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微胖生存學:別讓體重決定妳的美

第二章 減肥之路,從十歲開始

3. 因病態節食而走樣的青春期

十二歲的我,人生中第一次脫離了「胖子」的狀態,老實說當時真的有種醜小鴨變天鵝、女大十八變的感覺,不再被當作胖子,真的令人覺得相當快樂。

不久後進入國中就讀、進入青春期,在這個新的環境裡,幾乎沒有任何人知道我以前是個胖子,雖然還是個肉肉的女生,偶爾還是會被同學開玩笑,但至少不是那種真心誠意的厭惡;因此,我其實真的很害怕再度回到胖的狀態,很害怕再度成為因為身材被人取笑、霸凌的對象。但天生不擅長運動的我,心目中「信任」的減肥方式就只有節食了,我打從心底認為,只要吃得少,那我自然不會胖、自然不會回到以前那個狀態。

從小吃得多、吃過量的我,根本不知道「正常食量」到底是多少!所以我都看其他女生吃多少,然後吃比她們的量再少一些,比方說一個便當,如果她們吃比一個再少一點,那我就大概只吃一半。

但其實當時我從家裡帶的便當份量本來就比一般人還少(便當是媽媽準備而不是阿婆準備的,保證沒有要我多吃的意思),小小一個便當盒只吃一半,剩下的飯菜就分給同學們,就成長期的人而言,熱量攝取量根本就不夠。

國二外婆驟逝以後,還在上班的媽媽因為自己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當然也是因為要維持體態決定不吃),所以給我的那份早餐都準備得很簡單,常常只有一杯牛奶跟半片吐司。

一杯牛奶跟半片吐司的量,現在我可能會覺得給我塞牙縫都不夠,但因為媽媽本身沒有吃早餐,再加上我原本一直習慣的食量其實是過量的,所以那時候我發自內心認為這樣的早餐量才是「正常的」。

但實際上,無論是一杯牛奶跟半片吐司,還是有四碗白飯量的鹽味飯糰,兩者都不正常。

國中時期的我,常常早上六點多早餐吃完,八點鐘升完旗還沒開始第一堂課,已經覺得肚子餓得受不了,可是那個當下我心裡想的是:「我真是個可恥的胖子,為什麼會早餐吃完沒多久又餓了?一定是我以前習慣吃得太多了,絕對不能再多吃。」

原本大食量的我,久而久之也習慣了這個進食量,只是跟其他人相比,我會動不動就臉色發白、頭暈貧血。不過在那每天都要升旗、曬太陽的日子裡,倒也不會覺得這是壞事,明明因為長得高大所以總是被認為身強體壯的,但一旦臉色發白,就有能夠蹲下休息的藉口,在學生時期,這樣的時光也算是個小確幸。

除此之外,第一個出現的異狀是我開始掉頭髮掉得很多,隨便一梳就會掉個一大堆下來,明明是短髮,掉下來的頭髮集中後卻會覺得看起來有一大束,原本厚厚一把的頭髮,也變得很薄很稀疏。即使節食到這樣身體已經出狀況了,我的體重其實也大約只是維持在58~62公斤左右,並不是非常輕,但其實以我的身高,這樣的體重真的算不上是胖的。

只是離一般青少女大約38~45公斤的纖細體重,還有一大段距離罷了。

上了高中以後,因為變得更愛漂亮、更注重外表、更害怕過去那個「肥胖的自己」捲土重來,於是我節食的手段更加激烈:早餐只吃一個便利商店御飯糰跟無糖綠茶,飯糰還一定要選熱量最低的那一款,明明喝綠茶會心悸,卻因為聽說綠茶幫助減肥,硬著頭皮繼續喝;中午學校賣的滷肉飯,小小一盒我只吃三分之一,其他就分給食量大的同學。有時候只吃一包蘇打餅乾配鮪魚罐頭,但不得不說這款日本進口的蘇打餅乾與鮪魚罐頭真的是超好吃,現在回憶起來,吃它的時候我確實是心甘情願的。

看到這邊,應該很多人會認為當時的我大概瘦得像個仙女,風一吹就會被折斷。但其實在我極力維持體重的時候大約54公斤,稍微鬆懈就會回到57~59公斤,根本是個跟骨感、纖細扯不上邊的體重。

不知道為什麼,別人的短袖襯衫摺起袖子看起來是如此纖細,而我摺起袖子卻顯得更胖了;別人在百褶裙下露出的小腿是那麼勻稱,而我的小腿卻是她們的兩倍寬。

有些很久不見的人甚至看到我會笑說:「怎麼會越減越肥?」

當然那時候的我用的減肥方法的確是錯誤的,但是我聽到這樣的話真的只有絕望,多想對這些人大喊:「我是真的努力過了啊,卻不像你們不用做任何事就是瘦的!」

事實上這就是典型「因為攝取的熱量不到自身基礎代謝率,所以代謝變得更加低下」的狀況,所以我即使吃得超少,體重也不會有明顯降幅,卻會因為稍微多吃一點,體重馬上回彈;可是十七歲的我,不知道什麼是基礎代謝率、不知道什麼叫攝取足夠且正確的營養成分,只知道吃進去東西越少、攝取的熱量越低,我應該就能夠越瘦,離不到48公斤的距離也就更近了,也就終於是不到50公斤的女子了。

我認為理所當然的這些事,卻對身體造成消耗、也無形中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好不容易瘦到52公斤的我,終於小腿跟瘦瘦的同學看起來差距沒有那麼大了、終於小腿不是她們的兩倍寬了,明明也還不是紙片人,卻開始常常生病、不明原因發高燒、暈眩、腸胃發炎,生理期經痛嚴重以外還常常會嘔吐;大部分的日子也都不快樂,明明學業成績不錯、外表也不難看,每一天醒來卻覺得人生都是無止盡的痛苦。

有一天因為身體不舒服,體育課直接留在教室裡休息,同學可能也見怪不怪了,即使下一堂課我沒出現,也沒有任何人過問。不知道是長期心理壓力造成的,還是身體真的太脆弱,我突然覺得自己喘不過氣,沒有辦法呼吸,但教室裡面一個人也沒有,我只好自己走到教師辦公室去跟老師求助,明明教師辦公室只在隔一間教室的距離而已,卻覺得好遠好遠,我扶著牆壁大口大口地喘著氣,拖著腳步終於走到辦公室,看到這個狀況,老師才趕快打電話請媽媽來學校接我,帶我去看醫生。

到醫院的時候,我已經全身發麻、四肢僵硬,無法自己站立,媽媽是跟醫院借了輪椅把我推進急診室的。醫生說:「這是過度換氣。」要我放慢呼吸的速度,不然可能會有休克的狀況,多年後我才知道,過度換氣是由於心理焦慮而引發的狀況。

雖說外表看起來沒有異狀,但「想要變得更瘦」這個念頭,在我心裡已經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現在三十二歲的我,在家裡寫到這一段,其實覺得非常難受,因為回想起來,媽媽當時雖然看起來冷靜,但內心不知道有多擔心、多心痛,一個好好的女兒,怎麼會突然這樣子?

這悲壯的52公斤,經過幾天靜養,又回到了54公斤。

基本上整個青春期我都為了體重在激烈節食,再加上我天生是臉跟上半身比較瘦的體質,54公斤的時候上胸的肋骨隨便都會出來見人,乍看之下,好像還瘦得挺有那回事,不過在升上大學健康檢查後,我才發現除了體重以外,原來我還有另一個敵人──體脂肪。

拿到健康檢查報告的同時,我得知兩個重大資訊,一個是我竟然有地中海型貧血症,另一個則是我的體脂肪竟然有30%(這兩件事的重要性是可以互相比擬的嗎?)。原來努力了這麼多年,營養不良頭髮掉滿地,搞到自己焦慮症發作差點休克,我也不過是個泡芙人而已!在進入大學聚餐多、活動多又胖了10公斤以後,我走上另一條激烈減肥的路。

身邊的同學們,都是怎麼吃也吃不胖的體質,吃完十顆水餃再吃一碗湯麵還能再吃一包鹹酥雞跟薯條;只不過是跟著他們把十顆水餃吃完再吃幾顆鹹酥雞就胖了10公斤的我,看著骨瘦如柴的他們,也只能怨自己的基因就是容易胖。

既然我塵封的食慾之鎖已經被同學們打開,想回到只吃三分之一盒滷肉飯的日子應該是不可能了,既然人們都說減肥就該少吃多動,那就動起來吧!

上網做了功課以後,我得知要消體脂肪就要做有氧運動,對沒錢的窮學生來說,在學校操場慢跑應該算是C/P值最高的選擇了,雖然真的不擅長運動,但我真的就這樣硬著頭皮,從每天跑3公里、加到4公里、到最後每天跑5公里。

除了生理期第二天真的痛到連走路都有困難的日子不跑以外,即使是飄著細雨的日子、雨前大水白蟻會大量打在臉上身上的日子,我都一樣堅定不移,吃到蟲子也要繼續跑!

而且慢跑這件事情對我來說還有一個減肥紅利(?)因為擔心慢跑時食物會在胃裡翻攪造成不適,慢跑前我往往吃得非常少,慢跑後則是因為有點缺氧而反胃,根本沒有食慾,就吃不了太多東西,紮紮實實執行了所謂的「少吃多動」。

再加上當時根本沒錢吃什麼好東西,常常都是一顆高麗菜、一包麵線,就可以煮好幾天的高麗菜麵線來吃,一碗不知道有沒有一百大卡,也不知道吃這樣是要攝取什麼,只知道水煮的東西熱量大概比較低吧、肉大概容易胖吧,再愛吃肉都只能忍下來。

這樣跑了幾個月,體脂肪確確實實地降下來了,從30%變成19.5%,我還是人生第一次知道,原來體脂肪快速降下來以後,會瞬間變得非常怕冷。但每一天在黑夜裡跑著(因為不想曬太陽也不想浪費防曬),我都覺得我的世界黯然無光,只能永遠在這片黑暗之中掙扎喘息、瀕臨昏厥,覺得我好像跑在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上面,只要我在意我的體重一天,我就要這樣跑到死為止,所有負面的念頭都會在那時候不停湧上來;大家不是都說,運動的時候會分泌讓人快樂的多巴胺嗎?為什麼對我來說,只有無止盡的痛苦而已呢?

之後來了一個颱風、兩個颱風、三個颱風,再接著天氣就漸漸轉涼了,由於我們學校在關渡,天氣一轉涼氣溫就會變得很低,要在戶外活動變得很困難,每天慢跑這件事情變成我大學時期每年梅雨期結束後、天氣轉涼前的夏季期間限定活動。

但只要一停止慢跑,我的身體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復胖,又會胖回65公斤左右。當時的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明明開始有了運動習慣,身體的新陳代謝不是應該要提升嗎?為什麼又會那麼快就復胖呢?

這也是非常多只做有氧運動、跳有氧操的人會遇到的問題。

其實是因為我只有做有氧運動跟節食,再加上食物的營養成分攝取又不正確、不足夠,所以在這個減重過程中肌肉是會被消耗掉的,在我減掉的體重裡面,減掉的肌肉重量也許比體脂肪重量更多;肌肉量越高,基礎代謝就會越高,相對的肌肉量越低,基礎代謝率就會越低。

再加上攝取的熱量過低,其實身體會啟動生存機制,變得更容易保存熱量,因為身體會覺得自己沒東西吃,慢跑又像每天被老虎追,都要活不下來了,為了生存,當然吃進什麼都要保存下來啊!

我近乎瘋狂地「少吃多動」,但養成的是一個代謝越來越差、越來越容易儲存多餘能量的體質。

所以我才厭惡社會大眾總是過度簡化、一知半解地大肆宣揚「少吃多動」這件事,如果要讓身體、心理都健康的話,是需要適當且適合的飲食控制,再依照每個人不同的狀況,搭配上不一樣的運動。而不是吃得少、吃得熱量低就對了,也不是一味地瘋狂運動就能夠養成吃不胖的體質。

廣義來說,「少吃多動」並沒有錯,但如果沒有適當地了解,就很容易造成許多錯誤的觀念。

 

第四章 了解自己,找到微胖舒適圈

之所以能夠微胖得如此舒適又心安理得,最主要是因為現在我了解自己的身形、了解自己的比例,也了解自己體型與他人的差異。

在還沒有運動前,常常有人問我:「臉要怎麼瘦?」、「臉要怎麼變小?」在開始健身後,又因為會發一些穿得比較貼身的照片,常常有人問我「腰要怎麼瘦?」、「怎麼樣腰才會變細?」但其實這些都是我天生比較瘦的地方,並不是我後天努力讓它變這樣的,而是我知道這是自己身形上的優勢,所以會在服裝搭配時、在拍照時會將它顯露出來。

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身形,不了解胖與瘦其實不是一種絕對值,而是一種比較級,所以無法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服裝搭配上、髮型選擇上、甚至妝容技巧上,就無法展露自己「更好的那一面」。

常常我在一些微胖女孩的穿搭社團,看到女孩列出自己的身高體重後,對自己的身形描述根本不合常理,大部分都是認為自己「不管怎樣就是全身都胖」,所以會講出「我165公分,60公斤,肩膀寬、肚子大、腿粗,請問要怎麼穿搭?」這種話,但這種狀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管你今天是100公斤還是38公斤,每一個人身上,一定有「相對比較瘦」的地方,跟「相對比較胖」的地方,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相對比較瘦」的地方。

1. 了解自己的身形,不再陷入憂鬱與自卑

舉例來說,我本身就是屬於肩膀窄、側面厚、腰細但四肢極粗又屁股大的那一種,在這段文字裡面,各位應該要可以觀察到什麼樣的資訊呢?

▲    肩膀窄、側面厚:

這代表我本身是正面與側面寬度落差不會很大的「圓身身形」,而不是側面扁,但是肩膀骨架相對比較寬的「扁身身形」。

▲    肩膀窄、腰細但屁股大:

整體而言,我是屬於上半身瘦、但下半身胖的類型,如果以英文字母來比喻,看起來會比較像A這個字母,而不是V這個字母,一般會用梨形身材來比喻。

▲    腰細但四肢極粗:

相對於肚子較大(或沒有明顯腰線)、四肢較細的蘋果形身材,我本身是屬於軀幹較小(所以腰會比較細、肚子比較不明顯)、四肢較粗的身材。

目前看過的許多針對不同身形的穿搭建議,除了扁身圓身不會跟其他混著講以外,常常會把蘋果形身材跟梨形身材作為對比,但看了我以上的分析,如果有看出端倪的話,就會發現其實蘋果形跟梨形其實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身形密碼,根本不應該相提並論。

比起概括為蘋果形、梨形,或是I型、A型、X型、Y型,我會更希望大家針對3大點,全方位分析自己的身形、了解自己的身形,而不是認為自己「全身都胖」,雙手一攤、放棄一切。

2. 扁身或是圓身?

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只要不是皮包骨,都會誤會自己是圓身人,當然以身形比例來說,胖到一個程度的確會更接近圓身,但其實台灣天生就是圓身的女孩真的沒有那麼多!圓身與扁身的比例,大約是一半一半。知道自己是圓身或扁身有多重要呢?這個小小資訊,甚至關係到你網購的時候,買哪一家的衣服可以百發百中都很合身、買哪一家會全都不對需要退貨。

曾經有念服裝採購的朋友跟我說他們有一套圓身扁身的計算公式,但老實說這個公式對下半身較胖的人來說根本不公平,所以不如直接照鏡子判斷,或是自己對鏡自拍正面、正側面各一張,根據一些簡單原則,就能夠判斷了。

在照鏡子前,也請把自己脫到只剩下內衣褲,不要給我穿著寬送睡衣照鏡子然後跟我說看不出來啊!

也順便提醒一下,如果想對鏡自拍加以檢視的話,手機或相機不要拿得太高也不要拿得太低、不要向上或向下傾斜,這樣都會影響到拍出來的準確度。建議攝影器材拿在大約肚臍上方的位置,這樣才不會因為透視,導致影像畫面變形。

好,對著全身鏡看看自己的身形,正面與側面相比的話,正面的寬度與側面的厚度,是相當接近的、還是差距很大的呢?

如果是偏向扁身的人,正面看時肩膀的寬度會比較寬,但轉到側面時,身體的厚度可能不到肩膀寬度的一半;如果是偏向圓身的人,正面看雖然肩膀比較窄,但轉到側面時,正面與側面的寬度不會差太多,比例上側面的厚度大約會是肩膀寬度的3/4左右。

雖然說依照胖在上半身或下半身,比例上會有些微妙的不同,但基本原則是不會差太多的,舉例來說,我與一位身高、體重都差不多的多年好友,她是屬於胖在上半身跟軀幹的類型,我則是胖在下半身、四肢的類型,因此我們在服裝搭配原則上會有很大的不同。但因為我們都是圓身,所以都是屬於正面、側面看起來寬度厚度差不多的類型,只是可能她是上半身會顯得比較厚,我則是下半身會顯得比較厚,不過拍照時我們都是正面看起來比較顯瘦,側面或半側面反而會顯胖。

我與另一位身高差不多的學妹則是一個圓身一個扁身,雖然說她比我瘦15公斤左右,但如果從正面看來,我的寬度可能不會比她寬很多,只看肩寬她甚至比我更寬,只是我手臂長了有夠多肉,所以就結果而論看起來是差不多寬的;不過轉到側面的話,我的厚度可能會是她的兩倍甚至更多。

而市面上的品牌在服裝版型上,也有圓身、扁身之分。比方說常見的品牌之中,PAZZO、UNIQLO、GU等品牌版型都是比較偏扁身的,扁身的人基本上隨便穿、隨便好看,但如果是圓身的人穿起來,就會覺得怎麼穿、怎麼換尺寸也不合身;ZARA、H&M、AIR SPACE等品牌的版型則是比較偏圓身的,就算一樣是XL的寬褲,穿起來跟前面適合扁身的品牌,視覺上也絕對不同。

所以如果你看了鏡子也還是無法判斷自己究竟是圓身還是扁身,也許你可以思考看看,過去買過的衣服中,有沒有哪些品牌對你來說失敗率很低的?比方說一樣是基本款的襯衫,UNIQLO對你來說失敗率就是比較低、H&M失敗率就是比較高,那也許你是扁身,而不是圓身。

當然我也不可能觀察到這世界上所有的品牌是什麼樣的版型,以上結論也是我一間間試穿後歸納出來的心得,你也可以試著歸納屬於自己的不敗清單。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