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唯一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頭銜的台灣建築師。曾獲《天下雜誌》選為「影響200飛越2000」人物。行事低調,卻是台灣最具正面影響力的人之一。著有《人生基本功》。


我在事務所的辦公室裡工作時,大門敞開,這是我的習慣,任何同事有任何需要都可以隨時走進我的辦公室,找我談事情。

「叩。叩。叩。」

輕輕的敲門響起。

我抬眼一看,走進來的是所內一名表現相當傑出的年輕設計師,表情既靦腆又困惑。

「潘先生,您有空嗎?我有些事想要跟您談談。」

我們兩人在沙發坐下,這名年輕設計師緩緩抬起頭看著我,說:「是這樣的,已經有一陣子了,我覺得工作上好像碰到瓶頸,我覺得自己一直倒東西出來,卻沒有裝新東西進去,我覺得好累,卻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我在想,是不是應該再出國念書,好好充電,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邊用電,一邊充電

不少人在職場上工作三、五年後,便會碰到瓶頸,有人成功突破,有人苦於無法突破,以為只要暫別職場請長假或出國進修,瓶頸自然能迎刃而解。

我自己也曾有類似的想法。

開業之後幾年,事務所的規模從原來的三人公司,逐漸成長為十幾人的小型事務所。這其間,一些案子執行順利,但也有很多案子並不順利,有時候我覺得太煩,覺得以前學的、可用的能力好像有點枯竭。是不是應該再出國進修?

但我並沒有馬上再出國進修,因為,一些有挑戰性的案子出現了。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中心便是一例。

當時,台灣沒有任何建築師有經驗,能夠設計出一個包含生物科技研究、實驗與試產的建築物。我接下這個案子,大量閱讀生物技術專業資料、到國外生物科技實驗室和工廠考察、學習先進的專業經驗與知識。也就是說,為了這個案子,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最尖端的國際經驗,雖然辛苦,卻將能力擴展到生物科技的領域。

這個過程使我明白,碰到工作瓶頸時,停下來出國進修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用手機來比喻,不應該是「電用光了,關機充電」,以為繼續升學是唯一選擇;而應該是「一邊用電,一邊充電」,不斷以新挑戰來突破瓶頸,持續充電。

持續充電有很多種方式,你可以專找大的挑戰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工作上沒有大挑戰,你也可以幫自己設定挑戰。


怎麼設定?

比如你每次都用同一種方式來處理某一件事情,結果都做得很順暢,如果下一次再做這一件事情時,你是否能試試新的、更好的方式?

現在的知識變化快速,你過去以為最好、最正確的方式,或許早就有更新更好的法子。如果你每一次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沿襲舊法,而是求新求變,就能常保能力更新。

以我自己而言,我們事務所成立動畫組,對外競圖或簡報時常常使用3D動畫,讓業主了解設計概念及建築物未來完工後的樣貌。我雖然不會作動畫,但是我至少知道新的變化,知道怎麼回事,就算不會操作,也不至於講出外行話,或在下判斷時過於離譜。

有人可能問:你是個建築師,為什麼會了解動畫?

重要的是態度。

我抱著好奇的心情、覺得「這件事情似乎很好玩」的態度來看它,想要了解它;既然我覺得好玩,去搞懂它為什麼會覺得辛苦?用這種態度去看很多事情,過程與結果都會不同。

我跟太太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工作」,周末亦然,我們想要知道某些訊息或資訊就上網查,也會看報紙、期刊和雜誌。我們很少看電視,一年打開電視機的次數可能不超過五次,因為覺得大部分電視節目很浪費時間。我們的生活過得很豐富,隨時都在學習。


不舒適感只是暫時的

所以,年輕人碰到工作瓶頸時,說要請長假或辭職出國進修,我都會勸他們再好好想想。

碰到工作瓶頸,身心難免不舒適,但你一定要告訴自己,這種不舒適是短暫的,當你克服了,功力就會增進一級。好比武俠小說中的少林武僧練功,練武、過關的時候當然不會舒服。

可是,身在其中的人該怎麼克服這種不舒適狀態?

我的答案是:就再撐一下!不要在覺得很困難,或覺得熬不過去的時候放棄,你一定要熬完了,學會了,到時候你如果還是不想做,才放棄。

學琴的過程就是一個例子。

小女兒四歲開始學小提琴,從此經歷學琴每個階段的瓶頸歷程。她剛開始學著用小提琴拉出聲音,覺得很好玩,但聲音並不悅耳,好不容易才克服。她很幸運地碰到了好的啟蒙老師。當時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時任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主任兼教授)領導台北兒童管絃樂團,我們就帶她向馬孝駿學琴。他的教學很有耐性,欣賞並鼓勵她,小女兒一步步晉級,表現越來越優秀。小學畢業之前,很多樂團獨奏的機會都是找她。

可是,後來馬孝駿覺得年紀大了,移居到法國去,小女兒只好換老師。其中有個老師對學生很嚴厲,還會摔東西,她學得很痛苦。我們夫妻倆就幫她換老師。

當時,蘇正途(現任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剛留學回國不久,小女兒改跟他學。學小提琴通常會有很多次瓶頸,蘇正途教得滿不錯,讓她能一關關克服。但後來學校的課業比較重,她就不想學了。

我們夫妻倆對她說:「妳現在只是碰到一些瓶頸,放棄了非常可惜,妳能不能試試看,練到每次上課時,蘇老師都跟妳說『很好』的境界,到那時候妳如果還是不想再學琴,妳就可以不學。假如老師說三次或五次『很好』,那天上完課,我們就買老師家附近麵包店妳喜歡的蔥花麵包給妳吃。」

她經過鼓勵,繼續撐下去。結果,有一次她去上課時,蘇老師說了十七次「很好」,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這時候的她已經克服了瓶頸與不舒適的階段,當她仍然決定不要再學琴,要專心課業,我們夫妻倆也同意了。

有趣的是,雖然她停止學琴,有時候我們夫妻下班回家,在家門外就聽到她的琴聲,因為中學的課業壓力重,她為了紓解壓力就會拉拉琴;這就是克服瓶頸了。她的姊姊也是這樣,壓力大時會彈鋼琴紓壓,還自己作曲。後來到英國讀書,甚至加入學校的弦樂四重奏團,樂器對她來說已經是個能享受的工具,不再是障礙,或是件痛苦的事。


克服成長瓶頸

學琴是這樣,念書是這樣,工作上也是。不要隨便放棄,再撐一下,熬過了瓶頸,你學會了,才可以選擇放下。撐過去,你會發現沒有那麼困難。

我們事務所在過去三十年來做過將近五百個案子,裡面有各種不同的建築類型,不同的建築領域,不同的業主。我們在很多領域都有很好的表現,後來變成我們事務所的專長,這些都是同事們一起克服瓶頸而成就的。如果沒有去試,去通過那個關卡,不僅沒有權利說放棄,也提升不了專業。

比如,剛開始做生物技術中心時,我也沒有設計「發酵槽」的經驗,而其中最困難的是要聽得懂生技界人士在講什麼,不能「知其所以然」至少也要「知其然」;對生技界的事情要多少了解一些,哪些事情應該特別注意,什麼樣的錯誤不能犯,這些都必須要培養。

又比如,科技產業的進步速度非常快,國內科技公司在蓋廠房時,開出的需求隨時都在變;廠房越早完工,就越快能生產,晚一天完工,業主的損失動輒上億。

為了配合科技產業的特性,我們事務所設計科技廠房時的作業程序與一般案子完全不同。一般案子都是一個階段作完才能做下一步,比如完成設計發展階段,才能畫細部施工圖,才能作預算,再申請執照、動工、開挖、按圖施工。但在處理科技產業的案子時,則必須採取快車式設計(fast track),剛開始時先掌握廠房的規模多大、生產線的規劃等基本資料,並為了爭取時效,先將基本結構設計好,基地先開挖,再一邊做結構,一邊進行廠房的細部設計。

某指標光電廠房就是一例。廠房晚一天完工生產,業主就減少約一億的收入,科技公司蓋廠的投資向來很大,動輒數百億,建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科技廠的建廠經費都是跟銀行貸款,每一天都有利息負擔,晚一天完工就是成本。面對這種案子,我們事務所是戰戰兢兢,跟時間賽跑。

所以,我們執行科技廠房專案的團隊成員壓力都很大,也都曾遇過工作瓶頸,但我們很幸運,許多同仁都能克服困難,順利過關。


過程中,事務所也一起通過了成長的瓶頸。

剛開始,我們都倚賴某幾位同仁做這些案子,可是後來越來越多科技廠房找我們設計,案子越來越多,這幾位有經驗的同仁不可能身兼多職。幸運的是有更多同事加入陣營,經得起磨練,一起扛下這些專案,共同克服這些關卡,最後他們都成為好手。因此,具備能與時間賽跑之專業能力的人員也越來越多,我們事務所克服了成長的瓶頸,躍為精準專業分工、兼具設計能力與效率的大型事務所。可以說,新竹科學園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科技廠辦是由我們事務所設計的,業主包括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龍頭公司。

回顧這段歷程,我很慶幸事務所在面對每一個瓶頸時都能堅持不放棄,努力過關,提升到新的層次。

下次再碰到工作瓶頸,覺得累,覺得枯竭,覺得不順暢時,別總是想著「關機充電」;先改變態度,不要放棄,再撐一下!過了關,你就能享受成就感,有朝一日,晉級為專業領域中的武林高手。


好文出自《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