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上萬人成功驗證,時間規畫師的八大精簡法則

1. 提升自我認知,哪有沒有時間這回事

落筆之前,我要告訴諸位讀者——「時間」是不能被管理的。

一定有人會問,這本書的主題不就是「時間管理」嗎?既然時間無法被管理,那還有什麼好寫的呢?

其實,之所以說時間不能被管理,是因為對個人而言,時間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它的流逝和前行,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無法將時間握在手中,讓它為我們駐足停留,也無法把它的腳步調快,讓某些不喜歡的場景快速掠過。

因此,真正的時間管理,並不是針對時間本身的管理,而是針對我們自己在單位時間內能達成的效率進行管理。

曾有英語學霸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學習英語是基於強烈的興趣,這種不帶功利心的喜歡為他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上大學時,每看到一個知識點,他都會花時間鑽研、聯想。雖然和同學們同樣坐在教室學習,但幾年下來,他已經把別人甩開一大截。

他說:「當你在單位時間內比別人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時,你對時間的利用率就比別人高。這個更多、更快、更好,是透過你前期的自我管理和學習累積得來的。你掌握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並在大腦之中構建出了一個複雜的記憶網路,這時,你把知識點安放進去,學習起來就會比別人迅速得多。」

很顯然地,其他科目他也能觸類旁通並很快掌握了學習方法。但是,他還是選擇將英語學到極致,因為僅憑這一門專業,他就獲得了比別人更大的競爭力。

其實,這就是時間管理的真諦。當我們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東西更多時,我們就完成了頭腦之中的自我進化。而且,隨著我們的知識累積得越多,這種自我進化也會越快。只要方法得當,假以時日,我們便可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李開復曾在創意工廠介紹培養孩子的方法,有觀眾向他抱怨,雖然他的理念和方法都很好,但是如果真的要執行,要花很多時間。

但李開復告訴他:「生產力和興趣直接相關,面對我不感興趣的事情,我可能會花掉四十%的時間,產生二十%的效果;但遇到我感興趣的事情,我可能會花一○○%的時間,得到二○○%的效果。」

由此可見,真正的時間管理,其實是自我認知的管理。關鍵是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或者對自己當下真正重要或有益的事情。

那麼,怎樣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呢?我們先看一個例子:

小陽工作快三年了,看到前同事去鄉間住了一個月民宿,拍的風景圖片非常的美,於是覺得人生應該像前同事那樣才好。從此他暗下決心按時下班,享受生活,並開始學習做飯和畫畫。

過了一段時間,小陽得知大學同學創業成功,年薪上百萬。她又覺得自己應該趁年輕努力賺錢,於是開始拚命工作,努力上進起來。

沒過多久,母親節到了,小陽想起母親身體越來越差,因此覺得人生不能只有工作,陪伴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於是她又帶著父母去旅行,陪男朋友去爬山。

這麼一蹉跎,大半年的時間被浪費了。正好此時公司業務調整,部門被解散,小陽卻因為這段時間工作表現不佳被辭退了。

被辭退的小陽痛苦不堪,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其實小陽的問題,就在於對自己的職業現狀缺乏基本的認知,不知道當下對自己最有益的事情是什麼,不懂得選擇,做了太多無效的事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瞭一點: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時間也都不夠用。那些從容淡定的人,是因為他們在管理時間時,擁有一套篩選重點的方法。

他們不一定會說出方法,但是在行動中,他們已經自然而然地執行了。

首先,篩選出自己真正感興趣,或者對自己當下真正重要的事物,再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加強管理。這樣,你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才能在單位時間內做得比別人更好更出色。

當我們能從一堆雜亂無章的事情中釐清重點時,我們就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也不會因為沒有完成度而感到焦慮。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很多事情想做卻覺得沒有時間。其實是對當下真正重要的事情認知不足,如果你認為一件事值得你去做,哪會沒有時間呢?

關於這一點,我在兩個朋友身上清楚地看見。

第一個朋友是銀行的經理,年歲漸長,日益發福,這令她十分擔心。另一位集團的經理朋友卻每天都堅持鍛鍊,將身材保持得非常完美。

為了變漂亮,朋友立志每天跑步,發誓要瘦得閃瞎大家。但沒堅持多久,就開始為自己找藉口:今天我一整天都要工作,太忙了,完全提不起勁跑步;明天早上要開會,下午要見客戶,也不想跑了。就這樣,她的跑步計畫開始無限期延後,最後順理成章地流產。

她意志力不強嗎?並非如此。評選公司業務能力前三名的經理,每次都有她。她能在工作上花這麼多心力,為什麼就不能約束自己去鍛鍊呢?難道人的意志力,對其行為沒有相同的影響嗎?

後來我想到,朋友之所以不能像銷售經理朋友那樣堅持,歸根究柢是因為對減肥的重視程度不同,對時間和意志力的分配,當然也會有所區別。

譬如,朋友當下的人生重點就是透過提升業務知識,獲得職場上的晉升,賺取更多財富。

而另一位銷售經理,則更想要保持良好的身材——她認為好身材能獲得更多訂單,所以更願意在身材上下工夫。

目標不同,時間分配就不同,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同。

 

2.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

我的下屬佳佳,每天有效的工作時間不會超過三小時。上午到公司,正要回覆郵件,忽然看到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進入辦公室,便飛奔過去看,隨後,兩人竟自然地討論起最近新同事從日本帶回來的護膚產品。

正討論著,客戶傳簡訊給佳佳,請她看看需要的產品是否已經準備好。佳佳打電話過去,對方未接,她也沒有繼續跟進。這時發現頁面上跳出了一個購物視窗,她又開始往購物車裡添加了自己的購物清單。看著看著網頁,一上午就這樣過去了。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她一項也沒有完成。

確實,有了根據使用者喜好個性化推薦的機制後,廣告入侵生活簡直避無可避,各種吸引目光的新聞、獵奇的影片,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很多APP甚至主動推出顯示時間、防沉迷等功能,就是為了提醒用戶控制自己在應用上投入的時間。

人們以前在大街上看熱鬧,現在在網路上瀏覽各種八卦新聞。但這些內容,本質上和自我提升並沒有太大關係。

當我把這個觀察結果告訴佳佳時,她說:「我每天工作都很累,時常有焦慮感,看那些有的沒的,就當是休息吧。」

她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多時候,大家並不是「不想做」,而是在不知不覺間時間就流逝了。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到了下班的時候內心感覺無比焦慮。

其實,身在職場的人大多都曾遇到這樣的問題:每天睜開眼,你面對的都是一堆瑣事,每件事看起來都必須要做,但是一天下來,往往每件事都做得虎頭蛇尾。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時間也沒有少用,但是最終的成效卻不大。

每次聽見這樣的抱怨,我都會提醒他們,遇到這樣的問題,完全是因為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如果給你每天的工作做一個清單,把清單上的工作事項分為今天必須完成的和今天不必完成的,然後按照這個清單執行一天的工作,試試看會有什麼效果。

工作中必須完成的和不必完成的就是我們時間管理上常說的必為清單和不為清單。這兩個清單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合理分配時間,很好地完成工作。

實際上我們一天的工作,就是在精力最好的時候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而一些瑣事或者機械重複的事情可以放在後面做。有選擇地放棄一些暫時不太重要的事情,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選擇性放棄,才會在紛亂的工作中掌握主動權。

足球利物浦隊的主帥克洛普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漫長的英超聯賽能夠取得冠軍才是主帥的重點。在長達三十八輪的比賽中,還要夾雜足協杯和聯賽杯兩項賽事。以利物浦隊來說,要想取得所有賽事的冠軍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賽季初,克洛普在踢足協杯和聯賽杯賽事的時候,盡量讓主力隊員休息,盡遣二線隊員上去比賽。一是為了鍛鍊年輕球員,二是為了保存主力球員的體能。當然,利物浦在這兩項賽事中都相繼敗北。隨著聯賽賽事的深入,利物浦逐漸在聯賽中掌握了主動權,始終緊緊地咬住聯賽第一的曼城隊,克洛普可謂功不可沒。

克洛普在自己的工作中,有選擇的放棄,讓他的球隊在聯賽爭奪冠軍中始終保持競爭力。這是他在一個漫長的賽季對自己時間管理的精準表現。

很多時候,工作沒完沒了,是因為你不懂得什麼叫選擇性放棄。

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無謂的事情上,那麼自然沒有時間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透過時間管理,能看出一個人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什麼才是生活、學習的重點,就不能合理分配時間,也很難實現你想要的效率。

 

3. 分配時間的方式,決定實現目標的路徑

在談時間管理之前,先試著捫心自問:「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應著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

然後接著問自己:「確立了這個目標之後,將會用怎樣的方法去實現?」我們分配時間的方式,決定著實現目標的路徑。

很多職場新鮮人覺得時間不夠用,可歸類為以下三種狀況:

【狀況一】

子墨是一個典型只做事不思考的職場人。對於接手的日常工作,不太愛動腦思考,也不太願意學習新知識。因此,他的工作總是差強人意,常常為了處理突發情況,耗費更多的時間去做補救工作。

與子墨一樣,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從來沒有統籌規畫的思維。他們對時間沒有什麼深入的概念,只是事到臨頭的應付差事,事後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彌補所造成的錯誤或不足。對於這種情況,就像是我們對日常飲食不加控制管理,隨意對待,很可能會導致腸胃疾病,當我們的身體不堪負荷時,就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在治療上。

對於職場人子墨來說,因為他對工作從來沒有進行過統籌,所以他每次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補救。這導致他的計畫總是受阻,問題越積越多,使他在工作中不堪重負,精神上也顯得疲憊焦慮。

【狀況二】

青陽是一個不願意花費心思提升自我的人,他認為機會大於實力。看到甲公司賺錢,他就趕緊打聽自己有沒有進入甲公司的機會,看到乙公司起來了,他對乙公司又有些心動。

他懶於思考到底什麼適合自己,不願意在提升自我的技能上花時間,卻願意到處去找門路。

在甲乙公司都拒絕他之後,他感到很傷心,認為這個世界都被有錢有資源的人把持著,自己根本就沒有機會。

其實,他並不是不努力,只是他的努力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

【狀況三】

伊菲是個令老闆放心的職場「老實人」。她不研究職場潛規則和門道,也不太愛表現自己,永遠兢兢業業地工作。

遺憾的是,她看上去永遠處在忙碌的工作狀態,卻沒有取得多少具體的成果。不知為什麼,明明在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時間,效率卻永遠上不來,工作的進展十分緩慢。

她所在的公司,反而是「懶人」們比他發展得更快,他們為了少做事,會把時間花費在研究更有效率的方法上。「勤快的人」反而吃虧了,因為他們總是把時間用在不加思考做的事上面。

其實,以上的三種狀況,都揭示了同樣的問題。他們三個人都不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他們未能將時間分配在工作中的必為事情上:

子墨沒有在工作實踐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會統籌規畫工作。當碰到一項緊急困難的工作時,他沒有能力又好又快地解決問題,只能耗費大量時間手忙腳亂地應付。

青陽則無法釐清自己現階段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當下的重點。在他不具備職場競爭的實力時,盲目制定了太高的目標。

伊菲在工作中蹉跎和消耗的時間,遠遠大於她利用的時間。她不知道工作中哪部分是重點,哪部分是可以發揮資源優勢,利用共同資源去完成的。

要想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我們應該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看你為這個目標花費了多少時間。因為我們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恰恰決定了我們實現目標的最佳路徑。

按照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會把事情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類。

有人對解決問題的情況做過一個排序:我們應該先做重要且緊急,接著是重要不緊急,再次是緊急但不重要,最後才是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情。

這個排序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但在真正的行動中,我們常常優先處理的是「緊急的事」,不管它重不重要。

很有可能在我們拿到它的時候並不緊急,但在我們蹉跎時光的時候,它的緊急度會隨之增加。這是造成焦慮和混亂的重要原因。

比如你知道「花時間學習」這件事情很重要,可是它並不緊急。於是,你從來沒有規定自己時間去學習,直到有一天因為不學習吃了大虧,你才會意識到學習的緊急性。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用明確的意識和行動,強化「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再如我們拿到案子的第一時間,提前花時間思考幾項解決方案,就能提高後續的工作效率,但是我們卻常在之後反覆浪費時間,也不願意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思考和分析。

如果你常把「沒時間」掛嘴邊,那麼請你好好思考一下,時間到底是怎麼安排的?工作到底有沒有重點?其實找到工作的重點並沒有那麼難,我認為二八法則就能夠很好地具體運用。

八○%的工作成果,是二○%的關鍵帶來的,優秀的職場人就是要找到這關鍵。究竟該怎麼找?如果自己不知道,可以向優秀的老同事或者上司請教:「如果我每天的工作只能做五件事,你覺得最重要的五件事是什麼?」

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深化。我們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規畫:「你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希望過怎樣的生活?」「我人生最想要實現的五件事是什麼?」「對於這個目標,你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有什麼樣的路徑去達成?」

我想,對每個人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當我們有能力分清什麼該為、什麼不該為時,我們的時間自然就會花在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而你也會為了這個目標去找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4. 在最有價值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事

我在招聘時,經常問很多面試者在特定的場景中一些關於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給的答案令人摸不著腦袋。

我假設了一個狀況:

明天要開銷售會,你作為主講人需要準備資料,而且需要對這些內容非常了解。恰巧在今天老闆想要一份上個月的銷售報告,他準備第二天在出差路上看。而同事臨時有事請假,請你代勞幫忙接待一下他的客戶。老婆有事,下午四點半以後,要你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請問如果你是這個銷售員,怎麼安排這一天的時間?

面試者中,回答先準備老闆要的報告占多數,他們一般的邏輯認為老闆安排的事比較重要,對其他幾項的排序則各不相同。

雖然他們給出的理由看似成立,但是身為一個職場「老鳥」,但我認為他們還是沒有抓住事情的本質。

正確的時間安排應該是:上班後先花十分鐘交代同事,請他的客戶下午三點半到公司,預計用半個小時接待客戶。然後集中上午的時間,準備第二天會議的資料,在下午兩點半前完成資料的準備並熟悉。接下來花半小時調取上個月的銷售報告,列印裝訂,送到老闆辦公室。接著接待同事客戶,最後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其實身為一個銷售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準備第二天的會議報告的資料。這個資料不單單只是準備出來,還需要對資料有充分的了解。

上述例子,並不是一個時間分配的範例,而只是為了說明時間管理的一個理念:在相對集中的時間裡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才會是職場人士對時間最好的管理。

針對上述的場景,面試者的答案各不相同,也就是每一個人的時間分配各不相同,他們如何分配時間,取決於他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

要想獲得最大的成就,一定要在最有價值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事。

一個人的時間用在哪裡,是能看見的。

一天中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要分配給最需要專心的工作,比如那些需要邏輯思考的事情。而其他的機械運動,不需要大腦高度配合的工作,就可以放在精力不太充沛、注意力不是太集中的時候進行。

就像是在此前的場景中提到的調取和列印銷售報告,這些工作都屬於機械運動,不需要大腦的高度配合。而需要邏輯思考,深入理解的工作,比如場景中提到的整理和吃透演講材料,這些需要大腦深度思考的工作,則要在一天中精力最好的時候去做。

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又會迷茫,我只是一個職場菜鳥,我怎麼知道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呢?更重要的是,我並不知道哪些是對我有用,應該優先分配時間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想做卻做不好而痛苦,而是因為找不到處理問題的捷徑而痛苦。

當我們為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排序時,你會發現,即使這些事情都很重要,但是也有輕重緩急。

如果對如何分配時間感到一籌莫展時,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

首先,要學會列出自己的時間清單。這個時間清單並不需要規定自己在什麼時間點一定要做完什麼,嚴格卡著時間表進行;而是我們需要把我們在某個時間段內必須做完的事情列出來,排列出主次,同時觀察自己完成這些事情的效率。

如果一件事做起來很簡單,隨手就能完成,我們也可以先把它做完,讓自己從完成度中獲得信心。

如果一件事情做起來很難,但是我們還能攻克,先做起來總比等待要好。

如果一件事情我們確實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可以先籌備,待時機成熟再解決。

在處理這些事情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慢慢總結哪些部分是需要學習補充的。然後,帶著目標去學習實踐,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利用碎片時間來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譬如等車、排隊時,我們可以回覆郵件、客戶的訊息、構思會議發言的內容等等。

再次,每天早上上班或者預備進入學習狀態時,不妨花一點時間,把一天該做的事情排好優先次序,並要求自己把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完。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也常常需要緊急處理一些瑣事。但要記住,這些瑣事不能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流,我們需要釐清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應該將它進行到哪種程度。

最後,運用二八原則,分清自己的高效率和低效率的時間,然後分配自己要做的事。利用最高效率的時間,二○%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八○%的回報;而低效率的時間,八○%的時間投入只能帶來二○%的回報。

除此之外,我再提供一個方法,就是提升我們的「時間顆粒度」。

什麼是時間的顆粒度?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二○一六年,網路上流傳了一張大企業家王健林的日程表,上面有一欄:「12:45-13:00 海南上司會見。」他的時間顆粒度是按照分鐘來計算的,和海南省上司會見很重要,因此他給這次會見留十五分鐘。

我們都知道特斯拉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是世界級的大忙人。他管理好幾家公司,不但造汽車,還要發射火箭。他最關鍵的時間技巧就在於:他把一天的時間分成一系列的五分鐘來使用。譬如他經常在開會中吃午飯,一般吃午飯的時間控制在五分鐘或以內。一般人不怎麼關注短短的五分鐘時間,過去就過去了,而馬斯克以五分鐘為單位的工作法則讓他基本不浪費任何時間。

如果你想提升你的時間顆粒度,我建議以半小時為一個顆粒,半小時後就適當切換任務。

以上時間分配的方法能夠使我們可以找出自己的高效率時間和低效率時間,在最高效率的時間裡完成回報率最高的事情。在相對低效率的時間裡完成不太重要的事情。相信你一定能夠掌握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5. 人一生的結果,本質上是一次次取捨的結果

「我每天一睜眼就有很多事情要做。」

「為什麼雜事這麼多?我感覺自己每天都疲於奔命,四處救火,在處理各種各樣的瑣事。」

職業研修班的學員曉雪向她的職業輔導師傾訴自己的煩惱。那年從公司辭職時,原本認為自己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後,每天都會有完整的可支配時間,但當她真的辭了職,卻發現自己每天的時間被各式各樣的雜事占滿,自己寫作的時間不增反減。

從前在職場,每天除了工作之外,還能抽空學琴、做菜、寫作,現在辭職做了家庭主婦,卻整日覺得疲憊不堪,節奏似乎比以前上班的時候更快。

「你每天都在做什麼?」職業輔導師問他。

曉雪煩不勝煩地一一細數:「接送孩子啊!六點鐘起床做飯,路上花費一小時,每天要往返兩趟。還要買菜、做家事、輔導孩子寫作業,根本沒有閒下來的時候。我羡慕那些生活單一、沒有雜事,可以一心一意搞創作的人。」

輔導師說:「其實,每個人一天可利用的時間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不會太大。妳覺得自己每天的時間都被瑣事所消耗,是因為不會拒絕瑣事。」

曉雪回想了一下,發現自己確實如此。日常生活中,朋友常常會被各種各樣的瑣事纏身,無法放下瑣事,所以也很難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主業。

比如正做家事時,突然快遞來了。她確認快遞收貨時,會被手機上的某個資訊吸引。等看完手機再抬頭時,發現一個下午已經過去了。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他們理解的時間不夠用,是發現自己每天看似忙碌,但所有事情還在原地踏步,沒有完成度。

其實,我們和那些厲害的人的一天沒有不同,同樣是二十四小時,但他們卻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消耗在瑣事上的時間,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成功的人,就是選擇做好一件事,做精做專。正是他們放棄了很多,才會取得那麼高的成就。人生的結果,實際上是一次次取捨的結果。

譬如,當他們在規畫一天的工作時,會預先規畫自己一天當中最應該做的事情,再找到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保證了這兩點後,剩下的事情其實可做可不做。

比如家事、輔導作業、買菜,其實這些事,安排得當並不是每天都需要做。

如果所有事都想做,沒有「不為」清單,即使我們是超人,也難把事情都做好。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許多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認為他們所說的自律,並非一個人二十四小時都高度集中精力去學習、工作。而是我們應該學會拒絕,拒絕被那些瑣事所干擾,將主要精力都用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上。

我曾經觀察過我的一位前上司,他是一個真正自律的人。他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呢?

首先,他會事先找出一天中哪些是必須完成的事項,規定好時間節點。中午會休息一小會兒,以便下午能集中精力去投入工作。因為安排得張弛有度,所以既沒有臨時抱佛腳的無措,也沒有手忙腳亂的虎頭蛇尾,反而讓人看到他的有條不紊,生活很有節奏感的樣子。

其實,時間的管理在於你一天真正投入心力做了多少事情。

曾經有人說過,治療丟三落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大腦之中釐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然後把所有的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當他們井然有序時,你就不會在小事上浪費時間。

可見,在同樣的時間裡,一個心智程度更高、更願意自我管理的人,比一個心智慧力低下,注意力容易被外物打斷的人,效率要高很多。

時間管理的意義就在於此。時間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樣的,區別的只是人的心智。試想一下,當我們在外力的約束下工作時,只要我們願意投入心力,一年下來,會發現收穫頗多。

不管我們在工作以外做什麼,在工作時間內,因為我們是受雇於公司,所以必須完成分內的工作。在這樣的內力和外力驅動和約束下,我們工作的八小時就會很有效率。經年累月,這一個又一個的八小時就會產生預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你有沒有發現,當一件事的截止期限來臨時,你比以前的效率要高得多?因為這個時候,你的注意力也要集中得多。

真正的時間管理,就是集中精力做有效率的事情,把其他無關的雜事盡量規律化,讓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主要目標。

天天喊著時間不夠用,卻不願意改變自我的人,是無法管理好時間的。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完全在於你作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願意好好經營自己,而是你無法捨棄那些阻礙你變美或者變好的壞習慣。

不要認為把七色光混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五彩斑斕的顏色,其實七種顏色混在一起是無色透明的。生活也是如此,你想要的越多,欲望越大,距離你想要的生活可能偏偏越遠。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週一百六十八小時,不多不少。你未來是什麼樣子,就在於你人生中的一次次取捨。有的人用來追劇,那麼他得到了感官的快樂;有的人無所事事,那麼他會感到無盡的虛空;而有的人卻用來做有意義的事,那麼他將會不斷提升,在未來的某一時候綻放出絢麗多姿的色彩,為自己的人生披上七彩霞衣。

你不能增減時間的長短,只能在有效的時間裡,更多地選擇有意義的事,提高自己的效率,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打造想要的生活。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