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

靈感從哪裡來?

我最常被人問的問題就是,靈感從哪裡來?我常說自己寫作不靠靈感,靠的是自律以及平時的練習。

年輕時也曾靈感迸發,可以幾天幾夜就寫出一個短篇,出書之後,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寫作,為工作所苦的時光,我養成了隨時隨地思考小說的習慣。即使不能寫作我也牢記自己是個寫作者,寫作無時不在我腦中,只是我有沒有寫出來而已。

專業寫作之後,我生活最精華的時間都用來寫作,每天寫作,就像每天吃飯喝水,就像呼吸,已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每一本書的誕生,都源自一個意象或某個畫面,那個難以忘懷的畫面會一直跟著我,我就沿著它一點一點去抓、去想,慢慢把故事生出來。我從小就養成一個習慣,對人不輕易下判斷,我只是認真去看、去觀察、去設法理解,我覺得這是寫小說的人最需要具備的。你有一雙眼睛,要讓這雙眼睛比別人更透亮,看得更遠更寬,還要能看進人的心底去。

寫作的題材跟靈感最好從生活裡發現,這個發現不只是去田調,最好是你自己平時切身關心的題目,以及你最有感覺的主題,那樣寫來會更有感、更自然,而這些感受平時就要關注。我因為自小在市場長大,身邊的商販、客人、店家,以及各種營生買賣的人形形色色,浸潤其中的我,在腦中早已種下世間人百百種的印象。但我早期寫作反而是寫都會,那是我匱乏的經驗,因為匱乏而希望擁有,所以第一本書裡的酒吧夜店,迷離幻影,都是出自我僅有一次去酒吧的印象,加上想像寫就。那時的想像除了自己的經驗,主要還是靠電影跟小說的知識跟記憶。

我常鼓勵年輕寫作者,有機會去打工就要好好把握,不管是什麼工作,你只要認真去做,都會有所體會。如果沒有機會打工,認真觀察研究自己的周遭環境也是好方法。我寫《摩天大樓》就是因為我在二○○二年住進了一棟超高大樓,搬進去當然不是為了找題材,但身在其中,只要你夠敏銳,生活自然會觸動你。

我是在住進大樓幾年之後才想要寫那棟樓,但我的記憶裡已經累積了好多素材,我雖然沒認識什麼鄰居,但卻有機會近身觀察大樓管理員、房仲人員、清潔阿姨、樓下便利商店店員等等。那棟大樓有很多小套房,住戶龍蛇雜處,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複雜,感覺害怕,但我因為天性對人充滿好奇也不帶偏見,因此我收集了很多住戶的印象。大樓裡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風格的住戶,比如有段時間住很多外國人,他們都是附近國小教英語的老師,有一陣子好多外國模特兒,金髮碧眼模樣醒目地跟我們一起去等公車,聽口音不是英美人士,後來問房仲大哥,才知道他們是東歐來的。大樓生態一直在改變,我也時時留意著。

來自生活與生命的素材,我都記在心裡面。有時我會去想像那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大樓因為這些住戶又可能有什麼樣的改變。準備寫摩天大樓時,我最開始做的就是人物素描。這種素描我很擅長,除了白描,我也會擴寫,就是從人物的外觀與打扮開始想像,賦予他們身世與故事。

這種練習我時時在做,以前我常搭公車出門,公車上各種乘客,穿著打扮、體型外貌,每一個人都能引發無限聯想。我也常出去走路,看路邊店面各種營生。我自小對什麼都好奇,路上撿到一張紙也要拿來細讀,看到工人在路邊施工,我會停下來看,送瓦斯的先生來了,摩托車嘟嘟嘟的聲音,他如何扛起瓦斯桶、身上帶著什麼工具、腳上穿的拖鞋,我都印在腦中。

我是那種連家裡有水電工來維修,都要觀察甚至借看他們工具箱的人,不錯過任何一次可以近身觀察的機會。我也因此有機會跟各行各業的人交談,不是為了田調,就是習慣這麼去做。

這些人事物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所謂的靈感,是在時時觀察、思考、想像之後,經過觸發產生的東西。你必須時常保持這種習慣,並且練習觸發它。舉個例子,多年前我認識一個鐘點清掃的阿姨,熟悉之後有次她對我說,她覺得自己有購物癖跟囤積症。我問她購物癖是如何,囤積症又是怎樣,她鉅細靡遺對我說。因為我既不批判她,也沒有要改正她,她就敞開心胸對我細說。當時我聽到就覺得可以寫成一篇小說,我也沒有立刻寫,而是擱在心裡醞釀,幾年後這個人物被我脫胎換骨,變成了《摩天大樓》裡一個重要的角色。

我不依靠靈感,我製造靈感。

每天我打開電腦,腦中累積這麼多年的人事物自然就會形成故事。但即使如此,一開始所謂的靈感也不過就是一些浮光掠影,某個畫面或印象,真正要到可以變成小說題材,還需要提煉與構想。但那本來就是我的工作,我習慣了寫作前必須思考,我也擅長等待,等待某個畫面變成故事,故事再變成小說。這些需要的不只是靈感,而是具體實踐的能力。

我以前常說,記不住的事情不值得寫下來,我不是反對寫筆記,而是要訓練自己當場就要用心去記住,我看到特別在意的事,就會在心裡反覆琢磨,想了又想,直到融入記憶裡。當然時間會磨損記憶,有時,我會寫一些像是草稿的小東西,短則幾十字,長則數千。這些題材我都存在電腦裡,也許不會去打開來看,就是為了加深印象與擴展想像而寫,把材料處理成可用的訊息,這些都是彈藥庫,將來都可能用得上。

寫不出來時,不用勉強自己去寫,但可以讓自己沿著眼下要寫的東西想一想。我的方法是去散步或搭一趟車,就是讓自己身體動起來,讓身邊的景物變化,脫離常態。一旦你脫離了慣性,腦子就會靈動起來,而這時讓自己思緒淨空,什麼念頭升起來都可以,隨著走路或搭車的節奏,眼前景物變換,有很多訊息會出現。當你專注在眼前風景、路過的人物,以及偶爾吸引你目光的事物,可能某些關於寫作的東西就出現了。你就任它去浮現,放輕鬆,不用急著立刻寫下來,讓它長得多一點,寬闊一點,甚至就可以開始啟動想像了。腦子裡很多地方儲藏的知識跟記憶也會啟動,你就繼續往前,或者開始慢慢走回家,回到家可以先寫筆記,或者立刻打開電腦或稿子開始寫。

另一種增加靈感的方式,就是立刻寫,寫一些關鍵字,比如「摩天大樓」,關鍵字可以是「大樓」「上千戶住家」「佇立在市區的龐然大物」,一個一個關鍵字寫下來,就會慢慢有感覺。關鍵字之後就是背景,有樓自然有人,這麼龐大的大樓會有多少人人呢?上千戶住戶,都是什麼樣的住戶?是男或女、幾歲、什麼長相、什麼職業、租或買。背景出來就是故事,他們為什麼住在這裡、他們可能發生過什麼。沿著這樣不斷地去寫,寫出幾個代表性的人物,去思考這些人可以發生什麼故事。

如果你已經開始寫了,當你處在一個已經開始的小說或文章裡,缺乏靈感時,可以反覆去看自己已經寫出來的東西,然後找出漏洞或者不足之處,想想看除了你已經寫出來的,還有什麼沒有思考過,可以再延伸的,以及你書寫的東西背面是什麼,思考背面或反面是一種很好的訓練,幫助你改變思考方式,擴大作品的可能性。

如果你覺得都寫足了,接下來卻沒有想法,那就是沿著它的邊,設法再走遠一點,或者把視角往前延伸,發生這些事之前,還有什麼事,導致了現在的處境?一點一點往前或往後走,靈感並不神祕,它就像路上的小石頭,邊走邊撿,它就會慢慢帶你走向遠方。

無論如何,保持練習,保持警醒,保持總是與喜歡的作品有關聯的狀態。奇妙的是,當你總是想著它念著它,它自然會形成一個宇宙,將你周遭的一切包含進來。屆時你會發現,你看到的人事物、你正在讀的書、你追的劇、你朋友告訴你的事,甚至電視新聞、網路話題,好像什麼事都與它有關,突然它無處不在了。到了這時你就會知道,你不需要靈感,因為它已化入你的生活,與你深深相連。你需要的只是找個椅子,把電腦或稿子打開,然後靜下心,給自己兩小時,將所謂的靈感化成字句,然後沿著這些字句,走到你的作品裡。

 

支持我走過三十年的四個原則

有人問我,要不要設下停損?該不該給自己期限?

我覺得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原則。實現理想的過程裡,把握住幾樣重要的原則,就不至於滅頂。

我自己的第一原則是不要借錢,除非是房屋貸款或是創業補助,否則盡量不要借錢來實現理想,尤其是寫作這一項工作。

我自小因為家裡曾有過負債,對於債務會如何影響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有很深刻的感悟,所以我總是呼籲大家還是要努力賺錢維持生活。理想的實現並非一朝一夕,透支或借貸卻可能導致滾雪球效應,一發不可收拾。一邊打工一邊寫作沒什麼不好,時間多寡自己可以衡量,實現理想的基金最好自己慢慢儲備,因為寫作或相關創作都不是可以立即兌現的,就算完成極好的作品,可以換得多少金錢報酬誰也說不準。倘若是借貸而來,那就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在還債的壓力下寫作,很難做到全然投入。

我的第二個原則,就是不要期望長期飯票,或某人的協助支持。我曾經經歷過有人信誓旦旦說要「給妳一個小屋,讓妳專心寫作」,但最後結果都很慘。一來是真正可以無私付出的人很少,對方說好要支持你,但最後你發現自己人財兩失。二來生命無常,對方可能真的有心,但能力上做不到。經驗告訴我,盡可能自己賺錢,或多或少,至少得養得活自己,有一口飯吃。那麼,你就可以一直保持那份底氣,這個底氣對寫作非常重要。

第三個原則是,保持彈性。很多人都抱著寫作與上班只能兩者擇一的心態,上班就不能寫作,寫作了就無法上班,如此極端的想法造成裹足不前,遲遲無法出手,讓時間白白溜走。寫作這件事,說來重大,但也可以成為一個人內心的祕密。我在三十二歲之前,一直都是用這樣的心情在寫作,這是屬於我自己的祕密。我願意為它犧牲睡眠,願意為它到處打工,我甚至不會跟別人提起我在寫作,也不企圖徵求別人的同意,我要寫就寫,不需要別人認同。

到臺北之後,我一開始就設定一年要賺三十萬,才夠生活開銷以及支援家人。這目標看來很難,但如果把自己當作一個寫作工,好像也不是做不到。以前做過很多工作,所以當我把寫字拿來當成工作時,只要心態調整好,也覺得並不難。當時我是把寫字賺錢的陳雪跟寫小說的陳雪分開來的,比如寫旅遊稿,當記者我並不擅長,可是發揮小說家的創造力我還是做得挺好。我並不打算以旅遊報導成名,只要準時交差,達成使命就心滿意足。那時的我,看起來非常矛盾,一方面我毫無保留地為小說付出,但另一面的我會精明地跟業主談價錢、談合約,發揮我業務員的精神,絲毫沒有文學家的顧忌。那時的我還沒將自己視為小說家,我只是個小說練習生。很多人無法接受小說家愛錢,好像提到錢,文學人就應該立刻臉紅,但我不這麼想,為了保護我的理想,必要的現實能力是得有的,我雖然天真,卻並不笨,我寶貴的時間不想被人廉價消費。

第四個原則,保護自己。寫作這條漫漫長路,現實的報酬幾乎不成比例,但卻依然必須面對所有人的檢驗。不管是第一次出書,或發表或參賽,那心情總像是把人生所有全部梭哈了一樣,很多人因為第一本書沒有得到成功,就跌落深淵,因為某些人的評論,就失去鬥志,我覺得這樣很不值得。有人評論你,喜歡或不喜歡,或者沒人評論你,你感覺被忽視了,與漫長的一生相較,這都不過是一個短暫片刻。當然一定會有感覺,不可能被批評了還覺得開心,我的第一本書為我寫序的人給我的評價,我掛記了好幾年,可是那評價會在我心裡變成一個激勵的聲音,變成我進步的動力。

我是我的小說最好的說客,我是我自己最努力的支持者,因為我初初寫作時,全世界都反對我,我若不保護自己、不相信自己,那還有誰能帶給我力量?

至今我仍保有這種「謝謝指教,下一本再努力」的心情,去面對各種批評。我的小說若過了阿早這一關,誰再來指正我,我都不會動搖。「謝謝指教,下一本我有機會再改進」是我的真心話,但誰知道下一本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只能說,容我再努力。

這個「下一本」是我寫作可以維持三十年的法寶。

我永遠會給自己機會,我從不澈底否定自己,不管誰怎麼說,我覺得能寫出來就是好事,於這世界來說那只是一本書,但是對我來說,那是一年或兩三年血汗的付出,我當然要支持自己。

三十年來,我就是靠著這些原則,支持著自己一步一步走過險境。我沒有拖累別人,也沒有把自己逼死。我務實地朝著心中理想的生活邁進,我不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也不把自己看得太過渺小。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喜愛寫作,並且立志成為專業作家的職人。我要求自己專業,但也不會無止盡地追求完美。我會適當地放手,讓作品這階段真正的面貌呈現出來,我把小說收尾,告訴自己,我現在最好就是只能做到這裡了,我盡全力了。然後不再苛責自己。

自始至終,其實真正可以審核、監督、要求我們的,都只是我們自己,勇敢面對自己,保護自己,也讓自己保有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