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為,邁向成功只有兩條路:靠天資,要不就是靠努力練習。

其實,你還有第三條成功之道──逆向工程!

從頂尖創新者、企業家、運動員,到藝術家、作家與廚師,許多不同領域的人都在悄悄實踐「逆向工程」。這些業界頂尖人士如果不是先解構了別人的成果,絕對不可能達成他們現在擁有的成就。

關鍵就是,大量收集成功範例,解構找到成功配方,加上自己的詮釋,就能打造屬於你自身版本的成就!

 

賈伯斯的逆向工程

無論蘋果向媒體推銷了什麼樣的英勇故事,比爾.蓋茲知道事實真相:麥金塔從來就不是蘋果的發明,而是從全錄這家位於紐約羅徹斯特的影印機公司獲得的點子,經由「逆向工程」產生的結果。

一九七○年代,在賈伯斯還是高中生的時候,全錄面臨一場生存危機。該公司的高階主管認定無紙辦公室是未來無可避免的發展,而他們並不打算被動等待那樣的未來降臨。為了投入創新研究,全錄在加州成立了帕羅奧多研究中心,簡稱「全錄帕研」。

這座研究中心立刻開始大量產出新點子,原因是這裡罕見地結合三項優勢:豐厚的資金、擁抱風險的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的機緣巧合。當時矽谷充滿傑出的工程師,而全錄帕研來得正是時候,因此得以廣納人才,還給他們完全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全錄帕研無數的發明當中,有一項是一部大多數人從沒聽過的個人電腦,名叫「奧多」(Alto)。這部電腦的許多特徵,後來都成了麥金塔與眾不同的特色,例如:讓電腦變得比較容易使用的圖像,還有用來下達指令的滑鼠。唯一的差別,是奧多研發出來的時間,比麥金塔整整早了十年。

 

 

全錄知道奧多絕對有價值,只是不曉得價值究竟有多高。他們把奧多視為一件利基產品,一種高級辦公室限定的設備,以為大概只有頂尖大學和大型企業才會感興趣。

他們會這麼認為確實難怪,因為全錄的奧多要價超過十萬美元(以當今的美元價值而言),而且一次的最低購買數量是五部!所以就算是最富有的美國人也不會有購買奧多的預算。

全錄有個盲點。該公司的高階主管有許多都是在一九四○與五○年代期間長大成人,普遍認為打字是祕書的工作。他們完全想像不到電腦有可能成為居家用品。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絲毫不吝於向訪客展示奧多,包括在一九七九年展示給賈伯斯看。

賈伯斯當下就著迷不已。「你們坐擁一座金礦。」他對那個負責介紹奧多的全錄工程師說。在展示過程中,賈伯斯幾乎沒辦法靜靜坐著。他越來越激動,顯然遏制不了內心的興奮。他一度脫口而出:「我實在不敢相信全錄竟然沒有善用這項產品。」

事後,他隨即跳上車,直接趕回辦公室。不同於那些古板的全錄高階主管,他徹底體認到這項發明的重要性。賈伯斯認定自己窺見了未來,而他可不打算枯等全錄發現這一點。「就是這個!」他對他的團隊說,「我們一定要做出這個東西!」

一夕之間,由滑鼠操控的圖像使用介面就成了蘋果開發的核心焦點。不過,他們並不是要抄襲奧多。賈伯斯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他要把滑鼠簡化成只有一個按鍵,也要利用電腦的圖像能力顯示藝術字體,還要找出技術上的解決方案,把奧多高得離譜的價格大幅壓低,讓個人電腦能夠普及大眾。

不過,在他能夠做到這些事情之前,必須先向他的團隊提出簡報,分享自己看過奧多後所記得的一切,詳述奧多的特色、功能,還有設計。接著,他們要進行反向研究,從奧多的功能推測出那部電腦是怎麼製造出來的,目標是要利用獲得的資訊研發出一部開創性的新機器。

 

 

創新者都在做的逆向工程 

賈伯斯的做法不算不尋常。至少在矽谷,突破性產品經常都是奠基在逆向工程獲取的洞見之上。

如果當初康柏電腦沒有針對IBM的個人電腦進行逆向工程,並利用他們由此得到的收穫開發出可攜式電腦,我現在用來打出這句話的筆電就不會存在。

我現在握在手裡的滑鼠深受賈伯斯的影響,但這項發明真正的功臣也不是全錄,而是史丹福大學研究員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

他在一九六四年打造出一個四四方方的木造原型裝置,利用內嵌的金屬圓盤追蹤移動位置。全錄對於英格巴特的這項發明並不陌生,他的辦公室距離全錄帕研只有九分鐘路程。

就連我現在用來撰寫這些文字的 Google Docs 軟體,也不是憑空出現,而是仔細分析既有的文字處理應用程式之後的結果。

 

所謂逆向工程,就是系統性地拆解物品,
以便探究其內部運作方式,從中獲取重要的洞見,
而這種做法不只是科技產業引人入勝的特徵之一。
對於為數驚人的創新者而言,這似乎是種自然而然出現的傾向,是先天的喜好。

 

麥可.戴爾(Michael Dell)在十六歲生日收到的禮物是一部蘋果二號電腦,他卻根本沒有開機使用,而是一語不發地把那部電腦抱進他的房間,關上門,然後把整部機器徹底拆解(他的爸媽因此驚恐不已),以便檢視那部電腦是怎麼製作而成。短短幾年後,他成立戴爾電腦公司。這家公司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使用者可以依個人需求客製化自己的電腦。

Google 的賴利.佩吉(Larry Page)九歲時,他的哥哥把自己的螺絲起子拿給他玩。他利用那些螺絲起子拆開了爸爸的電動工具,以便窺探裡頭的結構。

還有亞馬遜的貝佐斯,他的母親賈克琳總是覺得自己兒子和別人不太一樣。她還記得自己是在什麼時刻發現的:就是看到她才剛學會走路的兒子想拆解自己的嬰兒床。

 

即時學習,持續精通新技能 

由以上例子明顯可見,矽谷對於逆向工程並不陌生。科技創新者可以藉著這種做法向同時代的頂尖人物學習、在開創的觀念之上進一步發展,並且占得先機。

要是逆向工程也能為你帶來相同的效果呢?

 

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全球頂尖創新者、運動員、藝術家共同實證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