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加入遊戲因子,解決各種問題:激發動機.改變行為.創造商機的祕密

熱門遊戲的關鍵因子(摘自第九關)

  
  行為遊戲的各個組成要素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有些遊戲的阻力是偶然性,有些遊戲的阻力是競爭。在我研究的過程中,常發現組成要素的不同變化形式,因其簡單有力而深感驚艷。本書這一關所要羅列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元件」,也就是由特別受歡迎的組成要素所構成的變化形式,這對遊戲設計者來說深具啟發性與參考價值。針對每一種變化形式,我會簡單介紹其概念、在生活中已出現的實例,以及說明如何將之應用到遊戲的設計上。

  這些組成要素的應用潛力,不管現在或未來都不會被開發完畢。只需幾週或幾個月的時間,這些組成要素可能就會以數十種新的變化形式出現,創造出新的動力學。

標靶

  標靶是一個固定的標的、一個可以瞄準的對象。典型的標靶是占有一定空間的,像是靶心或籃框,或是可以被量化的,例如收入目標或速度紀錄。標靶是屬於目標類的組成要素,因此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大體而言,它們比其他目標類的要素來得更具體。技能週期通常設有短期目標,也就是要在某個時限之內達成技能的進步。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能穩定呼應技能週期的標靶上。
  缺乏標靶會導致漫無目的的動作,以及成就衡量上的困惑。當一個遊戲無法讓我們很清楚到底該做什麼才好,玩起來就會覺得缺乏目的感。

案例:新星網設定募款目標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伺機實行的夢幻計畫:有人想寫電影劇本,有人想開素食麵包店。然而實現這些夢想並不簡單,資金、時間、支援,一樣也少不了。要得到這些資源,不只得動員上司、親友,有時連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得拉攏。麻煩的是,有時人們連你的夢想是什麼都不太清楚--這時新星網(Kickstarter.com)就幫得上忙了。新星網是一個線上募資平台,旨在幫助藝術家、設計師、電影製作人、音樂家、寫手、發明家、探險家⋯⋯任何心中有個創意的人。這個網站最成功之處在於將計畫變成一個募集資金的目標,將一個人的目標變成每個人的目標。網站上的每個計畫都有一個明確的募款金額以及時間限制。網頁的訪客可以承諾以現金贊助某個計畫,但這裡多了一個步驟:如果計畫沒有募到目標的額度,贊助人承諾的金額就不會入帳,沒有東西會被生產出來。但如果募款確實達到目標額度,贊助金就會送到計畫主持人的手中,而贊助人會收到計畫所承諾的商品、價格或服務。不用說,新星網上的計畫有很大一部分確實達到了目標額度,因為明確的募款目標比起任何人們能給追夢人的支持都要來得具體。

更多案例
◎據稱由荷蘭阿姆斯特丹率先採用的小便斗蒼蠅(在小便斗內貼上家蠅的貼紙),能引發男性瞄準目標的本能,減少多達百分之八十的尿液濺出。
◎許多運動員在訓練時會設定目標心跳率,讓心跳維持在對心肺訓練有益的範圍內。
◎世界各地的銷售團隊都會設定每月、每季和每年度的銷售目標,明確訂出每位銷售員應達到的額度。
◎運氣小站(4chan.org)是個有點惡搞的留言版社群,曾經在《時代》雜誌舉辦「全球最有趣人物」的提名過程中,設定明確的投票目標,想要在最後的提名名單上,造成名單上人名的字首組成「大理石蛋糕」(marblecake)這個字眼。

為什麼標靶有用?

  具體的標靶似乎能啟動人們心中一股原始的需求:獵取和追逐我們想要的東西。只要某事物顯得特別突出,這種需求就會被啟動。對一個採獵為生的人來說,對標靶的專注和付出是一項很有益處的特質。直到不久以前,人類還必須外出尋找(有時甚至得制服)食物來源,而這需要一種其實並非人類獨有的專注力。許多物種(包括家貓)都會先偵察、追蹤、掃除障礙而後獵捕。在現代世界中,獵捕的對象已經變得很抽象:銷售員的標靶不再是一頭水牛,但他的獵捕行為仍然是為了餵飽自己。

在遊戲設計中使用標靶

在行為遊戲的設計中加入標靶這個元素,其實和完成其他目標沒什麼不同。但使用標靶這個元素時,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呈現它:它是一種視覺上的目標,還是一種量化的目標?它是否夠醒目?在許多募款的場合,各組織不只會明定募款的目標,還會在會場設置一個實體的「溫度計」,隨著募款進度的完成,人們可以看到「溫度」逐漸升高。人們在參加特別的約會時,不會只穿著樸素的服裝,而是會試著讓自己在人群中顯得突出,成為一個標靶。在遊戲中,考量主要的任務是什麼,讓這些任務更明確、更醒目、更引人注意,如此玩家們會更容易專注在它們身上。

競爭

  競爭是人或組織之間在追求共同的目標中對立,進而產生的自然的抗衡關係。競爭往往會促生強烈的動機和侵略性。各類型的運動有很大一部分是植基在競爭意識之上。競爭同時也可見於職場之中:員工努力地想爬上升遷的階梯,過程中往往要犧牲他們的同儕。大部分的情緒通常只會被歸為正面或負面,但競爭意識不同--依其背後不同的態度和精神,競爭有時被視為有建設性,有時則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缺乏競爭可能造成玩家對成功意義的疑惑,也使遊戲本身失去該有的強度。競爭對創造及保持成功的意義和品質通常是必要的。

案例:派斯羅記公司讓員工競賽

管理顧問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在他的一篇網誌中提及一則故事,非常巧妙地描述了競爭在日常生活中所具備的力量。幾年前,他的顧客派斯羅記(Passlogix)在軟體方面遭遇一些問題:他們的軟體跟昇揚電腦的舊系統不相容。派斯羅記的技術總監馬克.曼札試圖直接解決這個問題,但昇陽對改善舊系統軟體的相容性顯得興趣缺缺,於是派斯羅記的團隊受命尋找解決方法。一開始他們用慣常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兩年後,不但沒有任何進展,找不到解決方法,還花了一大筆錢。曼札決定試試不同的做法。他買了一部任天堂的Wii遊戲機到辦公室,宣布接下來有一場比賽:第一個在上班之餘解決這個軟體問題的人,就能得到那部Wii遊戲機。兩週之後,問題完全解決了。當派斯羅記的工程師把解決問題當成工作,沒人能想出辦法來。但藉由加入一個簡單的競爭元素,曼札漂亮地破解了僵局。

更多案例
◎Nike推出一個新的街頭互動遊戲《Nike Grid》(攻占你的街道),讓倫敦街頭的跑者互相競爭,僅靠著公用電話和競爭意識,這個遊戲的參與狀況出乎意料的好。
◎《頂尖主廚大對決》和《誰是接班人》這類實境節目就是靠著競爭起家,藉由讓選手互相競爭而激發出最精采和最不堪入目的節目內容。
◎近年研究發現,男性滑板選手在有「高度吸引力」的女性在場時,會開始搶著吸引她,並因此能成功完成較多動作,以及較少放棄表演動作。
◎競爭甚至能讓拼字這種單調的活動,演變成能在電視上實況轉播的節目:全美拼字大賽。

為什麼競爭有用?

  人類在強調適者生存的環境中演化,對於競爭有獨到的敏銳度。我們會抓住任何能使我們的技能或存在價值有所精進的機會。在人類最初出現的時代,缺乏求勝意識的人種最後沒能存活下來。時至今日,人的競爭本能仍然像我們的其他天性一樣,只要有適當的觸發因子就會被啟動。同儕競爭是一股強勁的社會力量,它跨越世代,無論在運動比賽或殘酷的戰爭中都少不了它。

在遊戲設計中使用競爭

  設計遊戲時,要確認競爭是架構於公平的原則之上,同時遊戲的規則必須清楚明白,能讓每個玩家都了解。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缺乏明確性會導致不可預料的動作,以及對系統的不信任。同時記得,競爭意識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效果:有些玩家會明確展現他們求勝的意志,有些則是以比較微妙的方式滿足這樣的需求。你必須考量怎樣的競爭對你的遊戲和玩家來說最有意義。

偶然性

  偶然性是最古老也最有用的一種遊戲阻力。人類很早就習慣抬頭問天,為何事物會是這樣的發展?為何有些人的運氣就是比別人好?文化中的許多傳統,從求雨舞到幸運數字,反映出人們想要改變命運的企圖。要讓偶然性在遊戲中發生作用,我們只需要加入隨機性和或然率的成分。
  缺乏偶然性會使遊戲變得容易預測而使人感到無聊,而只要有一件簡單的偶發事件,就足以令人提高警覺。一旦人們察覺遊戲中不具備任何偶然性,就會很快遵從慣性,只走能達到目的地最有效率的路。

案例:桃福子餐廳開放隨機訂位

這幾年來,桃福子餐廳(Momofuku Ko)是紐約市最難訂到位子的餐廳,這並不是因為它每晚都把僅有的三十二個位子留給名人。它總是高朋滿座的原因是任何人都能訂位。每天早上十點,餐廳的網站會開放隔週同一天的訂位,先搶先贏。因為有數不清的人同時點擊那個網站,位子往往二或三秒內就被訂光。要在這種競爭中勝出,最需要的其實是運氣和堅持。不像一般的賭博得賭上真的錢才有贏的可能,桃福子餐廳只要求你給它幾分鐘,要是贏了就有絕佳的報酬:一頓連老闆的朋友運氣不好都吃不到的美好晚餐。美味的食物讓訂位如此熱門,但偶然性的作用讓你訂到的位子更顯珍貴。

更多案例
◎輪盤網(ChatRoulette.com)於去年崛起:只要按個按鈕,它就會隨機連結用戶,開啟視訊聊天。視訊另一端的人不但互不相識,偶爾還可能衣衫不整。
◎財金教授彼得.圖法諾(Peter Tufano)在密西根州開發了一套存款方案,針對沒有儲蓄習慣的顧客:只要有存款,每個月就可以參加抽獎。
◎iPhone有個遊戲叫做「按按樂」(Button),用戶只要在畫面上按鈕亮起來時按下它,就可以參加點數或禮物的隨機抽獎。
◎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常用擲銅板的方式來作決定,而且我們很認真地指定正面和背面的意義,彷彿這樣的選擇真的關係重大。

為什麼偶然性有用?

  我們腦中的學習機制對不同的經驗會一視同仁,遇到隨機的系統時,會以處理新奇事物的審慎態度因應。當我們在一轉輪盤後贏了意外的彩金,大腦的愉悅中心會亮起來,迫切地想為此事找個原因,以及找到使它再度發生的方法。於是,我們會投入更多錢,我們會被這個遊戲迷住,想仔細研究,尋找其中的規則。當我們看見輪盤上連續開了十個黑色的數字,會猜想下一次一定是紅色。數學家巴斯卡和費馬自一六五四年起,便開始通信討論偶然性的理論。三百五十年過去了,人們依然樂此不疲地聚在純靠運氣的遊戲桌旁,試圖找出一個「系統」來。雖然每個人多少都受運氣影響,每個人願意承擔的風險還是有所不同。近年以鼠類為對象做的研究推論,在缺乏血清素和多巴胺這類神經傳導物質時,人會比較容易沉迷於賭博。

在遊戲設計中使用偶然性

  設計一個需要具有張力時刻的行為遊戲時,可以考慮使用偶然性作為調味料,讓它如同胡椒般點綴遊戲的經驗,保持遊戲的趣味性。例如減肥時,我們可以在一週準備的五個午餐盒中,選擇兩個放入甜食。利用偶然性,在重複性高的經驗中加入一點隨機的元素。例如,每週例會時,不要總是討論同樣的話題--試著在紙條上寫下不同的討論主題,裝入一個大碗中,再從中隨機抽出主題來討論。總而言之,在機械化且講求技能的工作中結合偶然性,會是一個好點子--因為偶然性並不會自己出現。

時間壓力

  時間是人類經驗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是我們藉以理解週遭事物改變的單位。但時間有時也是具有彈性的。我們並非總能感覺到時間,而事實上,如同我們所見,某些活動會令人感到度日如年或一日三秋。使用時鐘的方式也可能使我們覺得所從事的活動較實際長或短、強度較實際高或低。在遊戲中,時間可被當成反饋的來源或形式,但通常它是遊戲中阻力的一種形式--時間被用來決定遊戲何時開始進行、整體或部分遊戲進行的長度。時間會對我們面對遊戲的態度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遊戲的時間沒有限制,我們會感到放鬆,得以盡情瀏覽遊戲內容;如果時間正在倒數,我們會一股腦地投入其中,採取躁進的動作。有些遊戲的計時方式是,即使玩家未登入,時間也在不斷流逝,這會造成一種使人想要盡快回到遊戲並且照看遊戲進行的迫切感。
  缺乏時間壓力可讓遊戲的節奏顯得較為輕鬆,玩家得以自行衡量進行的速度。這可能使玩家感到自在,充分地享受遊戲,但也可能因此造成漫無目標的感覺。

案例:鍍金網開放限時搶購

  展示品出清拍賣是流行精品品牌行之有年的傳統,但大部分人不得其門而入,因為這類活動多半只邀請特定人士,而且只在時尚首都如紐約、巴黎等地舉行。鍍金網(Gilt Groupe)改變了這樣的概念:他們推出一個網站,把展示品出清拍賣變成一個行為遊戲。要加入他們的網站仍然得透過個別邀請,這充分利用了奢華商品的聲譽和稀有性,不過,這個網站藉由時間的運用,改變了參與者的經驗。
  每天晚上美國東岸時間十二點整,商品會上架開始出售,而且通常一小時內便售罄。事實上,在那一個小時當中,會有超過十萬人次點擊這個網站,想要試試運氣,搶購上一季最熱門的商品。這個網站成功的原因當然不只是這個巧妙的時間壓力的運用,但是它的確製造了一股特別的迫切感,而這經常是銷售活動最需要的東西。

案例:塔吉特百貨給收銀員即時評分

  在收銀檯工作最重要的一個技巧,就是讓結帳的隊伍快速前進。在尖峰時段,成群結隊的顧客真的會使結帳速度大幅下降,而購物經驗也就受到負面的影響。幾年前,塔吉特百貨(Target)開始使用一個新系統,試圖讓結帳速度加快。這個系統首先找出各種商品結帳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接著評量各收銀檯替每個顧客結帳的表現,評量的結果會以粗體顯示於收銀檯的螢幕上:G字代表綠燈,也就是可接受的速度;R字代表紅燈,表示結帳速度欠佳。這個系統同時追蹤每個收銀檯結帳的平均速度,並且計算其達到平均速度的比例(綠燈數減去平均數,再除以總銷售數)。公司設定的目標比例為百分之九十,若低於標準,員工可能就有麻煩了;但如果高於標準,就有加薪或升職的機會。顯然在塔吉特百貨,快速備戰真的很重要。

更多案例
◎達美樂披薩將外送變成出名的遊戲:他們保證披薩會在三十分鐘以內送達,否則免費。
◎許多高階的西洋棋玩家會使用棋鐘,設定有限的時間來思考如何移動棋子,替這個遊戲加上了迫切性的元素。
◎運動是對時間使用得最為專業的活動,一切都在時間的限制之下進行:從遊戲的總長度到籃球比賽中保持快速節奏的二十四秒鐘規定等等。
◎風靡各地的電視劇《24小時反恐任務》引領風騷,每集的劇情實時進行,連廣告時間都算在內,展現出時間的運用能造成創新的影響。

為什麼時間壓力有用?

  拖延成性的人都知道,時間壓力是最容易使人產生迫切感的方法。研究顯示,調節尋求行為的神經傳導素同時負責調節時間感。歡樂的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而其中的樂趣正在於這樣的流動。當我們的心思專注於某事時,我們對時間的知覺會依狀況不同而加速或減緩。當遊戲系統對時間設定限制,由於時間感與尋求行為有關,我們可能因此較容易進入專注狀態。雖然這個科學研究尚未得到明確的結果,我們已經多少知道,時間會立即且廣泛地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知覺。

在遊戲設計中使用時間壓力

  任何需要迫切感的時機,就是加入時間壓力的最佳時機;反之,當時間本來就受到限制時,減少時間壓力可以帶來一點偷空探索的意味。考量標示時間的方法:使用時鐘、倒數計時器、標示出平均時間(就像塔吉特百貨的做法),或是綜合以上各種方法。考量玩家在時限內被要求完成怎樣的任務,進而計畫如何將這樣的要求視覺化。當時限較長時,例如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可考慮將時間分段,在不同時段內讓不同的活動都能產生參與投入的高峰。

稀有性

  稀有性就是供給的缺乏,這對任何學過現代經濟學的人來說是耳熟能詳的概念。當某項被需求的資源只有少量的供給,需求就會上升。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在行為遊戲之中。任何玩家需要使用而能夠被量化的東西,就能使它變得稀有:或許是武器和彈藥,或許是水或食物的供給,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是裝備的特色和功用。有些資源可能在遊戲一開始時被設定為無法獲得,必須經過解鎖的動作或勘察和經驗的累積才能獲得。遊戲中的稀有性將迫使玩家謹慎決定,他們要如何使用、保留、追求、蒐集或忽略某些資源。
  稀有性的缺乏會讓玩家感到遊戲太簡單。例如一艘滿載資源的船,配有自動導航系統和完整的風帆等,並不會讓人想全心投入。以心流的概念來看,這幾乎注定了遊戲會很無聊。

案例:會議代幣讓開會時間變珍貴

  現在美國商業界的人士都在抱怨公司裡的會議太多了。驢子設計公司的麥克.蒙泰羅(Mike Monteiro)也有同感,但他選擇採取行動來改變這個現象。蒙泰羅設計並製作了會議代幣,每個代幣的有效時間為十五分鐘。開會時,專案領導人要用這種代幣來購買員工的時間。每個專案領導人每週只有固定數量的代幣可以用,一旦用光,就不再發放。此外,每個員工可以拿到一個特別的紅色代幣:紅色梅林(此名稱是向43Folders.com的創造者梅林.曼恩致敬)。只要使用紅色梅林,就可以讓任何會議立刻結束。員工若認定他們的時間正在被浪費,就可以使用這枚紅色梅林。
  蒙泰羅並沒有公開他的實驗結果,不過這些代幣在網路上非常受歡迎,甚至後來可以在驢子飼料廠(驢子設計公司的商店)買到成套的代幣。這些代幣乍看像是某種貨幣,但重要的是,它們無法被賺取:每個人每週只會得到有限數量的代幣。這確保了會議代幣的稀有性,也使它們成為可供管理的資源。

更多案例
◎有些知名的烘培店是以賣完為止著稱,而且一旦商品賣完就立即打烊。顧客們會因此一天比一天提早來排隊。
◎聲譽卓著的大學,例如史丹福大學,只收數量非常有限的新生,這造成高中高年級的優等生之間近乎瘋狂的競爭。
◎口袋怪獸(Pokemon)和類似的蒐集系列商品通常會加入一個訊息--蒐藏一整套--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很難抗拒的指令。
◎每個節慶的「必買」玩具總是會銷售一空,而且短少的供貨量往往造成家長們不理性的行為,典型的例子是在eBay和其他二手市場上近乎荒唐的競價。

為什麼稀有性有用?

  稀有性常令人聯想到那些有真實價值的事物,例如食物、住所、伴侶,以及各種較不豐富的天然資源。結果就是,當任何事物較為稀少時,我們的第一直覺會認定它的價值不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有人為了稀有的物品做出不理性的行為。蒐集的行為正是試圖降低稀有性的動作。身為以採獵為生的物種,我們出於本能地了解累積蒐藏的價值。蒐集和運用資源有益於存活,而我們天生就會做這兩件事。行為遊戲藉由迫使我們對有限的資源做出選擇,讓我們的決定產生意義。

在遊戲設計中使用稀有性

  運用稀有性有利於在多人玩家的系統中加入一點競爭的元素,同時也能在單人玩家的系統中提升策略性和操控性。想想玩家需要完成怎樣的目標。考量資源可以如何先被隔絕,之後再透過遊戲的進行提供給玩家。把稀有性當作探索的邀請,讓人們認為在其他地方可以找到更多的資源。記得,即使只是讓玩家輪流玩遊戲,也是稀有性的一種表現方式:每個玩家必須好好把握自己在每回合中唯一的機會,盡其所能。任何必需品或有幫助的物品都可以被施加限制,進而變得稀有。接下來,就得決定玩家們是否能取得這些資源,如果可以,又將如何取得。在許多遊戲中,每一關或每回合的最後會出現額外的資源,這使得稀有的物品變成了獎品。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