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覺醒的你:暢銷百萬,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

1 誰在你腦袋裡說話?

「糟了!我想不起她的名字。她叫什麼?該死,她走過來了。她叫……莎莉……蘇?她昨天才告訴我,怎麼會忘了呢?這下糗大了。」

你有沒有注意到,你腦袋裡的對話從來不曾停止,一直在進行著?你想過它為什麼講個不停嗎?講的內容和時機又是如何決定的呢?有多少成真?又有多少是要緊的?如果你現在聽見:「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腦袋裡根本沒有任何聲音!」──這正是這裡所說的那個在腦中說話的聲音。

如果你夠機伶,會花點時間退後一步,檢視這個聲音,進一步認識它。問題在於距離太近,很難保持客觀,你必須往後退,看它講話。你在開車時,聽到如下的內心對話:

「我應該打電話給佛瑞德才對。天啊!真不敢相信我竟然忘了!他一定氣炸了,可能從此再也不跟我說話。也許現在應該停車打給他。不,我現在不想停車……」

請注意,正反兩面的聲音都有。它不在乎是哪一面,只是一直說個不停。當你覺得累了、想睡了,腦袋裡的聲音會說:

「我在幹什麼?我還不能睡。我忘了打給佛瑞德。剛剛在車裡有想到卻沒打,如果現在不打電話……啊!算了,太晚了,我現在不應該打給他。想這些做什麼?我得睡了。可惡,現在睡不著,我一點也不累了,但明天有重要的事,必須早點起來。」

難怪你睡不著!你怎麼能忍受那個聲音一直說個不停呢?就算它再悅耳動聽,還是會干擾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如果花點時間觀察這個在腦中進行的聲音,你首先會察覺,它永遠不會停止,滔滔不絕地唱著獨腳戲。你若看見有人一直走來走去喃喃自語,一定會覺得他很怪異。你會納悶:「如果他是說話的人,又是聆聽的人,那麼他在說話之前就知道會說出什麼話,這有什麼意義?」你腦袋裡的聲音也一樣。它為什麼說個不停?說的人是你,聽的人也是你,當這個聲音提出抗議時,抗議的對象是誰?又可能說服誰?

這令人十分困惑。你聽:

「我想我應該結婚。不!你知道你還沒準備好,你會後悔的。但我愛他。得了吧,你對湯姆也有那種感覺,如果你嫁給他了呢?」

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只想找個舒服的地方休息,只要覺得有幫助,轉瞬間就換邊站。即使發現錯誤,它也不會停下來,只會調整觀點,然後繼續。只要加以留意,這些心理模式便會清楚呈現。第一次發現腦袋一直說個不停時,真的是滿震撼的,你甚至可能會對它吼叫,要它住口,卻只是徒勞無功。然後你才明白,是那個聲音在對那個聲音吼叫:

「住口!我要睡了。你為什麼一直說個不停?」

顯然,你不能用這樣的方式讓它住口。讓自己從喋喋不休之中解脫的最佳方式是退後,冷眼以對。只要將那個「聲音」當作對你說話的發聲裝置就好,別花心思,只要看著它。無論那「聲音」說什麼,都一樣;不管內容好壞,世俗或神聖,都無所謂,因為它仍只是你腦袋裡說話的聲音。事實上,唯一能讓你和那個「聲音」保持距離的方式,是停止分辨它在說什麼,不要去想它說的這個是你,另一個不是你。你聽見它說話,顯然它就不是你。你是聽到那個「聲音」的人,你是覺察它說話的人。

它說話時,你確實有聽到,不是嗎?現在讓它說「嗨」,多說幾次,在裡面大喊!你能聽到自己在裡面說「嗨」嗎?當然可以。有個聲音在說話,而覺察那說話聲音的人是你。問題在於,覺察說「嗨」的聲音容易,難的是領會到無論那聲音說什麼,都只是個說話的聲音,而你正在聽。那個聲音講的都是你,並沒有別的。假設你正看著花盆、相片與書這三樣東西,有人問你:「這些東西裡面哪個是你?」你會說:「都不是!我是正在看你放在我面前的東西的人。無論你放什麼,我都是那個在看的人。」瞧,這正是主體認知不同客體的行為。聽內在的聲音也是如此。它說什麼都沒差別,你是覺知它的人。只要你認為它說的某件事是你,其他事則不是你,就不客觀了。你可能想將自己想成說好事的那個部分,但那依然只是說話的聲音。你或許會喜歡它所說的,但那並不是你。

成長真正的關鍵,在於了悟你並不是頭腦的聲音,而是聽到它的人。若不了解這點,你便可能會試著去想像那聲音所說的許多事情當中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人們在「試著找到自己」的名義下經歷許多變化,想找出這些聲音中的哪一個,或他們許多人格面向中的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答案很簡單:全都不是。

若你客觀地觀察,會發現這些聲音所說的內容很多是無意義的。大多數的談話只是浪費時間與能量。事實上,不管你的頭腦說什麼,生命大都順著非你所能掌控的力量展現。就好像白天太陽是否升起,並非你晚上盤算所能決定。可以確定的是,太陽會升起,然後會落下。世上有無數的事情發生,你愛怎麼想都可以,但生命的巨輪依然會持續轉動。

事實上,你的思惟對這個世界造成的衝擊遠不如你一廂情願的想像。如果願意客觀地觀察你所有的想法,便會明白其中大多無關宏旨,除了你之外,對任何事或任何人都沒什麼影響,只是讓你對現在、過去或未來發生的事感覺好或壞而已。把時間花在希望明天別下雨是徒勞無功的,你的想法無法改變雨滴。有一天你會明白,無盡的內在私語是沒用的,而且不需要一直去盤算每件事。最後你會了解,問題的真正原因不在生命本身,而是頭腦在生命中的騷動。

這裡出現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內在的聲音是無意義且不需要的,為什麼還會存在?回答這個問題的訣竅在於了解為何要說那些話。例如某些情況下,腦中聲音說話的起因如同茶壺水滾時會鳴叫,亦即不斷累積的內在能量需要釋放。你若客觀地觀察便會發現,當內在緊張、恐懼或貪欲的能量持續增強時,聲音將變得極其活躍。對某人生氣時,你顯然會很想咒罵他,試著觀察看看,有多少次甚至在你發現之前,內在的咒罵聲便已展開。當能量在你裡面累積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那個聲音之所以說話是因為你的內在不平靜,而說話可以釋放能量。

然而你會察覺到,就算沒有任何困擾,它也有話說。你在街上走路時,它會這麼說:

「看那隻狗,是隻拉不拉多耶!嘿,那輛車上還有另一隻狗。牠很像我的第一隻狗,小黑。哇,那裡有輛老爺車,掛著阿拉斯加的車牌,在這裡可真罕見!」

它其實是擔任旁白,為你敘述這個世界。但你為什麼需要這個?你已經看見外面發生的事,透過腦中的聲音對自己複述有什麼幫助呢?你應該仔細審視這點。只要簡單一瞥,你立刻就能細數所見事物的無數細節。看見一棵樹時,你輕而易舉便可看見樹枝、樹葉與花苞,為什麼還必須說出已經看見的東西呢?

「看這棵山茱萸!青翠的綠葉襯托著白花。哇,這裡有好多花,滿滿都是!」

仔細研究便會發現,那些敘述讓你面對周遭世界感到更自在。就像在後座指揮駕駛一樣,你會覺得事物似乎更在控制之中,真的覺得和它們有著某種關係。樹,不再只是世上與你無關的一棵樹,而是你看見、貼上標籤並判斷過的一棵樹。藉由在腦中敘述它,而將那份對這個世界的最初直接體驗帶入你的思想領域。它與你的其他想法合併,建構出價值體系與歷史經驗。

 

9 除去心中的刺

靈性旅程是不斷的轉變。為了成長,你不能再費力維持不變,必須學習擁抱變化。而需要改變的重要領域之一,是解決個人問題的方式。我們往往企圖藉由保護自己來解決內在的混亂、困擾,而真正的轉變就從擁抱問題,並視之為成長動力開始。為了了解這個過程如何進行,我們來檢視以下的狀況。

想像你的手臂上有根直接觸及神經的刺,碰到時會非常痛。因為太痛了,這根刺成了嚴重的問題。你難以入睡,因為會壓到它;你很難靠近人,因為別人可能會碰到。這根刺讓你的日常生活變得很麻煩,你甚至無法在林中散步,因為樹枝可能會擦到刺。這根刺是你困擾的根源,而要解決問題,你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既然外物碰到刺會令你覺得困擾,就必須確保沒有東西碰到它。第二個選擇是:既然外物碰到刺會令你覺得困擾,就必須把它拔掉。信不信由你,這個選擇將影響你的餘生,是為你的未來奠定基礎的核心級結構性決定之一。

先來看看第一個選擇,探索它會如何影響你的人生。如果你決定必須避免外物碰到刺,那會成為一輩子的工作。若你想去林中散步,就必須修剪樹枝,以確保你不會擦到;由於你睡覺時經常翻身,會碰到刺,所以也必須設法解決此事。或許可以設計一個保護裝置。如果真的投入很多心力,而且你的辦法似乎可行,你會認為問題已經解決。你會說:「我現在可以睡覺了。你知道嗎?我應該上電視接受表揚。任何被刺困擾的人都可以買到我的保護裝置,我甚至還能從中賺取專利費。」

因此,現在你的整個生活都以這根刺為中心,並引以為傲。你持續修剪樹枝,並在晚上穿戴保護裝置上床。但現在有了新的問題——你戀愛了。這是個問題,因為以你的狀況,連擁抱都很困難。沒有人能碰你,因為可能會碰到刺。所以,你設計了另一項裝置,可以靠近人而不真的接觸。最後,你決定你想要完全的機動性,再也不必擔心刺,於是製作了一項全天候裝置,晚上不用解開帶子,也不必在擁抱或從事其他日常活動時換裝。但它很重,因此你為它裝上輪子,以液壓控制,並設置碰撞感應器。那真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裝置。

當然,你必須修改屋子裡的每扇門,好讓保護裝置通過,但至少現在你可以過日子了,可以去工作,可以睡覺,也可以靠近人。因此,你對所有人宣布:「我已經解決問題了。我是自由人,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可以做想做的事。這根刺過去一直主宰我的生活,往後再也不會了。」

事實上,這根刺完全主宰你整個生活。它影響一切決定,包括你去哪裡、喜歡和誰在一起,以及誰喜歡和你在一起。它決定你可以去哪裡工作、可以住在怎樣的房子裡,以及晚上可以睡在哪種床上。說到底,這根刺正在主宰你生活的每個面向。

事實證明,保護自己遠離問題的生活,完全反映了問題本身。你沒有解決任何事。若不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反而企圖保護自己遠離問題,它終將主宰你的生活,最後你只惦念著問題,而見樹不見林。你自以為,因為縮小了問題造成的痛苦,所以已經解決問題了,但是並沒有,你所做的只是投入整個人生去避開問題而已。如今它成了你的世界中心,無所不在。

為了將刺的比喻運用到你整個人生,我以寂寞為例。假設你內在有很深的孤寂感,深沉到讓你晚上睡不好、白天很敏感。你內心經常感到劇痛而造成很大的困擾;你很難專注於工作,並且難以應付每天的人際互動;此外,雖然非常寂寞,卻經常很難親近人。瞧!寂寞就像刺一樣,在你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造成痛苦與困擾。但就人心而言,我們不只有一根刺,對寂寞、對他人的拒絕、對身體外觀、對心智能力,我們都很敏感。我們帶著許多刺走來走去,刺激的部位又剛好位於最敏感的心,這些刺隨時都可能被某樣東西碰到,而造成內心痛苦。

和手臂上的刺一樣,對於這些內在的刺,你也有兩個選擇。當然,拔出那根刺顯然要好很多。既然可以直接將刺去掉就好,沒有理由把一輩子都花在保護那根刺不被碰到。一旦去掉刺,你就真的擺脫它了。內在的刺也一樣可以拔掉,但假如你選擇保留卻不想被這些刺煩擾,就必須改變你的生活,以避開會刺激它們的種種狀況。如果你很寂寞,就必須避免去情侶常出現的地方;如果害怕遭到拒絕,就必須避免和人太親近。但如果你這麼做,就跟為了避免手臂上的刺被碰到而修剪林中樹木沒兩樣。你企圖調整生活,去配合你的刺。在前面的例子裡,刺是外在的,現在它們是內在的。

寂寞時,你發現自己在思索該如何排遣寂寞。要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才不會讓自己覺得那麼孤獨?請注意,你不是在問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問如何保護自己不去感受到寂寞。你的方法不是避開那樣的狀況,就是利用人、地、事作為保護盾。最後,你會落得像手臂上有刺的人一樣,寂寞將主宰你的整個人生。你會和讓你感覺不那麼寂寞的人結婚,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但那完全和避開刺造成的痛苦而非取出刺一樣。你並未移除寂寞的根源,而只是企圖保護自己不感受到寂寞,萬一伴侶死亡或離開,寂寞會再次煩擾你。當外在狀況無法保護你避開來自內在的事物時,問題就回來了。

如果不去除刺,最後要擔負的除了刺,還有因企圖避開它而牽扯進來的每件事。若你夠幸運,找到有辦法減輕孤寂感的人,你就會開始擔心和對方保持關係。為了避開問題,反而增加了問題。這就和使用保護裝置彌補刺的缺陷一樣,你必須因之調整自己的生活。允許核心問題留下之際,它便向外擴展為多重問題。你根本不會想到乾脆拔掉那根刺好了,反之,你看見的唯一解決辦法是試著避免感覺到它。現在你沒有選擇,只能去修正每件會影響到它的事。你必須擔心穿著與談吐,擔心別人怎麼看你,因為那可能影響你的寂寞感或對愛的渴求。如果有人對你產生好感,減輕了你的寂寞,你便希望自己可以說:「我該怎麼做才能讓你開心?我可以變成你想要的任何模樣,就是不想再感受到長期以來的寂寞。」

你現在多了這個擔心兩人關係的包袱,這創造了一種潛在的緊張與不舒服的體驗,甚至可能影響晚上的睡眠。但事實上,你體驗到的不舒服根本不是寂寞。那個不舒服來自這些永無止境的念頭:「我這麼說對嗎?她/他真的喜歡我嗎?或者,我只是在欺騙自己?」根本問題現在被埋在這些較淺層的問題底下,而這些問題都只是為了迴避深層的問題。事情因此變得非常複雜,人們最後是利用親密關係來掩蓋自己的刺。如果你們在乎彼此,就會被期待要調整行為,以避免碰到彼此的弱點。

大家就是這麼做的,讓內在的刺帶來的恐懼影響行為,結果限制了自己的生活,就像手臂上有刺的人一樣。歸根結柢,如果內在有困擾,你就必須做選擇:可以往外發展以避免有所感覺,藉此彌補那個困擾的缺陷;或者,你可以直接去除刺,而不把生活的焦點放在上面。

別懷疑你去除內在困擾根本原因的能力,它真的有可能消失。你可以深入觀察內在,觸及你的存在核心,並決定你不希望你最脆弱的部分主宰你的生活,你想擺脫它。你想要和人說話,是因為發現他們很有趣,而不是因為你寂寞;你想要和人建立關係,是因為你真的喜歡對方,而不是因為需要對方喜歡你;你想要愛,是因為你真的愛,而不是因為你需要避開內在的問題。

你如何讓自己自由?在最深的意義上,你藉由找到自己而讓自己自由。你不是你感受到的痛苦,也不是經常焦慮的那個部分。這些困擾和你完全無關,你是察覺這些事的人。因為你的意識獨立於外並覺知這些事,所以你能讓自己自由。要讓自己擺脫內在的刺,只須停止和它們廝混。愈是接觸,愈會刺激它們。因為你總是努力找事做以避免感覺到這些刺,所以它們沒有機會自然地結束。如果你想要,可以允許困擾出現,然後放下。由於內在的刺只是過去被堵住的能量,因此可以釋放,問題是,你不是完全避開會讓它們釋放的狀況,就是以保護自己之名把它們又往下推回去。

假設你坐在家裡看電視,看得很愉快,直到看見男女主角陷入愛河。突然,你覺得很寂寞,但身旁沒有人關心你。有趣的是,幾分鐘前你還好好的。這個例子顯示刺一直在你心裡,只是還沒被觸發,直到有東西碰到它。你覺得自己的心就像被掏空或陷落了,很不舒服。你忽然感到很脆弱,並開始想到其他幾次被獨自留下的時候、想到曾經傷害你的人。過去積存的能量從心裡釋放,並產生種種念頭。現在,你不是高興地在看電視,而是獨自坐著,陷入思緒與情緒的浪潮中。

想要解決這件事,除了吃東西、打電話給某人,或是做其他緩和情緒的事之外,你還能怎麼做?你可以做的是覺察到你覺察到了。你可以覺察你的意識先前在看電視,如今則在看你內在的肥皂劇。觀看此事的人是你,主體;你看的東西是客體。空虛的感覺是客體,是你感受到的東西。但誰在感覺?你的解脫之道是去覺察誰在覺察。真的就是這麼簡單,比帶有軸承、輪子與液壓系統的保護裝置簡單多了,你要做的只是覺察誰在感覺寂寞。那個覺察的人已經自由了。如果想要擺脫這些能量,就必須允許它們通過你,而非掩藏在你裡面。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