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他是玩真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改變未來的10種能力

CHAPTER 3 / INNOVATION

培養創新的能力──反直覺式思考 

「失敗是一個選項,如果你不曾失敗,就代表你還不夠創新!」

接受失敗,但不接受放棄 

「我以為特斯拉不會成功,事實上,我反而覺得我們很可能會失敗。」接受電視節目主持人採訪的時候,伊隆.馬斯克流露出超乎真實年齡的沉穩,臉上看不到太多的表情,「如果有一件事真的很重要,我們就應該勇敢去嘗試。即便最後以失敗收場,也勝過事後懊悔沒有動手去做!」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檢視,對於到今年六月才屆滿四十三歲的馬斯克來說,人生至此,早已功成名就。很多人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尚未成家立業,也弄不清楚未來的方向,但他卻已經躋身億萬富翁之列。 

他有一顆機伶的商業頭腦,年紀輕輕便看準了市場契機,隨時準備好大展身手,向全世界證明不凡的身價。外人眼中的他,也許一帆風順、志得意滿,儼然是真實版的「鋼鐵人」;然而,創業路途艱辛,實際走來也並不容易,自然也曾在浪頭上跌過跤,甚至好幾次瀕臨破產的危機。 

但擁有瘋狂工程師基因的馬斯克,自認可以接受挫敗,卻不能輕言放棄,每次投入創業都仿若新生,也很理智地分配好投入的資源和金錢。 

如今的他,身兼特斯拉電動車公司執行長與總設計師、太空探索公司(太空X)執行長兼技術長,以及太陽能系統設備公司(太陽城)董事長等要職,被許多媒體譽為「賈伯斯第二」,也是當今美國科技產業炙手可熱的人物。甚至還曾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晤面,也在《鋼鐵人2》中客串演出,並且與小勞勃道尼有對手戲。 

帶有神奇色彩的連續創業家身分,加上難以計數的財富,馬斯克雖然早已經被許多主流媒體歸類為「人生勝利組」,卻依舊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失敗的洗禮,他說:「失敗是一個選項,如果你不曾失敗,就代表你還不夠創新!」 

偉大的公司建立在偉大的產品上 

馬斯克為創新下了一個註腳:「我認為人們可以選擇不平凡。」 

什麼是創新呢?如果我們翻開韋伯字典,可以看到上頭對於創新的解釋是「做出改變」。而經濟學大師熊彼得則認為,創新是「將已經發明的事物,發展為社會可以接受,並具商業價值之活動」。 

其實,Innovation這個字彙源自於拉丁文。它的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個意義是更新,也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替換;第二,創造新的東西,則是憑空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東西;第三,改變,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發展和改造。 

倘若從這幾個觀點來檢視,馬斯克的確是這個世界上少數有資格談創新的人。雖然以電動車、太空探索或發展太陽能能源技術而言,他都不是這個世界上投入相關產業的第一批業者,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鮮少有人可以面面俱到,又做得有聲有色! 

中國小米科技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本身已經算是網路產業的一個傳奇,短短四年的光景,就把小米打造成一家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公司。但看在雷軍的眼裡,馬斯克卻更讓他驚艷—不只是特斯拉如今的企業估值高得離譜,已經從兩百億美元迅速成長到五百億美元,更因為他的人格特質,神奇得反常! 

汽車工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最「資淺」的汽車公司也有九十年的歷史,尤其產業之中不乏像是福特、豐田等大型企業,但為何像特斯拉這樣的新公司,還能夠快速崛起?如果按照雷軍的解讀,答案就在於「創新」。 

所謂的電動車,係指使用電動機或牽引電動機推動,行駛於路面上的車輛。電動車其實並非新產物,已經有許多汽車公司投入研發,像是豐田公司所出品的普銳斯早在二○○一年就已問世,這款油電混合動力車歷經三個世代,是目前全球最暢銷的油電混合動力車。 

那麼特斯拉的勝出點在哪裡?在於「顛覆」。 

特斯拉其中一款S型車不但標榜零污染的系統,它的四百一十六匹馬力,僅需四.二秒就可完成零到九十六公里的加速表現,加上非凡的工業設計,顛覆了人們對於未來汽車的想像。 

如果單純以硬體規格來比較,還看不出馬斯克所賦予特斯拉的創新。特斯拉的創新基因,可說因他而起,但最大的特色,則是成熟地整合了智慧型系統,讓駕駛人可以輕易地透過大型觸控螢幕來操控整輛汽車。無論是開空調、開天窗,或是播放音樂、導航等,都可以迅速地透過觸控方式來操作。 

坐上車子,看見十七吋的大型觸控螢幕,就足以讓人歎為觀止。不但整合了導航、網路、車輛控制、能源管理、影音播放和恆溫空調系統等強大的功能,卻又能夠以簡單的圖示搭配優雅的介面設計,讓駕駛者可以輕鬆又直覺地進行操控。 

「從智慧化程度來看,特斯拉跟其他汽車的設計思維和功能服務實現水平對比,就像行動網路和傳統單機作業的差別。」如果你尚未有機會乘坐過特斯拉電動車,也許一時之間很難想像它的便捷與非凡。但雷軍打了個有趣的比方,駕駛特斯拉電動車就好像用iPad平板電腦來操控一輛車,不僅簡單、直覺,又很快就可以上手,整輛車內嵌了大量創新的元素,相當令人著迷。 

馬斯克深信:「偉大的公司建立在偉大的產品上。」特斯拉的文化處處可見創新,許多地方充滿設計巧思,光從一把貌似平凡無奇的汽車鑰匙,就可以看出端倪。以S型車為例,它的鑰匙也跟S型車的外觀極為類近,要開啟車門只要按下車型鑰匙上方車頂的位置,是不是很簡單呢?那如果要打開行李箱呢?是的,只需按下車型鑰匙的行李箱蓋即可。 

如果賈伯斯會做汽車,應該就是特斯拉這樣的車 

都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其實從小地方正好可以看見大格局,而特斯拉電動車的成功,正足以反映馬斯克的經營哲學。許多人喜歡拿他和已經過世的賈伯斯相提並論,如果說iPhone手機啟迪了人們對於行動裝置的想像,那麼S型車則是見證了新世代汽車文明的開端。 

很多人可能讀過《賈伯斯傳》,即使沒看過,大概也都熟悉他的生平事略。對於賈伯斯如何被蘋果公司董事會趕走,後來又重返榮耀,幫助老東家起死回生、振衰起弊的過程,不至於陌生。但是,對於同時帶領特斯拉、太空X和太陽城等公司的馬斯克,這位真實世界中的鋼鐵人,又是如何締造當今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呢? 

他又是如何培養創新的能力呢?馬斯克接受採訪時淡然一笑,「哎呀!試,就對了。」 

翻開中外任何一本大談創新能力的管理書籍,學經歷背景不同的作者雖然會有迥異的觀點,但暢談的範疇大約還是不脫:領導風格、企業文化、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如果從這幾項指標來看馬斯克,也會形成一個很有趣的構面。 

領導風格:嚴厲也懂激勵,讓員工甘願陪他到地獄之門走一遭 

從領導風格來看,追求完美的馬斯克,無疑是當今最接近賈伯斯的創業家。不少有機會接觸特斯拉的人都說過類似的話:「試駕S型車的感覺,就好像當年第一次看到iPhone,令人驚艷不已!」 

馬斯克認為,人類有機會在幾十年之內移民火星。他自信餘生可能在那裡度過,「嘿,在火星上死去,聽起來真的很酷!」 

曾任職於太空X高階主管的多莉.新格(Dolly Singh),曾聊到與馬斯克共事的經驗,讓大家見識馬斯克在工作上的樣貌。 

「和他一起工作,可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他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達到的現況,所以他從來都不是很滿意周圍的人。」新格指出,馬斯克不斷地自我鞭策,也會用同樣的標準來檢視團隊,並且激勵大家持續認真工作。 

新格提到,在太空X一次「差點成功」的試射失敗後,三百多名原本歡欣鼓舞的工作人員,心情瞬間跌到谷底,現場烏雲籠罩。當時太空X已營運六年,尚未成功發射過,每個部門的員工更是日以繼夜地工作,面對著技術、財務、政治角力……等一波又一波襲捲而來的狂暴浪潮,每一個人無不拚盡全力往前游。 

那一天,大家的身心負荷已經來到臨界點,此時的太空X需要一次成功的試射,不僅向媒體大眾證明自己的研發實力,更能為疲憊不堪的員工打入一記強心劑,但顯然幸運之神還是不站在他們這一邊。 

然而,已經二十幾個小時未闔眼的馬斯克,眼神依舊明亮堅定。他冷靜沉著地告訴在場每一位參與人士,火箭試射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空X至少已經成功完成第一階段的發射,這已是許多國家望塵莫及的重大進展。此外,馬斯克也宣布將有其他資金注入,太空X仍會繼續籌備下一次的試射,請大家不用操心。最後,他感性地說,他需要大家拍拍灰塵、重新站起,因為還有許多工作要進行。「而我也會堅守岡位,我不會放棄,永不。」 

新格回憶道,那是她見過最神奇的時刻,因為就在短短五秒內,士氣瞬間提升,「我恨不得把這段話拍下來,好好研究。他的談話充滿力量。」而那一夜的談話只是接下來一連串奇蹟的揭幕:技術人員卯起來找出失敗原因,不到一個星期便對外公布調查結果,贏得大眾對太空X團隊的信任;不到七個星期,已經準備好下一次的試射,而且成功了。這是一個規模不到四百人的公司,在六個星期內完成六個月才辦得到的任務。 

綜觀馬斯克的領導風格,比較類似於變革型領導的作風,這是一種主管和部屬之間,得以彼此相互提升成熟度和動機水準的過程。他擅於讓員工意識到所承擔任務的重要意義,進而激發部屬對工作的認同與需求,並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圍,進而達到超出預期的成果。 

「賺錢只是為了維持公司的營運,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做出偉大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是首要目標。」對他來說,站在客戶的角度著想,做出正確的事情永遠是優先選項。馬斯克不拘泥形式,也反對陷入傳統思維的窠臼,他用強悍的領導風格,一次又一次地寫下傳奇。 

企業文化:要創新就不能輕易妥協

馬斯克是個拒絕妥協的人。他所創立的企業,都以不輕易和現實妥協聞名。好比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感應車門把手,就是不妥協之下的產物。以最富盛名的S型車為例,只要有人靠近汽車的特定位置時,車門把手就會自動彈出,汽車開動時又會自動縮合。 

這個設計的確很人性化,又符合S型車的流線造型,還可有效降低汽車高速行駛時的風阻,大家都認為這是很棒的一項設計。但是馬斯克剛開始提出這個構想的時候,旗下的工程師們並不買單。 

「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設計。」負責設計的工程師在會議上砲火四射,主要認為自動感應車門把手的點子聽起來雖然很酷,但需要考慮的環節、因素實在很多。不只是車門面板的空間很有限,也需要考慮到當天氣惡劣、甚至結冰的時候,車門把手能否順利彈出?還有,這個自動感應的機制要設計到何等靈敏的程度?會不會不小心誤夾孩童的手指? 

但馬斯克認為,要創新就不能太過保守或輕易妥協。他深信自動感應車門把手的設計,可以有效增加特斯拉電動車的價值與美感,也有助於提升駕駛與乘客的使用體驗。因此,歷經多次的反覆溝通、實驗,再加上對於理念的無比堅持,才讓自動感應車門把手的夢想成真,從此成為S型車的標準配備之一。 

企業文化聽起來有點虛無縹渺,卻是整個公司內部影響創新與變革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說,企業文化是把企業凝聚起來的膠水,而從馬斯克身上,特別容易看到堅韌的特性,以及拒絕向現實、瓶頸低頭的價值觀。 

以國內知名的裕隆汽車公司來說,他們的企業文化就是創新(Innovation)、速度(Speed)和團隊(Team),也就是所謂的IST。而日本的本田汽車公司,則是倡導由創辦人本田宗一郎所主張的「獨立行事、快速行動」。 

回過頭來看看,特斯拉電動車的企業文化,則是更傾向盛行於美國矽谷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IDEO設計公司總裁提姆.布朗(Tim Brown)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及:「設計思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必須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一位在矽谷從業多年的科技公司高階主管,便給予特斯拉和馬斯克高度的評價,「這家企業的思維模式和企業文化,其實更接近蘋果和谷歌兩家大公司,而非傳統的汽車製造廠。」而這段話彷彿呼應了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創新。 

學習能力:從失敗中咀嚼事物的本質

至於學習能力,這又是另外一段值得書寫的過程。創新和學習,其實本來就是一體兩面,也是相輔相成的。對於從小就開始自學程式設計的馬斯克來說,他的學習能力自不待多言,但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歲的時候,他就賣出了第一個太空遊戲軟體Blastar,也從撰寫程式語言的過程中賺進了五百美元。

靠著自學,馬斯克摸索出程式語言的邏輯,十二歲那年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不過只是一個開端,也讓他領略了創業的快感與樂趣。長大之後,馬斯克從南非來到加拿大,然後又輾轉進入美國這個心目中的夢想國度。他拿獎學金進賓州大學就讀,一舉獲得管理和物理雙學位。

大學畢業之後,馬斯克曾打算就讀史丹佛大學的應用物理與材料科學研究所,然而卻在入學兩天後就決定輟學了。他是個天生的生意人,市場上有比課業更吸引他的事物,這不令人意外,因為對於一些成功的創業家來說,學歷顯然並非最重要的事。

就好像沒有人會在乎王永慶、郭台銘或祖克伯是否擁有大學文憑,馬斯克憑藉豐沛的好奇心與強大的學習能力,屢屢在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領域(好比電動車、火箭或太陽能產業)做出成績,誠屬不易。

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馬斯克把他和弟弟共同創立的公司Zip2賣給康柏電腦,也一舉賺進了兩千兩百萬美元。相比於童年時的五百美元,兩千兩百萬美元無疑是天文數字,但更重要的是,馬斯克能夠巧妙地將自學過程所獲得的知識予以變現,這才是他最大的資產之一。

他不但很懂得如何為自己的企業找到正確的定位,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和反省,隨時檢核、校正前進的方向與進度。這一點,可以從他接手特斯拉電動車的前後,看出極大的差異。

他原本只是一個投資者,但後來無法坐視特斯拉一直虧損,終於忍不住自己跳下來管理,短短幾年的光景便把這家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甚至順利股票上市。

「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失敗學到什麼?如何把這些經驗運用到未來的嘗試中,這才是我所關注的。」對馬斯克來說,人生的歷程中總是伴隨著無數次的成功與失敗。但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既然選擇創業的道路,就不能畏懼失敗,而要從每次的失敗中去咀嚼事物的本質。透過不斷地學習,終能邁向成功。

合作精神:偉大的產品必然來自有默契的團隊

馬斯克曾自詡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工程師,他也時常和公司的部屬打成一片,只為了解決某個小問題。談到自己與其他工程師的最大差別,他想了半天,才說出「瘋狂」這個答案。

在這個瘋狂工程師的帶領下,無論是特斯拉或太空X,這幾家企業的共同點就是都非常重視員工創新能力的培育,還有團隊合作精神的養成。

誠然,任何人都可以說出類似「細節決定成敗,一定要堅持把關產品的細節」的話語,但是看在馬斯克的眼底,唯有透過團隊的合作才能打造出真正偉大的產品,就好像一般人覺得遙不可及的電動車或是火箭,到了他手中卻實現不可能的夢想。

「面對問題,你得設法解決。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得加油,趕緊找到打破僵局的方法。」馬斯克無疑是一個嚴厲的老闆,曾有部屬指出,和他開會最好有備而來,否則就等著被他痛斥吧。

馬斯克不只是自學能力強,他對自己與部屬的標準也很高。在鞭策員工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更多次強調持續學習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在特斯拉或太空X,他都能夠善用各種數位工具或新穎的學理來指導、協助部屬,並鼓勵大家毫無保留地抒發己見,並進行腦力激盪。

有人把馬斯克比喻為「黑洞型CEO」,意思是他很少主動對外發言、爭取曝光,而行銷策略也偏向保守。但是對於如何爭取用戶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在技術與產品的創新上,卻又展現出極為深具企圖心的一面。

「黑洞型CEO」未必個個都口若懸河,卻更注重事物的本質。以創業來說,他們更聚焦在創業的初始階段,擅長選擇、創造具有強大吸附力的全新品項。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檢視,馬斯克毫無疑問是箇中的翹楚。他不但很懂得如何為自己的企業找到正確的定位,更重要的是透過團隊合作凝聚共識,隨時調整前進的步伐與方向。

雖然馬斯克很嚴厲,也曾開除過表現不佳的員工,但他也很重視部屬的多元興趣發展,支持部屬用一○%到二○%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我們的同仁連二○%的時間都無法有效利用,那也遑論在剩下的時間內做出什麼正確的決定了!」他的管理理念,和其他汽車製造業的老闆不盡相同,有趣的是這個想法,卻和谷歌聞名業界的「二○%創新時間」制度即為類似。

耐人尋味的是馬斯克雖然偏執、瘋狂,對員工也相當嚴格,但卻從不亂發脾氣,或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更難能可貴的是員工們也都願意百分百的信任他,甚至打從心底支持他所提出的各種決策,而這自然也是合作精神的高度體現。

新市場的成功法則:縝密規畫、大膽創新、高度執行力

從領導風格、企業文化、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層面來剖析馬斯克,可以發現他狂人的一面,但也有助於貼近更真實的個性,進而了解這個年輕的企業家,是如何看待創新?

創新的作用主要有三點:首先,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其次,深化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最後,提高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駕馭能力。

對於創新,馬斯克始終認為,這裡頭的範圍很大,大家既可以對一項新服務進行破壞式的創新,卻也可以只是改善商品產製的流程,讓人們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取得。但凡能夠為消費大眾帶來好處,便值得不計代價去嘗試!從生產電動車到登陸火星,光有鴻鵠之志還不夠,更需要有縝密的規畫、大膽的創新,以及高度的執行能力。

美國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曾說過:「不創新,就滅亡!」這番話聽在整整晚了一百零八年才出生的馬斯克耳中,想必有更深刻的體會。因為,「創新」不再只是企管課本中的理論或廣告行銷業界的術語,而是迎接全球化浪潮來臨的過程中,各國企業界人士至關緊要的經營課題。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