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聲財有道:換個方式說話,贏得健康健康好人緣(附DVD)

<自 序>
修心與練聲,說出源源不絕的財富!

在這本書即將完成的同時,我遇見了一位教聲音以來最特別的學生。

她身材高挑、五官清麗,乍看很完美,無奈一開口說話,教室裡的氣氛瞬間結冰。她那高傲冷酷的說話方式,讓人不敢恭維。我在開訓第一堂課帶班級經營遊戲,遊戲規則是全班圍成一圈,學員必須合作無間,在最短時間內互相傳遞一只絨毛玩具,只要絨毛玩具掉到地上就扣分。當她的上一位同學興高采烈地把玩偶傳給她時,她冷冷地把雙手收到身後,眼睜睜看著玩偶從她身旁掉落,玩偶落地那一刻,全班尖叫聲四起,只見她幽幽蹲下身,用食指和大姆指拎起玩偶頭上那條短繩,原本熱鬧的教室立刻鴉雀無聲。我問:「拿著絨毛玩具對妳來說有壓力嗎?」她回答:「沒有,只是太多人摸過它了。」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麼,我留給各位讀者去解讀。

她其實很「真」,也很聰明,只是尚無社會歷練,在父母親與師長的包容下,不需要外界給她別的資源就能活得很好。但她能一輩子這樣嗎?如果不改變這樣的態度,幸運會一直圍繞著她嗎?所幸,在結訓時,全班同學都看到了她的改變,相信她待人處世會越來越圓融。

言為心聲,我們所說的話,是別人得以窺見我們內心世界的一扇窗。我們不能期望別人都能讀懂我們的心思,人們只能以我們所說的話來認識我們。星雲法師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結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碰到困難有貴人及時相助,這是因為曾經結緣之故。」把聲音表達學好,不但能結許多善緣,也能生出源源不絕的財富,例如:健康財、人脈財、機會財,以及升官發財。

怎麼說呢?

學好聲音表達的第一步是要先學「聽」,懂得傾聽,就能避免因情緒作祟而產生的溝通衝突,少了抓狂動怒的氣血攻心,也較不易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這是健康財。

懂聽之後,正向的態度和意圖,能幫助我們把溝通和表達技巧學得更好、用得更得心應手;一個心思純正、善於表情達意、整合意見、溝通協商,且能夠關照他人感受的人,不但容易成為領導人,而且處處有善緣,需要幫忙時,大家主動幫;需要機會時,人人願意給。在生命的轉角遇到貴人,即使是一場非正式的對談,也能談出一份夢寐以求的好工作、一個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好商機。人家為什麼願意釋放訊息、給你機會?因為你從說話裡流露出的人格特質、修養、專業度、邏輯性、積極度,在在說明了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才,這是人脈財、機會財和升官發財。

一旦你成為雄霸一方的領導人,要修鍊的就不是只有人際溝通,人們對你的公眾表達魅力有更深的期待,他們期待在台上看到的你,是一位開口就能鎮住全場的領袖,他們會對你的「王者之聲」由衷敬佩且引以為傲。「曖曖內含光」的時代早已過去,任何有實力的人,都要有站上檯面的魅力。因為魅力可以吸引人們注意,唯有獲得人們的注意,你才有機會告訴他們你的理念、想法、故事、心路歷程……越多人了解你在做什麼,得道多助這種幸運的事越容易發生,能得到的資源越多,成功的機會就越大、成功的狀態也能持續越久。

學聲音表達一段時日後,才領悟是在修鍊自己的心性。戴面具是很辛苦的事,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也不需要去演別人,我們要演的是「更好的自己」。人終其一生都必須學習用適合且獨特的方式,把自己內心的真我對外傳達出來,這本書裡提供了一些觀念、工具與功課,目的就是要幫助你找到合宜的說話方式,讓內在的美好由談吐中顯現出來,並且讓聽你說話的人感受到這份美好,為你創造正向的業力。

人世間若能因這本書減少一次紛爭、避免一次誤會,這本書就有它存在的價值。然而,我更期待聽見的,是你從這本書裡找到了「修心」與「練聲」的方法,在今後的歲月裡開始透過聲音表達,創造種種無形和有形的財富。

財富不在他方,財富就在你我心裡,讓我們一起用適合的聲音說好每一句話,為這個世界、為我們的生活吸引並創造更多美好與富足的能量吧!

POINT 5. 關鍵情境,讓聲音成為你的力量
我在教聲音表達課程時,會引導學員去聽聲音裡的各種情緒,並且練習用聲音表情表達各種情緒,十幾年下來,我發現不同人格特質的人,都會有他最擅長以及不擅長表達的情緒。有一次我要一位個性內斂斯文的男生演練憤怒的台詞,他試了好幾次都沒成功,最後他告訴我:「老師,我這輩子沒有這麼生氣過,我真的演不出來……」還有一位俠女型的學員,在演練「我愛你」這句話時,整個人彆扭到不行,再怎麼樣都說不出浪漫、感性的感覺,反而讓在場的同學們笑翻。偏偏她來報名上聲音課,就是為了降低殺氣,希望多一點女人味。我花了一些時間協助她做調整,她其實是做得到的。後來她跟我分享心得,說針對罩門來演練讓她受益良多。什麼樣的情緒你表達起來最自然呢?又有哪些情緒你表達起來很卡、很不自在?在此,我想針對幾個生活中比較不易表達的關鍵情境和情緒,提供聲音表現方式給大家參考:

關鍵情境一:憤怒
某些情況下我們會不敢表達自己的憤怒,譬如:傳統上被認為有較高權力、強勢的人,要求我們去做不合理或不想做的事,甚至是刁難的時候,基於倫理或禮貌,我們會選擇逆來順受,直到忍無可忍,最後一招就是爆炸。

問題是,為什麼要忍?

因為我們在表達真實想法之前,已經心生畏懼,我們會想:「如果我表達了憤怒,對方會不會對我不利?」「如果我發脾氣,對方還會愛我嗎?」「如果撕破臉,以後怎麼繼續相處?」如果我們存在的環境不健康,身邊充滿了獨斷、自私而且無法與人溝通的人,除了迎合之外別無他法,已經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困擾時,為什麼還要扭曲自己繼續配合演下去?為求自保,最好是想辦法離開,寧願為自己找一百個離開的理由也不要找任何一個留下來的理由,除非我們有把握改變對方、改變環境;如果環境沒那麼糟,對方也還算是個講理的人,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試著溝通看看?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我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跟他好好溝通?」,而不是「如果我表達了憤怒,對方會不會對我不利?」

其實,懂得溝通就不會把自己逼到爆炸的地步。況且表達憤怒不一定要發脾氣呀!當你感到憤怒時,可使用「重音」強調──說話要有底氣,而且在句子裡的關鍵字下重音,語調要堅定、保持平穩,才不會有歇斯底里的感覺(人們在面對歇斯底里的人時,通常只想到要安撫或逃離,而不是解決問題)。

關鍵情境二:拒絕與堅持
捍衛權益、立場、原則時,如果你已退到底線,請不要「害怕堅持」,因為你若不堅持,生活中將會充滿各式各樣因為你的不堅持所帶來的麻煩,等著你浪費生命去處理。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得學習這個關鍵語態,因為你們真的太好說話了,別人的要求你幾乎不會拒絕;但是當你想為自己爭取點什麼的時候,別人只要一提反對意見,你就縮回去了。雖然俗話說「吃虧就是占便宜」,但有些虧是我們沒有能力負擔、有些承諾是我們根本做不到的,如果不想成為言而無信的人,就必須很堅定的讓對方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我有個學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好先生,他收的「好人卡」多到可以當壁紙來貼的程度。只要是女生提出要求,不管是要他往返接送、快遞消夜、寫作業、做苦力、修電腦、裝燈泡、通馬桶、打雜……他統統照單全收,口碑做出來以後,好多女生都把他的電話號碼輸進手機裡,以備不時之需。他老兄每天都很忙,忙到沒時間打工,窮得苦哈哈;忙到沒時間寫自己的作業,差點被當掉;忙到交不到女朋友,因為真正喜歡他的女生看到他每天都在幫別的女生服務,就冷掉了。

有一天,他跑來跟我說:「老師,可以跟你聊一下嗎?我快不行了……」

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每天都在幫別人做事,做到快爆肝,覺得好累、好空虛喔!」
我:「做不來為什麼不拒絕?」
學生:「我不知道怎麼拒絕,而且我怕我拒絕了,她們就不理我了。」

我:「要維繫友誼是一定要付出的,但絕不是無止盡的付出。如果她們真把你當朋友,她們也會為你想,你委婉拒絕,她們會接受的。如果她們因為你拒絕就生你的氣、再也不理你,很明顯只是把你當工具,你要這種朋友幹嘛呢?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你要懂得拒絕不該你做的事,才會有時間把該做的事做好,不是嗎?」

另一個會需要用到堅持的情境是爭取權益。

舉一個非常小的例子,為自己爭取較理想的「被對待方式」,絕對是一種權益。很多女性朋友不是很樂意聽到年紀比她小的人稱呼她「姊」,如果妳也是如此,妳會怎麼跟對方說呢?還是就算了?或許下次碰到這種情況,妳可以用較為嚴謹的聲音表情說:「請不要叫我『╳╳姊』,如果你可以叫我的名字或我的職稱,我會很高興的。」

人們不願或不敢開口向他人提出要求最普遍的原因是害怕失敗,也就是被拒絕。被拒絕背後包含了「得不到」(失落)以及「好丟臉」(窘很大)兩種基本感受。

如果你確定爭取的是自己的權益,那有什麼好害怕說出口的呢?我女兒玩具玩到一半被其他小朋友搶走時,三歲半的她會很勇敢且堅定地說:「這是我的玩具,我還要玩,請還給我。」當然,對方還不還是一回事,但起碼她不覺得有什麼好丟臉的,丟臉的應該是侵犯別人權益的那個人,不是嗎?

排隊等車或結帳時,被其他人插隊,心裡不舒服,有些人不會說出來,只是一直瞪對方,插隊的人一點感覺都沒有。除非你覺得讓他無所謂,否則就應該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請按照順序排隊,謝謝!」不過類似狀況要提醒的是,請避免擺臭臉和使用「教訓」的口氣,我們要做到的只是告知和提醒,若對方蠻橫不講理,很容易演變成口角或肢體衝突,損失反而慘重。

關鍵情境三:求助
求助對某些人來說很簡單,但對臉皮薄和好強的人來說,卻是需要特別練習的。當我們確實需要幫助時不好意思開口,等著別人來猜測心思,並料想他們應該要知道我們需要幫忙而主動伸出援手,這樣會不會有點不合邏輯?我的意思是,別人(包括家人和另一半)沒有義務知道我們在想什麼,更何況他們又不會讀心術。

為什麼會覺得不好意思呢?認為自己不值得別人幫忙?怕造成別人的麻煩?求助等於宣告自己能力不足?我們自己同樣不會讀心術,怎麼能夠確定對方會怎麼想呢?或許對方很樂意幫忙,而且正在等我們開口呢!

人類群居就是為了能夠互相照應幫忙,建議大家為自己的「人脈支援系統」列一張名單,如:緊急事故可支援者、心情低落可鼓舞者、人生疑惑可開導者、工作太多時可分擔者、生活經驗豐富可供諮詢者、小孩可臨托者……必要時開口向他們求助,事後別忘了致謝,並且也在他們需要幫忙時真心回饋。

當你需要請求別人幫忙時,可以這樣做:

  ①說清楚、講明白你需要幫什麼忙,以及需要幫到什麼程度。
  ②避免用「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做為請求的第一句話,因為對方根本還不知道要幫你什麼忙,他要如何回答呢?比較好的說法是:「我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你先聽聽看,我幾月幾日要辦一場公益講座,需要十位義工,主要工作是引導聽眾入場就座,時間是下午幾點到幾點,你可以來幫忙嗎?」
  ③要求對方給你承諾,而不是「我盡量」「再看看」「應該OK」……之類的模糊答覆。這麼做可以防止對方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隨口答應,屆時做不到,既尷尬傷感情。
  ④如果同時找好幾個人幫忙,最好讓他們知道分工情況,並且請他們訂出計畫。
  ⑤要求對方一有問題或卡住時,隨時讓你知道,以便掌握尋求替代方案的時間。

我們既要會向神禱告,也要懂得向人求助。練習把自己的需求更明白無誤、更積極地表達出來。別人也許不知道該怎樣幫你,但只要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具體的需求,願意幫你的人通常能找到某種方式來幫你如願以償。求助時態度要柔軟而堅定,聲音表情要「低聲下氣」──用中低音階、保持平穩的音調、語速放慢、每一句的尾音往下降,聽起來才不會有頤指氣使的感覺。

關鍵情境四:道歉
人生在世難免說錯話、做錯事,然而我們從小到大其實沒有真正學過道歉,只知道道歉要有誠意,但不曉得抽象的「誠意」要如何透過聲音、表情與肢體表現出來。
常見的「沒誠意道歉法」有以下三種:

  ①只做了道歉的形式,但沒有真心認錯,擺明了不認為自己有錯,只是礙於輿論壓力不得不說些道歉的話,例如:「我坦承行政上有疏失」「道歉就道歉,誰怕誰啊!」「是某某人叫我出來道歉的」……
  ②搬出一堆藉口試圖證明犯錯是理所當然、不該怪罪的,例如:「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都是某人害我的」「都是媒體斷章取義,我何錯之有?」……
  ③官腔官調。在拙作《聲入人心》裡曾提到典型的官腔官調有幾個特色:音階較高(唱高調)、語速較慢、用無意義的語尾助詞斷句,而且斷句斷得很頻繁,例如:「這樣『啊』!」「怎麼會這樣『捏』?」「應該不會『吧』?」「是這樣『啦』!」「我們一切依法行事,好不好?(你們就別再問了好不好?)」紆尊降貴地講了一堆好像有回答或說明的話,但仔細分析才發現根本沒有重點,或者缺乏解決問題的實質承諾。簡單的說,就是沒誠意的純應付,讓人聽了更生氣。
事實上,及時且內容、形式合宜的道歉,不僅較有機會獲得原諒,更能扭轉不利的局面。

在關鍵時刻,真誠的道歉可採取以下方式:
  ①拿出guts(擔當),告訴自己必須先犧牲一些自尊來承認錯誤,才能獲得事情不再繼續惡化的回報。句型可以是:「我很抱歉,沒有在得知事情真相的第一時間就告訴你,讓你受到了傷害,對不起。」或「我很抱歉,沒有盡到我應盡的責任,讓你受委屈了,對不起。」
  ②咬字和音量要清楚的讓對方聽到「對不起」或「抱歉」這些字句,而且千萬不要加語尾助詞,「對不起『啦』!」「抱歉『喔』!」「不好意思『ㄋㄟ』!」這些語尾助詞一加下去,有誠意立刻變成沒誠意。
  ③可大致說明事情的經過和犯錯的部分,切勿東拉西扯為自己辯護,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是在推卸責任。說錯話、做錯事對別人造成傷害是事實,這些傷害不是舌粲蓮花的辯護就能消除的。
  ④道歉時態度一定要謙卑,眼神放軟、身體略為前傾呈鞠躬狀;聲音的部分則用喉腔共鳴(以示誠懇)、音階盡量壓低,低到不能再低時聽起來有哽咽的感覺(以示後悔)、語速放慢(以示慎重)。
  ⑤口頭道歉之後,盡快完成自己能力範圍能做到善後工作。
最後要強調一點,道歉就是真心道歉,「演」出來的道歉靈肉分離,大家一定都看得出來。有時這種沒誠意的態度比犯錯本身還令人火大,會讓整件事雪上加霜。

關鍵情境五:示愛
東方人對於感情的表達較為含蓄、被動,很多遺憾也因此而生。
林語堂先生的作品《京華煙雲》被改編成電視劇,我太太看著看著,突然大罵:「喜歡幹嘛不講呢?這下好了吧,木蘭嫁給別人了吧!氣死我了!」原來是男主角孔立夫和女主角姚木蘭互有愛意,但溫文儒雅的立夫始終沒有開口向木蘭表白,木蘭為顧全大局嫁給她不愛的曾蓀亞(蓀亞也不愛木蘭),出嫁那天,木蘭坐在花轎裡漸行漸遠,晚來一步的立夫只能站在原地搥心肝。
我太太說:「可惜那時沒有手機,不然立夫就可以趕快打給木蘭,只要一句話,木蘭的命運就大不同了。」我開玩笑說:「就算立夫有手機,他也不會打,他要肯講早就講了。」
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裡,男主角小林大悟始終不諒解在他六歲之後就拋家棄子的父親。父親去世後,身為禮儀師的他在為父親清洗大體時,才發現父親手裡握著一顆石頭,這顆石頭代表了父子之間的約定和愛,但父子倆對彼此的思念終究沒有向對方說出來,這個遺憾沒有被父親帶走,而是一輩子留在男主角的心裡。
學習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電視劇、電影一定要如此曲折才有賣點,那麼,現實生活呢?我們有沒有不小心就扮演了這些有愛不說的男、女主角?我稱之為「成人情感表達障礙」──很多人在面對成人時有感情表達障礙,但在面對天真無邪的孩子時,卻可以真情流露。為什麼會這樣呢?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孩子的感情是很清澈透明、沒有雜質的,他們會比大人更主動、更自然的將他們的感覺直接表達、分享出來,引動大人內在最純淨的能量。

當孩子上小學之後,受了其他因素的影響,逐漸失去了那種清澈透明的能量,二○一一年二月《講義》雜誌公布了「第十一屆小朋友幸福大調查」,訪問了兩千多名國小學童,發現台灣的孩子習慣用「不知道」來表達意見,回答「不知道」的比率,甚至比回答問卷提供的各個選項比率都高。孩子不願思考、不願表達,一律用「不知道」來回應,無異於切斷溝通線,專家分析孩子只有在認定對方是「自己人」時,才願意透露心中的話。問題是,被孩子認定為「自己人」的人畢竟很少,如果孩子只願意向這幾個人表達,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情感表達障礙」──永遠都在等人家先開口,人家開口了也不一定會給回應。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