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2600009

黑色青春日記

THE VIRGIN SUICIDES
譯者 林明秀
出版日 2002-01-25
定價 $190
優惠價 79折 $150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一本描寫愛情和微妙春思、性和自殺、回憶和幻想,令人驚豔的佳作。

1993年懷汀獎小說類得主
同年美國藝術協會年度風雲書
2001年法國圖書館每月好書榜選書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泰晤士報、出版人週刊、新聞週刊、時人雜誌、哈潑雜誌各大媒體一致推薦!
美國、英國、法國亞瑪遜網路書店讀者好評不斷!

青春是什麼顏色?粉紅如玫瑰雙頰,青綠如枝頭新葉,潔白如鴿子的羽翼,七彩如陽光下的泡沫,還是透明無色如荷爾蒙的分泌?
不,都不是,青春是黑色的殘酷深淵……?
李家有五個漂亮卻特立獨行的女兒,好學而且喜歡一切古怪生物的瑟斯,愛做超齡打扮的瑪莉,保守虔誠的邦霓,鬼靈精、愛漂亮、在學校偷抽菸的拉思,和有點哀愁的小熙莉,她們都在13到17歲之間,正值荳蔻年華,並且個個都是城裡男孩討論的焦點。
在小妹熙莉二度自殺身亡後,母親對四姊妹管教更嚴厲,她們與世隔絕,不准聽音樂、不准參加舞會……生命於她們形同空白,整個家變成孤寂的巨大棺材。
本書透過鄰家男孩的眼光,不斷追隨刺探這些少女的一舉一動,試著想去了解她們的迷惑與苦痛,渴望成為入幕之賓,甚至想要解救她們。但是李家姊妹們,仍然相繼以驚世駭俗的方式,與她們的青春訣別…… 



作者介紹
傑弗瑞‧尤金尼茲 ( Jeffrey Eugenides)
他的短篇小說創作豐富,作品經常發表在「紐約客」「巴黎評論」「耶魯評論」
「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等國際知名媒體上。
1993年,他的長篇小說處女作《黑色青春日記》甫出版,即一鳴驚人。不僅
為他贏得美國懷汀獎年度十大新秀作家、美國藝文協會、葛倫它雜誌美國最優秀新銳小說家等多項大獎的肯定。且先後被翻譯成13國文字出版,受到全球各地廣大讀者群的喜愛。2000年,美國名導演柯波拉之女將這部作品改編搬上大螢幕,讓它進一步獲得迴響。
除了作品備受書評肯定與讀者喜愛,他本人也曾獲得古根漢基金會和國家藝術基金會的獎學金贊助,赴國外研究。曾經任教普林斯頓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紐約與柏林兩地。

譯者簡介 / 林明秀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奧克拉荷馬中央州立大學畢業。曾旅居新加坡三年,目前專職翻譯。
譯有《這樣的男人叫他滾蛋》《教子有方》《新強勢管理術》《保證錄取的面談十大秘訣》《誰把女人踩在腳下》《簡易靈魂出體法》《未來40個有趣現象》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2600009
ISBN:9576077486
頁數:224,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7486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愛與死的奧義書/ 成英姝

故事一開場,就乾脆地告訴我們,李家剩下的那個女兒也自殺了,然後回過頭來說這一切的序曲-頭一個自殺的么女熙莉的死亡經過,最終是為了道出整個來龍去脈,為什麼這五個漂亮女孩要死?

我十四歲的時候讀松本清張的《砂之器》,那是我第一次讀推理小說(儘管在這之前我已經讀過福爾摩斯探案和亞森‧羅蘋全集,但那些小說當時可是十足的「童書」),到現在我仍不知道自己那時是犯了什麼毛病,在故事才進行了大約五分之一的時候,就錯以為作者已經「明示」了兇手是誰。已經知道殺人者了,還有什麼懸疑可言呢?雖然抱著這種質疑,仍然耐著性子看完了,最後才發現,兇手是另外一個人嘛!當時的我很錯愕。

在嚴格而封閉的家庭裡成長的如花似玉的少女,正值青春卻被隔離在那個腐爛的房子裡,如果是我的話,也會想死的。還未開始讀這本書,好像就以為知道了答案。不,不僅僅是這樣的。

《黑色青春日記》是作者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看來是很讓人佩服的傢伙。故事透過於今已經成年的「我」的敘述,來追憶少年時暗地戀慕李家漂亮又奇特五姊妹的點滴印象。作者用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手法,這個手法雖然聰明,但難度很高。被挑選來敘述故事的「我」這個角色,幾乎從未與五個女孩直接接觸過,他的同伴裡(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子當中),有人曾經潛進女孩子們的房間過,有人曾與女孩們跳舞、約會,甚至有人與她們的其中之一做過愛,這個「我」卻從來沒有。所有關於李家女孩的一切,都是經由他人轉述的、從望遠鏡遙遙透過女孩們的窗口窺探的,甚至經由伴隨著進入李家大門的人的心神冥想,而關鍵性的與女孩們作過較深入接觸的紀錄(微乎其微地有過這樣的一、兩個人存在)則散失或不得而知。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幾乎全是「我」細膩的揣摩和理解,充滿高密度的文字敘述。那麼,這樣一個與女孩們從未有過任何直接關係的旁觀者,除了對這幾個有著不可思議吸引力的女孩,抱著青春的躁動渴慕和溫柔好奇之外(他們之中哪一個男孩不是?),是什麼讓他在變成凸肚禿髮的中年人之後,卻回頭追溯五姊妹的成長,企圖追究她們自殺的原因?

也許是他目睹過五個女孩的死亡。

從樓上躍身而下,被鐵欄杆刺穿的第一宗死亡,和最後的那一場恐怖盛宴-活像一首交響曲。任何人若目睹過那樣的場景,閉上眼想像那不同的樂器在同一時刻拉奏,都會痛楚地迷惑:女孩們,為什麼?和我們過去看過的少年啟蒙小說不同的是,女孩們當年的死亡並未帶給男孩某種蛻變的啟示,而是烙在心中一個解不開的謎團。李家五個女孩選擇在她們青春花瓣綻放的時刻死亡,雖然她們其實已經蒼白枯萎了,被幽禁在那個陰暗、敗毀的房子裡,卻仍從窗口發出淡淡青月一般的螢光。就因為對周圍所有的人而言,此時此刻青春已經逝去了,五個姊妹永恆的少女身影,在孤寂的黑夜向遙遠的地方打出呼喊的燈號,如同鬼魅一般不曾凋落的青春,在記憶裡微微地閃爍更詭艷的顏色。

這就是為何作者安排了不再年輕的「我」這個人,來尋訪少女們留下的蛛絲馬跡。我們選擇死亡的原因,不是這勒住我們脖子的家令我們窒息,而是倘使我們活著,我們會和這個酸臭頹敗融而為一,如同你們,如同任何人一樣。所有我們曾經擁有的亮光都會和青春的殼一起層層剝落。李家姊妹或許如先知預見了這城鎮的衰敗,而這城鎮的衰敗是人的全體衰敗宿命的預言。成年人(父母)就像是吃了伊甸園樹上果子的亞當夏娃,純真、自由、原始的想像都失去了,他們非但自己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也將孩子們的翅膀藏在箱底,然後變得髒臭平庸、傲慢死板,一起坐在沙發前看電視。

十四歲的拉思在李家女孩全被禁足、不准上學也不再與任何人接觸之後,變成一個性慾狂,不斷地與陌生男人在屋頂上做愛。拉思令那些男人驚恐且疑惑,也許性之於拉思與之於我們並未劃上等號,但我們都無法感受那意志在拉思的身體裡代表什麼。就像我們一旦發現原先誤認為藍天底下的一隻鳥兒其實是一朵雲以後,便再也無法以為它是一隻真實的鳥了。我們永遠無法以最初始的心情再去看待交媾,也許那並非邪惡、污穢、毀滅,也不是美好、潔白、誠真與親近,我們就是無法回到拉思眼中的原點。

故事的最後,「我」意識到女孩們的死亡是那麼冷酷決絕,她們原來不是被禁錮而悲傷抗議的靈魂,而是微笑著棄絕了生者,並且邀請他們為這演出作永恆的見證。她們找到被藏在箱子底下的翅膀,便毫不留情地飛走了。理解了這個真相,「我們曾經用心去愛她們,而她們卻沒聽見我們的呼喚,她們現在依然沒聽見我們的心聲,就在這樹屋裡。我們已然髮稀疏,腆著肚腩,卻仍苦苦遙望著曾經讓她們孤立隔絕的房間,曾經讓她們孤單死去的房間,無法想像那種比死亡還沈痛的感覺。」「我」在書末這麼說。

是啊,我們曾以為可以領悟你們的孤寂、你們炙熱卻空盪盪的心靈,但我們錯了,我們有過那樣的空虛,但仍不能領悟你們的,但親愛的女孩們,如果分享我們獻上的摯愛,就算光澤熄滅了、銳角磨鈍了,又怎麼樣呢?如果分享我們獻上的摯愛,就算變成平庸、醜陋的成人,又怎麼樣呢?如果分享我們獻上的摯愛,就算整座城鎮都枯朽了,又怎麼樣呢?如果分享我們獻上的摯愛,就算世界荒蕪了,又怎麼樣呢?
看更多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