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島與鯨。海洋之子。:《男人與他的海》拍攝紀實

鯨魚之島‖不是島,我是魚,隨時睏醒,隨時啟程。

藍天白雲,波平如鏡的大海,遠方有一座陸地,這是電影開始的第一個畫面。此時海面中央突然有了擾動,是船?還是浮出世界的島嶼?等到一片大大的胸鰭伸出海面,拍打節奏,側游向前,彷彿正直直向著我們,而且越游越靠近……我們才知道,沒錯,這是魚,而且還是一隻鯨魚!

茫茫大海中遇上一頭鯨魚,而且牠還主動朝著你親近,這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呀!

這對原本正在拍攝海洋美麗空景的我們來說,真是一個意外的大驚喜。於是鏡頭開始後退,而鯨魚依舊緊跟著,甚至完整地展現牠的面容、牠的身軀,位在頭頂上方的氣孔,像是禮炮一樣,對著天空朝我們發射出燦爛的水煙花,在陽光下,甚至浮現出一道彩虹。真是令人感動的生命禮讚,相信你和我一樣,從來沒有這樣看過鯨魚,如此靠近、清晰、壯麗。

如果台灣是一頭鯨魚?

是的,電影一開始,便是一顆長達兩分鐘的長鏡頭,一隻大翅鯨從遠方緩緩游動靠近,一路換氣、加速,直到最後潛入深深的海底。這是一個宣示性的畫面,它代表了整部片的核心價值,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這座大島的形狀從空中來看,在過去一直被稱為像是一顆地瓜,或者一片長型的龍眼樹葉。

台灣其實更像是一隻浮在水面休息的鯨魚,這隻鯨魚沉睡已久,應該要開始甦醒。

鯨魚,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魚不屬於陸地,鯨魚的世界更浩瀚,地表上占據70%的海洋,都是牠自由來去的領域。鯨魚和人類一樣都是哺乳類動物,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推測,他們認為鯨魚可能是從陸上的走獸,再回到水中演化而成。

這麼說起來鯨魚的確是一個有遠見的智慧生物,牠預見了陸地的狹窄與擁擠,選擇了一個寬廣無邊的生活領域。在鯨魚的世界裡,大海沒有圍牆,沒有國界。從太平洋西岸游到東岸,就像從客廳走進廚房一樣容易。如果台灣也是一頭鯨魚呢?這座島國的性格會有什麼特殊之處?她的命運又會有什麼不同?

鯨之島,台灣

「不是島,我是魚,隨時睏醒,隨時啟程。」這是電影主題曲裡頭的一句詞,我將它放在序場,開宗明義地述說身為這部電影作者的想法與期待。這座島上大家的祖先都是漂洋過海而來,勇敢的選擇離開原居地,透過航行找到這個落地生根的新家園,繁衍後代至今。台灣是一座海島,海島兩個字說明了,海和這座島的關係是如此緊密且無法脫離。

身為海島民族的我們,血液裡其實都流著不可抹滅的海洋DNA,面對四周包圍著的海洋,處處都是機會,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只要我們像鯨魚、像我們的祖先一樣,不冀望陸地,往最深最廣的海游去,充滿希望驚喜的未來,就在前方。

恐海症‖天不怕地不怕的台灣人,卻很怕海。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但十分諷刺的,卻是一個離海最近,也最遙遠的國度。全台灣只有一個縣市不靠海,也就是被稱為「內地」的南投。除此之外,從任何一個城市或鄉鎮出發,開車往最近的海邊,都不消一兩個鐘頭即可抵達。這種生活體驗是離海遙遠的大陸型國家,或是不靠海的內陸國家,很難體會的。雖然「地理」上的距離如此靠近,但是我們「心理」上與海的距離卻是十萬八千里之遙。

台灣人普遍得了一種罕見疾病,叫作恐海症。

台灣人恐海的原因,有一些歷史背景的因素,漢族先人從大陸「過鹹水」移民台灣開始,在氣象知識及資訊都還不發達的古代,駕船出海得靠海神和媽祖保佑,因此有句話說:「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運氣不好的遇上颱風發生海難,喪生在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中,留下一段段悲慘的渡海記憶。國民政府來台後實施海禁進入戒嚴時期,兩岸壁壘分明的敵對關係,老百姓被嚴厲禁止接近海邊,更不能隨便出海,否則就有通敵疑慮,阿兵哥立刻槍口對著你。另外,民間信仰鬼故事也在嚇唬你,「有水就有鬼,隨時找人抓交替。」所以不可游泳戲水,溪邊河邊湖裡海邊都不要去,連船也不要搭最安心。

就因為太怕海,所以海邊成為一個被遺忘的邊陲角落,那裡成了垃圾場,成了重工業、汙染工業的落腳處,成了被恣意破壞的地方,然後我們再築起一道道海堤,丟下成千上萬的消波塊,形成高聳堅固的圍牆,畫下清楚的界限,至此把大海隔絕於島外。於是我們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人工海岸,每公里要花上億台幣的經費來維護,成為不折不扣的「黃金」海岸。

為了縮短30分鐘的車程,把絕世美景當祭品?

因紀錄片的拍攝,我們跟著主角之一的廖鴻基來到台東太麻里,走在台九線大武段的海岸線上,這裡被稱為台灣最美的公路,還有一個最美的多良火車站,濱海又臨山的天然位置,正是台灣天然環境的最佳寫照。但這裡,卻正發生著各種海岸線被凌遲的現況。南迴改公路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著(編註:已於2019年12月23日完工,全線通車),各式工程車出現在海灘上,突出的鋼筋水泥取代了綠意,而高聳又突兀的金崙高架橋,像把利刃,在一位熱帶女子美麗溫柔的臉頰上,殘酷無情的劃開一刀。

雖然說,人類文明開發總是需要伴隨著破壞,但是為了縮短30分鐘的交通車程,是否需要把絕世美景當作祭品?這個一去不復返的代價,需要你親臨現場才能判斷。但如果海洋和你無關,你也對她漠不關心,就落實了「效益」與「利益」才是眾人在乎的,於是最美的公路,自此成為車輛無法放慢,甚至暫停欣賞美景的快速道路。

畫地自限,就像一隻自囚籠裡的鳥。

我們對海,充滿了許多不切實際的恐懼,以為築起圍牆就能把海上來的惡魔阻擋在外,卻不自知這只是把自己困在裡頭,像隻自囚籠裡的鳥。

現今想要親近海洋的我們,變得需要翻越層層限制,走下巔坡,在如同障礙柵欄的整片消波塊中上下攀爬,過程充滿危險,想要踩上近在咫尺的海與浪,竟如此的不容易!當好不容易闖關成功,順利走在沙灘上,你的心情絕對是開闊愉悅的,海,就是如此具有療癒能力。

一望無際的海,開啟了人們在擁擠城市裡封閉許久的心,在你覺得憂鬱、覺得煩悶時,不如就到海邊走走吧,靜靜聽著海潮聲,難解的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了。前提是,你得不嫌煩地先越過人們畫地自限的重重障礙。廖鴻基說,只要有空檔,他就會挑一段海岸線獨自步行,西岸和東岸的地形截然不同,走起來風情與趣味也不一樣。手持攝影機一起跟在他背後的我,踩在礫石鋪成的海灘上,一步一聲響,石頭的摩擦聲和海浪拍打的聲音,彷彿奏鳴曲般悄悄的洗滌了剛剛辛苦翻越時煩躁的心情。此刻我已全然能體會,為何廖鴻基會愛上步行海岸線,漫步在陸地與海洋之間,那道狹窄卻也最寬闊的一線沙地。

這是一條大部分人都不曾走過的路,相較於翻越消波塊障礙前,由於心境大不同了,眼前的風景自然也不一樣,就像是你貼近一點,觀察親密愛人的臉龐,才發現她的眼角、毛細孔、一顰一笑都顯得如此清晰般。於是我們發現到許多濱海的古道,看到許多被傾倒掩埋的垃圾堆,以及不同世代造型各異的消波塊,舊的往下沉,新的不斷繼續往上疊,像地層年代一樣,繼續累積人們的荒謬。

廖鴻基說過,消波塊是一門好生意,每一顆消波塊成本至少三萬塊,丟放一陣子後就會被大海吞噬,就像個無底的錢坑,多年來整個台灣的海岸線已經投入千億預算進去,而能從中獲利,有本事做這門生意的人,又怎麼會輕易讓這門生意中斷,尤其海洋又是個沒人關心的角落,自然沒有人會去在意,人工海堤和投放消波塊,會對潮水造成多大的影響,以及大大改變海岸地形的情況有多麼嚴峻了。

喚醒海洋DNA,讓親海成為事實,愛海成為能力。

解嚴以來,走向民主化的台灣發展劇烈,各種議題不斷被提出來討論,往往也有機會獲得改變,特別是族群、人權的範疇,很多開放的觀念和制度的設定,我們都走在亞洲國家之首,可以說台灣人已經是個勇敢熱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自由的族群,然而心境上我們卻停留在怕海的狀態裡,忘記了你我身上流著勇於渡海闖蕩尋找新契機的熱血,忘記了我們擁有世代祖先流傳的海洋DNA,而這件事恐怕需要先來一記棒喝才能快速被喚醒。

恐海症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唯一的方法,必須靠基因逐代改良,藉由教育和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讓親海成為事實,愛海成為能力,這樣海洋才有可能除去恐怖標籤洗去汙名,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與海的關係培養需要循序經由認識、體驗、學習、擁有,才能逐漸除去恐懼與疑慮,我們才有機會再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洋之子!

 

一萬名海洋之子‖台灣的希望在海洋,海洋的希望在未來,一萬個海洋之子靠你支持!

《男人與他的海》從2016年開始拍攝,最後總共經歷了兩年拍攝期和一年的剪接時間才完成,最花錢的在前頭的拍攝期,特別這次又是海洋的議題,所以海陸空三個不同空間的器材需求都很不一樣,海上拍攝的不確定性也高,時間耗時風險高,開支自然就大。雖然紀錄片不如劇情片陣容那麼大,每天一開工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經費在燒,但是把製作時間拉長之後,總計下來的基本人事成本也很驚人,好在一開始就順利申請到文化部的紀錄片補助,才讓這條船能夠駛出港口,開始冒險旅程。

旅程中間也靠著幾位貴人,像是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執行長的大方贊助、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的傅祖聲律師號召親友小額支持,以及平時靠拍商業廣告攢下的一些小錢,才能支持一個製作團隊,一起走完這三年。

當然也非常感謝我的專業夥伴,監製朱全斌老師,傾全力幫我找人脈、找資源,還有最重要的攝影師張皓然,空拍、海上和潛水一人全包,無所不能的全方位功力,讓我對攝影的品質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Time is Money,這三年在片子完成初剪,即將邁入最後配樂製作、混音、特效和調光的後製階段,不知不覺已經花費1000萬台幣,把僅有的能力消耗殆盡了。加上片子最後要進戲院做大銀幕的放映,剩下的後製品質也必須拉高規格,更是一點都不能省略和馬虎,否則就會虎頭蛇尾,前功盡棄!

所以,為了籌措最重要的500萬元缺口,於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對群眾募資。

貝殼放大是我們這次合作負責做群眾募集的公司,他們的團隊陣容非常浩大而且實力堅強,在國內的戰績也非常響亮,但是一聽到我們的目標是500萬,也猶豫了一下,這是一個不低的金額,以過去台灣電影,特別是紀錄片募資的記錄來看,一旦達標,將會是紀錄前三名的成績!

利用公開募資的機會提前和民眾交流對海的認知和看法。

聽起來,的確有其困難度,但我們又真的需要這個金額,為了能達標而降低金額,就算完成了也無法實際得到全然的幫助,不如我們就真誠以待,把需求和狀況誠實告知,把動機和理念詳盡地傳達,其他的就看命運怎麼安排了。

於是我們很認真的按照集資公司的專業建議,製作募資影片,因為沒有多餘的經費委製,所以全部都由我們自己的團隊拍攝,然後由我親自剪接完成,雖然這次的重點是籌到製作經費,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意義是,利用這次公開募資的機會提前和民眾交流,除了溝通我們最主要的海洋議題外,更想知道目前台灣民眾對海洋的認知、看法和支持,因為這原本就是將來電影上映後,也想要做的事、想要完成的任務,趁這個機會先暖身、先做田野調查,所得到的回饋都會是未來上映時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可能是集資影片動人又具說服力,所以集資活動一上線,就得到熱烈的支持和回應,當然一開始都是同溫層裡,認同海洋也長期在這個議題裡努力的夥伴們率先支持和分享。大概大家看到又有難得一見的海洋電影不怕死出來挑戰極限,都非常興奮吧。所以沒想到15天的時間就完成原本預料可能是一場硬戰的500萬目標!身為計畫主持人,當晚便寫了一封信誠心致謝。

是的,我很貪心,很大膽,很想再冒險一次。

半個月就順利達標大家都很開心,緊繃的集資團隊也鬆了一口氣,所以試探性地詢問:「導演已經達標了,計畫是不是就可以順利結束呢?」但我心裡卻又興起另一個想法:看來大家已經接受《男人與他的海》這個議題和問世的可能,但片子將來上映就是需要觀眾,越多人看就表示溝通的機會越多、效益越大,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集資階段,就能確保讓一群最需要,也最有影響力的人,能夠順利進來戲院看電影?就是那些可塑性最強的莘莘學子,特別是正在建構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青少年!但這些年輕人經濟能力有限,一個月未必能進電影院看一次電影,進去後更未必會選擇國片或紀錄片來看。

「一萬名海洋之子」這句詞靈光乍現,電擊式的出現在我腦海,於是我馬上和集資企畫團隊提出我的想法,希望獲得大家的認同,設定下一個門檻更高、更有難度的新目標!

經過仔細的精算,發現要完成募集一萬名海洋之子,讓他們免費進戲院看電影,還會需要再500萬,總計要1080萬的金額才夠!這真的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台灣電影集資史的最高紀錄是888萬,這次不但要破紀錄,更是一口氣突破千萬,真的是難上加上,像是需要創造一次奇蹟般!

不過這個目標要能達成,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定要打破同溫層,讓更多不同領域的群眾有機會得到這個訊息,得到來自更多不同背景的資源和協助才有可能創造奇蹟!

台灣有2300萬人,目前集資贊助者也才不到3000人,一定還有空間,一定會有機會!

我相信,接下來提出的理念,一定要得到認同,才能夠繼續擴散出去,最後規畫一個半月的集資活動時間結束了,我們沒有提前,也沒有多延一天,最後的成績得到5817人的贊助,總計1184萬的贊助金額,謝天謝地!謝謝各位贊助人!

希望小小的一部電影,有機會讓海變成台灣的希望與未來!

第一次用群眾募資的方式來為電影籌措上映的經費,真的是一趟美妙又神奇的旅程。我也看到了台灣人的可愛,這個小島上仍然充滿夢想的可能。因為儘管未必每個人都有時間和心力想去追夢,但一旦聽到有志之士需要協助,大家一定毫不吝嗇的站出來,不論金額大小、力量多廣,都非常慷慨樂意地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支持!

這一次《男人與他的海》上映前在集資平台上,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同和肯定,能夠順利成功上映,這些贊助者都是功不可沒參與其中的一分子,我們希望小小的一部電影,有機會可以產生改變的力量,讓海,真的成為台灣的希望與未來!

最後,我要一一附上這些贊助者的大名,並且再次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