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達賴喇嘛談心經【手抄靜心版。贈手抄美紋心經紙】

第一篇佛法概述

追求內在成長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從我們甫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一步步地邁向死亡的終點。這是人類的本質,也是宇宙的自然現象。有意追求精神成長的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檢視,看看我們在每個時刻是如何生活的。以我為例,我早已度過了大半生,儘管我是個不精進的佛教徒,但是我知道自己在每一年都有所成長,尤其當我試著成為釋迦牟尼佛的真正追隨者和優秀的佛教僧侶。當然,即使是佛教僧侶,在生活和修行上也會犯錯,但我認為自己已對於我們共有的這個世界做了或多或少的貢獻,特別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保存。

由精神觀點來看,我們不該讓自己太容易滿足,因為我們的精神潛力其實是無限的。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無限發展,並且證得佛果。儘管我們現在擁有的心充滿了無明和痛苦,但最終都可以轉變為開悟者佛陀的心。當我們談到物質時,尋求知足與否的問題才有意義。但是,既然我們的精神潛能是無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我們就必須盡力善用有限的此生和難得的人身。

從身為人類來說,我們都是一樣的。就此層面來看,我們都不是陌生人,彼此間也沒有任何根本上的差異。你感受到許多情緒,其中有些會幫助你,有些則會困擾你。對我來說也是如此。所以,在我們不斷改變的經驗當中,會一直出現生氣、嫉妒、愛和恐懼等不同情緒;你體驗到許多想法,你能夠分析、研究生命中的長期和短期展望。我也是如此。我們不斷經驗著見、聞、嗅、嚐、觸、覺,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同樣有這些意識作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找出人與人的差異之處,因為我們各自有著獨立的「個人經驗」。例如你可能對電腦很在行,但我不行。同樣的,由於我不曾接受某領域學問的訓練,可能因此在理解某些事物上出現極大困難,但對你來說卻是輕而易舉。然而在「個人經驗」中,這些差異是微乎其微的。你我對世界、實相、宗教的看法或許不同,甚至即使在信念、信仰傳統相同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仍有各式各樣的不同。

但也正因我們是人類社會的一分子,在這些信念上的不同就像經驗中的種種差異,是微不足道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思考、感覺和認知,和所有人一樣住在這個地球上。

我也認為有部分的人類經驗是共通的。例如,有人對你微笑,你會感到快樂;同樣的道理,當你對我微笑時,我也會很快樂。你我都在尋求我們認為有益的事,同時避免可能有害的事。這是基本的人性。

在物質世界中,我們清楚知道什麼對我們是有益或有害的。然後,根據自己的分析和知識,試著創造幸福、成功的人生。這種人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同樣地,在我們的眾多思想和情緒中,我們需要謹慎判斷,以發展出能分辨有益或有害的清明覺知。所以,我們必須增長帶來快樂的積極心念,減少帶來傷害的負面心念。在這當中,對自我內在的清楚認知是最為關鍵的。

既然快樂無法透過物質條件達成,我們需要其他方法實現願望。世界上的一切宗教都提供實現願望的方法,但我也相信,不一定要憑藉宗教或信念就能發展這些方法。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身為人類的我們具有龐大潛力去學習運用這股潛力。在今日,甚至在現代科學中,我們越來越了解身心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的心態如何影響健康和幸福。

當人們在尋找快樂和克服痛苦時,擁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聰明才智。聰明才智幫助我們找到快樂、免除痛苦,卻也製造問題。例如我們運用聰明才智建造房子並生產食物,卻也因此感到焦慮和恐懼。聰明才智讓我們有記憶過去的能力,進而形成未來的願景,所以我們無法單靠物質享受來排除不快樂。也就是說,由聰明才智所引發的不快樂,僅能從聰明才智本身來改善。因此,合理地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是很重要的。

我們必須將聰明才智結合溫暖開放的心,在理性之中注入慈悲、關懷和分享。心的特質,能把聰明才智轉變成強大的積極力量,讓心更為寬廣,甚至當意外發生時,我們才能不受影響、維持鎮定;我們才能不僅僅考慮到自己,而更能關懷他人的福祉。

身而為人,我們天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快樂、甚至生存,都仰賴人與人的合作。所以,當正面的情緒引導聰明才智時,聰明才智將具有建設性。溫暖慈悲的心是讓內心平靜的基礎,若非如此,心就會常常處於不舒服、不自在的狀態。

生氣與仇恨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慈悲、寬恕、情誼、知足和自律則是我們內在與外在平靜的基礎。唯有強化這些特質,才可能擁有真正而持久的平靜,這就是我所謂的內在成長,我有時也會說成內在裁軍。在現代社會的所有面向中,從家庭、社會到政治,內在裁軍正是如今人們最需要的。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