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哈佛博士的街頭經濟學:如何以小觀大,聰明過日子

13
自己國家出產石油,就能變得富強嗎?
──自然資源與經濟成長

 在我求學的那個時代,「生活在擠不出半滴石油的國家」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由於韓國自己不出產石油,所以別說是交通工具使用的汽油,就連電力及自來水也都被要求節約使用,總之不管什麼資源都必須珍惜。
 記得當時電視上常出現這樣的話,而學校老師也一再對學生強調:「我們的首要願望是南北韓統一,第二願望是石油。」
 也因此,石油探勘作業經常成為重大新聞,只要新聞報導西海某處的海底可能藏有石油,就必定引起全國性的關注和討論,彷彿韓國馬上就要搖身一變成為已開發國家似的。雖然不斷尋找著潛藏在海底某處的石油,但至今仍無太大的進展。其實就算真的發現有石油,恐怕蘊藏量也是很少,缺乏經濟性。
 然而,石油從地底源源不絕冒出來,真的是一樁好事嗎?如果得以出產大量石油,韓國真的能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嗎?

石油資源與國民所得無絕對關係

 在石油蘊藏量及產量豐富的國家,其國民看起來好像生活都過得很好,其實並不然。舉例來說,每天出產近三百萬桶原油的南美最大產油國委內瑞拉,國民的年均所得是五千美元,還不及韓國國民的三分之一。非洲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一天出產二百五十萬桶原油,該國的國民年均所得甚至不及一千美元。
 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國內政治情勢都不穩定,所以經濟水準比較低。不過再看看其他產油國,情況也不見得比較好。全球第二大產油國、也是世界天然氣產量第一的俄羅斯,雖然一直聲稱自己經濟大幅好轉,卻仍然屬於低所得國家。中亞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哈薩克也一樣。
 至於中東產油國的情況又是如何呢?伊拉克至今仍然戰雲密布,鄰國伊朗的經濟也沒有表現特別好。在產油國當中,國民所得高於韓國的大概只有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等國,不過這三個國家是經濟規模加起來還不及韓國三分之一的小國。
 這些坐擁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人民的生活卻很貧窮,原因出在哪裡呢?
 經濟學家用「依賴性」的概念來說明這種現象。石油等天然資源在國際市場上很容易賣出獲利,它不需要透過研發來提升產品的質感,也不需要透過激烈的競爭來爭取客戶的青睞,所以國家與人民對這種獲利容易的天然資源,很容易產生過度依賴的傾向。當獲利容易時,就不覺得賺錢有什麼困難。
 在這種情形下,產油國的國內政治很難維持穩定,因為大家都想搶奪天然資源的支配權,於是動不動就引爆內戰。此外,西方國家對產油國的過度關切,也成為產油國政治不穩定的一項主因。如果伊拉克沒有出產石油,或許美國和伊拉克之間就不會爆發戰爭也不一定。

石油產業的利益,一般產業分享不到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一大城是杜拜,它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國際化的都市之一。住在這裡的居民有半數以上是來自伊朗及東南亞地區的外國人,而杜拜的經濟發展主要也是靠這些外國人。
 不過,有許多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民並沒有工作。就算失業,政府還是會發放年金給他們。因為不需要工作也能過活,使得大學生失去了用功的動力,不會特別花心思去唸書。也就是說,石油資源反而造成勞動力的品質低落,所以一旦石油價格暴跌,杜拜的經濟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杜拜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在多數產油國都有類似的情況。石油的生產及銷售大部分是透過外國的大型石油公司,通常產油國只能得到石油收入中的一部分。由於生產及銷售要靠外國公司,多半是由外國人經手,所以無論石油產業多麼發達,對國內其他產業所產生的「外溢效果」其實並不大。
 舉例來說,耐吉公司如果在中國設立工廠,通常會雇用中國人來經營工廠。雖然大多數的中國員工只是單純負責執行,但至少其中一部分的人有機會接受進一步的培訓,學習耐吉先進的管理技術。在學到工廠管理技術之後,有些人將來可能轉職到別家公司,甚至有能力成為耐吉的競爭對手。這種情況就是耐吉工廠對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外溢效果。
 德國的福斯汽車去中國設廠時,因為中國員工在汽車工廠裡有更多機會學到高級技術,所以其產生的外溢效果也會更大。
 然而,進駐產油國的大型石油公司卻無法替產油國創造出特別的外溢效果。石油產業是高度的加工產業,大部分製程必須靠機器,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而偏偏生產石油及運輸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幾乎都是由美國和西歐等先進國家製造,不是由產油國製造。產油國勞工無法學到大型石油公司的先進管理技術,不僅使得產油國無法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同時也使這些國家難以培養出其他產業的競爭力。
 不只石油如此,其他天然資源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也不高。像是南非的鑽石、印尼的原木、巴西的咖啡等,就長期來看,對國民所得的提升都沒有太大的助益。
 無論什麼東西,只要經手處理一下,通常都能比未加工直接出售賣得更好的價錢。
 曾經買賣過中古車的人都知道一項技巧:只要在賣中古車之前先去洗車及檢修車子,將應該更換的零件全部換新,這樣即使扣除洗車費、檢修費、零件費,所賣到的價錢還是會比原先的高。
 天然資源如果未經加工就出售,便賣不到好價格。通常先進口原木、再加工做成傢俱出售的國家,其國民所得會比出口原木的國家更高。同樣的,將鑽石加工後再出售的國家,也會比單純的鑽石出口國更有錢。

強國的成長不是靠天然資源

 美國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其石油產量也是全世界第三。
 但如果因為這樣就認定美國的富強是來自天然資源,那就大錯特錯了。世界上第一個將汽車商業化的國家是美國,最早將飛機商業化的也是美國。世界上最早發明核子彈、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都是美國。個人電腦的普及,以及網際網路的廣泛使用,也都是從美國開始。由此可見,讓美國得以成為世界最富強國家的,並不是天然資源,而是領先全球的技術能力及高生產力。如果美國缺乏技術研發的能力,以擁有天然資源為滿足,恐怕現在不會成為世界超強國。
 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國家是韓國和新加坡。從一九六
年至二○○○年的四十年當中,韓國的國民所得以每年平均一一%的速度在增加,新加坡的國民所得則以每年九%的速度增加。韓國與新加坡之所以有如此高速的成長,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認為高度的教育狂熱是經濟成長的主因,因為高度的教育狂熱能提高勞動者的平均學歷,進而促使生產力的提升。
 也有人認為高儲蓄率才是經濟成長的原動力,因為高儲蓄率使企業得以投資更多錢在生產設備上,生產力也會因此而提升。
 還有人指出,不排斥長時間工作的勞動文化也是經濟成長的背景。無論是單純的直接勞動者,還是白領階級的勞動者,都是每天一律工作十五小時,這種國家在世界上並不多見。
 另外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韓國和新加坡都是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以韓國來說,雖然有煤礦、鐵礦、金、銀、鉛、鋅、石墨、鎢等礦產資源,但除了鎢礦以外,其他的礦產資源規模都相當小。屬於小型島國的新加坡更幾乎沒有天然資源。
 擁有天然資源的國家,通常國民所得水準偏低,但經濟成長快速的國家反而是缺乏天然資源,這個現象意味著什麼?是不是代表在經濟成長中,天然資源無法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是這樣,我反而覺得韓國沒有出產半滴石油是件好事。「我們的首要願望是南北韓統一,第二願望是石油。」這句話似乎應該改成金九先生所說的這句話才對:「我們的首要願望是統一,第二願望也是統一。」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