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讓利,讓你無往不利:永康國際商圈推手李慶隆的故事

自己決定人生的可能性,才是真自由──十七歲的賣鳥小販

我每天早上習慣到公園運動,除了遛狗的人之外,我總會特別留意在公園裡四處飛翔的鳥。我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對這些野生動物有著特別的親切感。即便住在都市裡這麼多年了,我覺得內心還是有一部分嚮往田野自由的環境。

對於鳥,我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因為我十七歲時第一份工作就是賣鳥。因為賣鳥,我對人生的「自由」有特別的感觸。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因為曾經苦過,所以會特別為下一代著想,希望他們不要重複走我們的路,怕他們受苦而從小呵護,由菲傭、保母照顧得無微不至。等到一路念完了大學,畢業後工作不好找,就寧願把小孩留在家裡,像是把小孩當做金絲雀在養。孩子們看似豐衣足食,卻失去了「自由」。我們對自由的定義很狹窄,好像我每天「要去哪裡?要吃什麼?」都能自己決定,這個就叫自由。但自由,其實有更高一個層次的意義。

年輕人過慣了這種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久了便躲在家人編織出來的「舒適圈」,失去到外頭闖蕩的雄心壯志,人生也失去了各種可能性。我覺得這就是某種程度的不自由人生,因為你無法開創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說起來,我的人生沒有太多的自由選擇,因為家境不好,我只能想盡辦法改善家庭經濟條件。我的父親是教員,民國五十年間教員的月薪只有八百元。我有四個兄弟姊妹,還有一個年事已高的阿嬤,這八百元要養活全家七口。不要說月底,差不多到月中,錢就快用光了,阿爸和阿母就開始為錢吵架,大人一吵,我們小孩就等著受氣。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沒有家庭的羽翼保護,我們都被逼著快速成長。我從小就立志要出人頭地,解決家裡的困境。但我當時只有十七歲,能做什麼呢?只能利用暑假打工,曾經到塑膠鞋工廠黏鞋底,負責將強力膠塗抹在鞋上,但濃烈的強力膠味道,讓我做一天就頭昏得天旋地轉。做了三天,我便辭職了。

出身卑微,不見得就要無止境的忍受。台灣以前有「童養媳」的習俗,這些童養媳大多出身貧苦,像我的鄰居阿娥從小被賣到男方家裡,阿娥一味忍受男方家裡的要求,包括最低賤的打掃工作、最沒人要做的養豬工作,全都是她一人包辦。最後阿娥長大了,位階仍是低人一等,大家一樣看不起她,直到她過世,整個男方家族對她從來沒有一絲尊重。

阿娥的故事說明了一件事:處於不良的環境裡,你能做的絕不只是忍受而已。就像到那個黏鞋底工廠工作,如果我繼續忍受膠味,最後遲早會弄壞身體。而且黏一雙才一毛,我黏一個月是能賺多少錢?我們隨時要評估周遭的條件,苗頭不對趕快走,撐在那裡沒好處。

工廠待不到三天,於是我心裡盤算:還有什麼賺錢的方法?我並沒有因此就躲回家裡,繼續忍受爸媽為了沒錢而吵架。

最後,我在報紙分類廣告上看到貿易公司收購金絲雀的小啟事。當年台灣有大批金絲雀銷往美國,美國一年跟台灣購買十萬隻金絲雀,很多人家裡院子就用牛奶罐和木箱釘成養殖箱,養著一籠一籠的金絲雀,長成之後再轉賣給貿易商,算是一筆額外收入。

我住在南投草屯,氣候溫和,十分適合養鳥。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獨門生意。

我在南投中興新村一帶收購家庭副業養的金絲雀,鳥商收購價一隻一百元,我是一百一十元,再用一隻一百二十元轉賣給貿易商,賺取其中的十元價差。我很努力,一個月可以收到四百隻鳥,算起來一個月就有四千元的收入了,比我父親的薪水還高,以經濟學來講是買空賣空、零庫存的概念。

這些事現在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其實裡面有各種學問。好比說,金絲雀的體質很嬌貴,若用大甲地區產的小米當飼料,顆粒飽滿但水分過多,金絲雀容易拉肚子,最後導致死亡。我四處打聽,知道霧社、埔里一帶原住民種植的小米十分適合養金絲雀。原住民多種的小米會全部賣給埔里山產店,我就去跟山產店談生意,我手上有各個養鳥戶地址,但我根本沒有現金可以買飼料,只好硬著頭皮說服老闆:「這些養鳥的家庭都是學校老師、校長,你把小米寄過去,我去替你收錢,下個禮拜再拿錢來。」老闆一開始半信半疑,但想到有地址,買方又是老師,聽起來應是妥當的生意,便答應我的要求。

其實對我來說,飼料也是運用買空賣空、零庫存的經營概念的生意,這個概念有點像現在網路的「支付寶」「paypal」這類的付款機制,我負責扮演的就是中間這個機制,幫養鳥人家訂貨,幫店家收錢,然後賺取其間的一點小價差。一包飼料兩百五十元,我跟養鳥人家收三百五十元,一包價差一百元。

提到飼料的這些事,我想說的其實是,很多年輕人因為沒有經驗、沒有人脈,相對的資源也少,但不代表年輕人就不能有所作為。你們有靈活的腦袋,遇到阻礙就想辦法解決。像我沒有人脈,就只是靠著一股傻勁去說服山產店老闆,我沒有資金可以周轉,所以才想出這個收款方式,甚至還藉此賺取其中的價差,一箭雙鵰。年輕人只要肯動腦,就一定能試出一個解決的門路。

為什麼我要這麼辛苦去找這些鳥飼料?一方面,我認為一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即便是養鳥這種小事,我也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只要肯努力,多少都會有回報。另一方面,為了跟養鳥戶收購鳥隻,確保穩定的貨源,我還組了一個「雷鳴養鳥協會」,負責提供養鳥戶各種技術和收購保證。事實上,我十七歲就當上「會長」,很多事知道得都很有限,我得靠比別人更靈活的頭腦,更認真打探各種養鳥技術,才能確保這些「會員」能養出量大而健康的鳥。他們賺錢,我也才能賺錢,利益同在一艘船上。

我每個寒暑假都做這些買賣,跟中興新村一家雜貨店租了一個小庭院,將從彰化員林、南投草屯收來的鳥放在院子裡。我每次都提著裝滿金絲雀的木箱搭公路局,從中興新村到台中,再從台中搭火車到新竹和桃園交貨。

搭車的這段時間,我也沒閒著。金絲雀身上如果有黑色、綠色的雜毛,價格會不好,所以我在車上把握時間把雜毛一根一根拔掉。這是一個很花眼力的工作,加上公車搖晃,我下車時頭也昏了、眼也花了,還沾了一整身的細毛屑,那個模樣想必是十分狼狽。但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這點狼狽不算什麼。

有一次,我照例在公車上拔毛,拔得頭昏眼花之際,抬頭望了一下車窗外。中興新村往台中的這段路,在四十多年前全是稻田。那是稻子結穗的季節,一片金黃十分耀眼,公車駛過,一群一群在田間覓食的麻雀振翅飛起。看著窗外自在的麻雀,再看看我手中正被拔毛的金絲雀,我突然有個領悟:「我李慶隆寧願做麻雀,也不當金絲雀。」

金絲雀表面看似很好命,有人供養,有人照料,這不是很好嗎?不,這一點也不好。我們常會祈求上蒼賜予我們好日子,給我們一個「好命」,但什麼是「好命」?像金絲雀吃著我們千辛萬苦從山上送來的小米,天氣太冷還要點個燈泡,受到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真的就是好命嗎?

我們再看看窗外的麻雀,牠們吃的是田裡的小蟲、剛結穗的稻子,吃的也不是什麼高貴的飼料,不管天冷天熱,也沒聽過麻雀需要什麼特殊照料。此外,牠們還要面對野外的天敵,像是蛇和野貓的獵捕,但你每一年還是都會見到成群的麻雀,也沒有因此而絕種。麻雀這種凡事靠自己的命運,真的就是所謂的「歹命」嗎?

在我看來,是恰恰剛好相反。我認為,受制於人的命才是「歹命」,而只要自己能掌控的命,就是好命了。

你想想看,金絲雀只要沒人餵牠,牠沒辦法在野外主動覓食,只能活活的餓死。而被人豢養久了,甚至把鳥籠打開,金絲雀也不敢飛出去,這不是很悲哀嗎?世界何其大,但金絲雀卻因為害怕,只敢待在一方鳥籠裡任憑擺布。

很多年輕朋友也像金絲雀一樣,長久被豢養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下,各種能力被馴化了,甚至是退化了,喪失自己做主的能力,失去想盡辦法讓自己活下來的念頭。

然而,想想看野外的麻雀,時時刻刻要面對天敵的威脅,所以養成了靈敏、快速的反應,艱困的環境反而培養出生存的能力。而在物競天擇的準則之下,麻雀就算在野外被天敵吃掉,在我看來仍然比困在鳥籠裡的金絲雀幸福。

人生的價值高低,可以從兩種方式來看:一種是結果論,成功或失敗是一翻兩瞪眼的事。但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方式來看,你對於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有主動的選擇?是否盡了努力去做?如果有的話,就算結果不盡人意,我認為這樣的人生還是值得的。

回顧我的前半生,我沒有富裕的家庭,沒有很好的物質生活,如果我像金絲雀那樣,等著別人餵食、等著別人安排,我可能早就餓死了,也不會有今日的小小成就。從十七歲那年開始,我的人生就開始起了變化,我就像麻雀那樣,靠著自己的本領四處尋找存活下來的可能。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再的退卻,很容易就像金絲雀那樣,習慣了被豢養,最終喪失了求生能力。外面的世界也許危險,但同時也精采萬分,失去了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就錯過了參與這個精采世界的機會。人生就只有一回,你們還年輕,要相信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你們的人生,絕不僅僅是一個在家靠父母養的啃老族、尼特族而已。

購屋與理財的重要觀念

做了這麼多年的房地產開發工作,我不知看過多少房子和客人。在這個房價飛漲的年代,很多人認為與其買房,不如把錢拿來做其他的運用。對於這樣的看法,我不太能認同,土地在台灣是稀有「資源」,大部分的資源都能靠進口,像是石油、煤礦,但土地跟這些能源不同,它是無法進口的。

不管外資多熱,錢如何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終究沒辦法抹滅的一個事實就是台灣地小人稠,可利用的土地最終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台北市。我想,手上資金不多的年輕人或許不必急著下手購屋,但把購屋設定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必要的。

購屋需要看大環境:都會區方圓一公里、偏遠地區方圓五公里,四周的環境有沒有什麼嫌惡設施?(編按:部分民眾會想要迴避的設施,例如高壓電塔、特種行業、垃圾處理場⋯⋯等等。)前幾年流行到鄉下農村買地蓋農舍,結果沒注意附近的稻田會噴灑農藥,順著風勢就飄進屋裡,造成很大的困擾。這種大環境的影響,很重要卻也很難發現。

要看大環境,除了親身去走動看看,也可以運用 google 的地圖,用俯瞰的方式縱觀整個地形、地貌,所有的設施都一覽無遺。除了在地上看,從空中看也很重要。此外,購買山坡地的住宅,也可以上一些相關網站查詢,比方說台北市的「大地工程處」就設有網頁,標記各地的順向坡、曾經發生土石流的地段。這些資訊都公開放在網站上,買屋時可以自己上網查。

至於小環境,比如學區、社區的設施等,也必須勤走幾趟,在不同天氣、不同時段去實地觀察。其中,鄰居的素質是最難觀察的,所謂「千金難買好鄰居」就是這個道理。我自己買屋,就曾經買到鄰居太吵造成居住糾紛的物件,最後我也只能摸摸鼻子,選擇搬家。

觀察鄰居的素質有個小秘訣,就是看樓梯間的擺設,不管是電梯大廈還是老公寓,這個法則幾乎都通用。如果看到每戶都把鞋子亂擺在門外的樓梯間,代表這裡的鄰居比較自私,不關心大樓的公共事物,日後房子有任何類似維修或保養的問題,很容易有人擺爛不付錢,這樣的鄰居會造成後患無窮。

此外,也可以觀察通道有沒有堆放雜物,如果雜物多,不僅在急難時逃生困難,也意味著管理委員會的功能不彰,這樣的房子通常鄰居之間的糾紛、是非也多。最難防範的是鄰居的生活習慣,比如噪音問題,這個也許能跟管理員或是其他鄰居探探口風,像是樓上是住怎樣的人家?小孩幾歲了?你也可以觀察他們外面的鞋櫃擺設,有沒有學齡前的小孩的鞋子,或是門口有沒有停放玩具腳踏車。通常五、六歲這個年紀的小孩是最無法控制的,只會順著自己脾氣哭鬧。所以如果對聲音很敏感的人,也要盡量避免跟家有幼童的人為鄰。

不管是針對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網路討論區也是一個可以蒐集資訊的地方。比方說很多人怕買到凶宅,其實在網路上就查得到。不過,網路上的資訊也要小心真偽,常常是有心人挾怨報復,消息真真假假也說不定。但上面的資訊還是多少有些參考價值。

比如你看上某一區的房子,就觀察網路上對該區生活的各種討論,而不光只是看房屋買賣的討論。這種生活細節的資訊,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也比較真實,甚至細微到哪條巷子每天晚上什麼時間有人出來餵流浪貓狗,這樣的消息也有。而社區間最大的消息集散中心就是里長了,買屋前跟里長聊一聊,因為他們也算是「為民服務」的公僕,大多很願意吐露,甚至可以套問出賣家缺不缺錢、急不急著賣,這些訊息都會成為日後與屋主談判價格時判斷的材料。總之,買屋是一筆大錢,做足功課、多看多問是不會出錯的。

現在年輕人很流行揪團買房子,這是個好方法,團結就是力量,因為人數多,價錢比較好談,可以殺價的空間更多。而且更多人集思廣益,會讓衡量的層面更周全,不至於因為衝動就買下一間不適合自己的房子。就連日後的裝潢,也因為大家是一起買的,可以集體找工班裝潢、大宗購買材料,因而議價的空間也比較大。

不過,揪團買屋也要注意,人在群體裡容易迷失自己的意見,看別人覺得好,自己也會不知不覺被說服。買房子也是,有些人適合這樣的房子,但有些人並不適合。比方說有些人對西曬的房子一點也不介意,覺得有陽光灑進來讓心情很好,但有些人卻很怕熱,西曬對他來說猶如地獄。所以,大家集團看房時,本身就帶著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切勿在眾說紛云之下忘了自己真正的初衷。

雖然,我贊成年輕人做好購屋的準備,但還是要量力而為,要有一個完整的理財計畫。我有個朋友的兒子,畢業後沒幾年就進一家日商公司上班,薪水大約七萬,表現得不錯,這幾年應該能有不錯的發展。他一直沒有買房的打算,賺多少就花多少。我認為,買房這件事會逼使一個人去思考如何運用手上的金錢,甚至會去想「未來十年我能賺多少錢?」「我要過怎樣的生活?」這樣的問題,也連帶影響你思考未來的人生藍圖。

傳統思想認為「有土斯有財」,我認為,買房子本身並不是重點,而是購屋這件事會引發你對人生各種規畫的思考。如果你的工作穩定,收入也還可以,卻總是存不到錢,相信我,你一計畫買房子就會開始存錢了。

那位朋友的兒子在我的建議下四處看房子,我幫他設定大約用薪水的三分之一付房貸,再推算八成的房貸,算一下大約可以買一千萬上下的房子。他住在台北市,我建議他從林口、桃園一帶開始看,最後他選擇了桃園,因為有開車,上了高速公路沒多久就可到公司,其實很方便。因為買了房子,他變得更有責任感,不再跟朋友瞎混到三更半夜,也開始計畫理財了。

以我來說,因為家境的關係,我的「理財觀」來得很早。在國外,甚至從小學就會教導孩子認識股市、認識金錢,這並不代表「銅臭味」,不管你喜不喜歡,你終究沒辦法否認,我們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我們認識金錢的運作原理,是為了不被它所綑綁,是要懂得如何善用金錢。就像國外教小孩認識社會上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並不是為了讓小孩開始賺錢,而是先懂得如何善用金錢。

因此,理財絕對沒有太早這回事。所謂的理財,就是認清自己有多少資本、多少能力,而將這些資本做最妥善的安排,這是一件非常務實的事。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要靠自己努力賺錢。這段時間擁有的資源和人脈都很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達成。

三十歲到四十五歲之間,有了經驗的累積但仍然不夠,所以必須同時靠你自己和你的人脈去賺錢。而四十五歲之後,靠的則是用錢去賺錢。

金錢固然重要,但四十五歲之後,我已經意識到,再多的錢也換不來生命中許多重要的事,比如家人的關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我的體悟是,我該做的是讓金錢發揮最大的效用,改善最多人的生活。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