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100054

馬桶如何拯救文明

Flushed:How the Plumber Saved Civilization
譯者 陳芝儀
出版日 2007-12-31
定價 $260
優惠價 79折 $20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對你來說,什麼比較重要:電力還是自來水?電腦還是馬桶?

說穿了,馬桶才是現代文明的基礎和舒適生活的起點!

 

哈丁‧卡特的魅力足以填滿整個馬桶水箱,我指的可不是新款的省水馬桶。卡特讓我知道最令人稱奇的事:中世紀的護城河居然是糞坑──原始的生化武器!羅馬的公共廁所是設立來八卦用的!整本書我都很愛。

──《不過是具屍體》作者瑪莉‧羅曲  推薦

 



一個廣邀朋友到家中試用馬桶的熱血中年,帶你探索水管的正史和秘辛!

 

這位被歷史埋沒的英雄,是排水管的指揮中樞、浴缸的中心、蓮蓬頭的力道來源、下水道的構建者……他,就是卑微的水管工。

愛爾蘭也許一度拯救了文明,但是水管工可拯救了無數次。

 

本書作者朝思暮想的就是水管,不但纏著鎮上的水管工到處跑,還飛到英國巴斯親手觸摸羅馬水管遺跡、鑽進倫敦的下水道參觀、到印度參訪拯救民眾的馬桶計畫,甚至還照著古書的記載,自己動手做出一根古羅馬鉛管!

結合歷史、科技和第一手經驗,本書帶你重新認識文明背後最堅定的支柱,不但充滿娛樂效果,還深具教育意義。

 



水管才是王道

一個乾淨的現代供水系統、正常運作的馬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廢水系統,是成功與失敗、舒適與不便,以及特權與非特權階級的分水嶺。數千年來都是如此。

沒有水管工程,我們將退回到一百五十年以前的生活狀態。然而我們卻將之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感激它,從未讚嘆它。

沒有電,還可以點蠟燭;然而,家裡沒水你還能做什麼?

 

可怕的城市

中世紀歐洲的街道可以說根本就是糞坑。經過一天大小便之後,愉快的屋主或房客就將便壺裡的東西倒出窗外,通常是在深夜。在法國,這些擲糞者對人類同胞大發慈悲,他們傾倒便壺時會大喊:「注意水來了!」時間一久,街道上便塞滿了排泄物。

 

拯救印度

「在我的國家,當社會以完全不合適的廢水收集與處理系統,每天面對九億公升的尿液與一億三千五百公斤的糞便時,人們怎麼可以忽視馬桶的問題?」印度的波塔克博士提出了這個問題。「我認為馬桶的議題與其他社會議題像是識字率、貧窮、教育,以及就業率等相比,就算不是更重要,也同等重要。馬桶的發展在歐洲與北美已經結束,但在發展中國家仍然持續進行。」

 


作者介紹
哈丁‧卡特(W. Hodding Carter)

曾經尋訪十九世紀美國探險家路易斯與克拉克的探險路線、重現古代北歐人埃里克森發現北美的航行、探索過佛羅里達溼地,並根據這些經歷寫出了《向西喝!》(Westward Whoa)、《一場維京人的航海之旅》(A Viking Voyage)、《被偷走的水》(Stolen Water)等書。他也是《野外》雜誌的自由作家,目前與太太麗莎和四個小孩居住在美國緬因州。



譯者簡介 / 陳芝儀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曾任《科學月刊》主編,譯有《AFTER MAN——人類滅絕後支配地球的奇異動物》《奇妙的塵埃》及《古法怪療》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100054
ISBN:9789861370910
頁數:240,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70910
看更多

試閱

引言  「茉莉」

當我家一歲大的寶寶安加斯正忙著將炒蛋與水蜜桃優格攪在一起,抹在頭髮裡面和衣服下面的時候,電話鈴聲響了起來。

  「我來接!」八歲大的安娜貝爾一邊吼叫一邊從椅子上跳起來,剛剛她正用頭倒立在那裡看書。

  「穿上妳的外套!」麗莎搶在安娜貝爾之前接起電話,一面反擊回去。「公車再過三分鐘就到了……喂?」

  我們女兒的反應跟往常一樣敏捷又順從。安娜貝爾回去做瑜伽,她的雙胞胎姊妹伊萊莎癱在沙發上,手按著額頭,感嘆自己沒什麼像樣的鞋好穿。六歲大的海倫一把抓住安加斯的臉頰,對著他咆哮。

  「對呀,沒人在家,」麗莎笑著說,「所以我來接。」

  「好囉,乖女孩們,該出門了。快點,快點。」我試著催促她們,但是得到跟麗莎一樣的結果。「我說的就是──現在!」

  「你要到我家來做這件事?」她疑惑地問對方,「他叫你來的,是這樣嗎?」當麗莎朝我望來,我立刻知道是誰打來了,肯定是羅素。我把孩子們拎起來朝大門前進,不顧所有「唉呦,臭老爸」和小鬼們的怒目相視,甚至小腿被踢了一下,只期盼在她掛掉電話之前能出得了這棟房子。

  麗莎在我的手碰到門把時掛掉電話。

  「哈丁。」

  「剛剛是誰打來?」我明知故問。

  「你知道是誰。我真不曉得為什麼別人要到我們家來上廁所,」她邊說邊幫海倫背上書包。「我可不希望這變成家常便飯。」

  「為什麼不?這很有趣耶。」

  「因為沒有人那麼做。我也喜歡羅素,但這實在太扯了,沒有人會特地邀請別人到家裡上廁所。」

  「爹地,你好怪,」海倫補充說,一邊將一片塗滿羊奶乳酪的麗茲餅乾塞進嘴巴裡。「真的。」

  我很想跟她解釋,正常的六歲小孩是不吃塗滿羊酪的麗茲餅乾當早餐的,但是我已經迷失在突如其來的幻想當中。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感到疑惑。為什麼大家對排泄這檔事那麼反感,甚至對其他人做這件事也一樣排斥?這只是我們每個人日常必經的事罷了。雖然羅素塊頭大又長滿雀斑,邀請他過來試用我們家的新馬桶有什麼不對?

  麗莎將孩子們帶出去搭公車,我哄騙安加斯吃下一些水蜜桃優格。當他又開始撒野,我給了他一條保鮮膜分散他的注意力。

  麗莎回來了,「羅素還沒來嗎?」

  「還沒。」

  她走向小寶寶,「這樣對他真的很不好。」

  「才沒多久而已。」我回答,不知道她為什麼突然那麼關心羅素的腸子。

  「不,我指的是安加斯。」她說,從寶寶的盤子中奪走那一條保鮮膜。

  幾分鐘後羅素踱步而來,就在我們剛收拾完畢之後。

  「我真的很急了。」他暫時脫掉木屐,因為進入房子前得先脫鞋的新英格蘭傳統越來越受注重。

  「你不覺得這有點怪嗎?」麗莎問他。

  「是哈丁要求的,又不是我的主意。」他邊上樓邊回答,口氣聽起來有點受傷。我剛為馬桶安裝了新配備,事實上,精確來說是高科技的日本馬桶坐墊。原本以為安裝在臥房外的浴室裡,孩子們就不會去搗蛋,結果當然錯了,她們順理成章地把那間浴室當作是自己的。

  「呃,等等,我先去拿電腦。」我說。

  「幹啥?」羅素問,停在半路。

  「我得捕捉你的使用經驗。可不是每天都有人用衛洗麗S300的,它一開始推出時叫作茉莉,這個過程應該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代。」

  「還好吧,我會記得自己的評價。」他繼續上樓。「拜託別跟上來。」

  不管怎樣,我還是抓著我的筆記型電腦偷偷跟了上去。茉莉是最頂尖的衛洗麗設備,它是電子式的馬桶坐墊,也是功能非常非常現代化的坐浴盆(bidet)。坐浴盆在十七世紀末期首次意外地被法國人使用。「bidet」這個字過去意為「小馬」,早期的坐浴盆是一個放在幾乎及腰高的四腳架上的盆子,人要跨坐上去,用手清洗胯下。第一個機械化的坐浴盆直到一七五○年才問世,稱為「注射型坐浴盆」,在這款坐浴盆中,手動的抽水機讓水從盆子底部的管子中流出。依此類推,茉莉也許該被稱作「電腦化坐浴盆」才比較恰當。

  在最寒冷的天氣裡,茉莉更是像希臘神話中的海中妖婦一樣,具有莫名的魅力。她的ABS樹脂上有抗菌的塗料,而且一直維持在華氏一百度的恆溫(相當於攝氏三七‧五度)。坐上來吧……坐上來吧,親愛的、污穢的人類,她誘人地輕聲呼喚。當然,你一開始會遲疑,因為皎潔白淨的茉莉,看起來就像是一具橫跨在高科技電動椅間的十字架,就像是伍迪艾倫的電影《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裡頭的新奇玩意,或是你會期待在最高檔的療養院中看到的高級馬桶。但是接下來你就棄械投降、聽從她的召喚了。當她如愛撫般的溫感包覆你的尾椎,自動感應器偵測出你屁股的位置,啟動防臭裝置,就像催化爐一樣,將臭氣轉化成較不臭的分子。在茉莉的疆域裡,不容許任何異味存在。同時,熱水器設備啟動,溫暖的水從已經移到適當位置的「棒子」裡流出來,你幾乎不需要做什麼事。

  「生活中的每一項事物都在進化,包括對乾淨的概念。」TOTO的網頁如此斷言。那是某天我無意中看到的,當時我正在網路上尋找如何除掉黏在女兒頭髮上的口香糖的方法。「什麼叫乾淨?什麼是最有效的清潔方式?」這些似乎是好問題,還頗具存在主義的調調。夠了,我得說,你完全擄獲了我。但還不只這樣。

  「這套衛浴設備將你的浴室轉變成寧靜與愜意的綠洲。衛洗麗使用水,大自然中最溫和、不可或缺的物質。純淨、放鬆、反璞歸真,是乾淨的象徵,乾淨的進化。」假如顧客還不能領會這項概念,網站上也提供簡短的影片直接點出重點︰裝置著衛洗麗的TOTO馬桶,坐落在日本花園裡一塊樸拙的石頭上,背景襯托著寧靜安詳的瀑布。一段男聲旁白吟詠著︰「衛洗麗溫和的清潔方式,不只保持您直腸與生殖器部位清爽乾淨,就算有任何惱人的輕微病痛也會感到舒適放鬆。」這個影像逐漸隱沒,轉變成一間浴室;一個電腦動畫製作、雌雄同體的透明人正在用衛洗麗,讓你一目了然地看到那根神奇的棒子如何噴水,以及它的功能如何多元。背景飄揚出新世紀的音樂,我感到自己的靈魂像被按摩一般。最後,我發現自己也同意那真的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突然間,我覺得必須擁有一個非常昂貴的日本馬桶坐墊,所以我買了。

  現在回到羅素身上。

  當我到達浴室,打開筆記型電腦準備就緒,羅素才剛剛坐下而已。我之所以會曉得,是因為流入馬桶的淅瀝水聲洩露了秘密。灑水的棒子正在熱身狀態,但是仍安然地縮在坐墊底下。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經驗跟第一個內急、找到某樣東西坐下來獲得解放的人類都一樣。直到羅素上完以前,衛洗麗除了發出低沉的顫動聲以外,什麼事也不會做。我除了想問他喜不喜歡那溫暖的坐墊之外,還有另一項我最愛的功能之一,也熱切地想知道評價。但我保持沉默,因為我知道我的問題會扼殺他後來自發的真心話。

  幾分鐘過去了。然後水幫浦啟動,所以我知道羅素正在用遙控器操控那隻棒子,這是任何人都會說些什麼的一刻,或至少高興地倒抽一口氣。當我們的電工麥克幫我安裝衛洗麗時(它需要一個防高壓觸電線路出口),我讓他試用看看,儘管他當時並不怎麼想上廁所。就在我離開房間幾秒鐘之後,我聽到麥克像個五歲小孩一樣咭咯地笑著。後來他告訴我:「哈丁,那是我曾有過最棒的經驗。」當然,他也許有點誇張,但是麥可的小鬍子很濃,我也不容易分辨真假。

  然而,羅素什麼話也沒說,沒有嘀咕,甚至沒有一聲「啊哈」。

  我忍不住了,一定有什麼事情不對勁。「你這個笨蛋,你是不是沒搞懂遙控器?」我從門外喊著,無法掩飾我的挫敗。

  「對啊……你在這裡做什麼?」

  「沒事。」我撒謊,這個傢伙是怎麼了?驚奇與喜悅的讚嘆到哪裡去了?沒有人可以抵抗茉莉的魅力。我甚至連不需要上洗手間時都會坐在她身上。那是我有過最棒的體驗。

  烘乾機啟動了。

  他沒有正確操作。

  「那是烘乾機嗎?」

  「對。」

  「已經好了嗎?」

  「對。」

  從那一刻起事情每況愈下,他出來抱怨水灑得整個褲子都是,將這個經驗描述成──最好的形容是──像在玩電視遊樂器。顯然,他還沒為未來做好準備。


 

 

第十一章  碰觸不可碰觸者


當你沒有水管工,甚至連室內水管工程也沒有時,該怎麼辦?假設你外出露營,你買了一本《如何在樹林中大便》,研讀書中建議的方法。然後,在露營期間,你抓了一把小鏟子和衛生紙,鑽到森林深處。你在距水源五十英尺處找到一個隱蔽的處所,每個方向都確認四次,確定沒有人看到。然後,當解放完畢,你挖了幾英寸深的洞,妥善掩埋,也許常常猛打趁你不便時偷襲你的蚊子(事實上,我差點掉進自己挖的洞,所以要小心)。你埋好留在身後的東西,昂首闊步回到營地,為你親手完成的事洋洋得意,也許還拖著一截情急之下卡到的衛生紙。

  然而,假如這是每天的例行公事,因為你住在一個沒有適當的供水或廢水系統的地方,你會採取更隨便的方式,僅在便壺、樹叢、車身後,或任何可以的地方大小便。現今大約有二十億的人口仍然是這樣做,光是在印度就大約有七億人。

  二○○四年,五千零三個印度城鎮裡,只有兩百三十二個城鎮有廢水系統,剩下的四七七一個城鎮的居民大部分使用無水的公共廁所;更常見的情況是什麼設備都沒有。無水的公共廁所就是人類大小便在桶子、籃子,或其他任何沒有連接到廢水系統的盛裝物。根據「蘇勒國際」(Sulabh International)提供的統計數字,印度仍然有一千萬個無水的公共廁所,並雇用六十萬個「不可碰觸者」(untouchable)來清理穢物,儘管一九九三年的一條法令禁絕使用那樣的廁所以及雇用「不可碰觸者」以人力搬運排泄物。「蘇勒國際」是一個印度的非營利組織,設立的目的是要提升「不可碰觸者」的地位並在全印度建造更多符合公共衛生的廁所。「不可碰觸者」位在印度種姓制度的底層,是唯一被視為卑賤到只能處理人類排泄物的一群人。

  為什麼他們是「不可碰觸者」?因為他們搬運和處理其他人的排泄物,不是清空便壺,便是鏟出無水公共廁所裡的穢物。他們往往必須將掉在室外廁所、必須由人工清理的排泄物刮乾淨,他們手上抬著裝滿鄰居糞便的容器走遍村莊,將容器傾倒在最近的水流中,絕大部分是河流或溪流。

  這樣不只導致「不可碰觸者」的地位持續降低,印度的環境衛生也持續惡化。被稱為母親的恆河,是印度最聖潔的河流。人們相信濕婆從祂的頭髮將這條河從天上引到地面。因為它神聖的起源,恆河被視為純潔的象徵,因此所有浸泡它的事物也會得到淨化。因此,恆河每天都舉行數十萬件虔誠的印度洗禮,而且為了增加效果,他們會喝下河水。數千英里外的信徒將河水裝在瓶子儲存在家裡,用在特別的宗教儀式,有時甚至用來煮飯。恆河也是幾乎每個印度教徒在河堤火化後希望播灑骨灰的地方,最理想的地方在瓦那拉西鎮,那是印度最神聖的城市。

  然而,恆何因為未經處理的廢水以及火葬的屍體(大部分只有部分火化)而水質惡化(一九九○年代,政府放了三萬隻烏龜到河裡清潔河水,一般認為烏龜會吃沒有火化完全的屍骸,但是不久之後牠們都消失了)。瓦那拉西附近河水裡的大腸桿菌數是個天文數字,一些檢查站記錄的數目是可接受程度的數十萬倍。流向恆何的支流的確因為分解中的排泄物而冒著甲烷泡泡。

因為印度稀少的廢水處理設備是在將近一百年前由英國所建,而且是為供應較現今少多了的人口而建造的,因此過剩的廢水直接溢出而流進河裡,處理廠也沒有分解汙染物的程序,部分處理的廢水不只排入水道,也被農夫用來灌溉。

  結果,印度的農作物充滿細菌與傳染病。在一千個新生兒裡有將近六成的死亡率,每年有兩百萬個印度孩童死於廢水處理不周而導致的疾病。

  廢水是印度苦難的源頭。

  當廢水系統太過昂貴,而公共衛生瀕臨崩潰時,一個國家該怎麼辦?

  可以問問波塔克博士(Dr. Pathak),他是之前提到的「蘇勒國際」的創立者,他正在建造馬桶為他的國家解決問題。

  「在我的國家,當社會以完全不合適的廢水收集與處理系統,每天面對九億公升的尿液與一億三千五百萬公斤的糞便時,人們怎麼可以忽視馬桶的問題?」波塔克博士提出了這個問題。「看看這項挑戰,我認為馬桶的議題跟其他社會議題,像是識字率、貧困、教育,以及就業率等相比,就算不是更重要,也同等重要。馬桶的發展在歐洲與北美已經結束,但在開發中國家仍然持續進行著。」

  我必須去見波塔克博士與他的馬桶:革命性的二槽式沖水馬桶。博士加上馬桶,這個組合解放了數萬個「不可碰觸者」,讓供水變乾淨,也將汙水轉換成能源。




  當我從德里的甘地國際機場走下飛機時,我在這個擁有一千三百萬人口、四處擴張的印度首都,第一個聞到的是什麼東西的味道?尿液。(後來當晚我進入旅館房間時,我也覺得我聞到尿液的味道,這個異味如果不是我混亂思緒虛構出來的,就是來自一般清潔產品的氣味。)在半夜華氏八十五度的高溫下,站在簽證隊伍中,我忘記跟兩個英國籍的印度女人提這件事,她們正在談論從倫敦希斯羅機場來到這裡的八小時航程中,一些小孩有多討人喜歡,但我的確告訴她們我是來見一個關於水管工程的人。

  「你為了水管工程來印度?」其中一位問道,迸出咯咯笑聲。「印度沒有水管工程,那是我們住在英國的原因。」她的同伴笑到噎到了。「忘掉馬桶,跟我們一起來爬山吧!」

  我試著告訴她們關於波塔克博士的工作,但她們禮貌地點頭,又笑了出來。

  「千萬別用旅館以外的馬桶,」當隊伍分開時另一位警告我。「那不會是你想要寫的東西。」在德里大約有二十家五星級飯店,一天總共使用八十萬公升的水。浴室的設備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設備一模一樣。相反地,印度大多數的人沒有浴室,每天用少於一公升的水過活。

  對於習慣坐式馬桶的人來說,在印度,以及大部分的亞洲地區、中東、非洲,以及部分的歐洲,上廁所是一種奇怪的經驗。因為在這些地區,飯店、高級餐廳與博物館之外的廁所是蹲式的。當你第一次上這種廁所時會讓你非常困窘;一直擔心自己會翻倒,並且將手放在不想放的地方。而且,由於在東方國家普遍用左手沾水擦拭,這些廁所通常沒有衛生紙。這是為什麼有這種風俗的人不用左手吃飯,我也大膽猜測這是我們用右手握手的原因,用左手擦屁股說不定曾是很普遍的習俗。

  我在六月到達德里,也許是最熱與塵埃最多的時間,到處都灰撲撲的。印度也許有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卻只有全世界百分之四的雨水,大部分在雨季降臨,連下好幾個星期。每樣人事物似乎都在等待雨季沖刷掉所有的塵埃。同時,天氣熱得燙腳。這是我在這裡第一天學到的事。

  因為是星期天,我在德里的景點觀光,直到隔天我才見到蘇勒國際的人。在一天之內,我參觀了幾乎每個觀光景點,從殖民時期由英國建造的總統宮殿,到印度最大的迦密清真寺。迦密清真寺可以容納二萬個朝聖者,而且是露天的建築。在一間甚至沒有屋頂的清真寺裡,你必須脫掉鞋子,所以我從一塊發燙的紅磚跳到下一塊,讚嘆這裡(比其他任何事都要多)的炙熱。在那裡,我碰觸到穆罕默德嵌在大理石裡的腳印(我納悶了好幾天,一個人怎麼能夠在大理石上嵌個腳印),也看到他的一撮頭髮,保存在一小塊蠟中,放在飾銀的小玻璃瓶裡。我必須捐錢給頭髮的保管人,在那之後,幾英里內每個小孩都跟我要錢。

  因為這樣,我就不準備買東西,但卻被我在旅館雇用的導遊說服了。我們最後停在某個喀什米爾市集,我被哄騙買下床罩、桌布、喀什米爾披巾、傳統絲綢、長及大腿的印度服裝給家人和我自己,以及其他我們不需要的東西。賣主開價二千二百塊,我殺到一千五百塊,現在回想起來,商品也許只值六百五十塊。至少,我沒有買毯子,儘管當一個地毯商教我如何辨別廉價地毯與好地毯的差別時,我喝了三杯裝滿小荳蔻的喀什米爾茶。地毯好壞全取決於織線的數目,每平方英寸兩百條線相較於六百條線的差別;以及染料,化學相較於植物性的差別,可以從地毯的光澤看出。假如你朝一個方向摩擦地毯,它會閃閃發光,朝另一個方向摩擦卻黯然無光,那麼製造商用的就是植物性的染料。

  我最後逃離了市集,險些撞上一條在下午四點三十分遊蕩在街上的牛。幸運的是,那是星期天,周圍的車輛都留心不去撞到牠。德里每天有數千隻牛在街上遊走。牠們往往被集合起來,帶到休息站,然後再繼續前進;牠們不會被屠宰,因為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之後更多動物出現了:猴子們在松樹下爭吵、馬拖著運貨車,然後有間免費的室外動物醫院住著數百隻面帶倦容的驢子和小馬。

  隔天早上,吃完咖哩雞豆與炸薯餅之後,我前往蘇勒國際的德里總部。為了體面,我穿上結婚當天穿的橄欖綠亞麻套裝。那天是德里當年最熱的一天:攝氏四十五度,或華氏一百一十三度。大部分的旅程都在室外,我很快便了解為什麼印度人要穿寬鬆的上衣以及熱褲。不過我沒有暈倒。

  蘇勒的複合式建築位在帕蘭達伯利馬各這條位於德里西南方瑪哈佛茵克萊弗的瘋人街上。它是低矮的建築物,漆上柔和的粉紅色與白色,在新德里不斷成長、吞沒空間的大量人口中,形成一座堡壘。這個地方好大:設有一所給「不可接觸者」的小孩就讀的公立學校,一間改善印度公共衛生的研究所,一間教授縫紉、電工、電腦修理、刺繡、打字、時尚設計與美容的職業學校,以及一批公共衛生的證明,從一台燃燒甲烷的發電機到幾乎十二種不同樣式的室外廁所,展示波塔克博士的二槽式沖水馬桶。一個真人大小的女人雕像搬運著一個四方型油罐,應該是用來裝人類的排泄物,站在「公共廁所的庭院」入口。她是一個「不可碰觸者」,還有一個大紅叉叉油漆在罐子上。

  很難決定該先看哪個,但是在我能檢視任何東西之前,我突然被帶進一個黑黝黝的會議大廳。那是晨禱的時間。

  「那不是只為一種宗教而舉行的禱告。」我們在等學生集合時,負責職業學習的蘇勒副主席安尼塔加悄悄告訴我。「而是為每個人禱告。」小學生放暑假去了,所以只有年紀較大的職業學校學生在場,大約七十個人,大部分是矮小的「不可碰觸者」,接近二十歲或二十出頭。他們的身材比上層階級的印度人矮小是因為營養不良。

  一位學生朗誦當天的禱文,然後走到我和幾位蘇勒長官所站的講台位置。她在我的肩膀上掛了一個玫瑰花環,一個檀香花環,以及一條絲綢的披巾。我的臉一下子變得比花還紅,花的香味突然使我腦筋清醒過來。汗水流下我的臉龐,滑下我的背部,吸入我的內衣,但並不是服裝或熱氣讓我感覺奇怪,我慢慢了解到這個集會有一部分是為了歡迎我的。而且不只這樣,從我現在緊張到捲起來的腳趾頭,我曉得我得說些話,講些正式的評論。並不是每天都有白人來研究蘇勒在做什麼,當我被介紹成一個偉大的公衛學者時,事情變得更糟了。突然間,我就站到了講台上,而且無話可說。所以我實際上並沒說什麼,喃喃地說些我來到這裡是多麼高興的話。學生很捧簡短演講的場,給了我熱烈的掌聲。

  最後,禱告的時間到了,是唱讚美詩。每個人以傳統的印度教方式雙手在胸前合十。這首讚美詩是用北印度語,以抑揚頓挫的聲調吟唱。我拿到一份翻譯。這首讚美詩是波塔克博士寫的,五個小節都以這段話作結:「讓我們聚在一起,建造一個快樂的蘇勒世界。」裡頭沒有提到馬桶或是改進的水管工程。

  在那之後,我們來到「公共廁所的庭院」。它看起來像樣品屋的展示場,但展示的不是房屋,而是一排排不同的室外廁所模型。每件事都井然有序,而且每一間室外廁所都有各自分開的走道。一些室外廁所覆蓋著灰泥;其他用木頭造成;還有圓形的,看起來像傳統茅草蓋的農村房屋。然而,它們都有一樣東西:蘇勒的二槽式沖水馬桶。但到底什麼是二槽式沖水馬桶?為什麼要二槽式?它跟化糞系統有什麼不同?最後我將要找出答案。

  你進入一間在開門前看起來像是任何室外廁所的房間,然後在一個大約是飛機廁所大小的空間裡,你看到他們所稱的平底鍋(也就是馬桶座)就設置在你眼前的地板上。用玻璃纖維、混凝土或陶土做成,它的形狀像特別延長的馬桶座,底部有個坡度,將所有東西導向排水口。平底鍋的底部連結到一個特別設計的塑膠問號型水槽,位在地板下,可以容納大約一公升的水。波塔克博士天才設計的第一點:這種沖水馬桶沖小便時只用掉少於四分之一加侖的水,沖大便時用掉少於半加侖的水。這並沒有技術上的突破,一切得自己來,你從手邊的水壺直接倒一公升的水到平底鍋中就了事了。只是水用得這麼省,就算在缺水的時候也可以沖馬桶。

  然後他天才設計的第二點是:兩個凹槽。一次只用一個凹槽,讓沒有使用的另一個凹槽裡頭的排泄物轉變成有用的堆肥。馬桶座底下的彎管連接到一個Y型通道,連向兩個分開的過濾凹槽。一塊岩石或其他形式的阻塞物堵住Y型通道的一邊;打開的另一邊通向凹槽,高與寬皆大約一公尺,磚頭、岩石或混凝土以一種可以讓液體排泄物流出的方式鋪在內部。底部沒有鋪上任何東西,所以泥土地可以促進排泄物的分解。兩個凹槽都設有混凝土與金屬蓋子。

  一家五口填滿一個凹槽大約需要三年,當一個凹槽被填滿了,就把Y型通道裡的阻塞物移開,讓另一個凹槽填裝排泄物。大約一年半以後,原先凹槽裡的排泄物已經完全分解,能讓人類安全使用。這個天然的分解過程是波塔克博士設計的關鍵。原本因為排泄物的潛在危險,清理凹槽的工作必須由「不可碰觸者」來做,但是由於這個系統的簡單設計,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安然撿拾凹槽裡的東西。不再需要「不可碰觸者」了──這將帶來階級瓦解的結果。

  根據印度經文,神創造了四個階級。最高階級是婆羅門,由神的頭所創造;剎帝利來自神的手,是武士階級;吠舍來自祂的大腿,是商人階級;首陀羅來自祂的腳,是奴僕階級。「不可接觸者」稱為般極,梵文意為拾荒者,不屬於任何階級,因此總是被視為被棄的人。過去,甚至是現在,在某些地區「不可接觸者」不能在公共水井汲水,也不能進入膜拜的地方,因為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清理上層階級的無水公共廁所(無水公共廁所就是室外廁所,裡頭有一個桶子,底部通到後頭)。

  據記載,種姓制度從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就已經存在,而且是源自於孕育出印度教的亞利安文明。換句話說,它已經存在很久了。

  聖雄甘地是第一個推動「不可接觸者」解放運動的印度名人,他不只呼籲這項解放,也要求他的跟隨者在政治集會時自己處理自己的排泄物。在他反鹽稅的不合作運動中,他喝下來自「不可接觸者」家裡的水。他也提議將他們改名為哈里真,意為「上帝之子」(現今他們稱自己為達利特,梵文意為被壓碎的與被踐踏的)。儘管當時他的跟隨著遵從這項教導,但這種新名稱或解放「不可接觸者」的想法並未盛行。一九五○年印度獨立後的憲法中,印度的確將賤民的卑汙性(untouchability)視為違法,但卻從未真正實行。根據最近的數字,有一億六千萬的達利特,其中大約一百萬人仍然以契約僕人的身分工作,以人工清理公共廁所;他們仍然受到踐踏。一九八九年的一條法律禁止對達利特殘暴的行為,揭露出禁令背後的問題。這條法律禁止強迫達利特成為契約勞工、禁止民眾不讓達利特進入公共場合、禁止民眾弄髒達利特的飲用水、禁止民眾強迫達利特吃噁心的東西,也禁止民眾讓達利特裸體或花臉示眾等行為。

  當一九六八年印度慶祝甘地誕生一百年,波塔克博士加入了不可接觸者解放陣線,這是他的家鄉比哈爾省的慶祝委員會之下的一個組織。當他愈了解他們的困境,他愈決心要做點改變。最後,他回到學校並以他研究拾荒(亦即不可接觸者與扒糞工的工作)的論文取得博士學位。在他的研究期間,他和不可接觸者住在一起並研發二槽式系統,作為讓整個階級脫離下水道的方法。

  波塔克博士是個高大、深色頭髮的婆羅門──印度種姓制度中的上層階級,他的家族與姻親對他的選擇十分震驚。「馬桶不是我們婆羅門階級談論的東西,我們尤其不以這種東西維生。岳父希望我立刻放棄這項事業並且找份真正的工作──也許回去教書,就跟我之前一樣。」他告訴我,「我對他解釋,我並不是在做一份工作。相反地,我在創造歷史,某件我們能夠視為典範的事,我正在創造一條全印度都可以跟隨的路。」

  「有用嗎──這樣告訴他之後?」我問。

  「嗯,那之後不久,不同的市政當局開始跟我們下訂單要製造我們的公共廁所,這項運動開始變成財務上的成功。」所以他的岳父放棄了他的偏見。

  蘇勒幫忙建造的馬桶大部分是為家庭而建,但這項運動的核心卻是要提供公共設施。波塔克博士想要以他的設施接觸的對象,有許多沒有自己的家或土地,他們住在乙烯基帆布做成的「房子」,看起來更像難民窟而不像是住宅區。

  「每個人都嘲笑我們民眾會付費上廁所的想法,」他繼續說。「但是我們收取比一分錢還少的費用。第一天我們有五百位使用者!」波塔克博士的組織從他必須自己動手幫忙水泥匠推手推車穿過街上,讓工作能在預算內完成的情況,到今日成為一家建造超過一百萬間公共廁所、一百一十九台生物沼氣操作器,以及六千個公共的複合性設施,裡面包括淋浴器、馬桶與醫療照護設備的公司,規模高達兩千萬美元。

  「所需要的就是將公共衛生變成一門生意,某件可以賺錢的東西。而且我們必須讓大家擺脫馬桶禁忌。當我開始做這項事業時,大家從不談論馬桶或人類排泄物──此事就是不被允許。現在從政府而下每個人都這麼做。這發生在短短三十年內,是歷經數千年後徹底的文化改變。」

  似乎是為了闡明這一點,他們向我展示一個標示著「人類排泄物」的袋子,裝滿了乾燥的、做成堆肥的人類排泄物,那是從其中一個凹槽挖出來的。他們鼓勵參觀者抓一把聞聞看。這顯然是一項勇敢但重要的嘗試,假如要打破禁忌的話。

  我用左手挖了一把,它沒有異味,「很棒。」我說,彷彿嚐過葡萄酒後對侍者發表評論。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這是最簡單的方式。

  「這個現在可以用作肥料,」一位科學家解釋,「一開始,我們注意到它不是很透氣,很難與土壤混合在一起,所以我們研發一種機器將糞便製作成顆粒狀。」然後他給我看一盒人類的大便,看起來很像沙子。稍後,我看到一個美麗的花園,是用這些排泄物施肥的。

  呃,但是花園與草地如何保持潮濕?我問,因為德里初夏的熱氣足以讓植物枯萎。那是事情變得更有趣的地方,花園是用有機處理過的廢水灌溉。我開始咯咯笑,一切變得那麼酷。

草坪與花園位在蘇勒複合式建築前面那一排公共廁所正後方。(順便一提,這些廁所非常乾淨,我無預警地走進去,所有的小隔間都一塵不染。兩個男孩蹲在蓮蓬頭下,正在洗臉洗手,其他人在洗衣服。)來自這些設施的排泄物被集中在花園底下的一個大型鋼製圓桶裡,那是一個製造生物沼氣的蒸煮器。生物沼氣是富含甲烷的氣體,應該很快就會變成世界性的能源。生物沼氣可以應用在瓦斯爐、熱水器,甚至是發電器。實際上,使用天然氣的東西都可以使用生物沼氣。而且這項供應是無止盡的。

  波塔克博士第一次想到建造小規模的生物沼氣場,是當他無意中聽到一段對話,談論關於一個人利用他和農場動物排泄物的氣體來發動農場上的裝備。他打斷在隔壁餐桌談話的這兩個人,並問那個人住在哪裡。最後,他找出這個利用生物沼氣的人。研究過他的系統之後,波塔克博士決定可以利用人類的排泄物來製造生物沼氣。蘇勒大約在十年以前建造它的第一家生物沼氣工廠。有趣的是,全世界第一家有紀錄的生物沼氣工廠在一八五九年發展於印度的痲瘋病社群,直到一八九五年,在英格蘭的愛塞特才有人試著建造第二家,收集到的氣體用來點亮街燈。艾塞特的工廠使用來自廢水累積的氣體,因此也許是波塔克博士那種系統的第一個例子。整個二十世紀,其他歐洲市鎮偶而發明相似的系統,但是這些實驗的技術與知識並沒有傳遍全球,它們與世隔絕,所以波塔克博士實際上是從原點出發創造他的系統。

  一開始經歷了一些傷腦筋的不斷摸索,最後他們想出一個簡單、幾乎萬無一失的操作方式。當一個分解器(這是生物沼氣廠的第一步)開始啟動的時候,要加入牛糞與布袋蓮來大量繁殖微生物,但最後純粹是用人類的排泄物來製造生物沼氣。在蘇勒總部,一根從蒸煮器連接而來的排氣管將沼氣帶到一個爐子(那一天我們的午餐是用它煮的)、沼氣燈,以及一座熱水器。人們只要使用馬桶,並定期清理蒸煮器就可以做到。被分解的固體排泄物晾乾之後用作堆肥;液體排泄物被排進另一個儲存槽,從那裡,它們被打進木炭/沙過濾器,然後流入另一個水槽,用紫外線照射殺菌。

  接待我的人一邊告訴我這些,一邊指出各式各樣的水槽、幫浦與過濾器。最後,我們來到紫外線水槽外的一個水龍頭旁。他們扭開水龍頭,裝了一瓶水,然後舉到我面前。我不確定我該喝它還是怎樣,所以我只是微笑。水槽管理員指示我更靠近一點,然後把水貼近我的臉。我遲疑了一下,然後了解到,原來他是要我看一看聞一聞。這瓶水無色無味,然後他們告訴我,這些水被用來灌溉草坪與花園。那是每樣事物如何維持碧綠與繽紛色彩的秘訣──來自人類的排泄物。

  「這是比廢水系統優秀多了的系統,」波塔克博士告訴我。「我不想批評過去,但那是真的。生物沼氣系統,甚至是二槽式系統,不會汙染供水,又留下了原本被浪費掉的能源。未來,人類的排泄物一定會被生物沼氣蒸煮器這類的設備妥善處置。其他從淋浴間與水槽流出的汙水,可以經由廢水系統送往廢水處理廠。我相信未來應該是這樣。」

  我來到印度學習他們如何緩和廢水問題,但卻發現解決西方人自身問題的方法。在波塔克博士的世界,我們花費數十億美元用化學物質來「純化」的東西,以相對較少的金錢轉變成能源與乾淨的水。他已經為當下帶來未來的解答。

  然而,波塔克博士不認為他已經完成他的工作。他的機構已經解放了六萬個「不可碰觸者」。「但是,儘管政府不說,隨著印度的快速發展,各地使用愈來愈多的無水廁所,」他擔心道,「政府說,現在只有六百萬間這種公共廁所,但我們的數字接近一千萬。政治人物說他們想盡一份心力,但他們說的和做的……沒有關連。他們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光是在德里,我們有四百萬人在室外大小便。他們住在遊民的陋屋中,無處可去。但是政治人物卻什麼事都不做,所以我們只好自己建廁所。」

  根據波塔克博士的預測,他還需要建造一億四千萬間廁所,一間廁所大約六千盧比,總共大約要花費一百九十億盧比。他認為他可以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內做到,假如他的政府更加堅定一點。「也許那些當權者應該想到,他們國內的親戚一定得用廁所──他們的親祖母與親舅舅。也許這樣一來他們才會記得要做些事。」

  也許他們也該記得偉大的甘地對達利特的希望,以及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對他整個國家的希望:「當我們每個人都有馬桶可用的那一天,我就知道我們的國家已經到達進步的頂點。」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