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900112

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

作者 趙寬一
出版日 2013-02-26
定價 $300
優惠價 79折 $237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如果明天就必須離開職場,
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與其埋頭苦幹,被動等著命運的安排,不如立刻調整心態。
現在就認清,最可靠的就是時時投資自己!

安份做事、安心退休的夢幻時代已經過去。
職場人務必構思生存的戰略,主動出擊!

YES24、教保文庫暢銷書、Interpark網路書店選書,讀者熱烈迴響的職場生存指南

你深信埋頭苦幹,自然有人賞識?
你犧牲家庭、奉獻青春,升官加薪就有你的份?
你心中吶喊「沒人比我更拚!」公司卻冷冷背棄了你……
不,很多時候,這都是你的誤解,事實是:
公司沒有背棄你,而是你感覺「遭到公司背叛」。
再怎麼勞苦功高,只要情勢一變,公司隨時會將員工淘汰。
因為沒有你,公司可以照常運作,而且就算沒有你,它也必須要正常運作……

被動接受公司決定,不如事先做好準備,重新調整工作心態,以面對職場形勢的轉變。
自我開發頂尖專家趙寬一博士以職場、家庭、個人三個面向,告訴你職場不敗的必備要件,讓公司無法背棄你的24個理由!


Q:如果明天就必須離開職場,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早知道就在有能力時多多幫助別人。」
「竟然沒有一項自己獨具的專長。」
「來日方長,身邊卻沒有錢。」
「為工作付出了一切,結果怎麼會這樣?」
「我為什麼從不挑戰更大的目標,連試試都不敢?」
「啊!那時應該要當機立斷才對……」
「別人會記得我是怎樣的人嗎?」
「早知道就不該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失去了自我。」
「我怎麼這麼笨?失去了健康才發現來不及。」
「坦白說,自己懂的東西實在太少……」
「活得真像傻瓜,夢想一個都沒有……」
「那時如果一笑置之,現在就不會這樣……」
「真希望能再年輕個幾歲……」
「不是故意要傷別人的心……」
「浪費掉的人生,好可惜……」

作者介紹

趙寬一

社會教育專家、暢銷作家。中央經濟評論社評為「影響大韓民國最深的十名講師之一」。
畢業於江原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二○○七年獲頒「韓國HRD大賞」名講師獎。經常受邀至青瓦台等政府機關、大學、企業、地方團體、主婦大學等單位演講,並擁有極高的媒體曝光度,於KBS「早安園地」及EBS、MBC、SBS等各大電視媒體舉辦講座。繼引領話題的「一人革命家」新職場人模式,又在本書中提出二十四項讓職場生涯不後悔的生存實戰指南,是上班族信靠追隨的人氣指導教練。
曾任大韓石碳公社社長、江原道政務副知事、農協中央會常務、農協江原地區本部長、江原大學客座教授,現為「趙寬一創意企管研究所」代表。
除了講座備受歡迎,更是普獲好評的暢銷作家,著書三十餘種。重要作品如:《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大笑一場》《帥氣地說話》,《用服務決勝負》一書獲選為韓國文化觀光部優良學術圖書;《像祕書一樣行動》《厚臉皮也是一種競爭力》等書更已授權翻譯、暢銷海外。


譯者簡介 
蕭素菁
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畢業,韓國漢陽大學社會系碩士,服務於國內顯示器製造廠。譯作包括《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哈佛博士的街頭經濟學》(先覺出版)。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核電歸零」。

葉雨純
政治大學韓文系、首爾大學語學堂六級畢業。曾任韓國旅遊網站翻譯專員、韓商業務助理、科技大廠韓文專員。譯有《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如何出版)。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900112
ISBN:9789861342092
頁數:304,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42092
看更多

離開公司的準備,越早越好

上班族對公司抱有什麼樣的期待?無非是希望薪水高、晉升快,再加上有退休保障的穩定性。如果一家公司具備這三項條件,那真是「受到老天眷顧」的職場了。
若要在這三項條件中選一項,優先順位最高的會是哪一項呢?選擇結果自然因人而異。經濟狀況窘迫的人,會把薪水高當成第一順位;而急著想出頭的人,則會選擇晉升;不過應該會有更多人選擇穩定性。
有一項證據可以顯示大家對工作穩定的重視與偏好,那就是身分及退休生活都獲得保障、被稱為「鐵飯碗」的公務員,在最受歡迎職業票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社會現象。
將穩定性視為優先順位的理由,正是人對未來及雇用缺乏安全感所致。尤其在人類平均壽命上看九十歲的今日,提早退休將引發不小的問題,所以很多上班族放棄「活得短而精采」的想法,轉而選擇「活得久而平淡」。總之,大家都希望能夠晚一點退休。
不過以公司的立場來看,難免會擔憂組織的高齡化將帶來生產力的低落。雖然已有歷史研究指出老人的生產力更高,但現實社會卻吝於接受這種看法。一般人還是認為年紀大的員工生產力較差,所以企業多半喜歡採用年輕人。

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近來丟出所謂「年輕的人才、年輕的組織理論」這個話題,引起廣泛討論。這也說明了這樣的社會氛圍。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在快速轉變,決策速度也要加快,而這些正符合年輕人的特質。」「所有的領導者都應當具備領導能力及創意能力,這樣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文化。」「任何時代的組織都應該年輕化。」
從李健熙丟出這個話題開始,三星集團逐步完成了全面的世代交替。
其他集團的總裁也一樣,他們沒有討厭「年輕」的道理,而且也會看準時機,果斷地大舉提拔年輕人。「大舉提拔」或許就意味著「大幅的世代交替」。
輿論也隱約支持這股潮流。一家頗有影響力的日報,就對大企業的世代交替潮流作出正面評價,還透過社論進一步指出:「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中心的地球村社會,正面臨主導權所產生的巨變。在嬰兒潮世代退場的同時,新世代也浮出檯面,成為時代的主角。繼美國總統歐巴馬之後,英國也出現四十多歲的首相卡麥隆。他們為了突破國家危機,都紛紛登場,扮演解決國家危機的領導者角色。」
不僅如此,在許多關心社會問題的學者中,也有人將世代交替與韓國的年輕人失業問題加以連結,而提出主張。有一位頗具世界知名度的教授曾說:「為了成年人就業的安定性,年輕人常常是被犧牲的一群。所以上一個世代必須讓步。」他用這個理論來分析整體趨勢。簡單來說,由於年輕人的工作機會相當缺乏,所以成年人要盡快退場。

「退休常態化」時代來臨

當「年輕的人才」「年輕的組織」「世代交替」「讓步」⋯⋯等這些詞彙出現時,就有人要開始坐立難安了,尤其是那些自認已經上了年紀的人。
至於沒什麼突出表現的普通上班族,心中則會覺得沮喪,也許還會受到全面性的結構調整或名譽退職風暴波及呢!尤其考量到社會存在著青年失業的嚴重問題時,不僅工作得看別人的臉色,甚至連「四五停、五六盜」(譯注:「四五停」指提早在四、五十歲停止工作,「五六盜」為五、六十歲還賴在職場不退休,形同盜匪)的幽靈也都不斷在腦中浮現。

當然心中難免會有不滿。
「為什麼要讓步?」「那我們的未來該怎麼辦?」「年紀大有什麼錯嗎?」
也有人會問,世界漸趨高齡化,平均壽命到達一百歲的時代都快要來臨了,還討論什麼世代交替?
有的人甚至會質疑,日本是計畫將退休年齡延長至六十五歲,而韓國人的思考卻反其道而行,竟然在高喊「由年輕人才主導的時代」。英國的總理雖然只有四十多歲,但也有人提出反駁的證據,認為領導英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獲得勝利的邱吉爾首相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
另一方面,年輕人卻開始在心中歡呼。以前就算擁有開天闢地以來最好的條件和實力,也找不到適當的工作。這些新世代就算找到工作,也會因為看到「老人」固守既得利益或是「資深者」的腐敗而心生不滿,如今他們在這波潮流下,總算能在工作上有所期待及安慰。
不過這實在沒什麼好高興,也沒什麼好歡呼的。因為不管對年輕人或老年人來說,這都不是件令人振奮的事。所謂「年輕人才論」的問題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它在任何時代都可能發生。
激烈的競爭下,「雇用彈性」及結構調整的常態化,已經無法安撫年輕的世代。
此外,還有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年輕的人才」很快就會變成「舊世代」。一旦成為舊世代,他們還會對世代交替拍手稱好嗎?還會願意將機會讓給年輕人嗎?

「結構調整」的常態化,就代表著「退休」的常態化。不管是年輕人或成年人,都無法脫離這個結構,也就是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只能警惕自己要隨時準備退休的不確定時代。
因此就算公司已從年輕世代與既成世代間的對立、交替、讓步的角度去尋求解決,職場上的每個人仍應自行尋求活路,找尋因應的對策,而且必須深入思考,徹底覺悟。
近來對於退休準備的討論越來越多,彷彿是在反映這樣的趨勢。各種廣播或電視節目,幾乎都以系列報導方式大談老年退休計畫,篇幅比重也越來越高。至於相關書籍更是像雨後春筍一般推出。
但是仔細探究相關理論,就會了解「離開職場=退休=老年」這個概念,將討論都聚焦在「離開職場以後,如何過得更有收穫、更舒適」。
不管是「退職準備」、還是「退休設計」,聽起來都還算高雅,但是如果提到「死前必做的事」「互助」的話,可能就籠罩一股像是進入死巷般的無力感。「互相扶助」簡寫成「互助」,但有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是幫忙「處理後事」,接著又想到電視廣告播過的內容,催促大家要處理得乾淨俐落,想到這裡竟然讓人有些感傷。

現在就要為離開職場作好準備

我寫本書的理由就在這裡,因為無法接受近來出現的這些觀點。首先是對於將「離開職場」當成「退休」這一點,我覺得並不恰當,而且也不喜歡將退職對策想成是老年課題或生命結束的因應之道。
退職和退休有明顯的不同,但卻經常被視為有相同的意思。
退職通常是在六十歲,不過近來人也有可能在四十歲就退出職場—不,甚至二十多歲退職也不能算例外。
退職是指從一個職場中退出,它只代表著離開職場的意思。退職有可能是轉職,所以我們一生中有可能會退職好幾次。退休卻是「完全退職」,代表經濟活動終止、完全從現有的工作中離開。
也因此我決定另外找機會討論退休後的老年問題,目前就先處理職場人在世代交替及退休常態化時代中,應當如何因應的問題。也就是處理「退職」、但不將焦點放在退職後,而是把焦點集中於在職期間如何將「現職」做好的問題。
因為唯有如此,不管年紀大或年紀小,才能成為公司所需求、時代所期待的「年輕人才」,而且就算提早離開公司,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衝擊。這就是正確的退職準備,然後還可以更進一步發展成退休準備。

為了避免在離開職場時措手不及,當你還位居現職時,很多事就應該先作好準備,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企圖。
我原本的構想是希望出版一本書,內容可以告訴大家在這麼多事情當中,有哪些是在職場時必做的關鍵重點,同時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年輕人必讀的書。不過我卻花了許多時間苦思該從哪裡下筆,最後又該往哪個方向找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的眼底映入了一段文字,這段以前就熟悉的文字,再度從我的記憶中復活,那就是劇作家蕭伯納的墓誌銘。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
(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

我不停咀嚼「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這句話的涵義,腦海中卻同時浮現了「後悔」這個關鍵詞。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知道「在職場上應該先做什麼」,那麼你就應該反向思考,「離開職場時,有什麼事是可能會令自己後悔的?」
因為「離開職場時一定會後悔」,所以「還在職場工作時就一定要去做」,這兩點便構成了本書的核心。

然而離開職場時會令人後悔的事,豈止一、兩件而已?
我也是退職後仔細回顧,才發現「當時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才對⋯⋯」,不少事因此徒留悔意。這本書是我對自己最真誠的反省,也讓我領悟到:直到退休前,不管做任何事,都一定要銘記「盡力做到沒有遺憾」。
期待我的反省與覺悟能引起各位讀者的共鳴。離開職場以後的生活,應當於在職工作時就作好準備;而退休後的準備,則要在年輕時就開始,而且就是「現在」,透過現在所處的職場來進行,越早越好。時間一遲,就來不及了。
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讓讀者轉念奮發,彷彿重新調整職場生活般,有個嶄新的開始。這是一條不會讓你將來搥胸頓足說:「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然後懊悔不已的路,而是一條能讓讀者成為年輕人才,好好過著安定的職場生活的捷徑。
看更多

試閱

 1 時時防範被公司背叛

「為工作付出了一切,
結果怎麼會這樣⋯⋯」

四十六歲的大衛,在同一家公司待了二十三年之久。
他是一個可以為工作付出一切的員工,深信只要認真工作,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就有了保障,於是他像在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盡全力把工作做好。他在公司獲得晉升,發展也很順利,原本從事教職的太太在生完女兒後便申請退休。
不過公司後來因不景氣而遭遇困難,最後被競爭對手併購,情況就此急轉直下。所有中階主管及高層主管的雇用契約全部中止,大家都收到解雇通知,大衛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失業了。
離職不過七個月的時間,他又遭遇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機。因為無法克服內心深處的挫折及失望,他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用極快的車速在道路上奔馳,同時大聲叫喊:「老天爺,為什麼是我?」

這是安迪.安德魯斯的小說《七個禮物》開頭的故事。大衛等於是美國版的「四五停」,和我們社會的現實情況相當類似。
雖然我衷心期盼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大家身上,但那也只是「希望」而已,這種情況遲早都有可能發生。有了這種體認,職場生活反而會過得比較踏實。
我經常強調一句話:「組織是會背棄你的。」也就是說,公司隨時都有可能會背叛你。公司聽到這句話時當然會極力否認,但是就員工的立場而言,應該會點頭稱是,因為現實情況的確如此,組織體的生理結構就是這樣。
不過公司並非本質惡劣、「心機」深奧,它之所以會背叛無力的員工,很多時候是不得已的。這純粹是因為立場差異所導致的誤解與現實。

接下來就舉職場人最重視的「人事問題」為例來說明。
你認為自己犧牲了家庭、為公司做牛做馬,而且眼睛眨也不眨地全心投入工作、奉獻青春,希望公司肯定你的付出,給予同等的回報和待遇。人事命令即將公布之時,大家一聊起晉升話題,你便認定這次晉升舍我其誰。你甚至在心中大喊:「如果有誰比我更拚、更認真工作的,請站出來!」
然而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看法。
就公司的立場而言卻並非如此。公司和你在看法上層次不同,視野也不一樣。
以公司的觀點來看,會覺得有你這種工作能力的人不在少數。除了工作能力之外,如果考慮到對未來的貢獻或是成長的可能性,比你優秀的人可能更多。就連無法量化的所謂忠誠度,你的排行恐怕還落在後面。
職位有限,排隊等的人卻很多,所以無法提報你晉升。如果你是CEO,這時你該怎麼辦?
等到人事命令公布時,你對結果大感失望。你心想:「我竟然沒有在名單裡,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同時有種遭到背棄的感覺。
不只是你,沒有在名單內的人幾乎毫無例外都會表達不滿。有人說:「這種人事命令像話嗎?」也有人批評說:「這算什麼人事命令?」「沒有原則、隨便安排。」「都是內定的人選晉升,沒有背景、沒有力量的人什麼都不是。」更嚴重的可能還會破口大罵說:「亂來!」大家都為公司背叛自己而感到憤怒。
那麼被提報晉升的人,想法又如何呢?他們會因為公司用晉升來回報自己的努力,而心懷感謝嗎?答案並非如此。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晉升全是因為工作能力好,所以將這種結果視為理所當然。

保護你的屏障,變成排拒你的高牆

我舉的只是人事方面的例子,除了這一點之外,公司還有許多事令人不滿。
像前面所提到的大衛的處境,公司也有可能乾脆以結構調整的名義把你趕出去。大衛碰到的,是競爭對手併購這種無法避免的情形,所以才被解雇,這時雖然會感到絕望,倒不一定會覺得遭到公司背棄。
不過,很多時候,你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是公司清算解雇或結構調整的目標,結果冷不防地成了一名失業者,碰到這種事時,難免會認為自己被公司背棄。就像大衛狂吼:「為什麼是我?」這也正是你心中會發出的吶喊。
即使是按照公司規定,一直做到屆滿退休年齡才離職,心中某個角落仍然會覺得難過。你對不足以支付退休生活的退休金感到不滿,還有相處時間比家人還長的上司或晚輩的態度,也讓你感覺不舒服。人的心理本來就是如此,所以會產生背棄感也是能夠理解的事。

就這樣,公司背棄了你。不,是你感覺「遭到公司背叛」。你清楚記得何時、何地、做過什麼,如何為公司百般付出,但可惜公司的記憶力並不怎麼好。
你過去所奉獻的汗馬功勞,公司很快就忘記;即使記得,它也會認為一切都是過去的事罷了。它說:「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你,現在可以走了。」然後冷冷轉過身,背向你。
組織並不是為你一個人而存在,你也不是公司唯一的選擇。就算沒有你,公司照常可以運作,而且就算沒有你,它也必須要能正常運作。
在特定期間、特定範圍內,組織扮演著一個能夠保護你的高大屏障。不過組織的這種角色是有所限制、且具有時效性的。一旦超出這個範圍,那道屏障反而成為排拒你的高牆,也因此令你感覺到遭受背叛。
未來的勞動市場日漸講求彈性,這種情況將會更加頻繁,也更容易讓人產生背信感。對向來以溫情為文化基礎的東方人而言,這些話聽起來絲毫沒有人情味,可是又能怎麼辦?這就是現實。如果不了解這些冷酷的現實,而且有著「公司會記得我,長官和晚輩也會站在我這邊」的錯覺,反而是你的問題了。
好,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你也要背棄公司嗎?還是認為,沒有理由再為公司效命?當然不是。公司的背棄,是來自於不得已的公司生理結構,這是一項原理,更是世界上普遍的道理,你必須用這種角度看待。
如果心想「反正公司早晚都會叫我走路,我又何必認真工作」,這種邏輯就好像「反正早晚都會死,那我又何必活著」一樣。

金錢上、能力上都要「有備無患」

不久前,在某家公司的主管會議上,我曾經講過類似的內容。我提到公司遲早都會背棄各位,這時,一位四十歲出頭的男性主管,用嚴肅的表情發問。
「我不想同意您的論點,但的確是很實際的看法,而我也預測十年內將會發生這種情形。如果是這樣,那我們該怎麼辦?」
沒錯,就是這樣,我們在工作的同時,就要先想好「該怎麼辦」的答案。如果沒有答案,等到突然遭到公司背叛,屆時就會束手無策。
我給這位發問者的答案如下:「為了預防遭到公司背棄,應該要準備好另一個口袋。」
眾所皆知,「裝到另一個口袋」這句話並不具有正面意義,而且常被用來意指「別有心機或是使詐」以及「把錢掏空,放到另一個口袋」。當然我這句話所指的不是這個意思,相信包含發問者的在座每個人,應該很快就能理解。
準備另外一個口袋?這可不是叫你偷偷違反公司的規定或挪用公司的錢,也不是要你私下調查公司的不當行為,或竊取公司機密,然後給予公司致命一擊,展開痛快的復仇。
雖然現實中偶爾會看到這種人,但這樣做將會永不得翻身。因為這是犯罪行為,做這種事已經不具備做人的資格,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有未來。

我會用「準備另外一個口袋」來表達,目的只是想利用一個適當的比喻,好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公司會背棄你」這句話一樣。
所謂另一個口袋,是指必須強迫自己規畫一個不同於普通上班族的因應方案,也就是準備另一個特別的方案。這句話隱含著完全了解組織生理和普世常理的意義,並有進一步準備因應的意思。
我要強調的是:人在職場生涯中必須有所警覺,這樣才能「有備無患」。更重要的是必須坦然面對、了解組織背棄的原因。此外,這句話背後也有勸告大家更加認真工作的意涵,以便降低公司背棄的強度,並延緩它發生的時機。
「另一個口袋」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是指經濟層面的「另一個口袋」。某個獨裁者的語錄中曾經提到「槍桿子下出政權」,南韓憲法第一條則規定「權力來自於國民」。至於上班族的力量,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來自於金錢」。有錢才有力量,這也代表經濟獨立正是「另一個口袋」的核心。
因此不管碰到什麼情況,從年輕起就應該盡量作好準備,以避免經濟上的不穩定。這也是指必須有計畫地理財。
如果經濟上能夠獨立,對公司的背棄便不會感到不捨、難過,或是絕望。甚至還可以邊說「再見,我先走了」,一邊瀟灑地離開。(關於理財,會在其他章節說明。)

自我開發的重點

「另一個口袋」的第二種意義,指的是能力上的另一個口袋。簡單來說,就是必須進行自我開發。
你應該成為公司裡「不可或缺」的重要員工,這樣一來公司就必須保護你。辛西亞.夏比洛在《公司絕不會告訴你的五十個祕密》裡曾經強調,只要被認定為公司不可或缺的員工,每當公司進行結構調整或人員縮編時,一定會被優先保護。
上班族當中有不少人對自我開發理解錯誤。他們認為,自我開發就是去發掘一些足以脫離目前工作的才能,所以避開公司的注意,偷偷跑去取得一些不相干的資格或證照。
在此要強調,自我開發的重點,應該是先取得在目前工作中的優勢,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對於這點,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教授就曾經清楚地指出以下見解。
「在進行自我開發時,一定要先捫心自問:『我能貢獻些什麼?』才能對所屬組織的成果及結果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自我開發不應依照個人標準,而是要以組織業務的要求為基礎,而且人只有在對組織有所貢獻時,才能真正的發光。
如果做不到這點,讓自我開發的方向出現了分歧,等到組織進行調整時,自己就有可能成為優先離職的人選,屆時自我開發反而成了「離職開發」。

當今社會雖有終生職業,卻已經沒有終生職場。踏實認真地順應組織要求便可以保障做到退休,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有時甚至與能力或努力的成果無關,單純只是因為運氣不好,就要替部屬或同事的錯誤背上黑鍋,然後冤枉地離開職場。
三初時(三十歲初半)、三八線(三十八歲提早退休)、四五停(提早在四、五十歲停止工作)、五六盜(五、六十歲還賴在職場不退休)、六二五(到六十二歲還在工作,就像簽訂乙巳條約的賣國五賊一樣)等等,你必須跨越的高山屏障還有那麼多。如果你還相信公司會一直留住你、包容你,那真的是毫無意義的幻想。你得趕快從幻想中清醒過來,才不至於將來悔恨交加。
「公司會背棄你」這句話,聽起來或許讓人覺得心痛,但如果能越早理解、並接受這個事實,面對職場生活的態度就會不一樣。
只要能認清這一點,你對本書中提到的二十四項議題將會產生全新的視野,最重要的是你會重新思考,知道該如何好好規畫自己的一生。

大衛對公司的背棄感到絕望,他在高速公路上疾駛,最後發生事故,並在精神渙散的狀態中展開一場幻想之旅,宛如做了一場大夢。夢中他遇見了杜魯門、所羅門、安妮.法蘭克、林肯等七位以正面人生觀積極開拓人生道路的知名歷史人物,並從他們那裡得到珍貴的人生啟示。於是他的人生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像大衛這樣,等到問題發生後才有所覺悟,就有可能來不及,甚至演變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如果能提早預見問題,事先準備好對策,才是明智之舉。
筆者已經清楚地提出警告,也給了建議。切記一定要預防公司的背棄,不要到時候才來後悔。希望讀者能接受我真心的忠告,而且越早準備越好。


公司背棄了你。
公司的記憶力並不怎麼好。
你過去所奉獻的汗馬功勞,它很快就忘記。
它會說:「全心投入工作的你,現在可以走了。」
然後冷冷轉過身,背向你。



2 在工作崗位上狠拚一番

「該立刻處理的事,
老是拖拖拉拉做不完……」

上班族喝酒的情況相當普遍。和近來年輕一代的上班族相比,老一輩的上班族似乎喝酒喝得更凶。大家都以「鬥酒不辭」而自豪,或是對此隱約帶有欽羨的傾向。
不久前,當我還在一家大公司擔任主管時,就曾經因為過於頻繁喝酒的場合而感到困惑。有一天,碰到一位已經退休的朋友,我感慨地告訴他:「我真的喝酒喝到快掛了。」
朋友聽了以後,給了一個很妙的答案。
「既然要死,乾脆就喝酒喝個痛快吧。」
在座的每個人聽完之後,全都捧腹大笑。
很奇怪吧?一離開公司,我反而懷念起這樣的生活,懷念起叨叨絮絮說著上班讓人心煩厭惡的事。

勞動時數長,不代表工作強度高

大部分的上班族在出門上班時,腳步都特別沉重。大家都不想工作,也有不少人會將「早晚要把工作辭掉,好好休息一下」這句話掛在嘴邊。不過,你可以把工作辭掉看看。
或許一開始有幾個月的時間,你會覺得輕鬆又幸福,但是過沒多久,你就會開始懷念起工作,懷念起那段全心投入、揮汗如雨的時光。
也就是說,工作已經變成了一種追憶。再經過一段時間,你甚至會說「薪水不是問題,有工作做就好。」而且還會開始四處找工作。
想要讓你的職場生涯無怨無悔,前提就是先讓工作無所缺憾。為此,我們便應該在工作上盡情燃燒自己,在職場的工作崗位上狠拚一番。
或許有人會反問:「咦,我只要在上班時間內工作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多做?」其實南韓勞動者的工作時數已經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會員國當中最長的。根據OECD所發表的《二○一○年統計年報》來看,自南韓一九九五年加入OECD以來,工作時數的排名從來沒有變過。南韓勞動者每年平均工作二二五六小時(以二○○八年為基準),足足比OECD會員國的平均勞動時數(一七六四小時)高出四九二小時,顯示出南韓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有過長的傾向。
不過可不要因此而有錯覺,因為工作時間長,並不一定代表勞動強度就比較高,這點可以從勞動生產力的比較來理解。例如南韓勞動者的每人勞動生產率,在三十多個OECD會員國當中只排名第二十三位。
其實和其他國家比較,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只需觀察韓國本身的情況即可。畢竟我們探討的重點不在與其他國家的勞動者比較,而是要了解當前職場上的工作效率到底有多高。
客觀來說,一般上班族的工作強度並不高,這是因為韓國的職場文化普遍還稱不上嚴苛。如果你從事的是內勤工作,一天當中有幾個小時,是真正埋頭在努力工作?能力好的人一小時內處理完的事,你是否拖了好幾個小時才做完?
真正的問題不在工作時數,而是在於該如何維持品質良好的勞動水準,同時又能完成一定的工作量。

當然,有些朋友是在接近極限程度的困難條件下辛苦地工作。所以像這一類的工作環境,便令人不忍再要求勞動者更積極投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場所就是煤礦場。
我曾經擔任大韓石碳公社社長,雖然知道採礦現場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等我親自體驗過後,還是很震驚。或許在看到煤礦開挖現場的大型照片時,我們會興奮地覺得,這群產業生力軍正在做著很有意義的工作,然而採礦現場的實際情況卻是超乎大家想像的。
就舉江原道太白市的長省炭礦來說明吧。礦工先搭升降梯,垂直下降到地下一公里深的地方,然後再從那裡搭乘礦車或步行到工作的地方。利用這種方式進入後,最深的採礦地點距離地面已經有六、七公里遠。地底下相互連接的坑道(洞穴)總距達到二百八十公里,也就是足足有七百里。那裡的溫度約有三十度上下,濕度則高達九○%。在那裡工作的人必須一邊工作、一邊承受生命的威脅。這些你能想像嗎?第一次進入礦坑時,我的內心一陣刺痛,眼眶也不禁熱燙。

如果你的工作場所是像上述這種情形,我絕不會勸你要更認真投入工作,也絕不會叫你要更努力工作。但如果不是像這種需要重度勞動的工作場所,你就應該重新檢視自己對工作的認知,以及對工作的態度,而且必須有所改變。
總歸一句話,我建議大家能徹徹底底投入工作。在你還能工作時,把工作做好,就像「以熱治熱」—燥熱之物就以燥熱做為處方一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以工作治工作」?
這裡是指要認真對待工作,不要逃避工作。專業工作者就是用這種態度在工作。他們的生活方式及對工作的思考,是相當徹底且熾熱地投入,和一般人不同。所以希望你也可以成為一名具有專業水準的工作者,這樣能使你的職場生活變得不一樣,也會為你的未來開啟一條全新的路。

專業工作者的拚勁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最受年輕人喜愛的行業當中,第一名是演藝工作。
這個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很風光吧?但是如果以一般上班族的工作觀念和工作態度來從事演藝工作的話,恐怕所得到的報酬連解決三餐都有困難。
雖然演藝工作看似多采多姿,好像自由又有趣,可是演藝人員對本身工作所付出的熱情和努力,絕非只是「玩樂的程度」。為了得到大家的喜愛及高人氣,他們歷經極為嚴苛的艱辛過程,幾乎像是賠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趙權,是外表帥氣英俊的偶像明星,也是一名才華洋溢的年輕人。他很早就被視為潛力之星,在十二歲那年就被發掘。藉由「培養明日之星」的企畫專案,他進入由朴軫泳(韓國知名歌手)擔任代表的經紀公司裡當練習生,一直到八年後才正式出道。
他在電視上公開這段期間的經歷,那段過程真是血淚斑斑。儘管他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為了爭取站在舞臺上的機會,他必須咬緊牙根,打拚很長一段時間。而這一切,竟然只是為了我們覺得「不過是唱首歌而已」的單純小事。
想到父母擠在一間租來的小房子裡吃苦,而自己又不能站在舞臺上⋯⋯那種心情會有多鬱悶。更何況這種沒有收入的生活,並非只是維持八個月而已,而是足足維持了八年。如果是想不開的人,可能老早就產生尋死的念頭了,不是嗎?
在二○一一年的農曆新年,有個電視節目介紹他的故事,播出後獲得網友們熱烈回應。我也是在聽到這個故事時,忍不住和太太兩個人熱淚盈眶。我常以自己歷經辛苦才得到今日的成就一事而感到自豪,但是和他相比,我才知道自己吃的苦根本微不足道。

就是像這樣,專業的世界其實是很殘酷的,而且專業的人在工作上都有一種驚人的執著。最為韓國人耳熟能詳的事件之一,就是李文植在電視連續劇《一枝梅》裡為了扮演好一個體弱的角色,甚至不惜把前排的門牙拔掉。而他竟然還不是戲裡的主角。
當然,不管是主角或配角,演員盡力將所擔任的角色扮演好,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如果要為了演一齣早晚都會播映完畢的連續劇去拔掉好端端的牙齒,這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演員金明民在電影《我的愛在我身邊》裡飾演漸凍人的角色,為了求好心切,他不僅足足減重二十公斤之多,還曾為此昏厥。我們只要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為了力求工作上的完美而過度投入工作,最後致使身體的某個部分受損或是因此昏厥,就可以了解,這些演員在專業上的堅持已經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韓裔音樂人 Ji Bark,本名朴智雄(音譯),一九七七年生,被稱為天才音樂家。才三十歲出頭的他,經歷卻很驚人。從七歲起開始學鋼琴和小提琴,九歲時前往美國紐約拉瓜地亞藝術高等學校進修,之後又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古典作曲,並在柏克萊音樂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唸電影音樂作曲。
在二十三歲那年,Ji Bark 成為傑瑞.高史密斯獎最年輕、也是第一位亞裔得獎者。不僅如此,他還在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ASCAP)於二○○一年、二○○二年主辦的「電影音樂作曲大會」中連續兩年獲獎。
對於「是不是天才」這個問題,他作了如下的回答。

「如果有人比我更認真、更努力的,請站出來吧。我沒有一天睡超過三小時以上。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我都在不停地聽音樂、分析音樂。十五歲時,在我住的社區裡有一間世界最大的藝術圖書館—林肯中心圖書館,我每天都花四、五個小時聽圖書館裡的音樂,利用三年的時間全部聽完。雖然我念過三所大學,但卻沒有碰到哪一位教授聽過的古典音樂比我還多。」(《朝鮮日報》二○○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專訪)

怎麼樣?現在有感覺了嗎?知道自己現在過的是什麼樣的職場生活了吧。跟他們比起來,你覺得自己在過去這段時間裡,工作態度如何呢?為什麼目前在公司裡的職位發展受限,現在知道原因了嗎?還有,知道公司為什麼會背棄你了嗎?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當然在上班族裡也有不少像這樣的人。依三星前副總裁李鶴洙接受記者專訪時的談話內容來看,可以推敲出他之所以能夠從一般職員爬升到現在的職位,祕訣就在於「工作」本身。
「進公司已經三十六年了,最近二十年來幾乎都不曾休過長假。在我的人事紀錄卡裡,還沒出現過岳家那邊的婚喪喜慶金(支出項目)呢。在講求男女平等的時代,這種話可能會引起抗議,但是我連岳父母的七十大壽都沒辦法參加。不久前我才從位於慶北安東的岳家回來,這是『十六年來第一次』回太太的娘家。」
舉這段話為例,並不是要叫大家不能休長假,或是十六年才回一次岳家。世界在改變,世態也大異於過去,這樣的工作方式恐怕會導致家庭破裂。然而有件事已經清楚顯示,那就是只有認真工作的人,才能在職場上確保住屬於自己的位置。畢竟職場本來就是一個工作的場所。
這裡當然不是叫大家只知道拚命工作,然後過著痛苦的生活。
最近大家所強調的已經不再是「工作與生活均衡」(Work & Life Balance),而是逐漸朝向「工作與生活協調」(Work & Life Harmony)發展。也就是說,不再注重工作與生活在「量」方面的平衡,而是注重「質」方面的協調。
為了使工作與生活調和,形塑一個完整的人生,從年輕開始就應當專注在工作上。希望各位記住這點,這樣才能在退休後過著舒適的生活。

將工作當成生死決鬥之事吧,把工作徹底確實做好一回。凡事皆有時,也應該有高低強弱之分,該休息時要休息,但在該工作時,也要狠狠地拚命工作。尤其在年輕的時候,就必須在工作上一決勝負。

用決勝負的心情投入眼前的工作

工作上的勝負不僅影響職場生活,將來也會影響到人生的一切。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常看到年輕職員工作時漫不經心,反而是年紀較長的中階主管得擔負起更多的工作。按理因為是主管,所以多做一些事是天經地義,不過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也應當要領悟到,自己在工作上其實更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才對。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職場人認為和自己初踏入社會時相比,現在的社會新鮮人更容易有迴避困難工作的傾向。就業網站「Career」曾經對一千多名工作經驗三年以上的上班族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八八%的受訪者,對目前的社會新鮮人給予較為負面的評價。
在與自己剛進公司的時期具體比較過後,受訪者對現在社會新鮮人的評價以「重視個人主義」(三一.六%)、「迴避困難的工作」(二三.一%)為最高,其次是「沒有禮貌」(一九.八%)或「利己主義強烈」(一三.五%)。
相反地,像「誠實、勤勉」(五.三%)、「富挑戰精神」(二.八%)等正面的評價,加起來卻只有一一.三%。或許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工作最認真,在立場上有所差異,因而也有不同的結果吧。

不久前,LG集團的具本茂會長拋出一個新話題,他叮囑同仁,為了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以幹部為首的所有社員都應該「帶著嚴酷的勝負本性」,「狂熱」地投入工作。
是的,上班族想要當個真正的上班族,首要條件就是帶著韌性、瘋狂地工作。
以前的人提倡「玩吧,玩吧,趁年輕大玩特玩」,那是因為以前的人大概只活到四十多歲,就可能離開人世了。以現代人的情況而言,應當要提倡趁年輕認真工作才對,而且不只做,更要投入,因為隨著工作投入的認真程度不同,職場生活的命運也有很大的差異,老年生活更是有天壤之別。

前面所提到的偶像明星趙權,也曾經因為當練習生太辛苦而心生放棄的念頭,當時他打電話給媽媽,他的媽媽告訴他這段話。
「現在還有公車,回來吧。但是如果你(將來)有可能後悔,不回來也沒關係,反正媽媽都會一直在這裡。」
多麼充滿母愛又嚴厲的一番話!「不回來也沒關係」這句話和「不做也沒關係」「大概做一下」不同,它帶有要求咬著牙一試的味道,也有要求無論如何都要克服困難的意思。
如果趙權在那天認為母親能諒解一切,然後奔回家投入母親溫暖的懷抱,這樣就不會有今日的他,而且最後他將有可能終生後悔。不過幸好他當時聽懂了母親話中的真意。
母親那番話足以支持趙權撐下去,所以我想把它傳達給各位。當你不想工作時,其實「就算不做」也可以。順從貪圖舒適的誘惑,把自己交出來就行了。不過,如果你覺得將來可能會後悔,那你還是好好努力投入工作吧。

我常提出兩個問題,請人們自己回答。第一個問題是「我是哪種人?」第二個是「如果就這樣離開,會有什麼結果?」
請仔細想一想,問問自己,你是哪種人呢?工作的人?玩樂的人?是上班族?還是自由人?還有,如果就這樣一走了之,最後會演變成怎樣?你可以預料未來的結果嗎?
如果答案是「有可能後悔」,那就應該專心工作。結論已經很清楚,不需要再左顧右盼,好好認真工作吧。至少用一決勝負的心情去面對,希望你能抱持熱情、無怨無悔地把工作做好。


一天當中有幾個小時,你是真正埋頭努力工作?
能力好的人花一小時處理完畢的事,
你是否拖了好幾個小時才做完?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