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家庭聚會,大人總是追著小孩們問:「我是誰呀?」「他是誰呀?」
於是,只見困惑的小孩反問:「你~不知道你自己是誰嗎?」
大人們也常會要求剛學會認字及說話的寶寶問:「這是什麼?來~唸給阿嬤聽!」 
以上這些你覺得很好玩的,對寶寶都可能造成問題!

千萬別對剛學會認人、說話的小孩,追問你明明知道答案的測試性問題,
如果小孩回答正確,但他知道你只是在測試他,也知道這不是正常的一般對話;
如果小孩回答不出來,只是徒增他的挫折而已!

這些都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及表達意願。 

該如何和16-20個月、正在牙牙學語的寶寶溝通、對話並且問對問題?
英國首席語言治療師,同時也是英國皇家口語暨語言治療師學院指導教授的莎莉.瓦爾德(Sally Ward),是被譽為「最會跟寶寶對話」的治療師,她特別提醒大人們,你所提供的協助,將使寶寶終身受益。因為寶寶需要大量的遊戲經驗,也需要你的協助來理解相關詞彙,才能運用這些詞彙。

 

了解寶寶的注意力狀況

你必須對寶寶注意力發展程度保持敏銳。目前寶寶的注意力時而快速變換焦點,時而長時間一心一意地專注在自己所選的物品或活動上。如果你很清楚這些差異和轉換,就不難看出寶寶現在是什麼狀況。 

不要把自己設定的注意焦點施加在寶寶身上

不要試圖引導寶寶的注意力,尤其是當他全神貫注於某事物上時,這只會讓你們都感到挫折,因為他就是無法聽你的話,你必須等待。我記得我大兒子小時候曾專注地把積木投進一個紙管中,經過很長的時間,我在一旁急著想給他看一個超酷的新玩具,但我們真的不能強迫這個年齡的寶寶,專注在我們所選的玩具上。 

跟隨寶寶的注意焦點

當然有時你也可以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有趣的事物上,尤其是在遊戲時間以外,但請在這段全神貫注的時間裡,讓寶寶成為領導的那方。有許多針對共享式注意力如何影響寶寶的研究清楚指出,大人跟隨寶寶的注意焦點,寶寶更容易學會新詞彙。

所以你應該努力找出寶寶心裡在想什麼,然後針對那件事發表意見。他是希望你說出名稱呢?(「那是一隻河馬。」)或希望你以該物品做一些事?(「我們來讓泰迪熊跳起來?」)或他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感興趣,你可以加以解釋?(「它破了嗎?」)寶寶很懂得以手勢與臉部表情來溝通,所以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通常不難。順其自然,讓寶寶自由地把注意力從某物轉移到另一物上,總有一天寶寶自然會做好準備接受大人的引導。

 

請你不要這樣做! 案例【不要評論寶寶怎麼說或說了什麼

我不知道巫瑪和她的父母誰比較挫折,巫瑪是期待已久的第一個寶寶,生活在大家庭裡,是家人眼中的寶貝。幾乎每次她說了什麼,大人都會開心地在她面前講給其他人聽,這讓巫瑪感到很忸怩,於是不再講話。她想溝通的強烈欲望,顯然與她強烈的不自在感互相衝突。家人發現問題出在哪裡後,只在她聽不到的時候,才分享對她卓越能力的興奮。於是,巫瑪很快又開始快樂且頻繁地說話了。

1. 避免負面語言

寶寶的探索仍可能涉及試圖爬上高物、研究你昂貴的裝飾品等危險行為。你必須親身去移開他,不要用連我們都不喜歡聽到的語言來阻止他,如「停下來」「不要碰」「立刻把那個放下」等。你要讓他覺得聽你的聲音很愉快。

2.避免問無意義的問題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除非你需要知道答案,否則不要問他問題。例如,問他「那是什麼?」「那隻牛說了什麼?」這些問題毫無意義。如果他已經知道答案,你並無法增加他的知識;如果他不知道答案,這麼做只會讓他覺得不愉快。

請你不要這樣做!案例【不要問問題!

克利斯多福的父母快急瘋了。他很早就開始說話,讓全家人都很高興,不過後來他的耳朵多次發炎,可能影響了他的聽力,就開始專注在看與操作上,較少開口說話,因為他覺得處在與哥哥姊姊共享的吵雜環境中倍感壓力。他父母發現他話變少了,於是做了多數父母都會做的事--以無數的問題試圖讓他開口,如:「這是什麼顏色?」「牛說了什麼?」「這是什麼?」克利斯多福很清楚知道,父母明明就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於是壓力更大了。結果他的話越來越少,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我們打破了這個惡性循環以後,克利斯多福的語言發展便非常驚人地快速進步。

由經驗看來,父親要做到不問問題似乎很難,很多父母就是無法忍住不去問一些問題來讓寶寶開口如果你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寶寶反而能更快開口。也盡量請其他人不要問寶寶這類問題,如果我們以正確的方式跟寶寶說話,寶寶該說話時就會開口說話囉。


--整理自兒語潛能開發專家《0~4歲的兒語潛能開發寶典
  全球暢銷10年!英國皇家語言治療師專業研發

本文出自媽媽餵合作夥伴: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