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舞台.人間──人間條件舞台劇攝影集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     張大魯


二○○七年三月三日,我生平第一次進入台北城市舞台的後台。那是吳念真導演的「人間條件2」在台北的加演場。

我很難忘記那天怯懦地拿著相機偷拍著每一個人,唐美雲、林美秀、黃韻玲、李美國、吳念真……

是的,那天大部分的鏡頭都是朝著吳念真,因為是他帶我進後台的。

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我天天都在後台混,除了吳念真,沒人知道我是誰,直到我的網誌開始貼出後台的照片後,吳念真叫大家上網去看看自己的德性,這些優秀的演員才認識我,張大魯!
事情就這樣一直發展,「人間條件2」「人間條件3」……只要綵排和演出,我就自動出現在後台,圖像快速地累積,幾百張照片總能挑出幾張好看的,大家喜歡看我拍,也覺得我很能拍。
這些演員一旦接受你的存在,就更輕鬆地面對我的偷拍。

有天,我因臨時有新聞工作不克去後台,馬上就有演員問:「大魯呢?今天怎麼沒來?」

事情還是這樣持續發展,我甚至在「人間條件3」演了一個開場的角色:攝影記者。一分鐘不到的演出,都是用屁股朝著觀眾。
不知道我有演出的朋友們,還問:「你有演喔?沒注意到耶。」

知道我有演出的朋友們抱怨說:「為了看你跑來跑去的,都不知道北安和美秀在演什麼……」

事情一直不斷發展下去,我又在「人間條件1」演了一個攝影的角色,這回有兩、三分鐘,也不是背面朝著觀眾,但我的臉永遠被攝影機擋住。
事情沒想到竟然發展成現在這樣,我離開新聞界。而且,還要集結「人間條件系列1-3」的照片出版攝影集。

在數千張照片中,我和同事倩宜挑出百餘張精選,我實在不甘心,因為這些演員生動的演技、表情,再給我五百張的版面也不夠放。尤其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後台花絮與NG鏡頭……
謝謝吳念真導演給我機會記錄「人間」,有你,我的「人間」多了很多生命力。

而事情還在持續不斷地發展……





〈人間條件創作緣起〉
人間,真情永不變──專訪吳念真



談起人間系列舞台劇的源起,吳念真淡淡一句「無心插柳」,隨即留下片刻的空白,像是在腦海裡將當年的情景飛梭一遍,才娓娓道來。

還沒做舞台劇之前,吳念真看戲時總覺得:台上演的跟台下接收到的,很有距離。他想,哪些東西可以讓台上、台下的生命經驗真正交流?第一個想到的題材是「溝通」,於是吳念真跟一干導演和劇團朋友說了一個故事。

台灣社會的兩代之間經常沒辦法溝通,如果有一部戲是往生的阿嬤還魂附身在孫女身上,那麼爸爸兒時的糗事、扯過的謊、吹噓過的當年勇,女兒全知道。把父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溝通,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沒想到故事講完了,柯一正導演卻說:「不如你自己來導。」那個女兒,就是人間的第一個角色──阿美,也是帶領吳念真從此踏進舞台劇的「靈魂人物」。

「人間條件1」探討親情與溝通之後;「人間條件2」進一步向台灣的女性致敬,述說「台灣阿嬤」的故事,吳念真說,「台灣阿嬤」是他最喜歡也最尊敬的典型,她們經過大時代的淘洗,從日據時期、國民政府到政黨輪替,看盡人事、也真正辛苦過,更是堅強、寬容地讓人心疼。

過去主攻文字與電影的吳念真,畢竟沒受過舞台劇的訓練,不懂也不管太多理論和原則,乾脆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人間條件1」大量用聲音做過場的轉換;累積更多經驗後,「人間條件2」裡加入電影手法,像是光區轉換、fade-in fade-out、多畫面切割轉場等,邊實驗、邊學習。

過去台灣舞台劇的客群,以學生或剛出社會的上班族為主。「人間條件1」初演時,很多年輕觀眾在問卷裡表示要帶爸媽來看,果然「人間條件1」重演時,很多年紀大一點的觀眾也來了。或許是故事背景的關係,「人間條件2」的觀眾層更廣泛,很多一輩子沒看舞台劇的人竟然願意開心、自在地走進劇場,對吳念真而言是很大的震撼,也更有信心做不同形式的嘗試。因此,「人間條件3」不再以誰為藍圖,而是一種對青春的回憶或眷戀,劇本更加完整且貼近自己。

現今社會中堅、五十幾歲的那群人,很多人是從鄉下到台北打拚,吳念真覺得:應該要有人肯定、歌頌他們的青春,讓他們能再回味當年的戀情、美好甚至是心酸。這個題材比「人間條件1、2」更接近他自己,幾次再看「人間條件3」某些場景、某些字句,彷彿就是自己青春的記憶。

一路從寫作、劇本、廣告、電影、舞台劇,問起哪個是吳念真的最愛,他第一個反應是:「都不喜歡。我覺得都好累、好辛苦。」隨即又半開玩笑地說:「但是都已經做了,能怎麼辦呢,老了轉業很辛苦耶。」

創作的過程中,總有一兩場戲是投射屬於自己很深、很隱密的情感,近乎赤裸裸地剖開生命經驗;但看到自己的創作與讀者、觀眾、演員產生微妙的互動,吳念真說,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欣慰。

特別是舞台劇,觀眾的反應即時可見。一句對白,透過演員傳遞,台下的情緒立即達到預期,那種瞬間激盪的共鳴,對創作者是很大的快慰,吳念真說:「那個當下會感覺……啊,你很富足,你不寂寞。」

除了幕前觀眾的支持,看著不少從「人間條件1」就跟隨他到「人間條件3」的演員和幕後人員,吳念真緩慢但有力的說:「真情永不變。」這群患難與共的工作夥伴,一起貢獻舞台劇、一起完成目標,從實務中凝聚情感,最後變成朋友。緊要時候、不論刮風下雨喊一聲他們都會在。就算不做廣告、不做舞台劇,這群朋友仍是吳念真人生中的無價珍寶。

種種的感動和感恩,讓吳念真在謝幕時幾次哽咽。他從掌聲中聽到觀眾的滿足,而演員在短時間內彩排,毫不保留地掏出情感、投注體力,以及劇組和技術人員在開演前不分晝夜將舞台製作的細節完美呈現,都讓他動容。

手上拿著沒點燃的菸,吳念真語氣略作停頓,然後才開口說:「你真的會覺得很感動,你會覺得……你是誰,為什麼觀眾願意花錢來給你掌聲,其他人也都給你最好的……」

舞台劇對吳念真而言,情感意義遠大於名與利。透過舞台劇,他表達了做為台灣人的情感、重現青春的美好與心酸,也「搏感情」贏得了摯友。這一切,使得過程中的辛苦無足輕重。

原來,無心插柳最後生成的,是永恆的美麗風景。那些在舞台上爆發的能量與互動,已是光璨動人,那些舞台下累積的真摯與情誼,亦如吳念真所說:真情永不變。

(訪談、整理:彭媛愔)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