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前所未見的北歐犯罪小說。

作者顏思‧拉比杜斯曾自言,創作《錢途末路》的真正動機,是為了徹底顛覆北歐犯罪文學傳統。原因無他,只因「謀殺案→偵查→解謎」的寫作公式,已無法反映真實的犯罪世界,也讓讀者與這些故事的真正主角「犯罪者」距離更遠。於是他決定摒棄私家偵探、記者和警探,讓犯罪者親自扮演要角,而所有情節,都在最真實的斯德哥爾摩街頭上演。

這樣的創作,對身為犯罪辯護律師的作者來說,是一種「療癒過程」,也是重新反思工作時所見所聞的機會。《錢途末路》的誕生是出於作者的一種「需求」:為自己的良心解惑、也為法庭上曾遇見的一群少年發聲。觸發這股「需求」的場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我在法庭出任辯護律師。那場審判中,三名少年被控闖進公寓持械搶劫,被判處很長的刑期。審判結束後,法官問他們:『五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料其中一名少年卻忽然暴怒,不顧警衛制止便粗暴地站上椅子,大聲叫囂起來:『你們什麼都不懂,不懂我們的出身、不懂我們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你們眼中的犯罪,就是我們過的正常生活。這就是唯一的生存方式,是我們人生唯一的出路。』」

就這樣,拉比杜斯生平奉行的價值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瀾。當晚回到家,他便坐到電腦前,首次敲起鍵盤,開始寫作。他寫的正是法庭上這起持械搶劫案,不從受害者的角度切入,也不寫警探如何偵破案件,而選擇從少年的視角、從犯罪者的角度出發。他面對自己熟悉的斯德哥爾摩,掛念著,在這座大城市的陌生人海中,竟有人將犯罪視為一種「正常」。這樣的思索除了帶來困惑,也激起了好奇,於是拉比杜斯決定更深入探索這群人的內心,帶讀者踏進這個「犯罪是唯一出路」的黑色世界。

***

拉比杜斯認為,瑞典是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雖然有些人或許持相反見解,而這件事在當地也成了敏感議題,但就他所觀察,當今的瑞典確實如此。「階級」也成了書中三位主角的原動力──擺脫出身的階級,進入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原文書名Snabba Cash意即「easy money」--輕易就能賺到手的錢,亦指不義之財──其實多少有點諷刺,對三人而言,唯有「快速致富」一途,才能抵達他們所嚮往的生活,其他的選擇對他們來說,根本不予或無法考慮。

小說中提及的夜店、黑幫聚集地,幾乎多為真實存在,甚至可作為斯德哥爾摩觀光指南。拉比杜斯提醒,無論你是斯德哥爾摩的觀光客或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要是在夜裡踏進了一家酒吧,可要當心在寄物處遇見來收保護費的黑道分子。故事中發生的一切,並非如想像中那麼遙遠,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或多或少,都曾遊走在這個地下世界的邊緣。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