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180005

白宮義見:首位華人白宮記者直擊!美國權力核心的真實面貌

作者 張經義
出版日 2019-04-01
定價 $310
優惠價 79折 $245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在白宮,只有一個主要的報導對象──美國總統!
如果他接受你的提問,你要問他什麼?
小心,你的提問可能影響整個世界!

從歐巴馬到川普政權間的動盪浮沉、
兩次美國總統大選的風起雲湧,
到川普執政的紛擾與背後祕辛……

美國政治牽動國際局勢
你知道──

◆跑白宮新聞的記者,並不就是「白宮記者」?
◆歐巴馬是川普上台的推手?
◆媒體比較喜歡川普而不是歐巴馬?
◆川普上任首日即劍指2020,展開連任競選?
◆如果川普當選代表美國分裂,他下台美國就能回到正軌嗎?

白宮是美國的心臟,更是聯通世界的樞紐。美國時政記者的頂點就是白宮記者,只有白宮記者有隨行總統的資格,也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即時訊息。

本書作者張經義,是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中文媒體成員。他隨行美國總統,穿梭於海內外各重大場合,帶來現場的直擊紀錄,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他對美國政局的深度檢視與獨到分析,也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記者,是讀者眼睛的延伸,帶著讀者去看這個世界。以往,我們習慣透過西方記者的眼睛去看白宮,通過翻譯的文字去了解美國。現在,我們有了張經義,他站在世界權力的中心,為你帶來他的「白宮義見」,講述他眼裡看到的白宮,以及他親身接觸到的美國。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中文媒體白宮記者
★貼身隨行美國總統,以史官之筆,發布第一手報導,直擊美國政局的核心面貌
★遠赴世界各地,站在各國權力中心,對國際局勢提供獨到的分析視角
★深度檢視並精確剖析美國政局,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寶貴的借鑑
★從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成為白宮最不可或缺的華人記者,過程勵志

【作者簡介】
張經義

台灣出生長大。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政治大學阿拉伯語與新聞學雙學士。

21歲時,孤身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紹德國王大學(King Saud University)進修一年。當年美國發生的九一一恐攻事件,改變了他看世界的角度。

26歲負笈美國,原為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卻因緣際會進入白宮採訪,後更以31歲之齡,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中文媒體白宮記者,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華人成員,能近距離報導美國總統,鉅細靡遺地即時記錄其一言一行。

除了日常白宮新聞外,他完整經歷了2012與2016年兩次總統大選,遠赴偏鄉,實地探析美國人民的真正想法;並隨行美國總統前往世界各地,穿梭於各重大歷史場合,如歐巴馬的古巴破冰之行,以及近距離見證川普與金正恩的新加坡和越南世紀高峰會等。

美國之外,他也至歐洲目擊並記錄下多場重大事件,包括英國脫歐公投、法國總統馬克宏勝選之夜、德國總理梅克爾競選連任,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丁壓倒性勝選等場合,都可看到他的身影。

曾於聯合國總部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視台總部實習,後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世界日報》與鳳凰衛視。現為上海東方衛視白宮記者兼美國新聞中心主編,並經營網路專欄「白宮義見」。

「白宮義見」專欄: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aspx?id=0000000256

「白宮義見」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isViewsOnWhiteHouse/

看更多

得獎紀錄

金石堂2019上半年社會哲思暢銷Top76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180005
ISBN:9789861343396
296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書衣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序言/始終在現場,帶你讀懂白宮,看懂美國

第一章 從沒想過:一躍成為白宮記者,近距離隨行美國總統

白宮記者的特權:接觸大人物,記錄大事件

從沒想過的白宮記者生涯

苦學英文:土法煉鋼地死背硬記

克難卻充實的自我摸索與磨練

白宮記者的第一個認證:白宮記者證

川普大送禮:廣發記者證

白宮記者的第二個認證:白宮記者協會認證

歷盡變遷、看盡起落的白宮新聞發布室

傳奇白宮記者告訴我:勇敢去闖就對了!

記者工作,都是拚命跑出來的

痛苦並快樂著:有新聞可忙,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是觀眾眼睛的延伸,帶著觀眾去看這個世界

如史官般的隨行記者,讓總統都自嘲

我們熟悉美國,美國也需要了解我們

在白宮這樣的新聞主戰場,我們不能缺席

「始終在現場」,我不變的初心

第二章 從橫空出世到走下神壇:歐巴馬的第一任期(2009-2013)

「放心,你會知道他的」

在美國,平等與自由針鋒相對

後天造就的口才:感動人心的演說藝術

不戲劇化的歐巴馬

所思以林肯為標竿,所為卻背道而馳

是歷史性的創舉,也是無止盡的爭議:歐巴馬健保

任內第一大成就,卻成了致命傷

吹響了席捲號角的茶黨風暴

走下神壇的歐巴馬

兵敗如山倒的期中選舉

美國政府十七年來第一次關門!

迥異於茶黨的一群人:逐步走向兩個極端的美國社會

全美串聯的占領運動:以極端方式追求「平等」

占領運動結束,極端力量卻興起了

第三章 種族衝突加劇,槍枝管控無力:歐巴馬的第二任期(2013-2017)

競選連任之路,揭開序幕:到中西部搭大巴

當「美國製造」淪為口號

「回家真好」

在俄亥俄州大打「反中牌」

工人與農民,為什麼候選人總是選擇與前者站在一起?

贏五百萬張選票連任算是險勝?

選民結構的改變

美國白人分兩種?最大少數族裔和最大少數種族不同?

種族衝突惡化:弗格森事件

種族歧視的延伸:暴力執法

初加入東方衛視:首站弗格森

一個美國,兩個世界

「種族歧視」沒有消失,只是變形了

衝突升級,連軍隊都進駐

「如果不把門鎖起來,誰知道晚上會發生什麼事」

「黑人被警察射殺的事,一天到晚都在發生」

海外戰爭的後遺症:軍隊化的美國警察

重返弗格森:小鎮的傷痕,是一道道心靈的疤痕

種族問題,持續迷途

歐巴馬任內最感挫折:無力管控的槍枝問題

「如果允許恐懼分裂我們,那我們就是向恐懼投降」

在美國,上學、看電影、做新聞,都可能被大規模槍殺

槍,自由的象徵與保證

「控槍」不等於「禁槍」

連我在家都聽過槍響:國會議員現場中彈

內政難題難解,外交上遲疑不決也引發後患

萬一川普上台是我們的錯呢?

第四章 美國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位總統候選人

川普得知可能勝選:「見鬼了!」

希拉蕊沒登上勝選舞台,記者們被掃地出門

美國總統大選為什麼要花一年半時間?

初選首站:成也愛荷華,敗也愛荷華

川普陣營根本不歡迎外國媒體

意外陷入苦戰的希拉蕊

沉默螺旋理論大爆發,公開支持川普者暴增

初選次站:新罕布夏州

惡夢般地採訪:首次獲准參訪川普陣營

記者被川普支持者歧視,還被吐了滿臉口水

讓支持者全陷入瘋狂的「川普結界」

恐懼,讓人們在心中築起高牆

初選終站:加州

希拉蕊的內憂:敗選的關鍵──民主黨分裂

希拉蕊的外患:最後的稻草──電郵門事件

共和黨大會:讓共和黨「團結」的缺席女主角

大選前三場詭異的總統辯論

川普放大絕:辯論後再辯論

毫無節操地屢秀下限

「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其他選擇?」

美國大選投票率低,上億人將命運擺在他人手上

「這很痛,而且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奇葩的選舉制度,讓川普靠七萬八千張普選票選上總統?

奇葩的選舉人團制度

勝負關鍵在搖擺州

鄉村包圍城市的選舉結果

為什麼川普會勝選?來自美國鄉間的答案

黑山

「築牆!對,築牆!築牆!」

「沒出櫃的川普支持者」

第五章 川普「大劇」,正式上演

當選後到上任前:平靜下的不安

一問三不知的門外漢新政府

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正式上任

歡呼聲混著抗議聲,美國首都街頭儼然成了戰場

美國就此進入真假難分的新時代

就職第二天,華盛頓的平行空間

急推白宮發言人上戰場:失敗的「下馬威」

從廢除歐巴馬健保看穿川普的性格

什麼是總統行政命令?

川普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廢除歐巴馬健保

不求甚解,只求贏

商界思考在政界栽跟頭

就算慘敗,也要自己宣布敗局──因為可以推給別人

難堪時,可以否認自己做過的事

從「川普之握」看「阿爾法男」的特性

舉世矚目的川普之握

不「握」不相識

以柔克剛的印度總理

看懂美國與川普:不可不知的美國優先與孤立主義

孤立主義在美國一直都存在著

美國是一個孤立主義國家嗎?

川普的聯合國大會處女秀:出乎意料地沒出乎意料

川普的忠實跟班安倍晉三

什麼盟友不盟友,全都比不上明晃晃的利益

美中政策的轉變:與其互利還不如美國單獨獲利

假新聞風波:川普與媒體越演越烈的衝突

媒體的錯誤報導,是否就是假新聞?

媒體有假新聞,川普也有假新聞

在川普眼裡,負面的新聞就是假新聞

川普「假新聞」戰略:當你們批評我時,沒有人會相信

通俄門事件

通俄門的起始點

通俄門新聞一來,川普就改變焦點

急轉直下,特別檢察官的調查

川普會被彈劾嗎?

今日美國的縮影:下層勢力的反撲/民粹主義的崛起

未來預想:不是候選人改變了社會,而是社會已經改變

看更多

各界推薦

金溥聰(前駐美代表)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全球瞭望》節目主持人)

黃暐瀚(資深媒體人)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盧沛寧(Christopher P. Lu,前白宮內閣祕書/前美國勞工部副部長)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共同推薦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作者作為首位中文媒體白宮記者,用第一排看戲的視角,帶領讀者進入白宮,也進入白宮主人的世界。無論要了解如何成為一名稱職的記者,還是要了解美國政治的變遷,抑或想近觀幾位美國總統的側影,這本書都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上作者流暢的文筆,更讓閱讀這本書充滿了樂趣。不管你對國際政治有沒有興趣,第一排看戲之後,你都會發現白宮主人居然離你也那麼近,國際事務也不再如此遙不可及。

──劉必榮

本書令人著迷,揭開了報導白宮的記者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及其幕後故事。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想要看懂當今美國政治的讀者。

──盧沛寧

看更多

序言:始終在現場,帶你讀懂白宮,看懂美國

在寫序時,我人在零下十度的瑞士達沃斯(Davos),報導世界經濟論壇,世界各國政府代表都與會了──除了美國。

我本來是跟著白宮記者團來報導川普的,結果他沒來。川普原想改派代表來,結果代表也來不了,因為就在川普執政滿兩週年之際,美國聯邦政府居然關門了。

就算一個美國官員都沒來,就算在距離美國千里之外的冰天雪地裡,美國仍是論壇焦點。公開或私下,明裡或暗裡,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人們都持續談論著美國。

這就是現實,要講國際事務,要談世界經濟,想繞過美國,很難。

美國在這個世界上,既是備受追捧的國家,也是受到最多批評的國家。在支撐起全球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時,卻也愛秀肌肉,觸角伸進多國事務。幾十年來,美國在引領世界經濟蓬勃發展時,卻也會不負責任地,引爆全球經濟危機。

美國是一個矛盾複合體,她可以在一年前聯合全球簽成《巴黎氣候協定》,一年後卻獨自退出;可以在兩年前達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兩年後卻說變臉就變臉。人們對她又愛又恨,摸不清頭緒。

美國之所以充滿矛盾,在我眼裡,與川普政府有關,卻不是直接相關;因為她的矛盾是長期的,是內發然後外溢的。像是美國既是種族大熔爐,卻有著最難解的種族問題;始終追求自由,卻也放任擁槍,導致大規模槍殺不斷。而作為最老牌的民主國家,她的民主卻越來越難以作為全球典範,而是走向兩個極端,兩黨的意識形態也導致內耗嚴重。這一些內發的矛盾,都對美國在國際上的角色產生影響。

在美國從事記者工作超過十年,其中,有八年以上時間都在白宮——六年歐巴馬,兩年川普——讓我有機會充分地探索這個國家,釐清頭緒。

作為白宮記者團唯一的華人成員,我不只有其他中文媒體記者沒有的機會,能夠在白宮近距離觀察美國總統、政府高官,還有機會飛過雪嶽、跨過沙漠,踏足美國大大小小超過一百個鄉鎮與城市。甚至還能將視角轉向海外,從毗鄰北極的芬蘭到接壤南極的阿根廷,從嚴寒的俄羅斯到酷熱的新加坡,探尋美國在這些國家留下的印記。

在白宮記者之路上,我與成百上千的美國人有過對話,與在世的五位美國總統中的四位有過交流。我一直在現場,記錄下在眼前發生的即時歷史,然後,把我對美國的深刻了解,透過十年的時光,凝聚成這一本《白宮義見》。

──

我熱愛新聞,就像熱愛生命那樣。

就算如此,我還是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一位駐美記者,甚至成為白宮記者。如果我阿公還在的話,他應該會很高興,不過,他知道美國,但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白宮。

我也沒有比較好。起碼在十多年前,我對白宮也一知半解,只是透過翻譯的新聞或書籍知道白宮──僅僅是知道而已,但並不清楚。

和多數的大家一樣,我們都出身平凡,幸運的是,我們都出生在人類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時代,在經歷數千年緩慢的歷史進程後,突然在短短的一代和兩代時間內,人類生活的品質和眼界的擴展都出現飛越式的突破,在生活無虞後,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開始能對遠方有所憧憬,也能努力實踐夢想。

我也是。我始終想做國際新聞,去看世界,然後告訴這個世界我所看到的。

不過,一開始對於怎麼實現,我並不清楚,只是埋著頭在新聞路上拚命往前走。沿途有晴天也有雨天,但,我始終相信築夢踏實,總有一天咱會出頭天。

所幸,像我阿公和爸爸一樣,第一份工作接觸到了什麼,就這麼定了。我總覺得,既然每個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與其花時間想東想西,不如想著怎麼在自己的領域做得更好。二十四歲時,我踏上了記者之路。這些年,我從月刊做到週刊,從日報做到電視台,然後開始做新媒體。儘管新聞載體不同,但,我追求原創、追求現場的初衷始終不變,而這十幾年來,我的頭銜也始終一樣,就是「記者」兩個字。

只是沒想到,在三十一歲時,我記者頭銜前,加上了「白宮」兩個字。

能成為白宮記者,是因緣際會,也是一步一腳印。因為和過去一樣,在接下新聞任務後,我只知道埋頭往白宮跑,就這樣,一直在白宮裡跑到被眾人看見,於是才得到之前沒有任何中文媒體記者有的白宮入場券,能深入了解白宮的實際運作,從中看清美國的樣貌,而不再是透過翻譯的新聞與書籍去略窺一二。

所以八年來,我一直很努力地,從白宮為觀眾帶來第一手的報導與觀察。

──

還記得歐巴馬的第一任期,我剛跑白宮新聞時,曾一度懷疑過這時代記者在現場的必要性。

當時,蘋果手機剛開通「推播」的功能,我那時人正坐在白宮新聞發布室看著台上的白宮發言人回答問題,他話一講完,三十秒就成了新聞推播到我手機上,我收到推播時都震驚了,因為白宮記者會根本還沒結束,我甚至還沒回到辦公室做新聞,但新聞卻早已透過手機傳遍全球。

加之,手機的發達,某種程度上,也讓人人都能發「新聞」了,那記者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後來,我慢慢清楚,因為在現場,我能從我們的角度帶回我們關切的新聞,而不是西方人關切的新聞;因為在現場,我能提問我們在乎的議題,而不是隨美國媒體選擇的議題而起舞;因為在現場,我能在第一線觀察並帶來準確的新聞,而不是求快的誤報,甚至是誤導的「假新聞」。

也是因為一直在現場,所以本書中的許多篇章,儘管有些時日,仍能夠透過當時拍攝下的畫面再次確認準確無誤。同時,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我始終維持記筆記的習慣,一面記下受訪者的言論,一面記下我在現場的感受,那是言語難以表達的五官感受。這些,都讓我能在書裡忠實呈現新聞事件現場,讓讀者身歷其境。

──

本書將由我是如何從連英文都說不好,到初入白宮,到成為白宮記者協會百年來第一個中文媒體成員開始述說。

接著,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將談歐巴馬八年任期中遭遇到的內政挑戰。外交畢竟是內政的延伸,要讀懂美國,了解美國內政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我也將探討歐巴馬是否為川普的當選鋪了路,以及歐巴馬究竟給美國留下哪些遺產與後遺症。

第四章則是我對二○一六年大選的全紀錄,從初選第一站的愛荷華州,到大選之夜的紐約市,那年重要的大選關鍵時刻我幾乎一場都沒錯過。在選後,我還特別深入煤礦區,探究面對美國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位總統候選人,人們為什麼最終選了川普?又為什麼媒體對希拉蕊是一片誤判?

最後一章,則是川普上任近兩年來,我在白宮與在海外對他的近距離觀察,剖析川普為何如此行事,揭露川普為何老批媒體假新聞,還有「通俄門」的來龍去脈,以及對美國會造成什麼衝擊。最後,我從完整經歷二○一二與二○一六美國大選的觀察,預想二○二○年大選的可能走勢,以及美國可能會往何處去。

──

「你不能騙人,至少不能長期騙下去。你可以製造高潮,可以進行完美的宣傳,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媒體,還可以有些誇大其詞。但是,你如果遲遲不兌現,人們終將醒悟過來。」

三十年前,商人川普在他的暢銷書《交易的藝術》(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中這麼說;三十年後,總統川普持續這麼做,他十分清楚不兌現的後果,於是才有為了實踐在美墨邊境築牆的競選承諾,而不惜讓美國政府關門的舉動。對他來說,關門事小,食言事大。

作為可以說是美國近代最早投入競選連任的總統,他持續高歌挺進,在沒有任何民主黨人宣布投入參選總統時,他就已打破紀錄,募款超過一億美元。不只如此,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也傳出要修改制度,避免任何人挑戰川普的候選人資格。最重要的是,無論有多少爭議,川普在共和黨人中的民調支持度幾乎從沒低於八成過。也就是說,川普有錢、有選票,還有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支持,對至今仍然紛亂的民主黨儼然構成難以企及的巨大挑戰。

毋庸置疑,選情和大勢仍是千變萬化的,但希望《白宮義見》將不只帶你看懂二○二○,也對你看懂接下來美國局勢的發展,有所幫助。

──

新聞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永遠需要團隊,特別是電視新聞。在這裡,我要感謝每一位曾經或持續和我在新聞路上一起前行的人們,特別要感謝的,莫過於我最堅強的後盾,東方衛視總部的長官與同事們;當然,還有每天為新聞付出的美國新聞團隊隊友,感謝的名字寫不完,但你知道我說的是你。而這本《白宮義見》能成書,則要感謝先覺出版社強大的編輯與行銷團隊,長達一年的籌畫。

當然,我永遠不會忘記感謝的,是千千萬萬關注我的觀眾與讀者,你們的支持,是我在新聞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

最後,我最要感謝的,是我這一輩子最忠實的觀眾——我的爸媽。

新聞路漫漫,我將持續守在白宮現場,帶著每一個你,讀懂白宮,看懂美國。

看更多

試閱

從廢除歐巴馬健保看穿川普的性格

川普政府剛開始那段時間,我每天進白宮都像上戰場般,每天我都和一、兩百名記者,前胸貼後背地擠在只有四十九個座位的白宮新聞發布室,瘋狂舉手想要提問。每天都有讀不完的新資料、做不完的新聞,和準備不完的連線。還要不時盯著手機,擔心下一秒,白宮是不是又有什麼大新聞會爆出來。

川普一上任,便忙不迭地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美墨邊境築牆、禁止伊朗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等重大政策,引發軒然大波。

一週,這些極具戲劇化的事件,全都發生在短短的一週內,全是與行政命令有關。歐巴馬時代,一個月能出一則大新聞就了不起了,川普卻是一天至少一則。

川普在共和黨大會時曾經說過:「我一個人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美國總統雖是全球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但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美國,總統的權力仍是有不少局限的。總統一個人之所以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主要靠的就是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s)。

什麼是總統行政命令?

擁有行政權的美國總統,主要能採取三種行政行動:第一就是總統行政命令,第二是總統備忘錄(presidential memoranda),第三則是公告(proclamations)。

這當中,最正式的就是行政命令,雖然這不是立法,但卻是在現有法律的大框架下,把總統想執行的部分詳細列出,因此某種程度上,行政命令還可以被視為是「法律」的,因為整個美國政府都必須執行行政命令。行政命令範圍所及,只要和美國行政機構打了交道,像是辦簽證、入境、交易等等,都就會受到行政命令的影響。

行政命令有好有壞,像是林肯解放黑奴的行政命令就備受後世肯定,而小羅斯福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日裔美國人關進集中營的行政命令至今仍備受批評。再如川普一上來簽署的,每一個都是能讓美國吵翻天的議題,像是築牆和旅行禁令等。

而每位總統簽署的行政命令數量也不一,像是小羅斯福簽署了超過三千七百個,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只簽過一個,歐巴馬和小布希則各簽了不到三百個。

不過,行政命令來得快,可能去得也快。

因為新總統上來,隨時可以廢除前一個總統的行政命令,這也就是川普之所以能夠推翻歐巴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原因。

國會也可以採取行動廢除行政命令。在美國能制訂法律的是國會,行政命令必須符合法律框架,如果國會認為行政命令不符法律,是能採取行動將之廢除的。

如果行政命令違反美國《憲法》,擁有司法權的法院也可以廢除行政命令。例如旅行禁令,一開始就遭到聯邦法官拒絕執行,川普政府後來屢次修改禁令,也屢次遭到聯邦法官拒絕,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時間,才得到美國最高法院允許執行。

總之,總統行政命令並非川普所想像的萬靈丹。

川普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廢除歐巴馬健保

川普上台後簽署的第一道行政命令,不是別的,就是要廢除歐巴馬健保。但很快,他就嘗到上任以來最大的挫敗。當時,我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裡,親眼目睹充滿挫折的川普,並從他的慘敗更加認識他這個人。

歐巴馬健保從頭到尾遭到國會共和黨人的痛恨,甚至還曾經導致美國政府關門。儘管國會民主黨人是以多數暴力強行通過此項法案,但歐巴馬健保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法律,因此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只是「名義上」下令要廢除歐巴馬健保,「實際上」的操作還是落在國會手上。

不求甚解,只求贏

川普認為,廢除歐巴馬健保是易如反掌的事。首先,共和黨人喊著要廢除歐巴馬健保已經七年了,加上美國是超過十年來,第一次有共和黨同時掌控參、眾兩議院以及白宮,也就是說,只要「完全執政」的共和黨內部看法一致,要通過或廢除什麼法律都不是問題。

信心滿滿的川普,一上台就朝著廢除歐巴馬健保邁進,並且還和眾議院議長攜手推出了名為「美國醫療法案」的健保,準備替換掉歐巴馬健保,來個無縫接軌。這份法案被暱稱為「川普健保」(Trumpcare),凡事不服歐巴馬的川普,對自己的名字能換掉歐巴馬,又能留名青史,當然是欣然接受。

但是,在我深入研究「川普健保」後,我開始發現,川普本人對這健保並不清楚。我仔細觀看他的公開發言、美媒對他的專訪等,發現他被問到細節時,總是含糊其辭。

在大選期間,川普對不少政策總是含糊其辭。不少人認為是因為他還沒執政,難以定調,但到他開始執政後眾人才發現,他個性就是如此,而且他最在乎的,其實就是「贏」──面子最重要,至於裡子如何,他看得沒那麼重。

不求甚解,只求贏,是我對川普的一大認識。

本著對贏的執念,沒有過多考慮,在上任滿兩個月時,川普就開始強力推動眾議院動員投票,結果沒想到,共和黨議員內部光對於「如何廢除」歐巴馬健保,就存在巨大的分歧。這裡就必須回到之前所談到的茶黨。

茶黨基本上就是為廢除歐巴馬健保而生,他們始終全力執行選民託付給他們的任務──完全廢除歐巴馬健保,而且廢了就廢了,根本不用有什麼替代品。

但此時歐巴馬健保覆蓋人數高達數千萬人,若完全廢除勢必造成社會紛亂。況且,共和黨其實有不少選民是需要歐巴馬健保的,全部廢除,代表著許多的選票也將跟著流失,於是他們想採取更中立的做法,也就是用「川普健保」取而代之。於是,共和黨溫和派和茶黨人又再次槓上。

商界思考在政界栽跟頭

商人出身的川普信奉「見面三分情」,於是決定親上國會山莊和這些議員面對面談判,他覺得自己有辦法說服對方,還能採取他在商場上慣用的「威脅利誘」,下最後通牒。但,事實證明這套並沒有用,茶黨人說不就是不,他們反過來還藉著川普的媒體光環,大加宣傳他們的理念。

從這,我也觀察到,川普一開始是相信凡事透過談判總是有解的,因為他相信人總是受利益驅使,談判能讓人各取所需,這其實也形塑了他看世界的方式。只是談利益在商界可能有效,在政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些意識形態是根本沒辦法溝通的,即使再怎麼威脅利誘也沒用。

一頭栽進政治圈的川普,可能還是第一次發覺他「談判的藝術」在「意識形態」面前栽了跟頭,這是我對他的第二個認識。

最後,可想而知,廢除歐巴馬健保並沒有獲得足夠票數的支持,法案只好撤回。

就算慘敗,也要自己宣布敗局──因為可以推給別人

接著,川普決定臨時面見記者。我和十幾個白宮記者立即被召集起來,等在橢圓形辦公室的門外。

由於通知得很急,包括我在內有不少記者來不及帶上大外套,一群人就在三月零度上下的門外等著。沒想到一等就等了半小時,讓我們直打哆嗦。很顯然,橢圓形辦公室內一直還沒敲定該如何說明這難堪的事實。

一進到橢圓形辦公室,川普面如死灰地坐在他的大辦公桌後,開口就說:「我們所能得到的共和黨人的票數已經很近了,非常非常接近了,可是我們卻沒有民主黨人的支持,我們沒有任何一張民主黨人的票,他們不給我們任何一張票,所以很難廢除。」

他絕口不提共和黨的內訌,把責任推給本來就不可能支持廢除歐巴馬健保的民主黨人。共和黨是多數黨,若團結一致,要廢除歐巴馬健保易如反掌。可是想要快速贏下這一局的川普並沒有先了解黨內的意識形態,雖拿著一手好牌,卻因倉促出牌,亂了牌局。

這也是我對川普的第三個認識:就算慘敗,他也要不假他手,自己宣布敗局。因為川普會說:他自己已經盡力,失敗都是因為對手阻撓所致。

這招其實對川普的支持者特別有用,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緊跟新聞的一群人。他們對很多政治的細節本來就不清楚,或許也不想清楚,因為他們看到的世界往往是二分法的世界,也就是:我們是好人,他們是壞人。在仇恨政治橫行下,這裡指的「他們」通常是民主黨人,也就是歐巴馬加希拉蕊的支持者,因此川普歸罪民主黨人的說法,很容易被他的支持者接受。

難堪時,可以否認自己做過的事

我還記得,當時川普忿忿地說:「政治上最好的做法,就是等著歐巴馬健保自己崩潰。歐巴馬健保正在崩潰中。」彷彿廢除歐巴馬健保和他無關,是共和黨議員自己硬要提的,因為他「本來」就說要讓歐巴馬健保自己崩潰。但實際上,法案卻是川普一手倉促推動的。

這又是我對他的一個重要認識:難堪時,川普甚至能否認他自己做過的事。

而本來因為白宮和參、眾兩院都在共和黨掌控下,眼看著命運不保的歐巴馬健保,因為川普急著出牌,亂了一手好牌,而繼續生存了下來。歐巴馬健保在後來雖然陸續被共和黨分解,但框架仍算完整,甚至維持到川普任期超過一年半時還繼續著,沒有崩潰。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