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110025

世界是斜的──從本地觀點看切身經濟問題

作者 王盈勛
出版日 2006-06-30
定價 $260
優惠價 79折 $205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
世界是平的,也是斜的――
你是往上爬的那一個,還是往下滑的那一個?
當全球分工體系重新洗牌,台灣產業已不能留在原位,而你的生存空間又在哪裡?
無須焦慮,不必出走,借用一雙看懂世界的眼睛,看見機會,掌握機會。


推薦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詹宏志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溫肇東
《數位時代雙週》總編輯 詹偉雄



世界是斜的 從本地觀點看切身經濟問題
 世界是平的,也是斜的。
 全球政經環境的變動,牽引台灣走向轉彎處:兩岸關係的緊密與緊張、韓國與印度的崛起、產業全球分工體系的洗牌、市場競爭日益劇烈……台灣人的競爭優勢還在嗎?你,準備好面對改變了嗎?
 當不確定的未來已是必然,你需要的是一雙看懂世界的眼睛,在世界日益抹平、傾斜之時,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機會。
 《經理人月刊》總主筆、《數位時代雙週》編輯顧問王盈勛,長期觀察社會與經濟演化現象,為你破解似是而非的俗成觀點,與你一起探索根留台灣的安身立命之道。
 ◆社會的人性考驗:草莓族為什麼這麼冷?台灣人為什麼沒有創造力?韓國有那麼好,台灣有那麼糟嗎?
 ◆職場的物競天擇:學歷有用,還是證照吃香?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非得前進大陸不行嗎?
 ◆產業的興衰真相:打造品牌,真的是台灣必走的路?會說故事,產品就能賣?台灣產業真的過度競爭嗎? 
 ◆全球化與邊緣化:台灣是大國,還是小國?邊緣化的焦慮從何而來?面對不需要代工的網路與知識產業,台灣產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作者介紹
王盈勛

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2006-2007年在日本擔任吉田秀雄紀念事業財團客座研究員,同時也是《經理人月刊》及《iThome電腦報》總主筆、《數位時代雙週》編輯顧問。
他大學時代嗜讀左翼理論書籍,當時覺得管理是不值一哂的學科,最後卻在商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原因是對知識和世界的好奇,終究壓過對意識型態和政治理念的堅持。目前仍在努力中,希望有一天能找到更自在地進出這兩種世界的方式。
他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博士、英國Brunel大學傳播與科技碩士、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學士學位,曾在台灣南部的小鄉鎮做過有線電視台節目部經理,也在中國北京從事過新聞工作。目前寫作與關注的議題包括社會趨勢觀察、社會的創新與創造力的剖析,以及產業與消費市場的分析等,著有《白話數位經濟》《微軟生存之戰》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110025
ISBN:9861340602
頁數:28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861340602
看更多

各界推薦

青出於藍的時勢觀察者 / 溫肇東(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所教授及所長)

  大家都在談「世界是平的」,的確,關心國際局勢與台灣發展的人已經看到——現今的人才、技術、工作、資產與資訊,幾乎已不受國界阻隔而能自由地流動。以宏觀的角度來看,柏林圍牆的倒塌、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形成、網際網路的盛行等,確實讓這個世界顯得比以前平多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就會發現人才、技術、工作、資產與資訊並非均衡、均等地流動,而且只要有一點點的傾斜,就會在不同地區造成數量上、品質上、類型上重大的流動差異。
  這正是作者王盈勛在本書中提出的一個觀點:世界是平的,卻也是斜的——人人都想參與這個抹平的世界,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然而並非人人都有同等的機會。甚且,在無可阻擋的全球化趨勢之下,弱勢團體、被剝削階級仍將繼續存在,而且有可能隨時「大風吹」,換人做做看。作者認為,世界的「平」,並非人人都能同享其利,而世界的「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扶正。
  對蕞爾小島的台灣來說,這無疑是個引人關注的課題。世界的平,已經影響我們,世界的斜,也正在對我們造成衝擊和震盪。
  我們已經看到,目前台灣有一百萬人「輸出」到大陸,同時也有外籍勞工、外籍新娘「輸入」到台灣,使我們社會與家庭的生活型態發生許多改變;我們已經看到,台灣在美國的專利申請案數量名列前茅,但實質的技術貿易卻始終呈現巨幅的逆差;我們也已經看到,台灣的自然資源匱乏,長期以來致力發展加工出口業——進口原物料、能源、設備等物資,出口附加價值有限的產品,並在這個過程中留下水汙染、空氣汙染、重金屬汙染及地層下陷等問題,使台灣付出了難以估計的環境成本。
  「斜」的觀念,能對應及補充「平」的觀念,提供多元化與差異化的角度。透過作者的詮釋,我們除了對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方向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觀察台灣社會與經濟現象時,也多了一份覺察力。舉幾例作者的觀察與反思:
  ◎在批判七年級草莓族的行為時,我們是否了解到,其成長經驗與未來的世界本來就是與三、四、五、六年級世代不同?(〈別怪草莓族〉)
  ◎網際網路的普及似乎釋放了言論的自由,但我們是否看到,網路商業化與分眾化的現象,有可能反而造成民主與自由的危機?(〈網路是摩西,還是梅菲斯特?〉)
  ◎在產業外移、工作者前進大陸的潮流中,可曾想過,根留台灣的人有什麼樣的安身立命之道?(〈「不用」前進大陸的方法〉)
  ◎台灣人向來不接受自己身為邊緣小國的事實,然而有多少人了解,小國是創造經濟奇蹟的條件之一?(〈我們沒有被邊緣化〉)
  ◎石油越來越貴,IT產品越來越便宜,通貨膨脹與緊縮的力量將如何交手,形塑我們未來的世界?(〈石油與IT的消長〉)

  作者王盈勛是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屆的畢業生,曾在有線電視、《數位時代雙週》雜誌工作過。他勤於閱讀,擅長詮釋,對台灣在地的現象,能提供淺顯易懂的論述。他的觀察力敏銳,文字洗鍊,時有神來之筆。本書蒐集的是他過去一年多在雜誌中所撰寫的時論短評,多數篇章反映他在學院的訓練與實務經驗。他暢談諸多「科技與創新管理」的議題,為讀者帶來觀念激盪、耳目一新之感。
  學術知識的建構固然重要,但將複雜的學理與知識快速有效地傳播出去也很重要。畢竟,有了「知識社會」,才足以支撐起「知識經濟」。寫這類的文章,對突破知識框架、建構知識社會,有一定的幫助。這一點,盈勛做到了,我也相信未來他將作出更多的努力與貢獻。◎
看更多

試閱

李安與中華隊

全球化讓資訊透明了,參賽的藩籬去除了,這一次的經典賽,我們在世界棒壇的位置,才真正赤裸裸展現在我們面前。

  中華隊兵敗東京世界棒球經典賽的隔天,台灣導演李安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身為球迷,這次中華隊輸了,我並不特別難過,卻有很強的失落感。
不難過,是因為這次球員們其實打得不差,也都盡力了,比起之前幾次國際賽失誤連連,在電視機前看到快吐血,我們這次算是輸得「理所當然」。快樂當然是沒有的,但是至少不用嘔氣三個月。我們輸了,真的就是技不如人。
  失落,是因為我隱隱然有一種感覺,這次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恐怕是棒球作為台灣民族精神之所寄託的轉捩點。

棒球,在平的世界中
  在我小時候,從來就沒想過「世界冠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離我們家不太遠的台南公園國小,不就贏過世界少棒錦標賽的冠軍?後來比我們懂棒球的專家告訴我們,我們贏了十七次少棒冠軍,以及各十多次的青少棒、青棒冠軍,靠的是台灣的國家代表隊,打敗了美國的社區棒球隊,咱們的家國榮辱,勝出了人家的休閒娛樂。
  一九九二年,我們奪得了奧運棒球項目的銀牌。當時我們想,奧運獎牌可就如假包換了吧,我們名列世界棒球強國,可就毫無疑問了吧?我們沒有想的是,當時奧運棒球項目尚未開放職業選手參加,我們也沒有多想職業和業餘選手間的落差。當年有線電視尚未正式開放,我們只耳聞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厲害,卻少有人真有機會目睹美國大聯盟棒球的水平。
  二○○六年的今天,世界是平的。十幾年前,老美就質疑我們的棒球隊組成方式,不符合賽會規定,我們也中斷了數年的時間不再參加美國少棒聯盟比賽。今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儘管仍有少數美國大聯盟球員未能參賽,卻毫無疑問是第一次世界頂尖棒球球員的全球性競賽。
  全球化讓資訊透明了,參賽的藩籬去除了,這一次的經典賽,我們在世界棒壇的位置,才真正赤裸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棒球,或許不是沒落了。我們「曾是」棒球世界列強,或許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我們或許沒變,是世界變了,是棒球的世界變了。這對所有球迷,都是一個沉痛的打擊,但是我們不能不面對。

個體戶台灣人出頭天
  我們得面對一個基本的事實:小國寡民的國家,要在以團隊為基礎的球類運動中勝出,本來就是一項極高難度的挑戰。以足球為例,人口數在三千萬以下的國家,只有烏拉圭贏過世界盃冠軍(一九五○年和一九三○年),得過冠軍(五次)的巴西,有一億七千萬人口,贏過三次冠軍的德國和義大利,人口也都在五千萬以上。
  這樣的比較,當然不是說人口眾多的大國在球類競技上必然勝過小國,小國就絲毫沒有翻身的機會。就如同產業發展一般,小國家必須集中資源,把注意力放在擅長的幾種核心項目之上。這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實務上卻往往不是這麼一回事。
  身為棒球迷,我期待高水準的國際棒球競賽;身為中華隊球迷,我希望中華隊能贏得國際棒球競賽。但是身為台灣的棒球迷,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兩種期望恐怕是殘酷地越來越難以兩全了。
  我希望我的預言是錯的。雖然台灣的棒球並不是就沒有希望,沒有前途,但至少短時間內,中華隊再難是我們民族精神之所寄、之所託了。
  台灣早沒了電影工業,但是我們有李安;中華隊要贏不容易,但是我們有王建民。洋基隊的打擊可比中華隊好多了。
  有點無奈,但這是台灣棒球個體戶打天下的時代了。□


[書摘]
王建民與陳致中

老外的「game」,我們叫「比賽」。game可以只是for fun(好玩),比賽卻是為了贏,甚至是非贏不可。

  和他的體育界前輩相比,王建民是很特殊的一位。
  從小到大,不管是少棒出征威廉波特,或是成棒進軍亞運、奧運,大概距正式比賽半年之前,媒體就會開始不厭其煩、轟轟烈烈地告訴我們,這是「史上最強大」的中華隊,奪牌希望濃厚云云。就像二○○四年的雅典奧運,我們有王建民、曹錦輝、陳金鋒、張誌家、彭政閔和張泰山……誰會說不是呢?
  賽後,和我一樣,受過多次心理創傷的球迷一定也想問,怎麼會這樣呢?我們需要一個解答,而媒體最常給我們的解釋則是:失常,表現不如預期。
  這樣的解釋其實頂好,一來,安慰我們不是技不如人,只是時運不濟或臨場表現不佳而已;二來讓我們有所期待,期待下次扳回來——下次總不會再失常了吧?

失常算正常
  等到年紀漸長,看到我們的失常其實是正常,便又不得不問,失常的,怎麼老是我們呢?這問題困惑了我許多年,直到前些天看撞球比賽轉播,我才得到了「頓悟」。
  菲律賓的撞球高手雷耶斯(Efren Reyes)和台灣撞球界的第一把交椅楊清順,是在亞洲撞球比賽中最常奪冠的兩位選手。兩人的球技在伯仲之間,但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是,雷耶斯已年過五十,楊清順則是三十歲不到。對撞球稍有涉獵的人應該都知道,撞球雖然不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體力的運動,但是體力不濟往往會導致專注力下降,進而產生失誤。而失誤的多寡,正是頂尖選手勝敗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年齡偏高的選手儘管經驗豐富,往往很難在比賽的過程中維持巔峰狀態。雷耶斯和楊清順兩人交手多次,互有輸贏。從基本條件來看,楊清順應該更佔優勢才是,但從結果來看,卻又並非如此。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看電視上的雷耶斯,再大的比賽,總是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在緊張對峙的賽況之下,甚至還能耍寶娛樂觀眾一番。而楊清順,和多數台灣的選手一樣,即使你剛從別的頻道轉台而來,也能很輕易地從他們的表情、他們的肢體語言,判斷出目前的戰況如何。咱們的選手(不只是撞球),向來是戰況越緊繃,表情便越嚴肅;情勢越危急,臉色便越鐵青;局面越關鍵,肌肉便越僵硬。這樣的心理狀態,失常當然是正常。
  老外的「game」,我們叫「比賽」。game可以只是好玩(for fun),比賽卻是為了贏,甚至是非贏不可。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成比賽得贏,因為比賽不只是個人的成敗,更關乎家族的榮耀,關乎升學的保送,關乎就業的保障,甚至關乎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這樣的千斤重擔,說實話,任誰也輕鬆不起來。
  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王建民,在以西方人為主的美國大聯盟職棒,竟然還能以「冷靜」、「臨危不亂」著稱,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蹟了。我在投手丘上面無表情、不動聲色、身體舒展的王建民身上,看到了新台灣人。

兩種台灣人
  大概少有人注意,王建民和陳致中都是二十六歲(二○○五年時),台南人。
有「台灣之子」之稱的陳水扁總統的公子陳致中,我整理了一下歷來媒體報導的他的購物清單,包括:積架車、寶璣錶、a.testoni鞋和法樂琪餐廳。這些商品有何共同點?媒體的目光,多數是集中在這些東西有多奢華、價格有多高。
  別誤會,我不是要對陳致中有啥道德上的指控。積架車、寶璣錶、a.testoni鞋和法樂琪餐廳這樣的組合,如果要我猜消費者是誰,我大概會猜是位年過五十、事業有成的企業主(光看a.testoni和法樂琪最有名的愛用者是廣達電腦的董事長林百里,便不難想像)。這不光是價格高低的問題,而是這些產品的市場區隔,原本就是針對中壯年以上的族群。
  二十來歲的陳致中,為什麼總是看上這些一般年輕人覺得「老氣」的產品呢?在我看來,正是因為他的家庭,他的媽媽。陳致中的購物偏好,反映的其實是吳淑珍的品味,吳淑珍年齡層的趣味。就連陳致中的婚姻(陳幸妤其實也是),也是全然在吳淑珍的主導之下完成的——長輩介紹,家長都是扁迷。
  吳淑珍的品味是什麼品味呢?電影「鐵達尼號」裡凱西‧貝茲(Kathy Bates)演的「New Money」或許差可比擬——新貴唯恐被老牌貴族看不起,出於既自卑又自大的心態,而對舊的主流價值照單全收。陳致中這麼年輕,台大畢業又放洋,但是我得說,他卻是徹頭徹尾有個「老靈魂」。
  二○○五年六月十一日端午節那天,陳致中忙著訂婚的同時,王建民正在聖路易被紅雀隊K得滿頭包。拜遙控器之賜,球賽的空檔我也看看訂婚儀式轉播,我看到了新一代的兩種台灣人。□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