 前一本著作說明了為何持續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健康的安享天壽,以及它與支持生命活動的「奇妙酵素」之間的關係。
 簡單的說,「不消耗奇妙酵素的生活,就是健康、長壽的生活」。或許有些讀者在本書中才首次接觸到我自創的名詞「奇妙酵素」,因此這裡先重覆說明一下。
 「酵素」是生物細胞內製造的蛋白質觸媒的總稱,是維持生命以及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植物的種子發芽、成長都是酵素的作用,我們消化與吸收食物、活動肢體、思考事情等也是靠酵素的運作才得以完成。
 酵素的種類非常多,人類生存所需的酵素估計達五千種以上。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種類的酵素呢?原因是一種酵素只能發揮一種特定的功能。
 生命體能因應自己體內所需,生成各種酵素,但是細胞如何製造酵素,至今依然不明。
 從支持生命的各種「體內酵素」(body enzyme)可以看出一種傾向,就是如果大量消耗某特定部位的特定酵素,那麼其他部位所需的酵素就會不足。根據這個事實,我提出了酵素並非數千種類個別生成,而是先製造出原型酵素,然後再依需要轉換成某種酵素來使用的假說,並將各種體內酵素的原型稱作「奇妙酵素」。
 酵素被使用在種種生命活動上,「解毒」作用是消耗酵素最多的工作。因此可以說,必須解毒的因素越多的人,酵素的消耗也越激烈,結果,維持健康所需的酵素就會不足,因而容易罹患疾病。
 所以,不生病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換一種說法就是「身體無需解毒的飲食慣」和「立刻排除身體必須解毒的因素的生活習慣」。
 一般被認為對身體有益的食物中,實際與臨床資料對照,卻可以發現不少是會在體內產生毒素,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因此有不少人吃下了以為對身體有益,實際卻會大量消耗奇妙酵素的食物,反而導致身體容易生病的事實。前著中特別對「牛奶(包含乳製品)」「肉類」「人造奶油」「白米」等提出警告,就是希望大家注意過去常識中的錯誤。
 但僅防止酵素的消耗還不夠。為了健康、長壽,還得「增加與活化奇妙酵素」。
那麼如何才能增加、活化奇妙酵素呢?
 酵素在我們的體內製造,其生成方法大略可區分為兩種,一是在細胞內生成,另一種則是由體內的常在菌製造。
 首先,為了使細胞順利生成酵素,就必須攝取「富含酵素的活的食物」作為原料。要促進體內常在菌製造酵素,就必須改善腸內環境。前一本著作所說的「胃相與腸相良好的人是健康的人」,就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沒有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毒素滯留,而且對身體有益的常在菌會大量製造酵素。
 體內環境可大幅改變酵素的作用,而且有各種方法可以活化酵素。例如避免體溫變低、產生幸福感、調整生理時鐘使身體確實獲得休息等等。換言之,改善生活習慣可活化酵素。
 我的專業是使用內視鏡來診斷、治療胃腸疾病的胃腸內視鏡外科。通常,內視鏡外科醫師會先以內視鏡檢查胃腸,若發現到異常物就會採取外科手段來治療。
 但是我不會只是施行外科治療,而且會將治療重點放在飲食和生活指導上。這是因為多年來的臨床經驗,使我深刻體認到以「奇妙酵素理論」為基礎的飲食與生活指導,能防止疾病復發和轉移,也是讓沒有生病的人維持健康的有效方法。
 在我從事醫療活動的美國,這種治療法被稱為「酵素療法」(Enzyme Therapy)。不少醫師與研究人員已經認識到酵素左右了人體的健康,目前正積極進行酵素療法的研究。以我的「奇妙酵素理論」為基礎的酵素療法,也是其中之一。
 我的「奇妙酵素理論」在現階段只是一種假說,不過,補充酵素、避免消耗酵素、活化酵素的治療法,根據長年來的臨床經驗,已證實是可以改善胃相與腸相,以及防止癌症復發,有實際成果的酵素療法。
 基於讀者對前一本著作的熱烈迴響,本書將更具體的敘述能防止消耗酵素,同時可增加與活化酵素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人類的身體是無數生命的集合體
 人類的身體非常精密而且珍貴。
 我擔任醫師超過四十年,在臨床上治療過無數病患,但是初接觸醫學時對「生命」所產生的感動與敬畏,至今絲毫不減。而且不但沒有減弱,學習越是深入,人體組織的精密和大自然的偉大,越發令我感動。
 現在,我感覺到所謂「生命」的深奧世界中,存在著一個法則。那就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支持著我們的生命。人們常說一個人無法生存,其實,「生命」也是與各種生命共存才得以存在。
 人類的生命能夠延續,也是拜地球上存在著各種動植物和微生物之賜。「生命是以其他所有生命為養分而得以生存」,這裡所說的養分,並非單純指食物。例如人類的身體中,就共存著無數名為「細菌」的生命,沒有這些細菌,我們一天也無法存活。
 而且,構成我們身體的六十兆個細胞,每一個都是擁有所謂「生命資訊」之基因的單一生命體。由此來思考,每一個人可說是六十兆個細胞加上無數(數百兆個)細菌所組成的集合體。
 請大家想像一下。
 你也是以無數生命集合體的形態生存著。
 如本文中將會詳細說明的,組成每一個人的無數生命,為了維持身體的健康,不斷的進行交流(資訊交換)。
 聽到體內的微生物與細胞內的基因進行交流,是否令人難以置信?
 那麼,如果沒有這種交流,身體要如何從數千種酵素中判斷現在最需要什麼酵素?如何傳 達出訊息,以製造出必要的數量?我的看法是,惟有腸內細菌與體內的基因交換資訊,也就是進行交流,才能夠製造出酵素。
 「酵素、微生物(包括腸內細菌)、基因」三者順利交流(三角交流),使免疫系統完全發揮功能,身體才得以保持健康。我是這麼認為。
 那麼,它們如何交流呢?我認為「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構成人類身體的要素中,最多的就是水分,占了人體的六○~七○%。內臟與細胞自不用說,連感覺很乾燥的皮膚,實際上也充滿了水分。豐富的水分藉著「血液與淋巴」「胃腸」「尿液」「呼吸」等四種「水流」在體內循環。推測基因、微生物、酵素就是以這些體內的「水流」為媒介,相互交換資訊,亦即進行所謂的交流。
 另外還有一種「流」,它不是水流,但對體內的交流也發揮了很大的功能,那就是「氣流」。「氣」與奇妙酵素同樣,雖然還沒有經過醫學的證明,但是它的存在對人類身體有很大的影響,這類從經驗得到的事實已經逐漸被認可了。實際上,東方醫學在數千年前就有運用「氣流」的治療法,而且獲得了顯著的成果。
 事實上,我所收集到的臨床資料,也顯示基因、微生物、酵素的三角交流,與體內五個主要的流會相互影響。
 三角交流順利進行時,五個流也運行順暢,同樣的,五個流順利循環,三角交流也很良好,換言之,就是身體是健康的。
 人類的身體是無數個生命的集合體,同時也是共同擁有一個生命的命運共同體。對身體某個部位有害,對全身也有害,相反的,對身體的某個部位有益,對全身也有益。例如一般人說香菸會危害肺部,但事實上,香菸的危害會經由五個流擴大至全身。反之,攝取對腸子有益的食物,不僅能改善腸相,也有助於全身的健康。
 你的身體是你的,但並非只屬於你。
 要知道,是無數的生命一起在維護著你的生命。
希望大家對身體、內臟、每一個細胞、腸內的細菌,都要抱持體諒與感謝之心。因為,即使你自己不愛惜身體,它們依然毫無怨言的盡力保護你的「生命」。能做到這一點,自然不會做出傷害身體的行為。
 本書將健康、長壽的實踐方法分成「正確的飲食」「好水」「正確的排泄」「正確的呼吸」「適度的運動」「良好的休息與睡眠」「笑容與幸福感」等七個項目,盡可能具體的說明。這七個健康法不但能防止酵素的消耗,更能增加與活化酵素,而且可以改善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的「五個流」。
 人類的身體本來是不容易生病的。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為疾病所苦,就是因為身體所具備的免疫系統未充分發揮功能所致。實踐我所提倡的「酵素療法」的人,能夠健康、長壽,也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緣故。
 提到健康法或療法,很多人以為必須採取某些特別的做法。其實不然,生命是自然產生出來的,要使生命所具備的功能完全發揮,以維持健康,只需遵從大自然的法則即可。
我們人類與其他動植物同樣,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所謂遵從大自然的法則,並非指人類應過著如同其他動物般的生活。
 創造文明、擁有文化、享受豐富的飲食生活,與遵從大自然的法則來生存並不矛盾。重要的是以適合自己身體的方式,攝取來自大自然的食物,同時配合大自然的節奏來生活。
 讀者若能從本書了解到我們體內的運作機制,對於構成身體的無數生命必能產生愛惜之心。
 以這種心情與它們接觸,將可藉著它們所執掌的免疫系統,度過健康的人生,沒有必要恐懼疾病而成為禁欲主義者。
 上一本著作強調「理想」,本書則是「實踐篇」,指導讀者如何享受對健康有益的飲食生活。書中列出許多在自己身體許可範圍內,無需勉強即可學習到的健康生活習慣,讀者們可配合個別的生活形態與個人的差異,將基於酵素療法的這些健康方法導入生活之中。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