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

第一話 譯界沒門檻

之前有人問,沒有讀過翻譯系所的學歷,可以從事翻譯工作嗎?當然沒問題。
因為翻譯這個行業,學歷不是問題,證照也不見得有用,能力才是最大的關鍵。
以我個人為例,沒有讀過日文系,也沒有讀過翻譯系,靠在日本求學六年所學、所累積的生活經驗,在翻譯這個行業闖蕩了多年,曾經插花做了一段時間的口譯工作,但主要以筆譯謀生,而且是書籍翻譯為主,至今翻譯了四百多本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有生活、勵志類的實用書籍,也有文學、娛樂小說,還有圖文書、繪本等童書。除了漫畫、歷史類書籍以外,幾乎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都或多或少接觸過。

不接漫畫,是因為看不懂漫畫,每一頁上很多分格圖,不知道先看哪一格,每一格又不知道先讀哪一句。至於歷史類的書,純粹是因為歷史是我的弱項。其實更早之前,我也不接推理小說,不接奇幻小說,因為我自認沒有能力翻譯。小時候看福爾摩斯的書,常看得一頭霧水,認定自己缺乏邏輯推理能力。如果連自己也看不懂,怎麼可能翻譯出來?所以我多次將推理小說拒之門外。有一次,編輯在電話中對我說,其實日本的推理小說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要不要試一次?很容易被說服的我就答應試一次,結果一試就上癮。那本書就是宮部美幸的《龍眠》。

多年前,奇幻小說當道,女兒愛看《哈利波特》、《魔戒》,但我每次都看不了幾頁就睡著,覺得自己太缺乏想像力,所以有出版社找我譯奇幻小說時,我也都以自己無力勝任婉拒。直到去年接了《十二國記》,才發現其實奇幻小說也沒有我想像的那麼費解。

說起來,我既非日文科系畢業,又缺乏想像力、邏輯力,在翻譯、出版界也沒有任何人脈關係,完全是誤打誤撞闖進了翻譯這個行業。當作家不需要門檻,只要能夠寫出好故事、有吸引力的文字,就可以成為作家;譯者也一樣,只要能夠理解原文,並用中文加以表達,就可以當譯者。

曾經被不少朋友羨慕,覺得我的自由譯者生活過得充實自在。每次聽了,都會暗自慚愧。因為回想起來,當初曾經去應徵工作,結果發現薪水太低,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就留在家裡吃自己。沒想到這種草莓族心態,反而成為踏上翻譯路的契機。大約二十年前,我去應徵某雜誌社的日文編輯,主編告訴我,月薪低於三萬。我想了想,每天九點要上班,搞不好還要加班,早出晚歸一個月只有不到三萬,實在沒有足夠的誘因讓我克服早起障礙。我回答主編說,回去再考慮一下,然後就一直留在家考慮了。

不久之後,主編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在家接案翻譯?我二話不說地答應了。
因為,當時天真地認為「我的日文能力不錯,中文是母語,從事翻譯工作當然沒問題」。
直到很多年後,認識了一些同行,才知道很多編輯和譯者聽到這句話都會翻白眼。在累積了一些翻譯經驗後,漸漸認識到翻譯這件事,不是光靠外文能力就能搞定,也很想對當年的自己翻白眼。

總之,當初的我並不懂翻譯是怎麼回事,就開始在家接雜誌翻譯稿。幸好那家雜誌社對譯文的要求不高,因為編輯會參考我翻譯的內容,再根據台灣的實際情況改寫,但一些醫學性和生活相關的知識,就會直接引用。所以,每次收到雜誌後,就會仔細研究編輯寫的文章,瞭解他們對文字的要求,作為自己改進的參考。當漸漸能夠在雜誌上看到自己翻譯的文字整段出現,甚至會在文章中列出譯者的名字,初嚐到翻譯的小小成就感。譯了幾年之後,覺得似乎可以同時嚐試書籍翻譯。於是經常跑書店、圖書館,看哪些出版社有出版日文翻譯書,然後抄下出版社的電話,打電話去詢問是否需要日文譯者。

當年市面上的日文翻譯書並不多,大部分都以實用工具書為主,但相對地,日文譯者也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多。我很幸運地找到了世茂和漢欣這兩家出版社合作,更幸運的是,漢欣出版社開始做日文實用書不久,雖然有合作的譯者,但並沒有固定。於是,我順利卡位成為和他們固定合作的譯者,從八十八年到九十四年期間,總共為漢欣出版社翻譯了六十七本包括勵志、生活等不同種類的實用書。

當譯者二十年,翻譯了多少字已不可考,所幸可以從全國新書資訊網查到譯書的資料,從八十六年四月,第一本譯作出版,到寫這篇文章的二○一四年十月五日為止,已經有四百一十七本譯作出版。回顧這些年的翻譯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初的三年都完全只接雜誌稿,之後的七年以實用工具書為主,偶爾有機會接到幾本小說,那時候日本小說在台灣還沒有大肆流行,但已經開始有一些作品或是書系打響了名號。當時最有名的應該是麥田的《失樂園》等一系列渡邊淳一的作品,以及圓神的「女作家系列」,我也譯了其中一本──江國香織的《神之船》,但那個系列之後也中斷了。

如果沒有記錯,二○○一年三月出版的《神之船》是我譯的第一本小說。二○○四年,日本小說開始慢慢流行,我也有機會接到很多小說的翻譯工作。對我而言,小說的翻譯更富有挑戰,有更多翻譯技巧的考驗,所以也就有更多學習的地方。當然,翻譯小說也更有趣。所以近這十年,我翻譯工作的重心移到娛樂小說和文學翻譯上。最近這幾年,除了小說以外,開始接觸繪本、兒童文學的翻譯,偶爾接幾本題材有趣的實用書。

翻譯這項工作,可以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成長,而且,這也正是我做了這麼多年,還可以每天樂此不疲地坐在電腦前翻譯的原因。所以,在翻譯這個行業,學歷不那麼重要,學習的心更重要;在初期階段,譯什麼書不重要,累積翻譯實力,日後才能譯到自己喜歡的書。


第13話 拖稿並非罪不可赦,失蹤才是


從事翻譯工作這麼多年,最令我引以為傲的,並不是翻譯了很多書,而是我從來沒有拖過稿。
很多譯者或是從事文字工作的人聽到我二十年來都「不拖稿」,都忍不住肅然起敬的眼神看我。
因為我對「拖稿」這件事的定義和別人不太一樣,所以,要做到我定義中的「不拖稿」,並不算太困難。

每次接翻譯書時,會和編輯約定截稿時間,通常認為到了截稿時間還沒有交稿就是拖稿,但我認為即使過了截稿時間,只要能夠徵得編輯同意,將截稿時間延後,就只是「延稿」。如果過了截稿時間,既沒有交稿,也沒有通知編輯,當作截稿日要交稿這件事不存在才是拖稿。

決定做自由譯者時,我就清楚一件事,自由接案者靠的是信用和口碑。翻譯品質這種事,不是想提升就可以提升的,需要時間慢慢的累積,翻譯時只能盡力而為,發揮自己的最佳水準,但嚴守截稿期這一點,卻是自己可以在能力範圍控制的事。

一方面是因為我有強迫症,拖稿會感到不安。我做事向來喜歡按部就班,當發現以目前的速度,可能會導致之後的書拖稿時,皮就會繃緊,減少一些娛樂活動,多一些工作時間,自然就會把進度補回來。即使偶爾時間失控,也不至於太離譜。而且,我向來覺得工作的態度很重要,即使現在工作單已經排滿待譯的書,也不代表未來一直可以持續這種情況,不會因為自己是「老譯者」就高枕無憂,翻譯工作的取代性很高,除了少數知名作家搭配知名前輩譯者的固定組合以外,基本上並沒有哪一本書非誰(譯者)不可的情況。在工作上,保持這種適度的「緊張感」,腦袋裡隨時有一個警鐘,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初衷」,才不會讓自己在工作態度上「油」掉了。

所以,差不多到五年前為止,我都提前一個月交稿。在接稿量不塞車的情況下,只要把所有的工作日程都提前一個月,要做到提前交稿並不難。編輯整天和作者、譯者打交道,催稿、被拖稿是家常便飯,當有一個譯者持續提前交稿,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譯稿的品質不差,就可以順利擠進編輯的口袋名單。

天有不測風雲,翻譯路走久了,難免會有截稿期在眼前,稿子卻生不出來的情況。問題在於一旦可能拖稿時,如何解決問題。得知自己會拖稿時,應該在第一時間向編輯「自首」,並告訴編輯明確的交稿時間,但這次的交稿時間就是必須嚴格遵守的「死線」,絕對沒有再延一次的空間,否則就是拿自己的信用在開玩笑。「自首」的時間越早越好,讓編輯有充裕的時間協助你一起解決問題。如果是一本已經排好出版進度的書,編輯可能會抽調下一本書提前出版墊檔,或是另外找一位譯者救火協助,一起完成還沒有動工的譯稿。

大部分編輯在發譯書時,都會為譯者預留拖稿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交稿了很久,書卻遲遲沒有出版的原因。如果這種沒那麼急著出版的書,編輯遇到提早告知的誠實譯者,也很願意通融時間,這種誠實溝通,也是譯者和編輯之間建立信賴的第一步。

在「自首」時,不必說姑奶奶來家作客、電腦裝死、婆婆找麻煩、寵物走失、兒子生病……之類的理由,即使這些理由全都是真的,但因為編輯聽過太多類似的拖稿藉口,有時候甚至會用「精彩」這兩個字來形容,所以都會打上問號,不如勇於承擔,承認自己「時間沒有安排好」,因為如果有充裕的時間提早作業,也不會因為任何原因的臨時突發狀況,影響了三、五天的進度,導致拖稿一、兩個月。所以一旦交不出稿子,本來就是「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縱算有千百個理由,都是自己的理由,和編輯毫無關係。

譯者在拖稿狀態時,態度要誠懇,至少也要假裝誠懇。之前聽一位編輯說,譯者拖稿一個多月,當編輯因為譯者拖稿關係,不得不去拜託其他譯者幫忙,調整出版進度時,卻整天看到譯者在臉書打卡、玩樂,心裡很不是滋味。如果設身處地想像一下,很容易體會編輯的這種心情,編輯因為譯者的不守時而增加了工作負擔,譯者反倒樂逍遙,受到這種刺激,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在向編輯延稿時,向來都「裝乖」,甚至減少臉書專頁上的發文,製造出「我有努力在趕稿」的假象。

當然,拖稿時的大忌,就是「鬧失蹤」,email不回,電話不接,真的會讓編輯欲哭無淚。編輯都有主管,編輯上面有主編,主編上面有總編,即使是總編,也要面對老闆,如果一本書的進度耽誤,編輯向主管報告延誤的時間和解決方法,這件事就可以暫時了結,但如果譯者失聯,編輯完全搞不清楚那本書目前的狀況,無法向主管報告具體的情況,就會影響主管對編輯工作能力的評價。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怎麼還可能有下次的合作?

可能有些譯者覺得,大不了下次不再和這家出版社合作,反正有這麼多家出版社,另找其他合作對象就好。台灣雖然有很多出版社,但出版界並不大,編輯經常在不同家出版社之間流動,編輯之間也會相互打聽譯者風評,如果想持續翻譯工作,盡可能不要留下不良合作經驗。

而且,有些出版社在合約上規定,「乙方若無法依本約所定之期間如期準時完成承攬標的物時,應事先通知甲方請求延展完成期間」,更有一條「防擺爛條款」,「若因乙方(譯者)逾時交稿而延誤出版,乙方應負賠償責任」,雖然很少聽到出版社和譯者打官司,但譯者一旦簽了約,就代表同意合約上所寫的內容,所以別忘了如果譯者拖稿太離譜,出版社有權力根據合約內容向譯者求償,只是大部分出版社都沒有行使這種權力而已。

關於交稿這件事,早交當然比遲交好,但遲交永遠都比不交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當然也適用於譯者的翻譯路。



第18話 自由譯者的自由生活

睡到自然醒,已經十點半了。
想了一下今天要做的「功課」──把剩下的二十頁稿子交完,希望趕在過年前一天把譯稿塞進編輯的信箱,然後開始預習下一本書。
起床後打開電腦校了幾頁稿子,玩了一下電腦遊戲,吃完早午餐,發現原本陰沉沉的天突然露出了陽光,心也跟著蠢蠢欲動。
難得的好天氣,不去騎車曬太陽?

稿子可以晚上再校,陽光可不等人,即使晚交半天,也不至於造成編輯的困擾。
尤其在昨天看了茱莉安‧摩爾演的《我想念我自己》之後,更覺得必須努力感受當下的幸福,不要把樂趣用「等以後有時間再說」的藉口延後,即使生命中有任何突如其來的意外,也不至於有太多的遺憾,況且,也沒有人能夠保證,等到「以後」到來時,是否還有能力感受這種樂趣。

雖然自由譯者要自己加勞保,自己繳健保,沒有年節獎金,更沒有年終獎金,沒有辦公室團購可參加,但出遊不必擠人潮,想出門隨時就出發,當然要好好享受這種便利。

來到久違的新店溪畔,非假日的溪邊自行車道上沒什麼人,以前騎車時,都會聽一些音樂,有一種五感都被美好事物包圍的享受,但像今天這樣張開耳朵聽自然,只聞嘰嘰喳喳的鳥啼聲,腦袋完全放空,沒有任何文字,用全身感受這種都市的靜謐也是另一種療癒。

繞了一圈到碧潭,覺得肚子有點餓了,想到北宜路上有一家滷味老店。於是多騎了兩個坡道,去滷味店買了酸菜雞腸、豆乾和滷蛋,心滿意足地騎回家,路過一家蛋糕店,心想進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吃的──結果就像螞蟻掉進了糖罐,每一樣都可口誘人。走出店時,拎了一整個德國布丁蛋糕,還有芝麻麻糬、乳酪球、雪花糕、夏威夷果仁塔,還有拿破崙。回到家,吃了麻糬、乳酪球後睡午覺,醒來時,天快黑了,就這樣爽爽地過了半天,而且還有蛋糕店的意外收穫。

理論上,只要能夠在截稿日交出稿子,自由譯者每天都可以過這種悠哉的生活,我曾經幻想過半退休的生活,就是每天晚上譯一本繪本,然後白天的時候就可以去爬山、踏青或攝影。目前只能在每次譯完一本書時,才和朋友或是編輯約會吃飯、聊天,看場電影,天氣好的時候,去戶外走一走,必不可少的,是讓按摩師好好放鬆我的身體。之前常運動時,按摩師常說我小腿硬梆梆,但最近忙著趕稿,她常說我肩膀和腰很硬。雖然我自己沒有太大的感覺,顯然身體很誠實。

最近常陷入趕稿的「輪迴」中,因為工作都是很早都安排好,只要有一本耽誤,之後就會骨牌一串倒,到目前為止,我還差了一本書的進度,所以已經連續好幾本書向編輯要求延稿十天半個月,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前幾天有一位編輯對我說這句話時,我還心虛地暗想,「難道妳忘了我還拖了妳的一本稿子嗎?」這真的是一件神秘的事,就好像我明明每天晚睡晚起,是標準的夜貓族,而且也常在臉書上說自己一覺醒來已是中午,但好幾位編輯在閒聊時都說,以為我是早睡早起,三餐正常,生活有規律的譯者。也許這就是長得一副老實相的好處,即使延了稿,等稿子交完了之後,大家又忘了我曾經延過稿這件事,所以這麼多年下來,我一直是大部分編輯心目中準時交稿的乖寶寶。

很多人覺得,自律是譯者的重要條件之一。雖然我不認為自己有多自律,但從事翻譯工作十幾、二十年,在翻譯的四百多本書中,有四百本是準時或提前交稿,按照比例來算,應該是別人眼中「夠自律」的譯者。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個性的關係,我重視承諾,做事一板一眼,也很怕給別人添麻煩。在任何人際關係中,我努力提醒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自己怕麻煩,就努力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麻煩,所以在工作上,只要是答應的事,會努力、盡力完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目前合作的很多編輯都是激勵高手,而且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書的熱情,和對彼此合作關係的誠意。在我要求延稿順便道歉時,編輯非但不責怪,都會很客氣地安慰我「晚幾天交稿都算是誤差範圍」,有時候還會鼓勵一下:「因為對妳的稿子很放心,所以晚一、兩個星期沒關係。」記得在翻譯山崎豐子的《花紋》時,因為作品描寫的是曇花一現的女歌人御室宮爾的故事,書中不時吟歌賦詩,為了解讀這些詩句,請教了多位老師和朋友幫忙,也因此耽誤了翻譯進度。在向另一家出版社的編輯要求延稿時,這位對古詩很有研究的編輯主動提出可以幫忙我修潤譯出來的詩句,經過她的神修改,書中的每一首詩看起來都很有意境。遇到這麼多善待我的編輯,更不希望因為自己的鬆懈讓編輯為難,增加編輯工作上的困擾。這種心態或許成為「譯者的自律」?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翻譯成為我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喜歡的一部分,幾乎是「一日不翻譯,渾身不對勁」的程度,就好像再怎麼忙,遊戲可以照打不誤一樣。喜歡一件事,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很多趣味,即使遇到難題思考,也有像打遊戲破關一樣的樂趣。喜歡一件事,也會願意在這件事上花工夫、充實自己,這種感覺可能也和玩遊戲的人會花錢買裝備差不多,因為這個過程有無窮的滿足和成就感,所以讓人樂此不疲。

我認為理想的自由譯者,就是──對工作有自主性,工作態度要自律,隨時自省工作能力,保持適度的自信,享受自在的生活,不能自以為是,絕對要避免自作聰明。


譯者本事 利用譯者簡介增加接案機會

台灣的翻譯書會有譯者簡介,之前看過日文或簡體版的翻譯書,都只有譯者姓名,並沒有簡介,相較之下,台灣的文化產業在這方面比較尊重譯者。

十幾年前,編輯第一次要求我寫譯者簡介時,不知道該怎麼寫,立刻衝去書店翻了很多翻譯書,發現大部分都是介紹學、經歷,之後幾乎每次和新的出版社合作,編輯就問我有沒有新的譯者簡介。當時以為各出版社不喜歡用別家已經用過的,所以悶頭寫了新的譯者簡介。有時候合作多年的編輯來問,有沒有新版本的譯者簡介,又開始想新內容,所以至今為止,總共大概寫了七、八種版本的譯者簡介。

初期寫的內容都比較嚴肅,之後就比較放得開,我最喜歡「一腳踏進翻譯的世界將近二十年,每天幸福地和文字作伴,在不斷摸索和學習中,譯書數量已經超越了三圍的總和」這個言之無物版本,而且也用了很多年。之前曾經有編輯問,新書的譯者簡介要不要玩新花樣,我說那就來個與時俱進版,類似「譯書的數量努力逼近血壓、血脂肪和膽固醇指數的總和」,如實反映譯者的年紀,但被編輯婉拒了。

最近為一本介紹女人一生的繪本寫了新的譯者簡介,「從女孩到女生的日子在回憶中仍然美好,成為女人之後,開始接觸翻譯工作。一個個截稿日成為歲月的印記,一本本譯書成為生命的記錄」,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翻了不少書的老女人」,只不過這個版本太滄桑,不符合那本繪本的粉紅色感覺。

譯者簡介是整本翻譯書中譯者唯一可以自由發揮創意的部分,編輯對譯者寫的譯者簡介,通常都是「來函照登」,偶爾會在後面加一些在自家出版社所出版的譯書。雖然譯者簡介允許譯者「天馬行空」,但身為譯者,必須瞭解自己的角色是為翻譯書服務,所以不太適合在譯者簡介中表達某些激進的立場。因為一本書可能需要有很多「值得買」的理由,才能打動讀者,但可能一個理由,就可以讀者打消買這本書的念頭,譯者在翻譯書中只是配角,如果讀者因為看到譯者的特定立場而放棄這本書,等於浪費了所有參與這本書製作的工作人員努力了大半年的心血,因為只有當讀者願意閱讀一本書,才能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價值觀。

之前有一位編輯提供了一個在譯者簡介中,為自己增加接案機會的方法。有些編輯在找譯者時,會去博客來查同類型書籍的譯者,或是在平時看書時,發現譯者的文筆不錯,就會看一下譯者簡介,如果譯者簡介中留下電子郵件信箱等方便聯絡的線索,就很方便編輯聯絡,或許可以開拓更多工作機會。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