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美國CBS「60分鐘」報導,中文簡介


我是可汗學院的創辦人,也是元老級的工作人員,我名叫薩爾曼.可汗。讓世界
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都能享有免費教育,一直是學院的目標。而我寫下《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是因為我相信教育與學習已來到一個千載難逢的轉捩點。

傳統教育早已無法滿足我們日新月異的需求。傳統模式將學習變得被動,但世界卻需要我們主動處理資訊。傳統與新式教學出現了裂縫,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墮入深淵。

真正重要的不是畢業比例或考試成績,而是這些事物在人生中代表著什麼。關鍵在於天賦被發揮或虛擲?尊嚴被重視或抹煞。

我深信,所有人的教育都與我們息息相關。誰知道下一個天才會在哪裡出現呢?某個非洲村落的小女孩也許會發現癌症的療法, 某個新幾內亞的漁夫之子也許會對海洋生態提出驚人洞見。我們怎能讓他們的潛能白白浪費?如果科技與資源都許可,我們怎能不提供他們一流的教育?我們缺的只是遠見,還有願意行動的勇氣。

2004年開始,在偶然的狀況下,我開始實驗一些似乎會成功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我不過是以全新方式應用早已被證實的原則。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只要結合科技容易普及、易於取得的特性,這些實驗很可能讓我們認知中的教育完全改觀。

在我各種實驗中,有一個實驗發展出自己的生命,那就是我上傳至 YouTube 的數學教學影片。當時我並不知道怎麼進行最好,也不知道計畫能不能成功,更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我上傳的內容。我在嘗試與錯誤中前進(沒錯,犯錯是可以容許 的)。當時我白天是避險基金的分析師,工作繁重,時間非常有限。但短短幾年內我終於明白,虛擬教學才是我的熱情與使命所在。我在2009年辭掉工作,全心打造後來的可汗學院。

可汗學院聽起來堂皇,但運用的資源卻近乎貧乏。學院有一部電腦,一套價值二十美元的畫面截取軟體,外加一塊八十美元的手寫板。手繪圖形與方程式時,我用的 是微軟小畫家(筆跡常常有點抖動)。除了影片外,我還寫了一些出練習題的軟體,放在我租的伺服器主機上(月租五十美元)。這個學院的教師、資訊工程師、校工、管理人員加起來只有一名,那就是我。校內預算總額等於我的存款。大部分日子我都穿著六美元一件的T恤與運動長褲,對著螢幕講話,大膽地追求遠大夢想。

我的夢想不是創造熱門網站,也不是在教育論戰上颳起曇花一現的旋風。也許我是在癡人說夢,但我的夢想是為世界創造一個持久、與時並進的平台,讓它可以持續存在數百年,從根本上反思教育應有的面貌。

我相信現在正是史上最重大轉折的初期,這個轉折就是資訊革命。在革命當中,改變極為迅速,深度創意與分析思考的能力不再可有可無,也不再是奢侈的餘裕,而是必備的求生技能。只讓全球部分人口接受高深教育將是我們承受不起的損失。

基於上述理由,我寫下本校的創校宣言。這份宣言野心勃勃,但只要善加利用現有科技(目前的利用程度低得可笑),裡面的目標完全可能實現:在所有地方,讓所有人都能接受免費的一流教育。

我的教學理念很直接,深植於我的個人信念:我要用自己希望被教的方式教學。換句話說,我希望能傳達學習的純粹喜悅,還有了解宇宙萬物時的興奮。我想教給學 生的不光是邏輯,還有數學與科學之美。教學時,我想幫助的不只是第一次接觸這些學科的孩子,還有想重溫這些學問的成人;我希望與作業奮戰的學生可以得到啟發,想維持心智靈活的老人也能獲益。

一開始沒有所謂的學院,我的學生也只有一個,名叫娜蒂雅,她剛好是我的表妹。

到了2012年的年中,可汗學院的成長已經遠超過我預期。我們每個月教育六百萬名以上的學生,這個數字是哈佛大學從1636年創校以來全部入學人數的十倍,而且還以每年400%的速度成長。課程影片觀看的次數超過一億四千萬,而且學生已經利用我們的軟體做過近五億次練習。我個人已經上傳超過三千部課程影 片,這些影片完全免費,沒有商業廣告汙染,課程內容涵蓋基本算數到高級微積分,包括物理、財務到生物,化學到法國大革命。我們也積極雇用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者與軟體設計師。學院已經成為網路上最多人使用的教育平台。

短短幾年前,知道可汗學院的只有幾個中學生,他們全都是我的親友。我們的網站是出於什麼原因,又透過什麼方法,才將名聲傳布到全世界,觸及各個年齡層,各種經濟環境中渴望學習的人?

也就是說,學院滿足了哪些曾被忽略的需求?

對學生而言,不管是八歲或八十歲,他們選取的每段新影片都是新的自我發現。每套新題目或練習都代表新的挑戰,而且可以依個人速度進行,慢慢來不再是恥辱或 忌諱,學生也不必擔心趕不上全班進度。課程影片永遠不會消失。只要有需要,學生可以盡情重看,而且錯誤是被容許的!學生不必怕老師在身後探頭張望,也不用 怕犯錯會使老師失望,更不必怕自己會在全班同學面前像個傻瓜。

過去幾年來,我們收到數以千計的電子郵件,這些都是因學院受益的學生寄來的心得,有的來自歐洲城市,有些來自美國郊區、印度村莊、中東鄉鎮。在中東,有些 年輕女性正設法接受教育,而且有時必須偷偷摸摸地學。有的郵件簡短輕鬆,有的則娓娓細述,令人感動。有些郵件來自正在學校努力奮鬥,對自己失去信心的孩子,有些則來自原以為自己已和學習絕緣的成人。

從這許多郵件中,我們開始看出某些模式。太多孩子的信心備受打擊,甚至連許多成功的學生都承認,他們雖然拿到好成績,卻沒學到多少東西。

對這些學生而言,可汗學院是避難所,也是棲息處。在那裡,他們可以自行補足課堂或工作場所裡得不到的經驗。光是看影片或操作互動式軟體,就能讓人變聰明 嗎?當然不行。但我認為這些活動可以促成更棒的結果,那就是創造特定環境,讓人們在其中自由發揮好奇心,滿足天生的學習熱情,然後意識到,自己「原本」就是聰明的。

什麼時間、地點最能讓人專心?答案當然是因人而異。既然有這麼多差異,我們為什麼還堅持教學必須關在教室裡進行,只能伴隨冷冰冰的鈴聲與警報鈴?


科技賦與我們力量,使我們能擺脫這些限制,讓教育變得更便攜、更有彈性、更合乎個人喜好。科技讓學習更容易開始,個人更容易培養責任感,學習過程重新出現 尋寶的樂趣。科技也帶來了另一項潛在益處,那就是網路讓教育變得極為容易取得,知識與機會可以更廣泛、公平地分享。高品質的教育未必只能在富麗堂皇的校園進行。如果只考量經濟成本,世界上各角落的學生完全可以享有比爾.蓋茲子女所上的課程。

我喜歡把可汗學院想像成世界這個大校舍的虛擬分校。在這裡,人人都受歡迎,人人都受邀擔任老師,從事學習,將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成功由自己來定義,唯一的失敗就是放棄學習。

就我自己而言,我從學院中學到的跟我教給別人的一樣多。我獲得許多回報,包括智識上的喜悅、重新燃起的好奇心,與其他心靈、其他人緊密相連的感覺,這些遠超出我的付出。我衷心希望每個學院學生與《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讀者都能有同樣的體會。

 

--摘於《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自序


美國「60分鐘」開學精彩報導:「這是教育的未來?」翻轉教室〈未來教育〉紀錄片2013.9在台播映。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