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一日一行動的奇蹟:我這樣化習慣為複利,9個月購置新屋,一年讀完520本書

【第一章】自卑感拯救了我

◆「坐著」只能「待斃」

目睹車禍現場,讓我從飆車中覺醒

高中二年級。

我們騎著拆掉消音器的摩托車,在首爾市內的街道上飆車。不久,警車尾隨而來。哼,甩掉警察對我們來說根本是小事一樁。擅於蛇行的同行友人讓引擎發出轟鳴聲,好似在嘲笑警笛聲,以驚人的速度穿梭於往來的車輛間,下一瞬間就撞上突然變換車道的汽車。

遠遠望著那傢伙的我,在那一刻清楚體會到時間靜止是什麼意思。被橫插進來的汽車攔腰撞上的摩托車,像是慢動作般騰空而起,撞擊的同時,碎片散落各處。翻滾了三圈之後,摩托車撞上中央分隔島,朋友像是關節斷裂的櫥窗模特兒般翻滾了幾圈後,癱倒在地上。有人發出一聲尖叫,所有彷彿在夢中一般。

握住油門把手的我,嚥了下口水,再次加大手勁催油門,引擎發出震天轟鳴,離警笛聲越來越遠。

朋友幸運沒死,治療結束之後,這傢伙大概就得開始接受警方的調查了。

這就是我們的遊戲方式,如果不想在朋友面前「示弱」,就必須在死亡邊緣展現自己的「膽量氣魄」。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看輕,也因此常得豁出半條命。當我冒著生命危險騎著摩托車時,朋友都緊跟在後,就算看到哪個人撞車,也根本不當一回事。

撞得再嚴重也不怕,我們就是要飆車,不是不知道有可能會受重傷,甚至被撞死,但總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直到我第一次親眼目睹車禍現場。

為什麽不是我,而是那位朋友呢?我們不是在飆車嗎?受傷的人如果是我,也根本不足為奇。

俄羅斯輪盤般的賭博人生

直到後來我聽說了「俄羅斯輪盤」,才覺得我們的所做所為就跟玩俄羅斯輪盤沒兩樣。

在可以裝六發子彈的點三八口徑左輪手槍裡,只填入一發子彈,再飛快轉動迴轉式槍匣,子彈藏在第幾彈道裡,誰也不知道。現在,兩個人面對面坐下,輪流將手槍對著腦袋,扣動扳機。「嗒」,空彈;換對方扣扳機,「嗒」,又是空彈。就這樣一人一次……誰也不知道哪個人會死,但是這樣繼續下去,一定會有一個人先死,這就是俄羅斯輪盤。

如果只狹隘地觀察人生的剖面,會覺得一切彷彿都出於偶然;但若放寬眼界來看這宏大的世界,就會知道一切皆是必然。飆車出了車禍,看似是偶然發生的事件,但從一個大框架來看,卻是朝著必然的死亡全力衝刺。

有些遊戲的結局必然有人受傷、致殘或死亡,就像俄羅斯輪盤,誰也不知道子彈會在輪到誰扣動扳機時射出,但這遊戲一定會有人吃子彈。已經對學習失去興趣、對世界和大人抱持敵意的我們,就像在轉動俄羅斯輪盤那樣賭上自己的人生。

我深深沉浸在那個世界裡,驀然回首,有種深陷泥淖的感覺。看著朋友出事的同時,彷彿也看到了潮水緩緩襲來,早晚有一天會湧到我所站立之處。在被浪潮席捲之前,我得趕緊逃離。

悲慘的童年

為什麼我會深陷泥淖?我似乎需要為自己找一個不是藉口的辯白。

小時候,我的人生就像一隻狗,不斷輕輕搖著尾巴,卻被靠過來的人踢上一腳。那麼,這隻狗該用什麼方式和人親近呢?

在繼母的虐待下生活了三年多的我,無法好好看待這個世界。抱著對關懷和親情的渴望接近繼母,但別說是親情了,回應我的總是突如其來的踢踹。

繼母當時與父親感情不睦,把對父親的憤怒全都發洩在我們兄弟身上,而且是用暴力的方式。

我就在毫無理由的虐待和恐懼中度過了悲慘的童年。因為沒被愛過,也就不知道該如何去愛;連「先釋出善意,就能收穫善意」的常識都沒學到,就先學會了咆哮。為了不讓任何人跨越我的安全藩籬,我時時以凶狠警戒的目光看人。

開啟閱讀的轉捩點,試著從書裡找人生解答

上了高中,我發現有境遇和我相似的同學。我們互相察覺對方眼神的意思,經過幾次試探實力,排定順位之後,大家就拉幫結派,招搖過市。我親身體會到,只要夠強悍,同學就會追隨的現實。懷抱希望或夢想未來,那是別人的事,與我無關。

然而就在二十一歲那年,我被強迫入伍,走進了由新秩序掌控的所謂「軍隊」這個世界中。這個強迫調整的過程,成為我從泥淖中脫身而出的關鍵,也是唯一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個變化,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或許我也免不了會遭遇摩托車事故這個「必然」的結果。幸運的是,我碰上了改變的機會,產生了「也許我的未來可以不同於過去」的想法──因為我在部隊裡遇到了崇拜的人。

和我同梯入伍的他,是和我走在不同人生道路上的名校大學生。我越習慣軍中的生活,就越感到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他。他和我同齡,卻比我成熟許多。愛讀書的他,憑藉豐富的閱讀經驗,思考寬廣,談話題材也很豐富。除了年紀相同,我在各方面都沒法和他比,覺得自己滿身缺點,像個無能的人。有一天,我終於提起勇氣親近他,劈頭就問:

「喂,要怎麽學習呀?」

「嗯,學習?」

對於把全校第一當成家常便飯,只和模範生相處的他來說,我的問題可能很荒謬。

「我從來沒有正正經經地學習過。」

「喔……」

「我的意思是,我也想成為不錯的人。」

想成為不錯的人……其實我真正想問的是「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像你這樣的人?」,但就是說不出口。

「哦,你想自我啟發!」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自我啟發」這個詞。有些話,聽到之後會像雷一樣在腦中炸開,那時候就是如此。

「對,就是那個,自我啟發!要怎麽做?」

「多看書呀!」

他的眼神十分真摯。

以一個二等兵來說,看書真的是一件難事,但我不能就這樣放棄,就像「坐以待斃」這句話一樣,我不想無力地隨波逐流。如果被沒有變化、沒有發展的無力感所支配,過著坐以待斃的生活,光想就令人難以忍受。我決定按照他說的,在書裡尋找答案。

從那之後,「書」這個字就像是把我從泥淖中拯救出來的繩索,在我腦海中牢牢扎根。

但是,書要怎麼讀呢?

 

◆世上最難的就是改變自己

第一次讀完一本書的心境轉折

我在二○○二年三月十九日入伍,當年迎來了我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那就是讀完了整本《刺魚》。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當我讀到最後一頁時,感到一陣恍惚,陷進了想快點翻頁卻又想保留這一刻的矛盾心情。雖然對作者感到很抱歉,但這心情與其說是對這個美好故事的感動,不如說是對「讀完一本書」這件事的驚奇喜悅。我竟然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了!

人生真是不可思議。昨天還享受著摩托車引擎轟鳴聲的我,現在卻用粗壯的手指翻閱著書頁。諷刺的是,對任何嘮叨或勸告都不為所動的我,竟然在自由受到剝奪的部隊裡做好變身的準備。在軍隊中度過的兩年,是我脫胎換骨的醞釀期。

當然,軍中的環境並不好。訓練很多,不訓練的日子也總有做不完的事。因為是最低階的二等兵,沒事也要找事做。雖然情況非常惡劣,但我聽從那位同梯的建議,在褲腰裡藏一本書去上廁所。規定時間只有五到十分鐘,我就窩在廁所裡翻書來看。

起初我連讀一個句子都嫌煩,要沉浸在作者所描繪的想像世界裡需要一段時間,時而為了投入故事情節故意閉上眼,時而為了理解陌生字詞而一讀再讀。碰上看不懂的句子,或是理智上能了解、心理上卻無法接受的內容,視線總忍不住往下一頁移動,但還是會轉回原來的地方。然而隨著視線的漂移不定,時間也無情地流逝。今天讀了幾頁呢?翻是翻了,算起來也只有一、兩頁而已。就像「懶儒翻書」這句話,為了確認剩餘頁數,我一下翻到後面,一下又回來前面,來來回回不知道多少次,遲緩不前的速度讓我十分焦躁。

第二天,我又翻開書來看,但故事卻在某個地方突然中斷。昨天讀過的情節沒有完全理解,難怪和今天的情節連不起來,故事變得支離破碎,一堆不解其義的字詞又冒了出來。即使如此,我還是抱持「一天無條件讀十頁」的心態,無論如何硬是擠出了一些零碎時間。

於是我整整花了二十八天,讀完總共二百八十頁的《刺魚》。看完最後一頁、闔上書時,我喜不自勝,咧開嘴笑了。然而當晚我躺在床上細細回想,卻怎麼都想不起書中的內容,甚至也不知道我的人生究竟有了什麼改變。

改變人生的關鍵二十八秒

我曾經遇過一位船員,他在一艘五萬噸重的船隻上任職,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想把船從左舷三十五度轉到右舷三十度,也就是原本朝著左側對角線方向的船,改為朝右側對角線方向行駛,就要大幅度地轉動舵輪。自行車、摩托車或汽車只要轉動方向盤,馬上就能改變方向;但船不一樣,法律規定,所有船隻必須具備在最高速度的情況下,於二十八秒內從左舷完全轉向右舷或相反方向的能力。也就是說,要改變方向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超過二十八秒,那艘船就無法及時轉向。」

「二十八秒?挺花時間的呢!」

「沒錯!所以呢,我就努力轉動舵輪,可是船還是慢了一、兩拍才稍微伸了個懶腰。明明舵輪轉了好幾圈,可是船才勉強要動不動的樣子。即便如此,還是得繼續轉啊!因為相信船可以在二十八秒之內轉到我們想要的方向,所以得繼續轉,絕對不能停下來!」

那麽,我人生的二十八秒會在什麽時候、以何種型態到來?人生的舵輪到底要轉多少圈?要讀多少本書,才能體驗到變化?當我一面讀著一本書,腦子裡一面懷疑「我現在算是正正經經在讀書嗎?」的時候,我也會產生「這個時間拿來做點別的事情不是更好嗎?」的雜念。因為童年創傷而不耐等待的我,心中的焦躁實在難以忍受。

支持我的永遠只有自己

從事建築業的父親,經常連何時回來都不說就出門。六、七歲的我瞞著繼母跟在父親身後,偷偷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彷彿只有知道父親的歸期,我才能忍受繼母的鞭打。但是,父親不懂我的心,只敷衍地說一句「盡快」,就轉身離開。

有時一等就是一個月,有時甚至要等上兩個月。對年幼的我來說,一個月和兩個月有極大的差別。起初,我還扳著指頭算日子,然而每次期待都落空。後來,我學會了以父親離開的那天算起,等待足足兩個月的時間,一想到等兩個月就好,日子也就不那麼難過了。

繼母家暴變本加厲的那年夏天,兩個月過去了,父親也沒有回來。夜色朦朧中,我倚著巷口的牆垣,祈禱父親出現。然而等待卻讓我陷入了絕望,我還擔心父親會不會在哪出了意外,卻又想起一會兒回去還有棍棒在等著我,心就驀地沉了下去。

小時候,等待換來的往往是失望。期望落空、希望受挫已是家常便飯。仔細想想,等待對我來說,其實就意味著恐懼。

閱讀教我的事:學習等待,改掉急躁性格

每當街角出現黑影,我就猜想會不會是父親,伸長了脖子盯著看。這種焦躁的心情在我閱讀時也毫不例外地出現。每次閱讀一本書,隨著時間過去,我就變得焦躁起來,不知道讀書的成果何時會出現。對於「多閱讀改變人生」的期待,讓我一抓到書就拚命讀。

該做的事情放一邊,只是拚命翻書看,也讓我心裡感到很複雜。「我現在拚命看書是對的嗎?」對此,我心中升起疑慮。不僅如此,「把這個時間拿來做別的事不是更好嗎?」惡魔也開始在我耳邊呢喃:與其埋頭閱讀,不如買彩券或投資股票來得立竿見影,這種想法也動搖著我的心。

混合著茫然和焦躁的狀態,為了湊足數量,我盡量找薄一點的書,很快就讀完一本跳到下一本。這麼過了一個半月,我就煩到不行,只好作罷。

急於看到變化、希望成果立現的想法,反而時常把事情搞砸,所以有必要先學會如何等待。但我不曾擁有過「等待之後,迎來變化」的經驗,因此不知道該怎麼改掉急躁的性格,為此感到十分鬱悶。

毅力,開啟下一次成功的蝴蝶效應

帶著「毅力能改變一切」的信念,我決定先暫時花一年的時間閱讀,當務之急就是持續穩定地閱讀下去。我立下一年讀三百六十五本書的目標,為了一天讀完一本書,我開始將時間以「分鐘」為單位來分割。隨著時間過去,我閱讀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一年過去,我已經超越三百六十五本書的原定目標,讀了五百二十本書。我品嘗到超額完成目標的強烈喜悅,對自身的信賴也為我帶來了「成功」這份大禮。

這一次的成功經驗對我來說意義何在?

聽說體育教練為選手安排模擬實戰的練習比賽中,會挑選實力較差的選手為對象。因為擔心萬一在練習比賽中輸了,對之後的實戰會失去信心;而在練習比賽中贏過一次的選手,在實戰中也能信心充沛。一次的成功會帶來自信,迎來下一次的成功。我也怦然心動地期待著,這一次的成功能引發下一次成功的蝴蝶效應。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