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不能只有我看到!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附雙面書衣「小人物人生青紅燈」桌遊】

第二部  ​經濟:古往今來,人人都想發大財
1/偶爾出海打劫的小賊,搖身一變成為「海皇帝」

「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裡了。」

相信看過《ONE PIECE》(航海王或者是海賊王)動漫的大朋友小朋友,對於這個經典的開場白,肯定一點也不陌生。在《ONE PIECE》的世界觀中,貌似所有馳騁於大海的角色們都在追尋著海賊王哥爾.羅傑口中,那個藏著無盡祕寶的「那裡」。但到底是藏在「哪裡」?這個問題除了神奇海螺以外,恐怕也只有作者尾田老師知道了。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許多以海賊、海盜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劇情或述友情亦談戀情,但不管是鬼盜船長傑克史派羅或是懸賞金飆破十五億貝里的魯夫(一不小心劇透),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這些主角們克服大海的變幻莫測、躲避海軍的追捕,最終獲取無窮寶藏的冒險歷程吧?

為了要在嚴峻的大海中生存下去,我們可以透過歷史故事一賭橫行於海上盜賊們的傳奇故事,其中,也不乏仗義執言、劫富濟貧的「海上羅賓漢」。而在臺灣的歷史中,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故事。

臺灣,作為東亞海域上的一個重要轉運站,又盛產許多特殊的農礦產品,在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後,自然也成為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像是「Formosa」(不管是不是在講臺灣島)、「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聖多明哥城」等詞彙,都見證了臺灣與世界接軌的時代。

除了陸地上各國勢力紛紛插旗,海上的爭鬥也相當刺激。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一窺中國沿海的「海盜」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根據研究顯示,早期橫行於中國沿海的海盜,大多原本就有正當的工作,但在三餐不濟的狀況下,不得不尋找「兼職」的可能,這種另類的海上事業,也就成為窮困人家度過難關的選項之一。

特別的是,當時並沒有明顯的組織系統、領導人物,只要時機好、海象佳,就會有人相揪出團,經過廝殺後的財物則會論功計酬,中國沿海甚至有「滿村都是賊」的狀況。一直到史稱「海皇帝」、「大出海」的蔡牽出現後,這種「兼差」的情況才開始有了轉變。

「大出海」蔡牽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蔡牽最初僅是一名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打劫的小海賊,偶爾靠著春夏之際的季風或洋流小小地騷擾臺灣,然而這時候的他,尚未引起大清帝國的注意。正是因為政府的姑息,讓蔡牽得以日益壯大海賊團的勢力,更在習得建造大型戰船的能力後,搖身一變成為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具有超過兩萬名追隨者的海盜勢力。

有趣的是,據說蔡牽曾經在某次機緣下聽到「船隊不能超過一百艘,否則將會有劫難」的傳言,起初不以為意,認為這種無稽之談根本不足掛齒,但在歷經幾次征戰失利之後,蔡牽終究選擇屈服。從此,蔡牽的勢力不管再怎麼龐大,旗下的船隊終究只會有九十九艘船隻。

隨著蔡牽勢力逐漸壯大,海盜團的目光不再只鎖定於中國沿海,進而瞄準大清帝國統治下的臺灣。

一八○四年,蔡牽勢力先是進攻鹿港,後犯鹿耳門,除了大肆掠奪商船、營署等機構以外,還撂下了「越五年當在此」的豪語。不久後,包含淡水、永康、東港以及宜蘭等地,紛紛傳出遭到蔡牽侵擾的消息。

在淡水一戰中,蔡牽可以說是達到了事業(?)的高峰。史料記載他身穿蟒袍、自封為「鎮海威武王」,甚至還效仿陸上帝國的思維,制定了「軍師─大元帥─元帥─將軍─總先鋒─先鋒─總兵─巡捕」等官職制度。於此同時,蔡牽更結合了另一個海上霸權—朱濆海賊團的勢力。我們應該可以想像,當這樣的消息傳到朝廷官員的耳中時,可真是一個讓人頭痛到不行的噩耗。

但可別以為海賊們都一定是既粗暴又野蠻,有些時候,海盜間的義氣反倒是種保命機制。舉例來說,凡是有繳交保護費的商船業者,蔡牽的幫眾都會發放一只「認證」的旌旗,據說只要將其安插在船上,就可以免受其他海賊的侵擾。至於有繳保護費的地區(像是當時的馬祖),蔡牽勢力則會三不五時來「巡巡」,藉此確保地方民眾的安危。

除此之外,各地關於蔡牽的傳說與神話也不少。相傳,蔡牽在馬祖一帶航行時曾經受大霧所困,只見一位疑似媽祖的神明提著燈籠來引路,不久後,蔡牽一行人巧妙地避免了擱淺的命運,為了感激媽祖的協助,蔡牽遂在馬祖建立廟宇,以示感謝。

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蔡牽媽

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用在蔡牽的航海生活可一點也不為過。相傳其妻「蔡牽媽」是一名善於交際的女子,同時,她也是一名剽悍的海上女戰士,擅長指揮作戰,甚至連發射砲彈也相當有準頭,最重要的是,蔡牽媽甚至有自己專屬的「娘子軍團」。

要說蔡牽媽到底有多強,就不得不說說「槍殺李長庚」這起撼動朝廷的故事。據說某次蔡牽軍隊與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於在海上打得難分難捨時,只聽見遙遠的海面傳來「碰!」的一聲,原本身著武將衣服、大聲斥喝部屬的李長庚應聲倒下,當場遭擊斃。群龍無首的官兵們各個手足無措,勝利女神最終眷顧於何方,自然也不難猜想了。

就在蔡牽與蔡牽媽攜手合作下,在海上飄揚的「蔡」字旗幟也越來越有威嚇性,部將們稱蔡牽為「大出海」、「大老闆」,一旁的蔡牽媽也出現「老闆娘」的稱號,足見部將對其之敬佩。

但可別以為只有蔡牽集團對於蔡牽媽如此敬畏,據說就連仁宗皇帝(嘉慶君)都曾聽過蔡牽媽的名號!還在看完官員的奏摺後留下「即日蔡牽孥獲後,當按叛逆律嚴辦,其妻子等亦應問以緣坐,不能稍作寬坐」的經典語句。換句話說,蔡牽媽不僅是皇帝認證的難搞,更被認為是蔡牽集團意見領袖,甚至扮演了集團裡頭最重要的首腦角色。

不過好景不常,叱吒於海上的蔡牽軍團在蔡牽媽過世後,頓時失去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因而逐漸走下坡。

在蔡牽媽死後,官方檔案則留下一段相當耐人尋味的說明:「據船戶報稱,蔡牽之妻因在臺灣打仗身受鎗傷,瘡發身死。此亦一好機會,聞蔡牽之妻素為主謀,該逆惟婦言是聽,今已身死內無助惡之人,該逆必心忙意亂,官兵正當乘其窮蹙之時,圍擒誤獲。」這段公文除了寫出蔡牽媽身受重傷的原因,也再一次強調蔡牽相當聽「老闆娘」的話,所以整個集團的「主謀」,恐怕不是蔡牽,而是他身旁的那位女性!

儘管民間對於蔡牽媽的死法多有說法(像是與蔡牽一同墜海而亡、遭到砲擊後身受重傷感染而亡等),甚至也出現多位與「蔡牽媽」有共同特徵的女子傳說。但不管如何,我們可以知道,在那個大海盜時代裡並不全然是男性的天下,女性依然可以在海上樹立自己的地位和名聲。

海賊遺留的傳說與祕寶

身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賊的蔡牽,留下來的故事與傳說相當多,對其評價或許能從傳說中一探究竟。

在收取保護費的地方,可能因為平時生活過得相對安寧,也因海上安全獲得保障而有許多對蔡牽的正向傳說。反觀彰化王功一帶則視蔡牽為禍源,祈求神靈幫忙擊退。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結果,如何客觀看一個「人」也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既然是大海賊,當然搭配著寶藏傳說最對味了!

馬祖有段流傳百年的順口溜:「芹囝芹連連,七缸八缽九排連;大水密賣著,小水密鼎墘;誰人得的去,快活千萬年。」傳說誰能解開謎底,就能得到一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但這個版本和馬祖附近的東引島流傳的版本有些不同,東引島上流傳的是:「吾道向南北,東西藏地殼;大水密賣著,小水密三角。」(「密」在福州是「淹」的意思;大「水」是大「潮」之意。)這兩句當年由這位「海皇帝」留下的寶藏謎語,至今仍未解,你要不要試試看呢?

對應課綱
高中:臺灣歷史上的商貿活動
國中:十六、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各方勢力

 

第三部​  移民:移動的人,與他們的產地
1/私渡臺灣的移民,與他們的海上大冒險

你去過臺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嗎?在該館的常設展當中,有一座十八世紀中國帆船的模型,呈現了清代前期華南沿海地區與臺灣之間的航運往來,格外引人注目。帆船的甲板上,除了能夠看到渡海來臺的旅客,還有許多水手忙著裝卸貨物。有趣的是,船尾的貨艙處,幾名偷渡客正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向外張望。其中一個蓄著落腮鬍的年輕人,微微蹙起的眉眼,顯露了心裡的疑懼與不安。大概因為表情太生動的緣故,他經常出現在遊客的相機鏡頭裡面,相當受歡迎呢!

在臺史博所建構的歷史場景當中,這個名叫「鄭阿興」的角色,其實反映了清代前期漢人群體移民臺灣的偷渡風氣。大清國統治臺灣的時候,曾有所謂的「渡臺禁令」,針對來臺移民設計了許多條件限制。條件不符的人,只能偷偷摸摸地乘坐帆船,試圖躲開官府的查緝。

躲在貨艙裡的鄭阿興,顯然也是偷渡客群體裡的一員。但他究竟違反了哪一條規定,而不能光明正大地出現在甲板上呢?在偷渡的旅程當中,他可能遭遇到哪些危難?而在離開這艘帆船之後,等在他面前的,又會是怎麼樣的未來呢?

他們離開故鄉的理由

在討論鄭阿興的渡臺之旅以前,我們不妨先想想他離開家鄉的緣由。有句古話叫作「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意思大約是說,傳統農業社會裡,人們多半長久居住在一個地方,不會輕易搬遷。雖然如此,中國歷史上還是經常出現一些大規模的移民潮。許多時候,這些移民是因為原來居住的地方發生了戰亂或災荒,生存條件變得糟糕了,只好跑去別的地方尋找謀生機會。

用地理概念來說,這就是原鄉環境的「推力」,把老百姓推出了自己的家,十八世紀以後渡海來臺的移民潮正是如此。那時,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口迅速膨脹,但這些省分的可耕地嚴重不足,於是,像鄭阿興這樣的年輕勞動力只能向外移動。而在當時,許多人共同選擇的落腳處,就是仍有大片土地亟待開墾的臺灣。

話又說回來,鄭阿興為什麼不能像個普通旅客一樣,在船隻靠港以後就走下船掏出證明文件,大大方方地接受官府的查驗呢?

答案很可能是:他的籍貫出了問題。在臺史博的故事設定裡面,鄭阿興出生在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州。然而,根據巡臺御史黃叔璥的說法,「渡臺禁令」的其中一項規定便是禁止潮州(以及鄰近的惠州)人前往臺灣。清政府的想法是:潮州、惠州一帶是海盜集團經常出沒的地方,如果海盜們聚集在臺灣島上,搞不好又要出亂子。實際上,清代前期的臺灣統治,確實一直著重在「防範」而非「治理」,會有這樣的考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除了籍貫問題,出現在貨艙裡的其他偷渡客也可能有種種不得已的苦衷。比如「渡臺禁令」裡面還規定老百姓不准攜家帶眷到臺灣定居,這可能說明了鄭阿興躲藏的貨艙裡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年輕女性。此外,想要循正常管道渡海來臺的人,還得申請證明文件(所謂「照單」)。要是沒有向政府請領到這些文件,也就只能選擇搭乘偷渡船隻了。

還有一種風險,是普通帆船的乘客在港口邊可能得面對官吏的勒索—在清代臺灣,這是十分尋常的一種腐敗風氣。實際上,館方在這個歷史場景裡,也復刻了一塊實際存在於高雄旗津的「嚴禁勒索以肅口務示告碑」,就是在說明官僚體系如何藉著檢查的名義,對靠港船舶上的人員索取賄賂。如果是偷偷上岸,大概就可以免去這樣的麻煩了吧!

總而言之,包括鄭阿興在內,每個偷渡客都有一個鋌而走險的理由。那麼在清代,選擇偷渡的這些人,又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危險呢?

六死三留一回頭

最直接的風險,顯然來自於惡名昭彰的黑水溝。我們都知道古早時代有句俗話,叫「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若你有機會體驗一下臺灣海峽的風浪,你會發現糾結的絕對不只心肝,還包括你的腸胃。我自己曾經從嘉義布袋港坐著中型客輪到澎湖去,那趟旅程裡面,整船的嘔吐聲不絕於耳,十分可怕。現代船舶尚且如此,幾百年前的木造帆船,想必不會舒服到哪裡去。

而如果是偷渡客,處境恐怕只會更慘。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航程裡的波濤洶湧,還得小心偷渡業者的惡意,使自己陷入極危險的境地。比如一種典型的情況:船舶超載。

在攬載偷渡者的「客頭」(某種程度上可以想成現代人蛇集團的「蛇頭」)與船戶而言,他們每出一趟船,就要承擔一次被官府查獲的風險。為了在最少的航次裡面獲得最大的利潤,偷渡船上會擠滿乘客,也就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了。然而,載重量越大的船隻便越有可能遭遇海難。最近的例子發生在二○一五年—當年的國際新聞經常有一些從北非、西亞航向歐洲的難民船,都是因為嚴重超載而不幸沉沒。這樣看來,即便是海象相對平穩的地中海,也無法讓超載船隻安全渡過。我們可以想見:在兩百多年前的臺灣海峽當中,必然也會有許多坐滿偷渡客的超載船隻,被吞沒在浪濤之中。

乾隆年間的《重修臺灣縣志》就曾經提到,當時有一些船體結構脆弱的偷渡船隻,動輒搭載數百名乘客。業者甚至會把這些人全部塞進船艙,還把艙蓋封死,只為了躲避官府的查緝。一旦這樣的船舶碰上海難,這幾百名乘客便只能絕望地在密閉空間裡等待死亡。

更慘的是,偷渡船隻的沉沒,有些時候根本是船家自己搞的鬼。按照雍正年間一個福建官員的說法,有些業者會故意在航行過程當中動手將船隻鑿沉(他們自己則有另外的船舶接應)。反正銀子已經到手,把這些偷渡客送到目的地又得冒著被官府查獲的危險,索性自己動手,葬送整船人命。

此外,清代的其他一些文獻也曾談到偷渡過程當中的其他各種風險。比如有些乘客會被丟包到外海的不知名荒島上坐以待斃,或者是被「放生」在臺灣西部海岸的沙洲上,繼而被淹死於逐漸上漲的潮水之中。看來,在清代當個偷渡客必須承受很大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說,鄭阿興能夠成功抵達臺灣,應該還算是挺受老天眷顧的吧!

踏上臺灣的最後一步

不過,如果我們回到臺史博所設計的歷史場景裡面,阿興的運氣可能也說不上太好。因為他所乘坐的船舶正在接受官兵的查驗。從現存的清代檔案來看,其實有不少偷渡者曾經被政府按照「私渡關津」的律例,判處了八十下杖刑。偷渡的代價竟是屁股開花,若你是阿興,恐怕也不會樂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認真說起來,清代偷渡臺灣的移民被官府查獲的比例可能不算太高。康熙末年的臺灣知府周元文便曾說過,從鹿耳門外頭停泊的帆船上換乘小艇、潛入臺灣的偷渡者,真正被抓的「不過千百中之什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整個臺灣西海岸可以滲透的地點實在太多了,官府根本沒法掌握這些偷渡船隻要從哪裡上岸,又該從何查緝呢?

這樣看來,躲在帆船貨艙裡的阿興,可能沒有掌握到偷渡的要訣。要是他能夠從其他一些僻靜的小漁村偷偷上岸,可能就有辦法避開政府的監視了。不過,阿興所面臨的窘況倒也不是完全無解。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清代臺灣的港口,賄賂官僚是很常見的事。在清代的一些文獻裡,我們甚至還可以看到有些軍人自己就當起了偷渡業者,專門幹這種不法勾當。總而言之,只要阿興能夠掏出一點銀子,塞進那些軍爺的手裡,他應該還是有些機會度過最後的難關,為這場危機四伏的偷渡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吧!

在更微小的細節上,我們對鄭阿興的所知實在有限,所能做的推想大約也就僅止於此。不過,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我們還是有機會更進一步認識鄭阿興、以及其他偷渡者所經歷的旅行過程。實際上,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我們,祖先們很有可能也像鄭阿興一樣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經歷過種種磨難,才終於能夠在臺灣落地生根。這座島嶼應許了當日的人們對於生存的祈求,也應許了數百年後,你的誕生。

阿興的故事,可能也是你的歷史、你的故事。也許,臺灣島上世世代代的生命繁衍,正是鄭阿興與他的夥伴們曾經殷切想望的美麗未來。

對應課綱
高中:早期移民的歷史背景及其影響
國中:清帝國的統治政策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