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400040

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

サイコパス
作者 中野信子
譯者 謝承翰
出版日 2018-06-01
定價 $280
優惠價 79折 $221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日本亞馬遜年度暢銷話題書!
30萬讀者大驚:原來他(她)竟然有病態人格!沒想到這種人意外地多!
拿起本書的你,說不定也是 ?!

為什麼他(她)睜眼說瞎話、踩踏別人毫無同理心?
透過腦科學精準解析,揭開面具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格陰暗面!

◎ 外表談吐極富魅力,能堂而皇之站上大舞臺。
◎ 自帶「扭曲現實的氣場」。
◎ 習慣說謊,捏造經歷,操弄是非和人心。
◎ 做一般人覺得難為情之事毫不糾結。
◎ 善交際,但對他人處境難以感同身受。
◎ 鮮少覺得挫折,受指責不會引以為戒。
◎ 口氣很大,卻容易虎頭蛇尾。

高智商  冷血  異常冷靜  帶風向  操弄  魅惑  魔性  扯謊  假面  萬人迷

陰暗面  大魔王  渣男  真假閨密  綠茶婊  恐怖情人  致命誘惑  施虐者

心思縝密  玩弄  捏造  邪惡  詭異  看似親切  笑裡藏刀  裝可憐  一臉無辜  

蛇蠍美人  femme fatale  偽善  興風作浪  挑撥  矯情  不道德  起爭議  

扭曲現實  氣場強大  不懼神佛  破壞秩序  毛澤東  賈伯斯  川普  希特勒  

人魔漢尼拔  香水葛奴乙  天才雷普利  凱文怎麼了  愛的機密  牠  控制

社會很亂,人心難測。

有一種人表面上精神健全,卻有著假面下的扭曲心性。

乍看之下,他們富有魅力、精於投人所好,

輕易吸引所有人的關注。

一不小心與他們扯上關係,卻很可能任其宰割、萬劫不復!

這種難纏的存在,我們必須正確理解。

如履薄冰地掌握、因應,才能與他們和平共處,

甚至從中學得成功生存的祕密……

簡報能力過於優異的人

經歷與頭銜過於華麗的人

主婦同溫層裡的頭頭

黑心企業的經營者

透過爭議發言帶風向的網路紅人和酸民

宅男社團裡裝清純魅惑人心的「綠茶婊」

精於搏得眾人同情的弱女子

「怎麼可能?!他(她)一定是交了壞朋友,才會幹出那種事!」
「不會吧?!他(她)人真的不壞,明明是很棒的人啊!」

最近,這類人物屢屢在世間掀起軒然大波。

電視螢幕裡,常有受訪者、非當事人給予他們善意評語。

而且他們的擁護者、粉絲不在少數。

然而,他們其實有很大的機率是「病態人格者」!

‧每100人就約有1位是病態人格者!

‧病態人格並不一定與殘暴的變態犯罪者畫上等號!

‧大企業CEO、政治人物、律師、外科醫師等需要大膽決策的職業,「病態人格傾向偏高」!

‧大腦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的連結特異,無法感同身受也不易恐懼。

‧擅長從對方眼神揣摩其情緒,藉此隨心所欲操弄對方。

‧病態人格者有「成功」「失敗」之分!關鍵是前額葉皮質中灰質的體積差異。

‧喜歡高風險、高報酬,對無關自身利益的事情興致缺缺。

‧病態人格者多半擁有高智商嗎?還是只是一種迷思?

【名人推薦】

冬陽(推理評論人)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

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兼任副教授)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謝伯讓(腦科學家)

林靜如(作家、「律師娘講悄悄話」臉書粉專主)

驚嘆推薦!


作者簡介
中野信子

腦科學專家。

東日本國際大學特任教授,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

生於197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系後,取得東京大學醫學系研究科腦神經醫學博士學位。

2008年至2010年曾於法國原子能署的超高磁場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中心(NeuroSpin)擔任研究員。

曾以評論家的身分活躍於「資訊介紹獨家報導」等電視節目,並於富士電視台「平成教育委員會2013!! 日本的頭腦決戰SP」節目中獲得優勝,贏得「日本第一金頭腦」的封號。

著有《科學驗證的改運法》《腦內麻藥》《東大畢業的女性腦科學家教你如何換一副有錢人的腦袋》《活躍全球的人會做的事》《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祈禱」》《大腦.戰爭.自然法則  超越與克服近代人類觀》等。

譯者簡介
謝承翰

八年級生,任職於某跨國日商企業。於業外從事翻譯工作,滿足自己的文字癮。

譯有多本譯作,翻譯類型多樣。

看更多

得獎紀錄

2019上半年金石堂心理勵志暢銷Top87

★2018 Readmoo電子書Top27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400040
ISBN:9789861372549
224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印刷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腦科學精準解析,讓「你身邊的病態人格者」無所遁形

病態人格者占全美人口的4%

如何辨識病態人格者

富有魅力的研究對象

第一章    病態人格者的心理與生理特徵

1  病態人格者事件簿

國家負擔高過憂鬱症

無視他人感受,切換角色滿足自身欲望--蘭迪.卡夫

從失敗「學習」,逐漸化身殺人魔

個性開朗,愛吹牛的快樂殺人魔--珍.托潘

透過殺人獲得興奮感

雀躍不已地下刀

謊話被揭穿仍不動聲色的天生騙徒--克里斯多夫.羅坎科特

「要把剩下的紙箱也打開嗎?」--日本江東區公寓神隱殺人事件

2  病態人格者的身心特徵

病態人格者的典型性格

憑外觀分辨病態人格者的方法

心跳與病態人格者的關連性

抑制心跳加快的能力

病態人格者的智商較高?

富積極性,因此不會感到不安

擅長透過對方目光掌握其情緒

對於富煽動性的說詞較無感

病態人格者重視的道德觀,以及不重視的道德觀

對與自身利益無關的事物興致缺缺

病態人格者的苦惱

與反社會行為有關的四個假設

第二章    病態人格者的大腦

1  病態人格者大腦的知覺能力、學習能力

無法「感同身受」的大腦

不易感到恐懼的大腦--杏仁核較不活躍

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的連結較弱

沒有「良心」幫忙「踩剎車」

喜好高風險、高報酬

特定部位異常,看到令人心痛的影像也沒有反應

海馬迴與後扣帶迴功能障礙--情緒記憶缺陷

胼胝體形狀也與一般人大相逕庭

2  「成功的病態人格者」與「失敗的病態人格者」

「成功」與「失敗」之分,在於前額葉皮質與灰質的體積

前額葉皮質受損的男人--費尼斯.蓋吉

找出「成功的病態人格者」的方法

很多高社經地位人士都是病態人格者

說謊與前額葉皮質

病態人格者與測謊器的對抗

第三章    病態人格是怎麼被發現的?

病態人格者自古就存在

革命家、獨裁者之中的「成功的病態人格者」

古希臘時代的病態人格者

無譫妄的瘋狂

精神健全的面具

精神分析權威掃地,以及腦科學抬頭

神經倫理學與神經犯罪學問世,及犯罪生物學的全新探討角度

反社會人格是否會遺傳?

神經傳導物質的分解速度較慢

容易併發ADHD的病態人格者

病態人格者與其他精神病的併發症大量分泌多巴胺的基因

根據環境改變的病態人格者

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建立完善社會制度,落實基礎素養教育

第四章    病態人格者與進化

病態人格者讓人類進化

「良心」的功用是?

「搭便車乘客」與制裁

病態人格者是一種「搭便車乘客」?

於大腦「擴建」的「良心」

病態人格者如魚得水的環境

病態人格者受歡迎的理由

女性在生理期時容易吸引「渣男」

日本的社會氛圍不適合病態人格者生存?

第五章    活在現代的病態人格者

簡報能力過於優異的人

經歷與頭銜過於華麗的人

主婦同溫層的頭頭、黑心企業的經營者

透過爭議發言帶風向的網路紅人和酸民

宅男社團裡裝清純魅惑人心的「綠茶婊」

她是病態人格者,還是人格障礙?

邪教教主的擁護者為何無法醒悟?

老人被「黑寡婦特攻隊」蒙騙的理由

可以跟病態人格者談戀愛嗎?

第六章    致可能也是病態人格者的你

可以自行診斷是否為病態人格者嗎?

PCL-R的診斷方法

DSM-5所列出的診斷基準

凱文.達頓的自我診斷表

病態人格是否可以治療?

有效的療程?

大都市較適合病態人格者生活

找份適合病態人格者的工作吧

後記

病態人格研究上的課題與瓶頸

知道其危險性後的下一步


看更多

各界推薦

讀這本書真是讓我驚呼連連啊!喜歡看推理小說或者是偵探影集的你,可能常會懷疑:那些殺人魔,究竟在想什麼?這本書從生理、心理、環境等等觀點,切入「殺人魔之所以會變成殺人魔」的種種原因,提供了許多研究的觀點,也提供了相反的論點,各方面都有研究證據以及案例,讀起來也不會枯燥。對我來說,這些看起來冷血無情的「有病」的人,其實也充滿了某種迷人的特質,或許,你一開始是想要知道「他們到底怎麼了」,但或許你也有機會從當中無意間發現,「自己怎麼了」。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

現代推理小說的書寫主軸,已從離奇難解的情節詭計轉往詭譎莫測的人物行動來安排,這既是當今犯罪偵查的最新發展,亦與腦科學、心理學等尖端領域研究有關。《病態人格》一書補足了虛構故事中原本就具備的扎實核心,推薦一讀!

──冬陽(推理評論人)

人格是行為、思考、情緒與生理驅力的綜合表現。它們源於腦部多個部位功能的多重組合。本書精采地就腦結構與腦功能闡述「病態人格」的表癥,有助於找出「成功的病態人格」,避免「病理的病態人格」的方法。值得推薦。

──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問世間「psychopath」是何物?直教人愛恨交加!

「psychopath」(本書稱為「病態人格」),目前並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也並未被列入《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但「psychopath」是一種並不少見的個人特質狀態。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一般成人族群中,4%具有相關特徵。所以,花點時間,買本好書,了解「psychopath」是一項知己知彼的正確投資。本書作者運用最新的資料,分別從生理(腦科學)、心理、環境多面向加以剖析,並且指導讀者學會與這類個案和平相處,甚至可以將個案調整成「成功的病態人格者」,很值得推薦!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兼任副教授)

想知道什麼是「病態人格者」嗎?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病態人格者」嗎?

面對混雜在人群之中、百人之中就有一人的病態人格者,我們該如何自處?東京大學腦科學家中野信子的這本書,將告訴你答案!

──謝伯讓(腦科學家)

善惡一念,把握你的病態人格成就非凡。

──林靜如(作家、「律師娘講悄悄話」臉書粉專主)

雖然立基於深奧複雜的腦科學,但這本書卻如推理小說般地引人著迷。

這些病態人格者就像是一個個鮮明存在的角色,而且全非虛構。

他們在日常人群中若隱若現,獨特而難纏,令人愛恨交織,不知如何面對。

作者抽絲剝繭,幫助我們逐步重建對病態人格者多面向的同情理解。

心理學家Lauren Slater曾說:「我們無法逃避人心自有神祕幽暗之處,我們只能帶著這些不可知的成分前行,探索答案,遍尋各種可能。」

感謝這本書,像探照燈似地,照亮了複雜人心的幽暗深處。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看更多

前言:腦科學精準解析,讓「你身邊的病態人格者」無所遁形

臉不紅、氣不喘扯著漫天大謊,大行常人難以想像的卑鄙勾當。

即便西洋鏡被揭穿,受到千夫所指,仍能堂而皇之,不見絲毫羞恥。

舉手投足彷彿自己才是受到不當對待的受害者,乃至於悲劇女主角。

犯下殘暴的殺人案、惡質的詐欺案,卻絲毫不見反省。甚至高調公開紀錄主張自己的正當性。

乍看之下,他們迷人又善於社交,談吐、做簡報都可說是鶴立雞群,出色而有趣。

不過,一不小心與他們扯上關係,就會受到蒙騙,進而陷入萬劫不復的窘境!而他們對待性事態度開放,因此也總不乏桃色糾紛。

他們善於偽造自身經歷,會若無其事輕易推翻過去言論。如果遭到質疑,有些人則會以一副死豬不怕滾水燙的嘴臉表示:「我絕對沒說過那種話!」

最近,這類人物屢屢在世間掀起軒然大波。

而且不容忽視的是,他們的擁護者不在少數!

「他(她)一定是交了壞朋友,才會幹出那種事!」

「他(她)人真的不壞,明明是很棒的人啊!」

電視螢幕裡,常有評論家、普羅大眾給予這種人上述的善意評語。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崇拜他(她)們的「粉絲」。

但是大家一定不知道吧?

他(她)們有很大的機率是「病態人格者」!

病態人格者占全美人口的4%

「精神病態」(psychopathy)原本是個診斷上的概念,目的是用來說明連續殺人犯的反社會人格。

但是應該很少有人光看字面,就能夠掌握這種精神病態人格的具體含意吧?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一個譯名,能夠百分之百地闡述其實情。《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是當今精神醫學界奉為圭皋的世界標準,其最新版本「DSM-5」當中,並不存在關於病態人格的敘述。在精神醫學領域,只有名為「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症」的診斷基準,而沒有所謂「病態人格」。有鑑於此,世人對病態人格抱持錯誤而模糊的印象,也在所難免。

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病態人格」與「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病有什麼差別;或許也有人一聽到「病態人格」這個詞,就會想到湯瑪斯.哈里斯所著小說《沉默的羔羊》當中登場的漢尼拔博士,認為病態人格者就是「擁有高智商的冷血獵奇殺人魔」。除此之外,或許也會有人用「病態人格」一詞來揶揄那些謊話連篇的人。

直到最近幾年,腦科學終於有長足進步,也因此對病態人格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人腦這個器官的性質當中,有某部分功能主掌「體貼」「對他人傷痛感同身受」等領域,而病態人格者這方面的功能與正常人大相逕庭。

不僅如此,專家學者也發現,病態人格並不一定與冷酷殘忍的犯罪者畫上等號。甚至有研究結果指出,某些需要進行大膽決策的職業,譬如大企業CEO、政治家、律師、外科醫師等等,屬於病態人格者的傾向偏高。

流行病學的調查也頗有建樹。以《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一書聞名於世的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海爾指出,有0.75%的男性是病態人格者。除此之外,長年任職於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心理學教育中心的心理學家馬沙.史塔德亦表示,病態人格者已占據全美人口的4%之多。兩人所提出的數字有所差異,這也是因為病態人格的診斷基準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亦有研究顯示,病態人格者在個人主義盛行的歐美國家較多,而在奉行群體主義的東亞社會較少,或是男性病態人格者的比例較高等。

不僅如此,專家學者也發現,病態人格的診斷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有大片灰色地帶。也就是說,病態人格亦有症狀輕重之分。說得更專業點,病態人格就是一種發生於情感面、人際關係面、行為面的「複合障礙」(在此說明:本書為方便讀者理解,概括性地將「病態人格傾向較高者」稱做「病態人格者」)。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大約100個人當中,就有一名病態人格者。日本人口約有1億2千7百萬人,所以當中就有120萬人是病態人格者。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

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如何辨識病態人格者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病態人格者呢?

以下列舉幾個病態人格者的特徵。

◎ 外表與談吐過於富有魅力,有自戀傾向。

◎ 不易有恐懼、不安、緊張的情緒,能夠堂而皇之地站上大舞臺。

◎ 輕易從事一般人因為倫理規範、危險等因素而躊躇不前,乃至於不敢做的事情,乍看像是勇敢的挑戰者。

◎ 善於說場面話,讓強者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乃至於擁簇者眾。

◎ 慣於透過說謊來豐富自身說話內容。會為了自我表現而不斷改變主張。

◎ 口氣很大,卻容易半途而廢。

◎ 妄自尊大,即便受到批評也不會感到挫折,或是引以為戒。

◎ 交友圈一變再變,會批評過往的交友圈。

◎ 善於交際,但是難以對他人處境感同身受。

即便沒有全數吻合,各位是否也能夠想到,自己身邊有幾個人符合其中某些敘述呢?

就像是前面所述,病態人格者為人妄自尊大,會建構充滿自戀以及欺瞞的人際關係,同時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是一種衝動的反社會存在。除此之外,他們也有在生活上不負責任的傾向。

當然,並非所有病態人格者都是壞人、潛在罪犯,畢竟也不是所有非病態人格者都是好人。在病態人格者身上貼上「等於罪犯」標籤,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但若是沒掌握病態人格者的秉性,則可能會被病態人格者惡意利用。時下就有不少人,不知不覺變成擁護病態人格者的旗手。

病態人格者能言善道,且能不畏風險地付諸行動,看起來實在魅力十足,因此有不少不知其本性的人,就這樣成為他們的粉絲。特別是在保守封閉的社會裡,病態人格者的行為彷彿帶來新風氣,讓人備感爽快,人氣因此水漲船高。他們就是這樣精於魅惑人心,巧妙地利用別人。

富有魅力的研究對象

病態人格者是一種「富有吸引力的存在」,而這也是我開始對他們產生興趣的契機。身為腦科學家,他們的生活方式超越世俗規範,實在令我興味盎然。

我本身曾經是門薩國際(MENSA,世上規模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高智商同好組織,只收智商在人口前2%者的團體)的會員。

當中聚集許多人鑽研各種現象,希望為其梳理出條理、規則。有人關注於找出拼圖等遊戲的攻略方法;或是放眼社會,透過實驗證明某些法則。或是設法證明某些普羅大眾所認知的常識、道德、「約定俗成」,其實都是直到最近才被刻意訂出,內容只對特定人士有利。大家對上述行活動樂此不疲,就像是在進行有趣的遊戲。

但有些人在找出隱藏的遊戲規則,乃至於社會秩序時,卻打算予以惡用。他們會利用這些漏洞搶得先機,或是凌駕於遊戲規則,陽奉陰違地榨取各種好處。「駭規則」一詞就用來形容上述行為,這是一個網路俗語。

普通人不會做出這類違反道德的行為,因為這樣比較安全。普遍而言,普通人會自動產生「內疚」的情緒,進而對這類違反道德的行為「踩剎車」,並非是因為在意識上判斷這樣做比較「安全」。鑽漏洞、獲取利益的行為一旦被其他腳踏實地的人發現,就會惹人厭,遭到族群剔除的風險也會因而提高。因此人類能夠不假思索地避免這類行為,人腦當中有對這類行為「自動踩剎車」的功能。

不過,病態人格者卻會不假思索地進行這類行為。這著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的大腦為什麼不會「踩剎車」呢?

除此之外,每100個人就有一名病態人格者,這代表病態人格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沒有遭到淘汰,時至今日仍然持續存在。

也就是說,在一般人眼中看來,病態人格者的生活方式(生存戰略)難以想像,但是,或許意外地是一種有效的生存戰略呢。

進一步說,既然病態人格者仍以一定比例存在於人類之中,或許就某種意義而言,病態人格是幫助人類繁衍的正面元素。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病態人格者可能也在其中發揮不少助力。

雖說如此,病態人格者仍是種「難纏的存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我們必須要正確理解病態人格者為何物,並且如履薄冰地掌握因應之道,才能夠與他們和平共處。

接下來我會搭配各種案例來介紹典型的病態人格者。第一章會針對病態人格者的心理與生理特徵進行說明,第二章則會帶領讀者一邊學習腦科學,一邊看看病態人格者的各種特徵。

看更多

試閱

第一章    病態人格者的心理與生理特徵

心跳與病態人格者的關連性

除了長相以外,有某些身體特徵能夠幫助判斷病態人格者。

譬如心跳數。已經有多項實驗結果顯示,心跳數與反社會傾向有所關連。那些天生心跳較慢,而且不容易心跳加速的人,較容易做出反社會行為。也就是說,兩者存在有強烈的正相關。

不僅如此,也有數據指出,那些靜止不動時心跳較慢的孩童,若是在十歲以前就與父母分開,成年後就容易成為暴力罪犯。西元1997年,英國劍橋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大衛.法靈頓所提出的研究論文當中寫有以上數據。

在人類的急速發育期,也就是幼年期,能夠看出心跳數與反社會傾向的特定關連。根據心理學家阿德里安.賴因於1997年所做的調查顯示,相較於三歲時心跳較快的孩童,三歲時心跳較慢的孩童在之後對人施暴或是做壞事的比例,是前者的兩倍。

阿德里安.賴因在香港大學進行休假研究時,曾經以622位學生為對象,調查「闖紅燈次數」等等與交通規則有關的個人習慣,同時蒐集實驗對象的心跳數據。結果顯示,闖紅燈者與不闖紅燈者在心跳數據上出現顯著差異。越常闖紅燈者,心跳越慢。

雖說某些區域的文化認為闖紅燈稀鬆平常,有些區域則並非如此,實驗結果也會受這些因素影響(香港對交通規則看得較嚴格)。但既然光是無視交通規則與否,就會讓心跳數出現顯著差異,那麼在犯下嚴重的反社會行為時,心跳數的差異應該會變得更加顯著。

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學家尼爾.雅各布森(華盛頓大學教授兼臨床研究中心所長)與約翰.高特曼(華盛頓大學教授)發現,當一個冷靜的施虐者(可能是病態人格者)在打老婆時,心電圖顯示他其實比安坐在扶手椅上還要輕鬆自在。

在介紹連續殺人護士¬珍.托潘的案例時,我已經稍微提到,男性有暴力與反社會傾向的比例較高。為什麼會這樣呢?時至今日,學界仍然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有學者推測,這是因為男性的心跳每分鐘平均比女性慢6下。

抑制心跳加快的能力

但是,心跳較慢,為什麼會與暴力和反社會傾向扯上關係呢?

對此有幾個假設。

正常人若是把他人從樓梯上推落,或是做出行竊等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時(或是正準備進行這些行為時),心跳會加快。心跳一加快,就會開始感到不安,甚至陷入恐慌狀態。這是一個信號,會讓當事人因此感到自己「不可以做這種事」,進而反省、停止這些行為。也就是說,心跳變化是一個抑制器,會幫助當事人思考自己接下來的行為是否沒問題,是否會造成危險。如此一來,普通人就不敢隨意將那些會使自己心跳加快的行為付諸行動。

但是,對於即便做出背德行為,心跳數也不會上升的人來說,就不會因為「我不能做這種事」「我不可以這樣」等念頭而及時踩剎車。因此他們較容易做出反社會行為。

除此之外,在遇到危險狀況、緊張場合時,心跳較慢者也比較無感。普通人在感覺到危險時,心臟都快爆炸了,但原本心跳數較低的人,心跳變化卻幾乎不大。因此他們也較難理解普通人為何會如此不安。也就是說,他們能輕而易舉地跨過普通人難以橫越的界線。換言之,心跳較慢者的感受原本就與普通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們缺乏同理心,也較容易從事反社會行為。

或是可以假設「心跳數較慢的人,容易因為心跳數較低而感到不快,因此他們會追求強烈刺激,藉此將心跳提高到恰到好處的水準」。心跳較低的狀態,其實也可以說是大腦運作趨緩的狀態。當事人會感覺腦袋昏沉、思緒緩慢。這種感覺令人不悅,因此當事人可能會為了讓大腦活化,而從事能夠帶來刺激的暴力行為。

另一方面,心跳數值不易上升的特質,其實也能夠對當事人以及整體社會帶來正面助益。

譬如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史丹利.拉秋曼就以資深拆彈員為對象,比較其心跳快慢。他將拆彈員分為「曾受勳組」與「未受勳組」,測量他們在進行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危險任務時,心跳有何變化。結果令人驚訝的是,「曾授勳組」在執行這類任務時,心跳反而趨緩。

這類研究在在顯示,心跳數較慢與人格特質有關,屬於某種資質。

也有許多病態人格者是企業經營者或是律師,而不是罪犯。病態人格者心跳較慢這件事,也能夠幫助佐證以上情形。當他們面臨在觀眾面前做簡報,或是在法庭上辯論等場合時,普通人可能會因為緊張而難以正常發揮,但是他們卻因為心跳數值不易上升而能夠採取冷靜的行動。

病態人格者的智商較高?

而病態人格者的「智商」又如何呢?

由於受到某些以病態人格者為題材的創作作品影響,相信有不少人對病態人格者抱持「IQ較高」「天才」等印象。

但事實上,病態人格者與普通人的平均IQ沒有太大不同。統計數據顯示,兩者的IQ並沒有顯著差異。若是以社會化程度高低為重點進行分類,病態人格者的IQ甚至平均較低。綜合而言,病態人格者並沒有特別聰明,其中既有聰明人,也有笨蛋,就跟普通人族群一樣。

大家之所以容易誤以為病態人格者的IQ較高,是因為他們能夠輕易跨越普羅大眾不會去做,以至於難以跨越的倫理限制。或是該說,他們從來就沒有意識到這些倫理限制的存在。

普通人大多奉行性善說,認為自己和旁人都會恪守規則。這些規則包括「不可以說謊」,以及科學家認為「所得出的結果一定要符合科學程序」等。

但是當一個人能稀鬆平常地無視這些規則,同時不抱持任何罪惡感時,旁人就很難發現其中有什麼蹊蹺了。因此普通人很容易產生「病態人格者都很聰明」的錯覺。這可以說是一種認知偏誤,當事人會設法從那些行為舉止不同於常人的對象身上,找到一些特殊能力。

但是也有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在病態人格者之中較不具有暴力傾向與衝動的組別,在智力表現方面優於普通人。

第五章    活在現代的病態人格者

我在前面的章節中,以腦科學的角度向各位解說了病態人格者的特徵。不知各位是否對病態人格者有了大致的印象?

但是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又該如何辨別病態人格者,並與他們保持距離呢?

簡報能力過於優異的人

對於身為商務人士的讀者來說,最感興趣的問題應該就是「病態人格者是否具備出色的工作能力」了吧。

美國產業心理學家保羅.巴比亞克指出,管理階層的人平均在病態人格測驗中拿到較高分,普通階層的人平均則拿到較低分。換言之,「有不少出人頭地的人都是病態人格者」。

所以病態人格者都具備出色的工作能力囉?各位或許會這麼想,但是事實卻不一定如此。

病態人格者的確具備優異的簡報能力。

他們會說話討對方歡心,藉此巧妙地掌控其心理;反之也會抓住對方弱點,令其動搖。病態人格者極為擅長這類話術。

除此之外,巴比亞克亦指出,病態人格者善於應對劇烈變化,並以此做為養分,進而獲得成功。他們追求刺激,因此紊亂不堪的組織會給予他們刺激,進而毫不猶豫地實施大膽的變革。不僅如此,他們會趁亂做出違規行為,同時不易被發現,因此他們能夠在非常時期大展拳腳。

另一方面,病態人格者並不擅長經營管理,以及團隊合作。

他們做人不誠實,而且被批評也不會感到羞愧。因此他們會毫不在意地在工作上拖延,或是不遵守規定。他們做人衝動,不擅長需要細心處理的工作,以及需要協調、耐心等特質的團隊合作。他們口齒伶俐,在組織裡的存在感很強,但仔細一看,他們的業績往往意外地低。

也就是說,病態人格者當中有不少人只會出一張嘴,無法腳踏實地。巴比亞克指出,組織裡的其他人往往到後來才發現,病態人格者的工作能力大大違背原先期待。

雖然有不少病態人格者只會空口說白話,卻也有具備創業家特質的「成功的病態人格者」。因為他們有能力一腳踏進具有風險的領域,並且善於引人入勝地闡述自身的靈感與願景。

譬如賈伯斯是蘋果電腦(現在的蘋果)的共同創辦人,我就認為他或許是全世界最為洗鍊的「成功的病態人格者」。

他並不具備卓越的電腦知識,同時也缺乏設計或其他實用的商務技能,但是卻憑藉天才橫溢的簡報能力以及斡旋手腕獲得世人青睞。在他所展示的願景當中,世人看到了比商品實際功能更重要的某些元素。仔細說來,就是他擄獲了世人的心。常有人說,賈伯斯自帶一股「扭曲現實的氣場」,讓大家都對他的說法深信不疑。

另一方面,他也非常不留情面地對待蘋果的前任技術人員,乃至於自己的老婆。他會毫不吝嗇地誇獎具有利用價值的人,藉此貼近彼此關係;但是對於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或是與自身對立的人,他則會言詞鋒銳地加以攻擊。他的交友圈一變再變,許多老友都被他棄如敝屣。

當賈伯斯還是一名年輕的小工程師時,有次無法完成交辦事項,因此偷偷請自己的朋友沃茲尼克(蘋果共同創辦人)幫忙。沃茲尼克完成了困難的工作,而賈伯斯則從業主手中拿到高達5千美元的報酬。但是賈伯斯竟謊稱報酬只有7百美元,只交給沃茲尼克350美元,剩下的錢全都放進自己口袋。

在蘋果獲得成功之後,組織逐漸變大,日常業務也越變越多。繁瑣的行政作業、勞務管理、扎實的人際關係建立等事項變得越發重要。但或許是賈伯斯與組織格格不入,因此他在這時遭到蘋果掃地出門。後來當蘋果陷入危機時,又再次需要賈伯斯的能力。

矽谷創業家所需要的特質,與病態人格者的某些特質不謀而合。

巴比亞克整理出「假扮為創業家的病態人格者」具有以下三種特質,讓人一目了然。

第一,他們會因為變化而興奮不已,時刻追求刺激,因此喜歡身處不斷改變的狀況。

第二,病態人格者是徹頭徹尾的「規則破壞者」,因此他們容易習慣自由的公司風氣。當組織對生硬而冰冷的規則不屑一顧,願意靈活地進行決策時,他們就會加以利用。

第三,病態人格者擅長利用他人,因此他們相當適合從事管理職這種比起個人能力,更需要指揮能力的工作。當他們身處變化劇烈的產業或是地區時,只要運氣夠好,就能夠在露出馬腳之前,不斷邁向更好的狀況或獲得更好的職位。

即便身處混亂不已的狀況,當周遭眾人因無法靈活因應全新的商業模式而加以抗拒時,病態人格者仍可以保持冷靜。即便大家都喪失自信,病態人格者仍能夠自信滿滿。相信不少人會對此給予正面評價。

考慮到病態人格者具備上述特質,我們不得不說企業徵才、大學入學過度重視面試的做法有失公平。由於病態人格者極具魅力,同時能夠堂而皇之地對談,因此順利通過這類考試的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是病態人格者。

同樣的,陪審員制度讓法律外行人協助判案,考量到病態人格者善於狡辯,這可說是個極其危險的司法制度。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