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肩頸腰背痛、骨刺、五十肩、電腦手--向疼痛說不

神經的重要性就好像我們頭腦下一個指令,所有的訊號都要從腦部經過脊椎神經,然後傳遞到身體內的每個部位,舉例像是要拿個東西,頭腦會下指令通過脊椎神經到手上,把訊號通知肌肉,才能夠把東西拿起來。打個比方說,我們從台北開車到桃園機場,確定目的地之後就準備上路,把車開上高速公路,沿著筆直的大幹線,再由交流道的小幹道下去,最後抵達想去的地方。如果途中有狀況就會造成堵塞,萬一堵塞的位置在交流道,車子可能就會被卡在高速公路上,心急萬分還是到不了機場。

人體內的脊椎就像是一條運輸訊號的高速公路,如果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剛好位於交岔口,體內的循環和腦部訊號的傳遞就不順暢,使得身體四肢沒辦法完成腦部發出的指令,自然會產生嚴重影響健康和行動能力。

如何維持路況順暢,大家都知道是隨時清理路障,避免路況產生堵塞,同樣的道理,我們身體內的脊椎神經也要細心照護,保持脊椎的自然幅度,避免扭曲變形造成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影響神經傳遞訊息。

除此之外,脊椎神經也關係到內臟的功能,人體內的腸胃、肝臟、心臟等,各有主掌的神經系統,如果被壓迫的神經,剛好是通往某一個內臟,便會影響該內臟的機能衰退。很多人身體不適到醫院照X光片,發現內臟本身沒有異狀,但是運作的功能卻持續衰退老化,很可能就是脊椎神經通往該內臟的道路有問題,出現堵塞或是產生壓迫。

相同的,身體接收任何訊息之後,也必須透過脊椎神經傳達訊息回腦部,才能反應再一個動作。走路時腳底踩到一塊石頭,神經感應訊息回腦部,我們才會產生:「啊!好痛」的反應,感覺疼痛之後,馬上離開石頭,如果沒有繼續的疼痛感覺傳回腦部,身體繼續往前進,如果疼痛的訊息持續傳回腦部,表示腳底可能受傷了,這個時候,腦部可能會下指令,停下來休息或是檢查腳底是否受傷等。

雖說神經反應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但是遇到狀況時每個人的反應快慢卻不一定,這是什麼道理呢?就像訓練有素的運動選手一樣,肌肉和脊椎神經都需要經常訓練,才能保持感覺靈敏,經常運動的人,可以加強反射神經的訓練,一碰到障礙物可能立刻閃避跳開,甚至在腦袋裡面還沒有發出「啊!好痛」的反應時,身體就已經避開危險。

運動選手的訓練就是不斷地強化神經對於肌肉的控制能力,達到最緊密的結合,當球飛過來時,不需要經過思考,就能立即反應。外來的危險一旦出現,身體會自然產生迴避的動作,這些都是需要經常訓練,否則在大量的運動過程中,很容易會閃到腰、拉傷肌肉等。

透過身體語言問診
脊椎問診很重要,詳細了解病人的生活作息,是掌握病症的關鍵,藉此推測疼痛部位是因為某些不良姿勢和習慣所造成。像我有個習慣,或許該說是「職業病」,很喜歡在馬路上觀察人們走路的動作,坐有坐姿、站有站姿,當然走路也要有走路的姿勢,如果看到有人走路呈現內八字、外八字或是長短腳,走路一高一低的,就可以推測對方可能產生那些脊椎方面的疼痛。如果是右腳外八字,左腳正常時,就可以推測他可能膝蓋有病痛….等。

所以從病人走進診所的那一刻,我就會開始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同時主動和對方寒喧幾句話,從病人站著講話或是起身走動,坐著等待問診的各種姿勢,慢慢推敲對方日常生活的姿勢和習慣。正式問診時,也會要求病人現場做幾個伸展的運動,進一步掌握病情,逐一淘汰可能的病因,就可以抽絲剝繭獲得解答。否則很多病人只知道自己那裡痛,形容了老半天還是無法確知引起疼痛的關鍵,比方說腰部疼痛,疼痛的感覺相近,但是病因卻很複雜,這時就必須做幾個檢查和動作測試,確定疼痛是因為肌肉、關節受傷還是椎間盤突出引起。

提早治療的重要性
在台灣,許多人對於脊椎保健的了解還是停留在「身體痠痛不是病」的階段,因為大約百分之六十的人平常都有腰酸背痛的毛病,但是卻不曉得病因為何,於是就歸因於身體太勞累所引起,只要多休息自然就好了,結果一覺醒來可能疼痛減輕少許,但是沒一會兒功夫,疼痛的感覺又回來了。

對於造成疼痛的原因不了解,很多人只好一輩子宿命的與病痛共伍,忽略它的存在,讓腰酸背痛一路陪伴。直到有一天,疼痛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作息甚至工作時,才不得不拖著滿身疼痛的身體到醫院求診。我常跟病人形容比喻:「你怎麼拖到現在才來啊?疼痛就像是一把火苗,你發現家裡有一點點火苗時,第一件事情一定是趕快滅火,因為你知道如果小火苗沒有控制好,就會造成大災難,身體的疼痛也是一樣的道理,小地方的疼痛如果沒有治療改善,很容易就會連帶引起全身性的毛病。」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