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雄因「守護民主.停建核四」禁食第七天時,出現震撼人心的變化。他一大早回到宜蘭,前往母親與雙胞胎女兒墓園與古厝祭祖。令人不禁擔心他是否在進行告別。不過,林義雄後來對奐均寫下「故鄉的泥土和氣息,似乎使我產生了新的活力。」

林義雄常常對逝世的母親和雙胞胎女兒們寫信說話。在1984年出獄後,1985年前往美國哈佛、英國劍橋、日本筑波等學府潛心進修,他的筆記整理成《去國懷鄉》,而不時出現他寫給母親、寫給女兒的信。尤其是她們的生日與忌日當天,問候請安,交代近況,猶如寫給真實人間:

「長高許多了嗎?書讀得怎麼樣了?爸爸已經六年沒有看到你們了。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唱歌、跳舞嗎?好好陪祖母在那篇玩吧!」(1986/2/28)

「爸爸今天在倫敦路上走,覺得妳們好像一直在身邊。妳們喜歡這個大都市嗎?不!為什麼?沒有台北好!台北有什麼好?因為我們的家在那裡。」(1988/2/2,雙胞胎14歲生日)

「作完了您的五周年紀念,我決然離開了您和家園,流落異鄉,作著錘鍊身心的工作,希望有一天真能有能力讓您死得有價值。」(1986/2/28)

「かあちゃん,亮均和亭均都還乖吧?有您陪著她們,我很放心,只是不要太寵了她們。」(1987/2/28)


◎林義雄常常陪亮均、亭均彈琴唱歌,他們最喜歡「我的邦妮」。
這首流傳百年的蘇格蘭民謠中的「邦妮」,指的是18世紀蘇格蘭王子查理,他想要從英國人手中奪回王位,但不幸失敗。查理王子長得極為俊美,才能偽裝成女僕逃走。這首歌就是在追思逃亡海外的王子,希望他早日回來。這首曲子廣泛流傳,除了適合兒童聽唱,巨星披頭四、Ray Charles都各有版本。

人在他方的林義雄常常寫著,想趕快回到家鄉陪伴在她們身邊。在母親忌日的當天,林義雄則以禁食一日來紀念。而在自己的生日當天,他總是會想著母親,靜靜地反省自己是不是有所辜負母親的辛苦

關於這點,他在《只有香如故》的〈生日〉篇多所說明,就是從自己的母親去世後,開始接受「母難日」的思想,因此自己過生日沒有任何慶祝形式,也不太熱心去慶祝別人的生日。他還建議或許應該是在自己生日當天辦個活動來感謝母親,而母親在子女生日那天則可以表示她的欣賞與鼓勵呢!

かあちゃん:                   

又是一年了,雖然經常想著您,可是卻沒法知道您那裡的情形。生活還過得去嗎?亮均和是不是都很乖?一年來,世間事有許多變化,不過我想那都不是您關心的,還是說一些您想知道的事吧!

奐均已經16歲了。相當乖,功課很好,鋼琴也彈得很不錯。我和素敏都很注意她的身心健康,希望這個您最疼愛的孫女,會一直是人人疼愛的女孩。素敏和奐均住在加州,她在附近的學校讀書。這年紀了,上課讀書當然不輕鬆,不過她相當用功,和我一樣,都想將來做點事安慰您。我去年夏天哈佛畢業,九月來英國劍橋,研究英國內閣及議會制度,現在正在寫一本書。一切進展都算順利。這一年來,我們三個人的身體也都好。尤其是我,就像您在世時所希望的那麼健康。

我在今天早上去教堂參加晨禱,晚上參加晚禱。只是想求神照護您和亮均、亭均。其實我並不認為一定要上教堂才能求神,也不認為必須我們去求,神才會做祂該做的事。可是除了這樣以外,我已經沒有什麼方法,來表示對您的懷念。這點心意,想您一定會很高興地接受,就像您在世時,接受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孝心表示一樣。

かあちゃん!沒看到您已經整整八年了。可是時間越久,您在我心目中的影像越清晰。離得您越遠,卻越覺得您隨時就在我身邊。只希望上天和您多保佑,使我能早點完成在海外的工作,回到家鄉陪伴在您身邊。

 兒 義雄 2.28.1988于英國劍橋


當獨生女奐均成為人母,而且還成為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註:她所著《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出版八年來始終長銷,年年登上親子書榜Top3),林義雄也不免與她談了身為父母及子女。

「奐均:

大部分的人在心智還沒有成熟以前,也就是還停留在孩子階段,經常有些幼稚行為的時候,就當了父母。這對孩子來說,是相當危險而不公平的事。好在婚姻的價值並不單單在生養子女,也在使幼稚的父母,因為養育子女而成熟。所以當父母的人,尤其是第一次當父母的人,必須深切體認這個事實,把養育子女當成自己成長的機會,虛心努力地學習如何做個盡職成功的父母,切忌自以為是,以自己幼稚的作為加在子女的身上。」

他提出父母不應該做的五件事,例如「不應該認為小孩子不懂事」「不該期待孩子有成年人的表現「不應該對孩子說謊」「不應該期待子女代理自己完成心願」「不應該存有養兒防老的心理,他認為只要這樣,在養育子女上就成功一大半了。

◎林奐均與家人參加圓神30週年尾牙,2014年初

另外再努力一點,對子女的成長會有更大的幫助:

一、樹立榜樣

用言詞來訓誡子女,通常不會有好效果,所以最好避免掉。榜樣是最好的訓誡,也是最可能影響人的東西。父母的德行和惡習也多半會在子女的身上產生影響、留下痕跡。所以父母必須在日常行為中,努力求真求善求美,使這樣的良好生活自然地教育子女。爸爸常說:「小孩子不需要教導,應該接受教導的是大人。」就是這個道理。只要大人學好、做好,小孩子自然有樣學樣,大人自己不走在正路上,卻要孩子走上那條路,當然是難上加難而幾乎不可能了。

二、學會從容、鎮靜和忍耐

人的成長相當緩慢,好習慣的養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子女的一再犯錯、一再失敗也是必然的現象。所以想幫助子女成長的父母,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其次,在子女心目中,父母是他們的保護者、支持者,是困難中的求救對象,實現願望的力量來源。所以當子女處於危險的情境時,父母必須能從容應對,當子女要求實現某項願望時,必須能鎮靜分析是不是可以給予滿足。一般說來,遇事大驚小怪、驚慌失措的父母,破壞了子女安全感的建立。讓子女予取予求的父母,養成了驕縱的孩子。

三、學會習慣性由衷地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您」「我愛您」

人總難免會犯錯,在與子女的互動中,父母必定會有做得不好、做得不對的地方。一發現有這種情況,就應該勇於認錯,對子女做適當的解釋,並說對不起而請求原諒。

其次,孩子比大人更喜歡也更需要和人互動,幫人做事、表示親密都是互動的方式。對這種服務和愛心的表現,表示感謝和欣賞就是在鼓勵他再度重複,長久下來就使孩子養成了樂於助人、樂於向人表示愛意的習慣,而向孩子說「謝謝您」「我愛您」和以上的勇於認錯而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本來就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來到人間,需要維持生存所絕對必要的食物和衣服,這是一般父母都能供給的。他也需要一步步地獲得獨立生活的能力,一般父母也多有能力教導,只是有程度好壞之差而已。他更需要對生命的熱愛,使他覺得活著很快樂、很有意義,覺得活在這世界上很美好。這種需要只有快樂的夫妻、幸福的父母才能提供。因為人不可能給予他人自己本身所沒有的東西,不快樂、不愛生命的父母,自然養不出快樂而熱愛生命的子女。所以一對夫妻如果想要成為成功的父母,首先必須建立起能使自己快樂的家庭生活。

奐均,爸爸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父親,這封信裡所說的,也大多是我應該做而沒有做好的。寫出來,一方面是讓您知道我的一些失敗累積成的經驗。另一方面,是想告訴您,惇惠姊妹們的好表現確實是您作為一個成功的母親令人羡慕的成就,在她們將進入青春期前,想來您可能會感受到更大責任的壓力。所以爸爸想和您分享一段Carl Hilty的話。

請給你們的子女快樂的青春吧!
為了使他們能平穩地緩和人生的重擔。
年輕時得到許多愉快經驗的人,
常能輕易地忍受不如意的事。

祝您

成為快樂的母親

爸爸

2012.9.6

◎林義雄抱孫的喜悅,Phyllis Linton繪製◎

在《只有香如故》中,林義雄對於女兒的稱呼總用「您」。或許許多讀者們不太習慣。親子作家番紅花,就是因為很好奇,而開始以「您」來給兩個女兒寫信。她竟發現隨著寫下『您』這樣的稱呼,我寫信的心情隨著謙卑、謙遜,而不自覺揉去了母職的威權與瑣碎,我沒有想到在信的世界裡,隨著稱呼孩子們為『您」,我也有機會成為一個謙卑的母親。


做父母很難,做子女也不容易。林義雄在〈子女〉這封信裡,也是寫給所有的子女:

人生是向神學習的旅程。這個旅程不是個人的,而是全體所共有。它也不是百年人生可走完的旅程,而必須由千百世代不斷共同努力去達成。所以子女在這個旅途中,應該是父母最親密的伙伴或是最可信任的接棒者。為了使子女能在自己離開之後,順利地克服障礙而前進,父母必須設法使子女超越自己。也就是說,父母在教養子女時,不能只教他像自己一樣能適應目前的環境,而要培養子女使他有能力創造或適應更高文明的未來。當然,子女也必須知道,自己能夠超越父母,是父母苦心培育的成果而心生感激。

做父母很難,做子女也不容易。從稍微懂事開始,子女就應該知道,自己在學習如何長大成人的時候,父母也正在學習如何做個好父母,自然難免犯錯而做出令人不滿的事來。如果孩子幸運地碰到能自我反省、勇於認錯的父母,那麼要有這樣的認知就比較容易。如果不幸遇到死不認錯的父母,那麼子女要是能認知父母也是會犯錯、會死不認錯的常人,就比較不會因此而受傷,和父母互動起來也比較容易。

成年的子女,心智是不是成熟,有一個重要而正確的判定標準,那就是他對父母的態度。看他能不能寬諒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犯的一切錯誤;看他會不會了悟從前覺得父母說話不得體、動作很笨拙、意見很可笑,只不過是自己幼稚的錯覺而已;看他能不能體恤老邁父母的軟弱無助,而以愛心耐心善待他們。

大部分的子女都是在失去父母後,才達到這樣的成熟境界而後悔自責。我們有什麼辦法使他們早點成熟呢?

祝您

教養出超越您自己的子女

爸爸

2012.9.15


林義雄的身邊,還有一位很重要的「母親」,就是妻子方素敏。儘管他在信中深切與女兒談到「同伴」與「婚姻」(還提到離婚/同性婚/婚姻制度的改進!),只是從方素敏在家書《只有香如故》附錄中透露,林義雄在家庭悲劇發生後,對她和女兒幾乎相應不理;直到她決定返台競選立委,彷彿才驚覺母女的需要,終於在奐均12歲生日時,寫下第一封家書。而林義雄出獄後對妻子說,他當時對人生全盤的懷疑迷惑,實在是不願對妻兒寫任何一句不是發自心中的話。

但這麼多年來,妻子的相伴,在林義雄之後的筆記中不時可見心情,他逐漸欣賞妻子的善良與柔韌,不斷加深對她的愛和尊敬,甚至覺得自己差她太多而慚愧,因此非常珍惜與妻子單獨的相處(時於日本求學)。也因此,在他交代奐均有關身後能做兩件讓他高興的時,特地提到:「多年來,爸爸一直會因為人家偶爾一句『偉大』的讚美而感覺羞愧。我常想,我們家裡夠格稱為偉大的,應該是您媽媽,不管任何人稱讚您媽媽『偉大』,我都會認為很適當而欣然接受。


只有香如故》中的每封信,林義雄都是對著女兒奐均所說,然而他並沒有忘記沒有機會成為母親的雙胞胎女兒,在翻開書籍的第一頁,讓許多讀者立刻紅了眼眶:

給亮均、亭均:
相信你們已經活在爸爸的理想國度。



--本文整理自《慈悲.希望.愛》《去國懷鄉》《只有香如故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書是活的」粉絲團,速知更多好文章!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