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圖解東大榜首教你最有效率的學習法

I. 只用一本參考書

◎「重複.持續」的學習法,源自年少時的讀書經驗

我想我之所以擅長「閱讀」,要感謝小時候爸媽唸故事書給我聽。

我爸媽總是不斷唸許多故事書給我聽,甚至唸到連我都背起來,反過來唸《小飛俠》給妹妹聽,媽媽也拿這件事情消遣我。聽說我還曾經把書倒過來看,直到看到圖畫才發現拿反了。我小時候並沒有親自讀過《小飛俠》的故事書,而是聽爸媽唸了許多次,把故事背起來,背到自己都能說出口。當然,我在聽故事的時候也沒想過要背下來。

或許是這樣的經驗影響,我在上小學之前就非常愛讀書,最喜歡的地方是圖書館,爸媽每逢週末就會帶我去圖書館,盡量挑盡量借。當時還書期限是兩星期,我會在期限內全部讀完,再去借新書。也就是說我靠著重複與持續學會了閱讀,這個經驗催生了「讀七次」的概念。

◎挑選內容涵蓋最廣的課本,一本就好

「讀七次」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讀哪本書。有時候基礎教材不是自己選,而是全校統一的,就像各所國中、高中有指定教科書,大學的期中期末考也有各科指定課本。當然大學、國家考試更不能自己挑選課本! 如果輪到自己來挑選課本,則取決於自己心中的方針與流程。 我的方針很簡單,基礎教材只讀一本。所以我會挑選內容涵蓋最廣的那一本,那麼我在市面上茫茫書海中的搜尋方向,就是尋找內容涵蓋最廣的一本書。

以司法考試為例,每種法規都有權威學者寫的基礎教材,但我並沒有選擇這些教材,而是選了補習班的教科書;因為學者寫的東西太專精,不夠廣泛。 畢竟幾乎沒有一個學者會在著作裡放「通論」,大家都是提倡嶄新又獨特的說法,再拿判例、通論跟自己的說法比較,顯示自己說的才是合理。因為學者的工作就是向大眾推銷自己的論點。

有位知名教授就曾經說過:「如果在司法考試的論文裡引用我的學說,我又是主考官,那麼分數會比較高,但碰到其他人當主考官,應該拿不到分數。」所以從普遍性觀點來看,我認為補習班教科書比較恰當。 另外一個不能犯的錯,就是看到什麼書就買什麼書。 我有個朋友,他在準備考大學的時候上過補習班,班上喜歡使用大量教科書,很遺憾他第一年沒有考上。

第二年他選的補習班方向完全不同,只用一本比較厚的基礎教材。他有點擔心,但畢竟之前讀過那麼多本還是落榜,想說死馬當活馬醫,進去讀看看,沒想到隔年就考取了大學。 當你只有一本基礎教材,就必須重覆唸同樣的內容,並且持之以恆。

「看不一樣的東西,角度比單看一樣東西廣,應該能獲得更多資訊吧?」 我想有人會如此反駁吧。但不同角度的資訊反而讓人搞不清楚何謂基礎,連基礎都不穩固,自然就無法運用自如了。 所以說,看三種不同方法描述同一件事情,並不等於同一件事情看三次;就重複、持續的觀點來看,後者比較有利,這就是我準備考東大的必勝鐵則。

★努力格言:參考書不能見一本就買一本!

II. 別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努力

◎拿平均分不如當個「突出的人才」

把努力當成「苦修」的人,容易把努力的價值定義為挑戰自己不拿手的領域,但是挑戰自己不拿手的領域,不僅要承受非常大的痛苦,效果也不太高,最後總是撐不久。

不擅長的事情做得比人差是理所當然,所以關鍵就在用自己擅長的領域追回分數,沒有必要特地在不擅長的地方打拚。

最近報紙有報導,日本各明星大學都在尋找「突出的人才」。我們先用「雷達圖」來思考一個人的各項能力,所謂「雷達圖」就是每個領域都有五段分數的評分圖,如果每個領域都拿三分,圖形看起來就接近圓形;如果所有領域都只有一兩分,唯一的特定領域拿了五分,這種人的「雷達圖」就很尖銳。這種在特定領域上讓所有人刮目相看,本領超群的人,就可以稱為「突出的人才」。

我知道自己的主要能力是快速且精準的輸入資訊,尤其「閱讀」更是高人一等,所以一路走來都努力鍛鍊這個領域,而且也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展現本領的機會。比方說必須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資訊,整理重點,就算我任職的律師事務所沒有這種機會,在其他場合應該也是有機會。一般人看到這種「苦差事」就敬而遠之,卻是我發揮本領的絕佳良機。所以我看到這種工作就自告奮勇舉手報名,然後拚命讀個不停。

我原本就擅長其他人眼中的「苦差事」,所以做起來並不覺得苦,而且我在擅長的領域學得也快,隨著工作一件件完成,我閱讀的速度與準度也愈來愈高。在不斷閱讀的工作過程中,我從「閱讀比較快的人」升級為「閱讀第一快手」,成了大家眼中的閱讀專家。也就是專注於擅長領域的努力,總算有了成果。

雖然努力總有成果,但在荒蕪的土地(不拿手的領域)上猛澆水,也只能花更多時間等它發芽;如果在肥沃的土地(擅長的領域)上澆點水,努力就會快快發芽,成長茁壯。

◎不拿手的領域交給別人,拿手的自己努力

但另一方面,我就很不會用PowerPoint。在財務省工作的時候,經常要準備有圖表的說明資料,這時就很講究PowerPoint的「品味」,但我做起來總是比別人更花時間,成品的品味也總是比別人差。在不斷挑戰之後得到一個結論,我就是不擅長PowerPoint這種要配色畫圖的工作。

發現這件事情之後就輕鬆多了。我把PowerPoint的工作交給拿手的同事,自己則扛下大家不喜歡的閱讀工作,只要搞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自然而然就會分工合作。商場上的工作幾乎都要團隊合作,團隊就是由擅長某個領域的人扛下某個領域的工作,不拿手的部分則愈來愈不會經手。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做什麼都行的萬事通,那麼當個「平衡分配」的「突出人才」也是個方法。人生光陰有限,與其忙著克服自己不拿手的領域,還不如把這份熱情與精力灌注在擅長的領域,更上一層樓才是上策。我全力推薦大家成為突出的專家,站穩一個地位。

★努力格言:努力強化優點,朝「突出的專家」邁進

III. 首次大公開,「讀七次」詳明解!

◎第一次讀,跟第三次、第五次、第七次有什麼不同?

麻煩的抄寫,朗誦,複習,全都不需要!

只要順順讀七次,就能理解書本內容。

.第一次讀要挑文章的關鍵字,這裡請注意使用  「鋸齒讀」,一次由上往下看三行,接著再從下往上看三行,但別忘了「閱讀」的感覺,這時候只挑名詞。

在視線以鋸齒線條移動的過程中,請挑出關鍵名詞。第一讀先找漢字名詞,漢字的文字密度比較高,所以專挑文章裡特別標黑的地方就好。以我來說,第一讀就能挑出「大腦」「進化」「現代人」「體重」「智能商數」「額葉區皮質」等名詞。

★第一步:確實掌握副標。第二步:沿著箭頭移動視線。第三步:挑出關鍵字。

.第三次用直線讀,補強第一與第二次

第三次是逐行的「直線讀」,只要挑出前兩次「鋸齒讀」漏看的名詞就好,也不需要閱讀文章內容,至於專欄與註解還是跳過不看。就算看了三次還是漏掉些詞,也不必在意,這裡的目的只是習慣整體文意,放膽嘗試就對了。

.第五次就讀全部,包括註解與專欄

這是首次讀進所有細節。請注意,第五次要懂文章結構,最好的幫手就是連接詞和句首副詞。比方說「所以」這個連接詞,前面是因後面是果;「簡單來說」就是前面的內容可以總結為後面的簡單描述。而且基本上,文章分段落一定有某種意義,尤其段落開頭通常堆滿資訊,不可不讀。

注意這些連接詞、句首副詞,可以掌握整篇文章的動態,就算不特別仔細去讀,只要掌握關鍵字、連接詞和副詞,自然就能了解文章架構。

第六次是邊讀邊重複「先看再整理」的動作

最後是「收尾讀」。收尾讀要確認前面五次看過的內容,並深深記在腦中。第六次採用直線讀,因為前面已經看過五次,速度應該接近第一次。

★第七讀跟第六讀相反,是先做總整理再仔細讀文章。也就是先在腦海中描述「這個段落章節是講這樣的內容」,再開始讀文章,這麼做的目標是能夠整理出筆者本身所獲得的結論。如果這個階段的整理做不好,再重來一次即可。可以回頭從第一讀開始,也可以從第四讀開始。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