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了,勇氣也沒了。」韓劇《Dream High》裡,姜老師對著渴望舞台卻不斷逃避的森動說。

《這小子,讓川普讚嘆》的作者卡麥隆‧強森在他八歲的時候看了電影《小鬼當家2》,便在下學期用全A的成績和爸爸交換「到紐約住進廣場飯店」的條件。這不是他最厲害的地方,最厲害的是他用超齡的沉穩,有禮的寫了一封信給川普先生,「親愛的川普先生……」自我介紹後,表達他將住進紐約廣場飯店,希望可以獲得允許參觀《小鬼當家2》拍攝的那間套房。「我真的真的,非常想親眼看看。」最後一句充滿力量,充分表達了渴望。

當下川普先生沒有回信,卻在他住進廣場飯店時,請櫃檯人員直接幫他們升等到《小鬼當家2》的那間套房,隔天還派人帶著卡麥隆到同是電影場景中的玩具店,採買跟電影有關的所有玩具。川普讓他美夢成真。一切都因為他寫了那封信給川普。

他不只在心裡下訂單,還動筆寫信給宇宙,他想要,也敢要,而且真的要到了。在他之前,沒有其他小孩敢提出這種要求,在他之後也不會再有小孩像他一樣幸運,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幸運兒,他已經搶到這個名額。


二○一三年三月的新聞,美國洛杉磯有位高中生傑克拍了一分四十八秒的影片上傳 youtube,想要邀請超級名模凱特.阿普頓當他畢業舞會的舞伴。影片自信又搞笑,「妳喜歡運動,我也喜歡運動。妳喜歡美食,我也喜歡美食。妳登上運動畫刊封面,我愛看運動畫刊。我們可以兜風兜一整晚,直到晚上十一點,因為我有門禁。」上傳一星期,點閱率突破一百五十五萬,威力強大,終於傳到凱特那兒,在他的推特上回推:「你想要的話可以叫我凱特。我怎麼能拒絕那樣的影片呢?我會看看我的行程。」

他還上了晨間新聞《今日秀》接受訪問,凱特也打了電話到節目,說她只要有空,也許可以和傑克一起參加舞會。不管後來凱特是不是和傑克一起參加舞會,傑克已經成功得到凱特的注意,甚至幾百萬人的注意。


在網路傳播越來越強大的時代,宇宙離我們越來越近,只要開口(當然還要用對方法),我們的聲音都可能被聽見;只要行動,我們的表現都可以被看見。

我們每天在心中都會出現一些「想要」,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尤其會浮現:「好想變美!」「好想變瘦!」「好想上台!」「好想出國念書!」「好想放下一切追求夢想!」「好想得到那份工作!」「好想進那所學校讀書!」

大部分的人嘴裡這麼說,卻很少去爭取。可能沒那麼想要,也可能不敢要,因為恐懼自己得不到,所以從未行動。曾經有段時間我就處在這種困境,「可是……」「萬一……」想東想西,我的恐懼緊緊的把自己綁在一個卑微的位置,差點就那樣過一輩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芬頓的自我價值論認為:人會利用追求成功來證明自我價值;用逃避失敗維持自我價值。若表現一直優秀,便會不斷追求;若自知表現不佳(目標太高或不想努力),便不行動也不追求。這麼一來,沒達到目標不是因為沒實力,而是自己不去追求而已。

我怕自己不做會後悔。不冒險、不去丟臉也許可以很安全,卻不會知道自己可以爬多高,走多遠。

有過成功經驗的人,通常比較「敢要」,也有很多方法「去要」。沒有成功經驗的人,只要夠有勇氣,也會試著一次又一次,讓每一次經驗累積能力,累積自信,讓自己離成功經驗越來越近。

我得創造成功經驗,再微小的經驗都可以,只有自己開心也可以,只要踏出第一步,之後再也沒什麼好怕了。就像站在室內看著外面正在飄雪的露天溫泉,想要脫掉圍巾帥氣的衝進雪地,但一開門就冷得發抖,冷得痛苦。只要下定決心往前衝,隨後的享受是多冷都願意承受的。


行動讓我踏實,讓我把渴望變得真實,讓我把夢想變成現實。去做了才了解自己的感受,不斷的重複做,不斷的累積「原來我可以」的能力。能不能做到,還要多少努力,才能了解「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是「真的」喜歡,還是「以為」喜歡。

做了以後,感覺會改變;感覺改變,情緒就改變;情緒改變,想法也會跟著改變。

心情很差的時候,我會放音樂、泡杯茶、點香氛、打掃環境、整理家裡,把身邊的東西清乾淨,像一種心情排毒儀式。我會唱唱歌,找公園或綠地走走。去健身、去快走、去按摩。去超市買些東西回家煮來吃。看書或煲劇……我會找很多自己喜歡的方法讓自己放鬆,把自己放在舒服的環境裡,感覺舒服,心情也會舒服;心情舒服了,自然就往好的一面想。

善待自己,才有餘力同理別人,給自己和別人一個台階,才能自在的度過低潮的情緒。


圖:你沒看錯,那是貴婦奈奈和小時候的自己。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