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900067

說動世界的15位CEO:全球商場大人物的英語名言和管理智慧

作者 Steve Jung
譯者 蕭素菁
出版日 2008-09-25
定價 $320
優惠價 79折 $253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從卡內基到賈柏斯,重量級CEO最有分量的話
英語原味呈現,背景精采解析
職場人應該知道的智慧,都在CEO的話語裡

安德魯.卡內基|約翰.洛克斐勒|亨利.福特|比爾.蓋茲|賴瑞.佩吉 & 瑟吉.布林|傑克.威爾許|唐納.川普|安迪.葛洛夫|雷.克羅克|霍華.舒茲|麥克.戴爾|山姆.沃爾頓|史蒂夫.賈柏斯|華德.迪士尼|華倫.巴菲特
言語魅力,就是影響力!
卡內基、蓋茲、巴菲特、川普、賈柏斯……這些卓越的企業領導人,如何將理念與創見傳達給大眾?他們用什麼樣的言語發揮影響力?
本書收錄15位TOP CEO的代表性談話,原汁原味呈現英語表達的精髓。
說明話語的背景與溝通策略,讓我們從細節中掌握卓越領導人的特質及魅力。
身為這個時代的上班族,應該要用原文去感受那些偉大的CEO的名言!

People who are unable to motivate themselves must be content with mediocrity, no matter how impressive their other talents.
那些無法自我激勵的人只能甘於平凡,無論他們有多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才華。(安德魯.卡內基)

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
領導者與跟風者的不同就在於創新。(史蒂夫.賈柏斯)



作者介紹
Steve Jung
韓國英語名師。在韓國因EBS TV的「Power English」節目而成名,擁有如母語般的英語實力,及富國銀行和美林證券等跨國企業的商務經驗。目前除了在EBS TV主持「短期征服英語」外,並於首爾外國語大學研究所開課,同時參與韓國熱門線上英語課程的規畫與主持。
作者認為「上班族必須懂的英語,都包含在CEO所說的話裡」,希望「身為這個時代的上班族,應該要用原文去感受那些成功的CEO的名言」。

【譯者簡介】蕭素菁
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畢業,韓國漢陽大學社會系碩士。譯有《男人比不上儲金簿》《雪貓在巴黎》《to Cats》《小婦人》《風》《古典音樂童話》《一天》《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900067
ISBN:9789861341187
頁數:256,中西翻:1,開本:2,裝訂:1,isbn:9789861341187
看更多

試閱


職場人該知道的英語,都在CEO講的話裡面



從最早想要出版一本「用英文讀知名CEO的銘言」至今,轉眼已過了兩年。

我在韓國教了十五年的英文,空閒時也會研究企管或CEO方面的知識,加上曾在富國銀行和美林證券任職,因而親身感受到職場人的期待,同時也了解他們的苦惱,所以很快就決定將這個好的構想付諸實行。由於是一項全新的嚐試,心中感到相當興奮。

但是才過沒多久,興奮的心情卻轉化成不安的情緒。雖然可以用韓文學習英文的書籍很多,但如果是把CEO當成目標,找出一些觀點來傳達他們話中所蘊含的想法,這就不容易了。另一方面我也擔心,一個英文老師出版這種書,真的會有人想看嗎?

但是接觸過許多書籍之後,我開始全心投入在CEO講過的話以及他們的想法之中,我甚至發現,除了實用性目的之外,上班族應該知道的英文都已經包含在CEO講的英文裡面。還有,我心中產生一股企圖心,想讓現在的職場人都能用原文直接感受那些領導時代的偉大CEO們所講的話,而這股企圖心已經超越了原本的憂慮和不安。

在這本書裡,幾乎沒有針對CEO們所講的英文作解說,意即並未對英文的結構或表達方式作說明。也因此從實用性的目的來看,這本書並不符合目標。

本書的重點,在於探討這些CEO是採取何種策略,將他們的想法傳達給大眾。因為看這本書的讀者一定會問:「要如何理解CEO銘言的原文本義?」在這本書裡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將與大家分享這些CEO是用哪種心態在經營企業與生活,而當時的時代背景又是如何。雖然加入了一些主觀的看法,但在讀完之後,不只可以更加了解英文,甚至可以一窺這些TOP CEO的語言策略,以及他們對生活的願景。

其實書中出現的英文,並沒有艱深的單字或複雜的句子。想簡單點,確實是如此。如果CEO想將自己的看法傳達給一般人,並且說服大家,就必須使用簡單的詞彙。「英文很難」其實只是一種偏見。
讀這本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可以從你感興趣的CEO開始輕鬆地讀起。先看英文的部分,然後努力看後面的解釋及說明,這樣就夠了。

另外想提醒讀者,希望大家有空時可以將書中的原文抄在小手冊上,然後找機會多加引用。如果這本書能讓人常想從書架上拿下來翻閱,這樣就算盡到它應有的責任了。



微軟的共同創辦人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觀察情勢和時機


(1955~)微軟共同創辦人
高中時期在家長會裡買了一台電腦,從此對寫程式產生興趣。他於1975年自哈佛大學辦理休學,同時和朋友保羅艾倫一起創立微軟,從此正式開始他的軟體事業。當1981年IBM的PC問世時,微軟以低價提供MS-DOS作業系統,相對的也藉此取得獨家專利。雖然IBM在經過一番苦戰之後從PC市場節節敗退,但微軟卻繼續推出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控制整個PC OS的市場。不過微軟將軟體夾帶銷售,有壟斷銷售的嫌疑,因此遭到美國、歐洲等地的提訟。比爾蓋茲常被提到是世界首富,他和太太共同成立慈善基金會,表示將致力於提升全世界的教育及保健水準。

從行銷理論來看,每個市場的龍頭企業所採取的策略都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即時行樂」,情況最貼切的莫過於微軟的CEO比爾蓋茲。第一名的人通常可以獨享一切,即使在「輿論的關注」和「大眾的回應」方面也不例外。尤其微軟是屬於先進的IT產業,也因此額外受到比公司規模更多的注目。比爾蓋茲充分地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媒體情勢。不只是資訊產業方面的分析或展望,甚至連資訊民主主義、和平、飢餓等應該向專家請教的問題,都經常找比爾蓋茲接受訪問。比爾蓋茲掏腰包成立大規模的慈善團體,還讓曾經公開發言表示生前絕不捐錢的華倫巴菲特共同參與,於是有人認為這些都是他的媒體操作。不過由於比爾蓋茲對媒體情勢具有卓越的分析能力,也具有能在正確時機適時傳達訊息的敏銳度,而且擅用輿論來迂迴、卻又密切地主導和自己公司有關的議題,所以大家反過來也對他的能力表示認同。
雖然從詳細的發言內容中很難找出什麼獨特的魅力,但就整體而言,他在媒體上的圓融反應簡直稱得上是CEO企業行銷的最佳範例,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不管是個人或企業,對於那些正在苦思如何建立、執行媒體策略的人來說,比爾蓋茲都值得成為他們的典範。


People always fear change. People feared electricity when it was invented, didn't they? People feared coal, they feared gas-powered engines. There will always be ignorance, and ignorance leads to fear. But with time, people will come to accept their silicon masters.
人們總是害怕改變。當初電氣發明時,人們不就是很怕電氣?人們害怕煤炭,人們也害怕瓦斯引擎。無知一直都存在著,而且因為無知而感到害怕。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們終究會接受最新的科學技術。

比爾蓋茲並不是口才很好的人。他在這句話裡引用了電氣、煤炭、引擎等主要技術的變化來舉例說明,意思太過明顯,句子結構也比較直接。他說話的方式多半如此。和史蒂夫賈柏斯(Steve Jobs, 1955~)比起來,他說的話總是無法讓聽的人感到愉悅,但也不像川普或洛克斐勒那樣讓人覺得充滿個性或魄力。儘管如此,比爾蓋茲的口才還是算不錯的,而且是相當不錯。指的是哪方面?我指的是他對語言架構的敏感度以及刻意持續觀察語言架構的想法。
上面這句話是他在2000年2月接受訪問時所說的部分內容。雖然聽起來很像是在討論技術革新與人們適應的一般理論,但是當想到微軟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最徹底的企業時,Steve感覺這句話就好像在說比爾蓋茲本人一樣。把「電氣、煤炭、瓦斯引擎」換成「windows、MS word、Internet Explorer」看看!比爾蓋茲用很紮實的基礎策略來支撐微軟的獨占支配。為了讓獨占更加穩固,他在講話前已經事先想好要如何防範各種可能的反彈。雖然用這樣的說法來形容他所有對外的發言與行動可能有些勉強,但實際上卻又經常「巧妙地」符合。


I am a great believer that any tool that enhances communication has profound effects in terms of how peopl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ow they can achieve the kind of freedoms that they're interested in.
不論是人們彼此學習的方式,或是人們如何在感興趣的事上面獲得多些自由,我堅信任何可以增進溝通的工具都能在這些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

這是摘錄自他在2000年論壇中的演講內容。2000年微軟開始將Windows95/98、office產品、及被稱為NT系列的Window附屬領域整合成一個平台。比爾蓋茲在這次的演講中表達出微軟的遠景,他說微軟在電腦使用模式轉變成以網路做為基礎時已取得領先,並將繼續維持第一名獨占的地位。他這時候的發言經常提到「人類福祉」,同時還成立了「比爾-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開始正式的捐款活動。當然這些有可能是基於其它理由才進行的,但是Steve懷疑他所強調的「自由」,指的是不是由MSN、MSN Messenger、IE、Windows這些Made In Microsoft的東西呢?


The vision is really about empowering workers, giving them a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what's going on so they can do a lot more than they've done in the past.
所謂夢想,最重要的是在於提升工作者的能力,給他們所有關於這世界發生些什麼事情的訊息,好讓他們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多。

在這裡不禁讓人想起了亨利.福特。福特將工資調升的理由就是為了讓生產汽車的工人也可以用增加的工資去買車,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基本而言,蓋茲和福特在「需求」上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除了「創造出」商品需求的產業體系相同外,也同樣在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而且將自己的產品成為一種「指標」,並從中獲得可觀的利潤。若說兩人有什麼不同點,那就是蓋茲在管理需求的方法上比福特更為圓熟,這裡指的也就是蓋茲比較懂得如何婉轉地表達。
亨利.福特生產的是「大眾搭乘的工具」,比爾蓋茲則是「個人使用的作業系統」,但這兩項產品的發明已經超越個別商品的性質,而對社會結構產生根本的變化,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雖然有著豐厚的利潤,但若說這種結果是因為一開始就懷有這樣的動機,這樣也不太公平。


If you get health, then you have opportunity for literacy. Health first, then literacy. Once you have literacy, then you have a chance to bring in the new tools of communication. Let people reach out and have access to the latest advances.
假如你身體健康,你就有機會累積知識。健康優先,然後才是知識。一旦你獲得知識,你就有機會學到新的溝通方法。它讓人們伸出手去觸及最新的技術發展。

除非是太過天真或善良的人,否則當比爾蓋茲談到整個地球上包括健康、知識、溝通、最新技術應用等話題時,便很難讓人不懷疑他是因為期待這些議題可以替微軟帶來長期性的利益。第一名企業的策略就是把餅做大。如果是像微軟那樣大的公司,那整個世界就是一塊大餅了。比爾蓋茲藉由對一般性價值的討論,使得微軟的公司型態正當化,身為CEO的他當然應該關心全世界的資訊化、政治性自由、貧富問題等等。如果說市場變大,而我增加的部分也比別人更多,那全力開拓市場便是個合理的策略。不過要是太過度的話,也是會招致反感的。
還有一點,不久前「比爾-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表示將捐出鉅額款項,資助愛滋病疫苗的開發,但前提條件是接受資助的研究者必須同意將研究成果與其它研究者共享。因為他們認為「研究者的利益追求與排它性」正是目前為止阻礙研究成果的根本原因。研究者的利益追求與排它性?這不就是人們最常用來批評微軟的話嗎?!儘管微軟因為涉嫌不公平競爭而數次遭到提訴,卻仍然不肯分享原始碼。要怎麼說?比爾蓋茲雖然有傑出的語言策略,不過還是因為這一點而讓人感到有「2%的不足」。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