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差距
- 心,才是決勝的關鍵
想要把書讀好、把試考好,最重要的不單純是技巧、方法,而是一個學生的習性、性格、心性。
很多人談到「讀書心法」這個主題時,往往過度在意技巧、方法、甚至捷徑。
但,實際的情況是,學生縱使知道再多讀書方法,卻往往做不到,最後成績依舊沒有進步。
這並不是什麼特殊情形,而是極為常見的人生場景。
一個人想要成功,應該要做到哪些事情,道理其實我們都知道,往往只是做不到。
同樣的,一個學生想要把試考好、拿到高分,應該要做到哪些事情,其實方法他們都知道,往往也只是做不到。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知道」,而是更多的「做到」。
「知道」與「做到」之間,一直有著遠比我們想像更遠的距離。
所以,我的讀書心法更關注的是,一個學生如何一步步、腳踏實地做到那些簡單卻重要的基本功。
做事踏實,心就穩;心穩,路就穩。
這個心,包含了一個學生整個讀書考試過程中的習性、性格、心性。
習性,指的是一個學生平常讀書、寫題目、訂正等等各種長期累積的微小習慣,進而深化形成的無意識動作。
性格,指的是一個學生在讀書考試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瓶頸、挫敗、低潮、大場面等等順境、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
心性,是一個很深層次的境界,指的是一個學生到底為何而戰,他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甚至是願心產生的強大願力。
心,才是讀書考試真正決勝的關鍵,更是我讀書心法的的真正核心。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一個學生考九十五分,一個學生考七十五分,你覺得哪一個學生考得比較好?
從表面分數直觀來說,當然是九十五分考得比較好。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九十五分的學生,是依賴著自己天生的小聰明,輕輕鬆鬆、偶爾偷懶、臨時抱佛腳就考九十五分。
另一位七十五分的學生,雖然資質平凡,但願意接受長期正規嚴格的訓練,經歷了很多挑戰、煎熬、磨難,用盡了自己全部的心力,最後只拿到七十五分。
在我心中,我認為七十五分比九十五分的學生考得更好,未來極高可能性更有出息。
道理很簡單,社會是一個很龐大的生態系統,各行各業、千人千面,不是每個人的工作、職業、事業都只能依賴考試得高分的技能維生。
考試分數,本來就無法絕對性決定一個人一輩子的成就大小。
但,一個人做事的習性、遇到大事時的性格、願意為家人奮戰的心性、為社會奉獻的願心,才會決定我們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更本質的角度來說,一個學生的習性、性格、心性,跟他聰明與否、貧富貴賤、高矮胖瘦沒有什麼絕對的關係。
我認為除非很特殊的成長環境外,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決定自己要養成什麼樣習性、性格、心性。
我們對於自己一輩子最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能否透過一天一天、一點一點的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著百分之百的生命責任。
因此,我認為,一個學生無論高矮胖瘦、貧富貴賤、聰穎駑鈍,都能透過接受長期正規嚴格的訓練變強,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在我真實的生命經驗,當我自己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地接受長期正規嚴格的訓練;
養成一個個微小正向的好習性、鍛練自我堅韌的性格、時刻謹記為家人奮戰的願心,最後我不只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我的成績也強大到綻放光芒。
- 努力到自己都感動,底氣油然而生
我很少跟學生談論「努力」這件事。
我往往只會問他們:「你是業餘的,還是職業的?」
如果你只是想當一個業餘的選手,那就不用浪費彼此的時間,大家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吧。
你繼續過你想過的爽日子就好。
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職業選手,那還需要別人提醒你要努力嗎?
跟一個職業選手談論「努力」這件事,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侮辱。
因為,每一個職業選手都非常非常努力,都是毫無保留拚了命地努力。
冠軍,對於一個業餘選手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對於一個職業選手而言,那就是生命的全部。
一個奧運參賽選手,不是只為奧運會準備了四年,而是扎扎實實準備了一輩子。
他們用了所有時間、精力、甚至是無以計量的犧牲,來拚搏那獨一無二的金牌。
無論最後是勝是敗,都是令人敬重的,因為每一位選手都是贏得毫不僥倖,輸得也問心無愧。
在小時候,我就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我可以完全決定自己要不要努力,要努力到什麼樣的程度。
這個發現,讓我感受到一種莫名的興奮與自由,一種自己的命運我自己決定的霸氣。
無論貧富貴賤、高矮胖瘦,我們都能決定自己要不要努力,要努力到什麼樣的程度。
這件事跟父母無關、跟老師無關、跟同學無關,跟這世上任何人都無關,只跟我們自己有關。
努力,是我們自己要負起百分之百的生命責任。
甚至,這跟最後的勝敗結果沒什麼關聯。
從我們自己決定像一個職業選手一樣拚了命地努力,並且一天天持續踏實做到職業水準的努力後,我們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因為,我們看得起每一天努力的自己。
別人只願意努力一小時,我就要求自己努力三小時;別人只能夠努力二小時,我就磨練自己能夠努力五小時、六小時。
在這看似不自由的過程中,其實才是邁向真正自由的道路。
因為,是我自己決定要努力到不輸給任何人的程度,這讓我感受到自己超棒的,感受到「百分百負起自我生命責任後的自由」。
當我們一次次決定、一天天累積,甚至努力到連自己都感動的那一瞬間,會產生一種從實力積累起的強大氣場與能量,這就是所謂的「底氣」。
這時我們會慢慢形成一種讓對手敬畏的沉默氣質,安靜地令人畏懼,安靜地無所畏懼。
我們不再浪費時間跟人閒話家常、打屁浪費時間,不再關注別人對我們的閒言閒語、指長說短。
因為,我們是頂尖的職業選手,會把所有時間、能量精準用在練習、練習、再練習的自我精進上。
甚至,我們也不再與人討論努力這件事,因為,努力對我們來說,是反射的基本動作,是能夠像遵循武士道一樣活著的武士。
做什麼,像什麼;做什麼,是什麼。
在我生命中做任何一件事,無論是當考生、當補習班老師、當律師、當作家,我對自己努力的要求都是職業的。
無論在任何困難情境下,我都能夠決定自己要付出不輸給任何人的努力,這是我自己的決定的,我是自由的,我是一個連我自己都發自內心敬重的職業選手,一直都是。
當我們努力到連自己都感動的那一瞬間,老天一定會在關鍵時刻幫我們一把,這是我無數真實的生命經驗,引領我挺過一個又一個人生的挑戰與難關,走到了今天,成為了我自己。
這就是「天助自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福報智慧。
- 善待每個相遇的人,累積無形的護持力量
別人家的祖先有可能保佑我們嗎?
很多人對人好,是有選擇性的,只對那些看起來將來可能對他們有利的、有用的人好。
這樣的選擇不能說是錯,是很自然的人性,但缺乏智慧。
一個人有用沒用,都只是一個人而已,更何況這個人最後能否如我們所願地幫到我們,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在真實的生命經驗中,我們原以為會幫我們的那些有錢有勢的大人物,到最後不一定真的會幫到我們。
往往反而是那些我們毫無預期的平凡小人物,看似不起眼的善緣幫了我們難以想像的大忙。
甚至,我們會直覺感受到這一切善緣運轉的背後,有著不可思議的無形力量。
這樣難以言喻的直覺感受,才是真實的生命運轉,更是智慧。
人活著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死了以後就是一個什麼樣的鬼,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只要是人,都會特別疼愛、照顧自己的家人、孩子、孫子,這是自然的人性。
只要是鬼,也會特別保佑自己的子孫,這是自然的鬼性。
當有一個人對我們家的孩子特別好、特別照顧,我們內心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想要找機會好好回報人家的恩情?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對別人家的子孫幫忙了很多、照顧了很久,這些人的祖先會感受到這股溫暖的善意與恩澤,自然會想在無形中默默地保佑著我們。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似樸拙、帶點憨氣、總是不計較地去幫助別人,從旁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很傻,但卻總是傻人有傻福,總能有驚無險地渡過一個個人生的難關,甚至賺到難以想像的金錢財富。
絕大多數人的聰明才智,都只是有形的小聰明,這只能作用於有限的、肉眼所見的人事物。
只有極少數的人,懂得並願意去累積無形的善緣福報,而善緣福報的力量不只能運作在陽間,還能超越陰陽界,吸引靈界眾生來報答善待他們子孫的恩情,並在冥冥之中護佑著這些善人。
很多人去拜拜祈求神明庇佑,在供桌上擺著澎湃的供品,在金爐裡燒著成堆的金紙,希望神明讓他們賺大錢、事事順利。
這樣真的有用嗎?
如果一位神靈會因為澎湃的供品、成堆的金紙就庇佑你,那肯定不是真神,至於是什麼就不好說了。
何況在靈界中,這些供品、金紙真的能發揮作用嗎?
真正能夠通行陰陽界、天界的通用貨幣,就是無形的福報,能夠決定我們自身的心靈頻率、能量大小、甚至往生的去處與位階。
福報,才是我們與靈界神明能否同頻感應、接收善念靈感的核心能量。
簡單講,神明只會庇佑一個心存善念的簡單的好人。
否則神明如果庇佑一個搶劫、綁架、詐騙犯作奸犯科平安順利,這像話嗎?
我們會為了家人、孩子、孫子,到廟宇捐錢安太歲、點光明燈、考試順利燈、平安燈,有的還會用子孫的名字捐贈去做善事。
是人都想要為自己的孩子添福添壽,是鬼也都會想要為自己的子孫添福添壽。
所以在靈界的祖先們自然會想要借助保佑陽間有大福報的人一起去做善事,來間接為自己陽世的子孫們添福添壽。
所以不只是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的祖先會在無形中保佑我們;
當我們累積的善緣福報達到某個臨界點後,會吸引光明有力的神明、靈界眾生護持我們,共同完成、圓滿更大的善願。
這世上任何一個人,永遠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其背後都有著累世累代無盡的祖先們,無論我們跟對方結了一個善緣或惡緣,福報與業障的力量也都是無限大的。
想要累積一個個冤親債主或是報恩護持的功德主,取決於我們自己能否將一個個微弱善的起心動念去付諸行動。
練習善待每一個有緣相遇的人,無論貧富貴賤、高矮胖瘦,我們會在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身上親眼見證善緣的無限可能性。
因為我們走到哪裡、做什麼事情,永遠都會有無邊無量的神明與無形眾生護佑、護持著我們。
- 學習「水」的智慧,像水一樣地活著
不要把別人講出口的話看得太重,更不要浪費時間去糾結,因為,那通常不是真的。
在社會上的某些場域中,一直存在著某些結構性的偏見、歧視,例如性別、血緣、出身、學歷、原住民、新住民等。
這些偏見、歧視形成了當權者的底層思維、信念,會直接間接、或顯或隱地表現出來。
對了,他們往往會用某些話術或藉口來掩飾、包裝、閃躲內心那些扭曲的價值觀。
無論你表現再好、貢獻再多,這些當權者頂多給予和藹可親的讚美,但當你真的要上位、主事時,他們就會道貌岸然給出各種理由阻礙你。
這就是所謂的「天花板」。
如果你從地上撿起這些理由,認真去解決、突破、改變,那你就掉進他們的陷阱中,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只是在疲於奔命地浪費人生。
因為,你只會得到下一個理由,無止盡的理由;因為,你永遠無法消融他們根深柢固的偏見、歧視。
就像你永遠不可能為了迎合他們,而把自己從女的變成男的一樣。
那該怎麼辦呢?
練習「水」的智慧,像水一樣存在著。
能直走就直走,不能直走就繞路走;不能繞路走,就等待、蓄積能量成為湖泊,成為潰堤的洪水;
或者蒸發成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千變萬化、高深莫測;精髓就是,永遠存在著、永遠被需要、永遠不離場。
不離場,不是指待在同一家公司,而是不離開人生的賽場,不因為這些天花板而放棄退場,持續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存在價值。
記得,我們參與的是一場人生的無限賽局。
相信時間會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新的、好的局面終將到來。
重點是,不要搞錯方向,不要限制自己、扭曲自己去配合那些既得利益者,這只會消耗我們珍貴的生命能量,而且徒勞無功,最後弄得自己像小丑一樣搞笑。
不要氣、不要急,慢下腳步,想想自己身後這麼多相信我們、支持我們、需要我們、跟隨我們的人,這些人永遠才是最重要的。
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幫助更多真正需要我們的人,我們的力氣才用對地方了。
點跟點之間最近的距離不是直線,有時眼前的問題不是真正的問題,有時答案反而在轉身之後看見的那群跟我們生命有深厚善緣的人。
依循著善念的暗示,隨順著善緣的指引,我們會慢慢找到自己的路。
或許留在原地,或許轉身離開,或許開創自己的事業,依循著善念、善緣,結果往往也會是比較好的。
這沒有標準答案,但這也是我生命真實的經驗。
無論在什麼職位、在什麼地方,不要分心,老實做事,柔韌、持續、點滴去做我們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一直做就對了。
永遠存在著、永遠被需要、永遠不離場,像「水」一樣活著就好。
- 施與受,都擁有無限的善緣力量
幫助別人,與接受別人的回報,必須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不斷為別人付出、甚至犧牲,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很快地我們就會有一種被榨乾的感覺。
要求自己在道德層面上持續不求回報的付出,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我們都只是有著愛恨情仇的平凡人。
不斷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好,卻沒有對別人感恩圖報,很快地我們也會有一種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感覺。
所以只有當幫助別人與接受別人回報之間,達到一種自然的動態平衡,我們與對方彼此才會感覺良好。
只要是人,很難做到全然無私的程度,那是佛菩薩的境界,身為平凡人的我們都還在學。
但,這也不代表我們要當一個全然自私的人。
生命的真正智慧,往往就在於某種動態平衡,這樣人生的路才能走得久、走得遠。
練習想得到自己,也想得到別人;多想想自己,也多想想別人。
先好好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在心有餘力的時候,就伸出援手幫助別人;沒有能力的時候,至少不傷害別人。
很多人以為幫助別人需要很多錢、很多時間、很多資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只要練習存好心、說好話,至少不說壞話、不隨意論斷別人、不無意識否定別人,就是很了不起的善行了。
甚至可以說,很多有錢、有閒的人連這點都做不到啊。
練習盡心盡力地去幫助別人,也坦然感恩地接受別人的回報。
當接受別人回報,我們內心會感覺良好,會更有驅動力去幫助下一個人,這樣回報我們的人也就間接幫助了那下一個人。
所以回報我們的那個人內心也會感覺良好,會懂得感恩回報更多人、甚至願意去幫助更多人,這樣我們也就間接幫助了無數人。
這樣的描述不是繞口令,而是生命的實相,是一種複雜卻美好的善緣交織。
終有一天我們會體悟,幫助別人與接受別人的回報,都擁有無限的善緣力量。
當善念、善行與善緣自然無礙地持續流動,我們彼此內心會盈滿一股股暖流,會變得更好、過得更好,這是一種平衡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