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我決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打動人心的關係心理學【隨書加贈「自信有理,刻薄無罪!」金句書籤】

第三章 為了活得自在,刻薄的人際關係處方籤

1.我決定刻薄地生活

事實上,當我宣布「我決定刻薄地生活」時,對我來說就像是宣布出櫃一樣。無論在職業上或是在社會上,我的形象已經充分顯示出是一個「刻薄地」生活的人(這點我很清楚)。就連外表上,尤其在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常聽到別人評論我「整個人看起來十足冷靜」。到了現在,我的形象基本上接近冷漠、極端公式化,一般情況下,連攀談都不容易的人(這點我也很清楚)。

但只有對我個人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會知道,我其實是個完全相反的人。我很容易因為小事就受到傷害,而且總是小心翼翼地深怕自己給哪個人造成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傷害。例如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聚會上,和許多人見面回來以後,為了以防萬一,我一定要回想剛才的聚會中有沒有造成什麼失誤、有沒有說錯話傷了哪個人的心,然後才結束一天的作息。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對這樣戰戰兢兢的生活感到非常疲憊。很多時候在個個方面我都必須付出百倍於我所擁有的實際精力,可想而知當然會心生厭煩。雖說我的形象大部分都源自於性格,但還是需要有所改變,最重要的是,我必須努力成為一個不會在小事(尤其是人際關係)上鑽牛角尖的人。雖然不是沒有對偶爾會犯錯和失敗的自己感到羞恥和慌亂,但我還是會告訴自己人生在世,發生這種事情在所難免,盡量豁達地接受。回想過去,讓人臉紅的往事不只一二,但仔細想想,人生只有一回,沒犯過錯才怪。面對生活,大家都是生手,理所當然會犯錯,所以我決定接受自己的過錯。

這麼刻薄地想了一回之後,我也對自己承諾,允許自己犯錯,也接受他人的批評,我的人生不會因為哪個人說我一些閒話就崩潰。

聽了這話,可能有人會懷疑地說:「不會吧?妳明明是個精神科醫師,怎麼感覺精神上沒比我強多少?」其實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叮囑我:「幸好妳的長相看起來很堅強,所以不管去哪裡都千萬別露出本性來。」這時候,我就會告訴對方一個故事:有位知名女作家,我忘了她叫什麼名字,以前在美國以如何維持美滿婚姻生活為主題出了不少書,但問題是她已經有四次的離婚紀錄。在某一次的節目訪談中,主持人提到了這一點,她的回答是:「正因為有那麼多痛苦的經驗,我才會比任何人都有資格提出一些具有實質性的幫助。」我也一樣,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人生中可能會發生的憂鬱和不安、焦躁和矛盾、恐懼和創傷,因為我親身經歷過,所以別的不敢說,但在這點上我認為自己對許多人有充分的理解,也可以感同身受。

從這點來看,對我而言,「刻薄」就是澈底保護我不受內在或外在敵人傷害的方法之一。當自己從頭到腳地批判自我或懷疑自我時,「刻薄」會告訴自己:「哪有,我可是做得很認真呢!」從而發揮自我保護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可以適當地保護自己免受外界批判、傷害的力量,或者說是一種能抓住生活的重心,即使受到晃動也能馬上回到原位的彈力。對於這樣的努力,我名之為「健康的刻薄」。多虧有它,我才有勇氣如此公開地坦言自己脆弱的一面;也是它,讓我感到「我決定刻薄地生活」這一宣言,就像在宣告出櫃一樣。

當我們看輕自己或感到內疚的時候,首先要提醒自己「我心操之在我」,好好想想是否有必要那樣責備自己、傷害自己。如果我的心向我抗議:「你怎麼可以這樣虐待我?」的話,我要怎麼回答?通常會發現自己無言以對。

人類在出生時沒有附上使用說明書。我們買機器的時候,通常會附上使用說明書,上面詳細寫著是什麼材質、如何使用等等,只要按照說明書,使用上就不會出錯。然而人類卻是孑然一身赤裸裸地來到世上,在不知道自己是誰、從何而來、該怎麼使用的情況下,開演一齣人生大戲。

奇怪的是,我們的心似乎更容易受到負面的事物影響,就像野草一旦增長就會占領整塊地一樣,負面的想法會比正面的想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們的生活中,負面經驗多於正面經驗,因此在潛意識裡,就會隱藏對負面結果的不安情緒。事實上也有報告指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有較多負面經驗的話,與感受正面情緒相關的左額葉的活動就會降低。

許多人要忍受一天好幾次諸如內疚、憤恨、挫折、不安、憂鬱、羨慕、嫉妒、性衝動和破壞心等等躁動的心理壓力,因此匈牙利小說家桑多.馬芮所說的下面這段話才會永遠有效。

「人類的夜晚充滿了夢想、慾望、虛榮、自私、瘋狂的愛、嫉妒和復仇的渴望,就像沙漠的夜晚隱藏著美洲獅、禿鷲和豺狼一樣。」——《餘燼》

撇開人生總是一帆風順的幸運兒不說,大多數未能如此的人應該都能理解馬芮這話的意思。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因為心理上的壓力,就把原因和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不時地抱怨發牢騷。因為他們能理解人生有各種不同的面貌,有悲有喜、有好有壞。

到死為止,我們都得伴隨著自己同行,因此只有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在未來的旅途中平安喜樂。只要想想,現在的我是由出生後到現在所經驗的一切所造就而成的,所以就算其中有滿意也有不滿意的地方,輕鬆看待就好。而且,只要從現在開始慢慢改變自己不滿意的部分,實踐「健康的刻薄」,有一天必然會發現自己有了更好的成長。

 

第四章 我不要再任人擺布

2.沒必要多費心思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最常遇見的類型,就是即便想刻薄也提不起勇氣、所謂「謹小慎微」的人,他們陳述的問題也幾乎都一樣——往往煩惱該怎麼做才能取悅對方、非常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也很容易因為對方的評價而受到傷害。他們抱怨自己這麼在乎對方、關心對方,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進而感到傷心,雖然因此討厭對方,但沒有他又活不下去。按照這些人的心理活動又可以細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對人際關係抱有太高的期望。以前有個人老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很容易心生膽怯,所以找我進行心理諮商。

小時候他就時常拿比自己家境好的小孩做比較,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學歷高的人、工作好的人,到態度沉著的人、認真生活的人,都成了他比較的對象。當然,每個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都會感到羨慕,同時也會覺得自己很沒出息,但如果這種感覺強烈到妨礙日常生活的話,就會形成問題。

他說,原因似乎在於他對自我的肯定過低,所以我問:「你認為的自我肯定是什麼?」沒想到他的回答是:「我想成為不用刻意做什麼,就能得到眾人喜愛的人。」聽到這話,我只能回答他:「精神方面的心理諮商,換句話說就是針對現實情況進行的治療。現實中幾乎不存在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他人喜愛的人,自我肯定為什麼要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喜愛上呢?」

像這樣乍看之下顯得畏首畏尾的人當中,有的人真的對愛、認同、依賴有無限的渴望,而這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時常小心翼翼地看別人的臉色。人可以拿自己和他人互相比較,但若因此變得過度膽怯的話,就得先審視自己的欲望系統。

第二種心理類型就是嚴重的自卑感。如果深感自卑,就會覺得別人看起來都比自己強。但是,我們是靠什麼來判斷別人強於自己的呢?通常會拿外貌或口才等外在條件做為判斷的標準,而且如果太重視這些條件,就會產生將對方當成偶像、貶低自己的情感,最後在各方面都變得畏首畏尾。

第三種心理類型是經常抱持負面心態,事先想到不好的地方去。有一次我和久居國外歸來的朋友見面,過程中,朋友的手機來電鈴聲響起,他接起後用英語說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朋友掛掉電話後說的話卻讓我忍不住大吃一驚——在他聽電話的時候,他一直很在意我會不會有「我的天,這人在國外住了這麼久,英語還這麼爛」的想法。但其實我根本沒在聽他講電話。就像這樣,因為負面的想法而變得謹小慎微的類型,通常對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有很高的期待,因此當他們失敗或犯錯時,心裡也會非常難受或備感羞恥,萬一不小心得罪了別人,也會一直擔心那個人會不會討厭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

有個人一旦外出,就會擔心家裡的人,見了家人又擔心朋友,後來,我問了這個總是戰戰兢兢過日子的人:「大家會照顧自己,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好所有人呢?」結果他的回答是:「我覺得如果我不照顧好他們,他們會很辛苦。」負面思維越多的人,越會基於責任感,認為自己如果不為他人做點什麼,對方就會過得不好,因此越容易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一點是,不管是謹小慎微型、冷漠型,還是自我中心型的人,其深層心理幾乎都是一樣的——原因都出於他們心中,想成為在所有方面,都值得眾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獲得大家認同的人。只不過謹小慎微型的人會希望藉由對方認同自己是個好人,來滿足這種心理;冷漠型的人因為不想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傷害,就會和他人保持距離;自我中心型的人則會為了避免受傷,而過度地自我防衛。從某方面來說,謹小慎微型的人可說是最老實,自我防衛的高牆也最脆弱的類型,因此更容易,也更常受到傷害。

對這些人,我會建議他們改變自我的看法,別忘了,或許你現在面對的人,其實也像你怕他一樣地怕你。進一步來說,如果有人不和你聯絡,理由可能是討厭你,但也可能是他有難言之隱。另外,雖然拒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問題,但我認為,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採取自己能負責任的範圍內,盡力而為的態度,也會有所幫助。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會對因害怕人際關係而變得謹小慎微的人說:「請在腦海中想想以下三個問題——我現在最在意的人,是臨終時會在我身邊的人?是我在臨終那一刻最想見到的人?還是我有困難時可以請求幫助的人?」當被問到這幾個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搖頭說這三種情況都不適用。既然如此,有必要為了討好對方而費盡心思到這種地步嗎?

 

結語 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幾年前我失去了心愛的寵物犬,當初我對那小傢伙一見鍾情,之後一起度過了七年的時光。全家都愛牠,但牠唯獨和我感情最深,很多次我趕著回家都是因為想念牠。

牠當然也很清楚我對牠的愛,而牠回報給我的愛和奉獻更甚於我的付出。

我如此深愛的小傢伙有一天突然離開了,在沒有任何預告的情況下。

有一天小狗突然生病,我帶著牠,驚慌失措地跑去動物醫院,但已經無濟於事。醫院方面說牠只會變得越來越痛苦,建議我安樂死──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帶著牠到更大的醫院去,不斷地對著牠呢喃:「不管發生什麼事你一定要活下來。」第一天晚上安然度過,我也就放心了。

面對人生悲劇,人們總希望自己會是個例外,對那小傢伙,我也是如此。電影《馬利與我》(Marley & Me)中,主角也對獸醫喊著:「我的小狗不一樣,一定會活下來。」

我也和電影裡的主角別無二致,但我很快就碰上了人生不允許例外出現的時刻──獸醫院打電話來,說小傢伙已經嚥氣,那瞬間我簡直不知該如何是好。一想到小傢伙身邊什麼人都沒有,就這樣獨自離開了世上,我的眼淚就流個不停。

我再度體會到,人生的所有問題在生離死別面前都沒有任何意義。畢竟,面對死亡,什麼都不重要了。即使如此,我還是為過去那段時間裡,究竟失去多少東西而感到十分自責。

在突然生病之前,小狗一直都很健康,而且最喜歡出去散步,但是我卻經常忽視小傢伙每天早上要我一起去散步的哀求眼神,因為我心裡總想:比起和小傢伙去散步,我提早三十分鐘到醫院的話,不知道能多處理多少事情。如今,小狗走了,我才想到其實那些事情不一定非要在那個時候處理,同時也想起那麼多我沒能為小傢伙做到的事情。

人生重要的是什麼?難道不是在絕對需要我的存在身旁,給予除了我以外沒人給得了的東西?但這樣的領悟總是遲了一步,小傢伙已經離開我身邊。

有經驗的人就知道,小狗的愛是沒有絲毫算計的,牠們只會將無止盡的愛完完全全奉獻給自己深愛的人。相反地,我們人類呢?大多數的情況,對方付出多少,我們就盡全力回饋多少,我們總認為,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沒必要多付出,因為誰知道哪天會不會被對方背叛。

或許那不是出於有意圖的算計,但在不想再受到傷害的前提下,我們會不自覺地產生那種想法。然而,小狗不會這樣,牠們心裡沒有任何算計,只是始終如一地付出無止盡的愛。說不定就是因為這樣的投入和奉獻,小傢伙們的生命才會如此短暫。

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存在那樣的愛,或許有吧,但對於包括我在內的普通人來說,這種事情不太有可能發生。並非因為我們不懂愛,有太多太多的書籍、電影、連續劇都以愛為主題,展開各種劇情,有時令人感動、有時感到憤怒,有時讓人憧憬、有時做為榜樣,有時也做為反面教材,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沉迷其中。

但那所有的故事都不屬於我,我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愛情,而故事中,也只有我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真正的愛,問題就在於不敢付諸實現。我們明知道只要踏出第一步,後面的步伐就會順利很多,卻不敢輕易邁出腳步。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愛情裡總是交織著期待和不安,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的不安感、怕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自卑感、怕自己會受傷害的恐懼感,這種種心理因素造成了我們不敢去愛。但我們必須彼此相愛,因為唯有愛才能給予我們救贖。

覺得這是老生常談、陳腔濫調嗎?但又怎樣,這是唯一即使時過境遷,依然管用的辦法。還有,對於該怎麼愛的解答也只有一個,雖然同樣老套,但依然很管用,法國精神醫學家馮絲瓦茲.多爾多的下列這段話就是答案:「先愛自己,再愛別人。因此,我們必須接受自己過去在人際關係中失敗的一切、被欺騙的一切,以及對話過程中留下的心結。」

要做到像多爾多的話一樣,當然不容易,但還是可以盡力而為。那麼,說不定就可以更自在一些、輕鬆一些,甚至更優雅、有品味地去應對所有的愛情和人際關係。

許自己自由的義務。」面蘊含了我們設法解決,但是我們自己也應該儘

許自己自由的義務。」面蘊含了我們設法解決,但是我們自己也應該儘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