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零經驗也學得會!前所未見的小說式編劇教學書

角色小傳

「經過這幾次的練習,妳應該有發現,要架構一個故事,角色的設定是很重要的。」老師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自動進入了上課模式:「無論是他的想要、他的能力或價值觀,甚至是故事的主旨,幾乎都是配合著主角的設定。一個情節的合理不合理,其實也是由主角決定的。常常我們看完一部戲,劇情都忘了,但記得角色給我們留下的鮮明印象。角色也是觀眾入戲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今天要來談談角色小傳。」

「角色小傳?」

「一般在業內提到角色小傳,指的通常是三百到五百字內的角色簡介。但我們在創作時寫的角色小傳,通常是更龐大的東西,簡單的理解,我們要寫這個角色的生平。」

「是因為劇情需要嗎?」

「不一定,角色小傳有很多內容,其實不見得會放進劇本中。」

「寫了不能用?那不等於做白工?」

「但是不寫,我們常常會弄不清這個角色確切的模樣。以妳的大綱為例,這個臭屁男,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呃……不就是臭屁的人?」

「但臭屁有很多種樣子,有的是對工作能力臭屁,有的是對身家背景臭屁,有的是對感情很有一套臭屁,而且也有分是真的有料所以臭屁,還有其實沒料但卻很臭屁,有的人臭屁臭得討人喜歡,有的人臭屁臭得讓人反感,他是哪一種?」

「呃……呃……」太多屁了,我一時間昏頭轉向。

「而且就算是臭屁男,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臭屁吧?妳安排他去查案,他難道可以一邊打聽消息一邊臭屁?他會有禮貌?還是很無禮?是很嚴肅?還是很幽默?斯斯文文?還是像小流氓?他富有?還是其實沒什麼錢?」

「呃……呃……」我依然無法回答。

「妳說不定連他幾歲都不太確定。」

我不甘示弱:「應該和我差不多吧?」

「所以他二十五歲,初戀?」

「不……不行嗎?」

「可以啊,只是會影響到他怎樣臭屁比較合理,畢竟二十五歲才初戀,感覺是件會被朋友拿來開玩笑的事。」

「確實……那十五歲?」

「妳看,妳馬上就動搖了。人物的狀態不夠具體明確,故事常常就會經不起考驗。故事是角色人生中最重要的段落,這個段落可能發生在他二十歲,也可能發生在五十歲。如果發生在五十歲,那故事開始之前的,沒有被觀眾看到、沒有被編劇寫進劇本裡的前五十年,就是決定角色樣貌的關鍵。」

「意思是說,角色小傳有點像『故事發生前的故事』,我應該把他這五十年發生了什麼事,通通寫出來?」早知道編劇不容易,但這實在太過挑戰:「那如果這些東西都不會派上用場呢?」

「很多人都覺得,角色小傳裡的東西,有八成用不上,是正常的。」老師淡淡的喝著他的麥仔茶:「但我是實用主義,所以我大多只挑派得上用場的東西寫。我們在前兩次的課程,為了架構一個故事,已經替角色設定了一些東西,為了完成變化,角色歷程要有角色的缺陷和需要;為了完成有衝突的劇情,角色要有想要完成的任務、想要的內在動機、適合與不適合任務的特點。我的角色小傳,會著重在這些事情上。」

「只寫和這些設定有關的部分?」

「對。光是『臭屁』兩個字,每個人腦中想到的樣子都不一樣。但如果我們可以知道他的具體行為、變得臭屁的原因、臭屁這個特質為他的生活帶來的影響等,形象就會變得更具體。暢銷編劇如果遇上這個恐怖情人,她當初為什麼會和他談戀愛?她真的愛他嗎?還是只剩下恐懼?這都是需要想清楚的。所以我只會挑這些和故事有關的角色特質,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

老師拿出一個表單:「例如,這是我的角色小傳。」(64∼65頁)

「稍等一下,」我對老師拿出「自己」的角色小傳這件事有點在意:「一般人會寫自己的角色小傳嗎?」

「考量到感情戲的部分已經過去,這本書偏輕小說和編劇書的定位,再加上準備範例的方便性,作者覺得這個時候運用一點後設手法是沒有問題的。」

居然摸魚啊。

老師若無其事的解說起自己的角色小傳:「基本設定的部分,指的是角色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等,因為這部分沒什麼前因後果,所以後面都是無。但如果有一些特殊原因,妳想寫出來也可以。」

「一定只有這些項目嗎?像外貌、身材這些東西,需要寫嗎?」

「妳想寫就寫,沒有對錯。有些創作者會喜歡做一些細節的描述,例如『瓜子臉,細細的眉毛,戴著細框的金邊眼鏡,總是露出鄙視的眼神,如果鼻子挺一點,應該會是個精緻的帥哥,可惜卻是個扁鼻。』,這樣的詳盡描述在小說中更有效,但在劇本中意義很有限,因為無法找到百分之百符合妳描述的演員,就算找到了,也不見得可以配合演出。」

「那為什麼要參考形象?這不是反而更具體?」

「找個參考形象的好處有三個,一個是因為寫劇本的時間很長,妳不把角色形象想好,常常會受到妳生活中看到的其他作品影響,使妳的角色變形;第二,一個具體的形象,其實會幫助妳想到更多生活與行為上的細節,比起妳面對一團空氣思考更具體;第三是方便溝通,當妳要和別人討論劇本時,可以提供一個具體的形象給製片、導演,你們就可以針對這個形象討論,不會在一些形容詞上做沒有意義的來回。」

「那我怎麼決定這個形象?憑直覺和喜好嗎?」

「原則上我們替角色設定的外貌,是根據角色的符號來決定的。」

「符號?標點符號的符號?」

「妳的人設總是會問出笨問題,真的是難為妳了。」啊,老師露出了鄙視的眼神:「但確實標點符號是種符號,句號有它的意義,逗號有它的意義,符號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我們中文字本身也是種符號。角色在戲劇中,很多時候都是符號,我是一個老師、是一個理性的代表、是有經驗者、世故的一方,而妳則代表迷思、初學者、有勇氣不斷嘗試的一方,我們都是為了表現這個故事所必要的符號,就像龜兔賽跑,烏龜和兔子,是勤勞與天賦的符號。

「所以符號化的建立,就是設定斯文、理智、不苟言笑這些特質,不管是誰來演,長什麼樣子,都可以符合這個角色要代表的概念。與其抓到極細節的長相,不如著重在概念的安排。」

「但這樣不會變得很無聊嗎?」我不禁抗議:「難道理智的人,就不能長得粗獷,或是說話幽默、善解人意嗎?」

「當然可以,而且故意設定外貌和內在有矛盾,是一種常見的技巧。這個技巧在動漫作品中很常被運用,妳會發現動漫作品中的角色,肌肉男大多是娘娘腔,看起來善良的人其實很腹黑,表面精明的人其實是天然呆。矛盾的角色會比平面的角色有意思。」

「平面?動漫角色本來就是平面的啊。」老師沒接話,我把視線從筆記本上移到他臉上,居然又是那鄙視的眼神:「我說錯什麼了嗎?」

「妳沒聽過平面角色和立體角色?」

我搖頭。

老師也搖頭:「……我對於妳渴望當編劇,卻又從來不自己去找資料來學習這種行為感到匪夷所思。算了,反正這兩個詞很多人也搞不清楚。」

「是吧是吧,看書不如問老師。」我露出燦爛的甜笑,卻換來惡毒的目光。我總覺得今天老師的情緒變多了,雖然都是負面情緒。

角色設計

「我們替角色設定的每一個特質,例如內向、懦弱、不擅打扮、沉迷遊戲、不愛出門等都是一個點,如果所有『點』都落在同一個刻板印象的『面』上,例如『宅男』,這個角色就叫做『平面角色』。而一種對於角色的刻板印象,我們常稱做角色面向。」

「所以剛才提到的有矛盾的角色,就是『立體角色』?」

「是,也不是。」老師說了,等於沒說:「如果只是在外顯行為上的標新立異,雖然確實會變得有意思,但也僅只是有意思而已。他們披著立體角色的皮,但內在仍然很單一,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面對什麼人,他都是同一個面向,那他其實還是平面角色。真正引人入勝的立體角色,內在也會有不同的面向與矛盾。像我這樣,一方面從事著編劇這種大家覺得充滿想像力的工作,一方面卻過著機器人般的生活;一方面對編劇環境失望,一方面又在教育別人進入編劇圈;一方面態度很冰冷,一方面在行為上又很熱情;又請吃飯,又認真教學,又不收錢,這整體結合起來,便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立體角色。事實上,立體角色是比較接近真實人類的角色,因為現實中的人,本來就是矛盾又複雜的。」

「自己說自己耐人尋味啊⋯⋯」

「所以,我們先根據故事的主旨,抓出角色的符號。依著這個符號,去漸漸的把角色從一個符號打造成一個人。無論是透過基本設定、外貌、性格、缺陷、特質⋯⋯如果完全一致,沒有任何矛盾,就會顯得呆板,如果有適度的矛盾,就會比較迷人。但要記得這些矛盾要合理,在情感上說得通,不然角色就會缺乏真實度和說服力。」

我看著老師的角色小傳:「前面的部分我大概了解了,但後半部什麼形成原因、具體表現、造成影響、自我表達又是什麼?」

「就是這項設定的前因後果。我們人身上會有某個特質,都是有原因的。就像妳會想當編劇,一定有一個理由,有人會怕蛇,有人會沒自信,有人會自大,都有各自的理由。而這個特質一旦形成,也會影響他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一個有自信的人,會比沒自信的人更願意去交朋友、取得更好的工作,具體表現指的是他個人實際的行為,造成影響指的是這些行為怎麼進一步的改變了他的生活,形成了他的現況。這三格是一連串的因果,原因導致表現,表現導致影響。」

「看起來表現和影響都和我們的設定有關係,但是原因怎麼安排?例如我要寫一個殺人魔,表現是亂殺人,影響是警察想抓他。但我怎麼會知道是什麼原因會形成殺人魔?」

「不知道就讓自己變知道,不然就假裝知道。」老師理直氣壯。

「前半句我懂,就是去查資料找答案,但假裝是什麼意思?」

「就是靠想像。沒有『遇到了就一定會變殺人魔』的人生,很多人小時候都被父母打過,有的人會產生不好的性格,有的人不會,關鍵在於對這件事的詮釋,他怎麼找到一個合理的方式去理解他遭遇的事。我們只需要提供理由就好,這種事沒有標準答案。」

我還是一臉苦惱,老師只好提供選項:「有一些簡單的法則。第一個是傳承,物以類聚,出生在什麼家庭、和什麼朋友聚在一起,就會變成什麼人。像要建立我單調的作息與制式化的性格,所以找了老師這樣的家族,因為老師感覺符合這種形象。當然同樣符合這種形象的,還有軍人、公務人員、工廠作業員等,但因為我的角色符號有老師這一塊,直接連結會比較理所當然。做設定時,保持簡單會比較容易。所以要建立殺人魔,他可以出生在屠夫家中,或是殺手的家庭當中,使他對殺害生命這件事覺得理所當然。不過傳承有時會被反過來用,因為出身在什麼事都講規矩的家庭,反而產生了什麼規矩都不愛遵守的個性。所謂物極必反,只要說得通,都可以安排。

「第二個是歸因,人遇到好事或壞事,都會找理由,一個人長得醜,又被欺負,或許別人欺負他的原因不是醜,但只要他這樣覺得就可以。我們可以安排一些事件,讓他去相信。歸因的作法通常有兩種,第一種是靠時間次數,他長時間被欺負,卻找不到別的原因,使他越來越相信原因就是醜;或是他每次去拜神,就會有好事發生,他越拜就會越相信。另一種是靠帶來強烈情緒的重大事件,通常是和重要他人有關的事,例如信任的人的背叛、親人的評語、做了什麼事導致愛人的死亡等,會很快的建立起某種價值。所以要建立殺人魔,可以讓他小時候習慣破壞玩具引起父母注意,所以漸漸養成破壞東西的習慣,因此小時候破壞娃娃,長大就破壞真人;也可以讓他遭到嚴重背叛,導致他的價值觀扭曲,開始一再的殺人等。

「第三種是教育訓練。他受過一些特殊的教育訓練,使他擁有了一些特定的價值觀。這個殺人魔受過特殊的訓練,使他覺得殺人是正常的事。這三種方式可以和妳查的資料相似結合,這樣就不會千篇一律,好像每個殺人魔一定都有悲慘的童年。這樣懂了嗎?」

我一手奮力的抄筆記,一手比了個OK的手勢。不知為什麼,我開始漸漸知道怎麼和老師相處了。他表面上看起來冷冰冰的,好像很強硬,但實際上只要你向他求救,他就會出手幫忙。

「最後就是自我表達,讓角色用他的口吻,也就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把前面妳所設定的東西,做一個自我介紹,故事性的描述。一來算是做個總整理和總檢查,看看有沒有什麼不順或不合理的地方,二來也可以找一下這個角色的聲音,決定他的說話方式,這部分有點像參考形象,先決定下來,就不會隨著創作時間拉長而跑掉。」

「但說話方式又要怎麼決定呢?」

「這部分就是大哉問了,細節我等到要寫劇本對話時再說明吧。」老師開始收拾東西,看來今天的課程差不多了:「原則是語氣自然,寫完自己唸一下,聽聽看像不像妳所設定的角色。對話這種東西不需要花俏,不失分就算得分。」

「今天聽下來,角色的安排,似乎不像故事架構那麼明確。」

「很多人認為編劇不能教,也是因為這樣。因為對人的想像是隨著個人生活經驗的差距而形成的,筆下角色會煩惱的問題、想探討的主題,其實也因人而異。到底設計什麼樣的細節來表現人物更好呢?這些需要生活歷練的累積與思考,以及美感的培養。但這也是在機械化的故事架構下,故事仍然能夠千變萬化的原因,就像人生,每個人都是生老病死,卻因為我們彼此的不同,可以發展出各種各樣的人生。創造並且思考生命,這或許才是創作最有趣的部分。知道我為什麼選在熱炒店上課嗎?」

這個問題,我想問很久了。

「因為我不喜歡故事的背景,總是居酒屋、咖啡廳。我也不喜歡故事裡的人物,總是只有俊男美女。」老師用筷子指向我們的左邊:「妳看那桌,幾個喝酒的大叔,有的黑,有的胖,但他們可能都是某某公司老闆,有的賣佛具,有的賣茶葉。」

老師指向他後面,彷彿他背上有長眼睛:「後面那桌大學生,看起來是球隊練完球來吃飯,有看到那個女生對旁邊男生的眼神嗎?這是大學生戀愛的日常。這明明是我們青春面貌的一部分,我們會進雜亂的夜市,會吃蔥爆牛肉、白斬雞、羊肉爐,我們生活中有熱炒店老闆、包肉粽的阿桑、煮四神湯的越南媽媽。但在我們的小說、戲劇作品中,卻總是被視而不見。妳看日劇、韓劇和美劇,幾乎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文化的痕跡,別人的戲劇是建立在生活上,而我們的戲劇卻建立在不明的幻想裡。妳學編劇,應該坐在熱炒店裡學,因為這才是現實,屬於我們這塊土地的現實。」

原本總是務實的老師,現在突然談起了理想和情懷,讓我有些驚訝,但我不討厭這樣的老師,反而覺得有些可愛。這樣懷抱著熱情的老師,為什麼沒有繼續留在台北工作呢?他的小傳裡,寫說他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才心灰意冷的離開。所謂的一些事,指的會是什麼?

正當我想進一步追問時,光線突然變暗,一道陰影籠罩了餐桌。

「啊⋯⋯才說現實,就出現了超現實的畫面呢。」老師看著我身後陰影的來源:「這個天氣穿袍子,不覺得熱嗎?」

我回過頭,一眼認出了那是《星際大戰》中絕地武士所穿的長袍,長袍披覆著一個巨熊魁梧的身形。

不會吧⋯⋯我心中升起不祥的預感,慢慢抬頭看向巨熊的臉。

巨熊拔起背上的光劍,光劍發出「嗡—」的經典音效,散發藍色螢光,架在老師的脖子上。

老師一臉淡定:「有什麼事嗎?你不會想說,你是我爸爸吧?」

這個星際大戰的梗,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荒謬。

因為,這頭巨熊,真的是我爸。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