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900158

我決定認真地瞧不起人生

超一流の二流をめざせ!
作者 長倉顯太
出版日 2017-02-01
定價 $260
優惠價 79折 $20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出道短短10年主編書籍銷量便突破1000萬,
擅長把新人作者打造成暢銷書作家的另類出版人,
首次披露最適合普羅大眾的成功之道。

我認為這世界本該能夠輕鬆應付。
但太多人被超載的垃圾資訊所惑,
過著一個別人安排好的,無聊透頂的人生。
我決定反骨而起,棄絕奴性,
認真的,活出平凡中的不平凡!

一個曾經混跡歌舞伎町的出版門外漢,靠著獨特的人生哲學,一路爬上了總編輯職位。

回顧自身職涯,他領悟到許多人無法成功的原因,是因為都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想模仿1%天才的成功模式。」以及沒有及時認清,「世上99%的人都是凡人」這個事實。

凡人總是被世上的價值觀操弄,活得舉棋不定,甚至陷入人生困境──

‧讀好學校,進好公司,娶妻生子,有自己的房子……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活在別人安排好的人生中。

‧在連「幸福」的定義也不清楚的情形下,你一味追求的是誰的幸福?

‧正因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所以強者才是強者。這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無法成功的原因。

‧你該做的不是模仿誰的生存之道,與其活在那樣的幻想,不如用自己的獨門戰略與方法,獲取屬於自己的成功。

‧別人的夢想就是別人的東西,厲害強者就是厲害的人,絕對不是你。

‧那些金字塔頂端,人生一帆風順的1%,只是裝成對正向思考積極推廣或讚美的樣子。說到底他們根本就不相信。

‧很多人只是努力扮演周遭為自己創造的「角色」,所以才會覺得活得好累,覺得活得有氣無力。

一味模仿強者,最後奴性可嘉。

想出頭,就別再被操弄!

別再隨焦慮資訊起舞,別再被不切實際的「夢想」綁架。

勇敢的反骨、挑釁,正面迎戰身為凡人的現實吧!

透過本書,你將會學到如何隨心所欲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然後,可以認真地,瞧不起人生。

作者簡介
長倉顯太

1973年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現職為製作人、內容行銷專家、電子書籍作家。

他在大四時對於未來毫無想法,提不起勁找工作,也沒有獲得任何企業的內定資格。

受到高中時讀過的一本小說《麻將放浪記》的影響,他決定大學畢業後去美國成為職業賭徒。為了存錢出國,他在報紙分類欄找到一份歌舞伎町地下賭場的工作,並在那體會到社會上的種種不合理。

後來,他成功赴美鑽研21點賭技。回日本後一時半刻找不到工作,也曾當過四處打零工的飛特族。

28歲時他獲得出版社社長賞識,進入以商業書、心理勵志書籍為主要出版品的出版社,此後以編輯身分不斷推出暢銷書,10年內經手書籍的總銷售量超過1000萬本,從出版門外漢一路爬升到總編輯。

如今他是一位獨立出版人,一方面擔任內容(書籍、電子書籍、自媒體)製作人,一方面以顧問身分為個人或企業提供如何運用以上內容產業之諮詢。

在賣出3萬本就可稱為暢銷書的不景氣環境中,他所負責的書籍,超過半數都擁有5萬本以上銷量。將沒沒無名的新人打造為暢銷書作家,更是他的拿手絕活。此外,他運用內容產業為個人或企業打造品牌形象的功力也廣受好評。

個人官方網站:kentanagakura.com

譯者簡介
邱香凝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學府碩士。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育有一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用認養取代購買」。

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日本最創意!博報堂的新人培訓課》《人生是一個人的狂熱》《飛上天空的輪胎》等。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900158
ISBN:9789861342948
240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世界上最殘酷的成功法則

第1章  面對現實吧!你終究無法成為「厲害強者」

為什麼蠍子要螫青蛙?

喜歡「理所當然」的我們

人類造神的原因

追求無意義「夢想」的人們

天才天生就是天才

別在「別人的人生」中徒勞

正向思考教

一味模仿強者,最後奴性可嘉

第2章  我們活在充斥焦慮資訊的社會

別隨焦慮資訊起舞

是誰決定退休後需要多少錢?

需要「鑑別力」的時代

我們是九九%

世界離我們並不遠

罹患無感症的社會

重拾感受力

今後將是「內容」為王的時代

資訊超載,正是你我的機會

用來逃避現實的「夢想」

為了不成為「夢想的奴隸」

第3章  與眾不同且獨一無二,建構屬於你自己的世界觀

塑造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

成為隨時可「上場」的人

培養「質疑能力」

讓優秀的人陪你努力

明知道卻做不到的惡性循環

第4章  練習歸零,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放下抓在手裡的渺小價值觀

不必害怕跌到谷底

「你覺得」不是「你覺得」

從「失敗」找回真正的自己

找回本能感覺的七個方法

我也曾經跌到人生谷底

營造你的個人風格

從音樂界學到的事

主動提供資訊

利用混搭創造價值

第5章  「語言」與「金錢」是改變人生的最佳武器

證照非萬能

技能無法改變你的人生

文字和語言是你的人生武器

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

訓練自己養成「寫東西」的習慣

當價值多寡等於金錢多寡

價值由誰決定?

從付小費磨練價值眼光

金錢是無限循環的

盡可能到處借錢!

把金錢與時間投資在「相遇」

第6章  人都會死,所以你得知道如何活著

活多久,自己決定

時間有限,但可能性是無限

「記住死亡」的生活方式

「結束」是最大的能量

穩定會殺死熱情

活個痛快!

【後記】成為超一流的二流!

【附錄】對我影響深遠的二十本書

看更多

【台灣版序】一本與冷酷社會戰鬥的生存指南

各位台灣讀者大家好,感謝您們翻開這本書。

聽聞拙作將在台灣出版,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萬萬沒想到曾經是出版門外漢且平凡無奇的我,居然有機會在日本出了這本書,爾後竟然又讓這部作品以中文版的形式與日本以外的讀者見面。

我想藉由這本書傳達的訊息是,「像我這樣的平凡人,也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如今我在舊金山、夏威夷、東京等地往返,過著自在的生活,經濟上也無須多所掛心。

本書在日本推出後,我收到許多二十到三十世代讀者的回響,我目前也經營一個名叫「FIGHT CLUB」的專題網站與臉書粉絲團,持續地藉由這個平台,與年輕世代交流。在這個平台,我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幫助各位年輕朋友養成一個思考,那就是擺脫固有常識或既定觀念的束縛,活出自己,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日本社會中,有著很強烈的「敬老」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底下,導致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面,對於年輕朋友來說都不是友善環境,年輕人苦無機會,所以很多人過著壓抑鬱悶的生活,也因此,社會上過勞或者厭世的消息時有所聞。所以,我非常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協助年輕朋友與這個冷酷社會戰鬥的生存指南。

因為是用這樣的心情寫下的書,所以若是在台灣,也能有更多年輕朋友翻閱這本作品,將是我的莫大榮幸。或許因為國情的不同,在政治與經濟的自由度層面上有所差異,但我相信年輕人的苦悶心情台日兩國是一樣的。

我運用曾經身為書籍編輯的專業,試圖在本書中將「長倉顯太」這個人的人生經驗做個濃縮。我發現我想向社會傳達的訊息以及所製作的作品,全都與這些人生經驗有關。我領悟到想必是這樣的人生經驗引起許多人的共鳴,讓我的職涯開始變得有所不同。然而,我不想將這樣的領悟獨獨放在腦海中,所以藉由書籍出版的形式,將我的領悟寫成文字,我相信各位讀者讀完後對於自己真正該走的方向會有更具體的想法。

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到台灣與各位讀者見上一面。

長倉顯太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前言】世界上最殘酷的成功法則

謝謝拿起這本書的你。

不知道你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拿起這本書的呢?

會寫這本書,其實有個原因。

至今我雖獨力出版過十幾本電子書籍,然而好好坐下來和出版社編輯們攜手合作寫出一本書,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

雖然長年置身出版與內容產業的世界,但其實我一直拒絕出版紙本書。只是我一直有股強烈欲望,我認為有些事非說不可。也正是這股欲望,促使我決心寫這本書。

或許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會帶有一些挑釁。

或許對某些讀者而言,甚至讀了內容後會感到不悅。

「和社會上普遍為人所知的成功法則未免差太多了!」或許會遭受這樣的斥責,不過沒關係,這一切我都甘願承受。

因為我認為,即使必須接受這些批判,有些話如果現在不說,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我也決定毫不避諱地寫下與我至今從事的工作內容矛盾的事。就像毫不猶豫地吐出腹中異物一般,關於過去自己做過的事,我在書中也會提及。

除此之外,我希望大家能夠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世上沒有輕易就能讓人生繽紛燦爛的「成功法則」。大多數人都在自己未曾察覺的狀態下過著「別人的人生」,我想告訴大家的,便是那其中的玄機。

我也希望各位因此而領悟「只屬於自己的成功法則」。在這個過程中,不乏必須站在常識與挑戰常識之間的時刻,這可能會伴隨一些痛苦,又或許會令你感到無所適從的不安。然而,此刻請各位拋棄過去懷抱的廉價價值觀與志向。接下來,希望各位能試著面對真正的自己。

在當今世界上,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已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存在,部落格、推特、臉書等網路社群的發展,使得太多垃圾資訊蔓延全球。拜此之賜,令許多原本過著平凡生活的普通人,產生一股人生與性格開始不受控制的感受。

幾乎所有人都開始從「自身之外」找尋人生的目的與目標,導致人們變得不了解自己,也有不少人的人格因而變得異常。

在網路世界中大放厥詞,現實世界中卻無法與人好好溝通,我發現這種人越來越多。

「普通」這個詞彙的意義,現在也變得難以界定、模糊不清了。什麼是「普通」,什麼又是「特別」,這兩者的分界逐漸變得模糊,儘管世界上產生這麼多的階級差異,大部分的人還是認定自己不是中等就是中上。

同時,大家在連「幸福」的定義是什麼也不知道的情形下,一味地為了追求幸福而感到痛苦,卻想都沒想過「那到底意味著是誰的幸福?」

若用我的方式來表達,我認為這個世界本該能夠輕鬆應付。然而太多人受到過多的垃圾資訊所惑,只不過在白白浪費人生罷了。

以我自己來說,總覺得是在辭去上班族的工作,完全獨立之後,在眾多夥伴與重新邂逅的人們支持之下,才好不容易能用自己的雙腳走出自己的人生。

過著在東京與夏威夷兩地來去的生活,除了書籍的製作與內容產業的工作之外,不會說英語的我甚至在美國成立公司,還做起進口法國名牌飾品的工作。老實說,我的生存之道看起來未免太小看這世界了吧!

那麼,為什麼我能以這樣的生存之道活下來呢?我認為,那是因為我擁有看穿虛偽資訊的眼光。這是我從「編輯」這份以「訂做、打造他人」的工作中所培育出的能力。

到目前為止,我以編輯身分在十年間經手的書,銷量累計至少已超過一千萬本(這也代表至少一千萬個讀者看過我編輯過的書)。這些書的內容包括成功法則、商務技能、心理技巧、會計財務、英語學習、減肥瘦身等,遍及各種領域。除了書籍之外,我也製作CD和DVD等教材,或為作者規畫講座,以上努力也都如實反映在實際的銷售成績上。在本書中,我亦會詳細寫出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心得,也將分享我如何在工作上交出漂亮成績單。

我認為我的編輯生涯,負責的書系領域可說是屬於刺激人類自卑情結的領域。正因為在那樣的地方花了十年,創造出累計數百億日圓營收,我實在太清楚有多少人為了根本不需要的垃圾資浪費人生。當然,我也從中領悟「為什麼會如此」的箇中玄機。就某種意義而言,刺激人類的自卑情結真的是件很簡單的事。

我希望藉由揭露這個箇中玄機,讓更多人能夠隨心所欲地享受人生,所以寫了這本書。我也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比起不知道箇中玄機的人,知道的人往後的人生將會完全不同。

我敢斷言,讀完這本書的各位,肯定會成為能夠在自身領域中獲得成功的人。這是因為,各位已經搞懂人類擁有的「本質」與你身處的「環境」了。

世上有1%的成功者,與99%的平凡人。請先試著接受這一點,因為你我都是身處「99%區」的人,一切就從這個立足點開始。

儘管我在某種定義下是站在上游散播資訊的人,但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覺得大多數人對資訊「太不設防」。對眼前的資訊毫不懷疑、全盤接受,受資訊內容左右,並再次將同一份資訊內容傳播擴散給別人⋯⋯連一絲猶疑都沒有。這樣的過程不斷反覆,操控別人也受人操控,逐漸筋疲力盡。

尤其是在身體與精神脆弱的狀態下,這類資訊特別容易進入心中。正是那種舒適感令我們囫圇吞棗地吸收了不必要的資訊。

這也就是為什麼,比起「成功法則狂熱者」或「迷信靈能的婆婆媽媽」,我認為「平凡人」更應該讀這本書。至今與成功法則或心靈玄學等領域毫無關係的人也該讀這本書。是的,那些不屬於功成名就的1%,而是其他99%的人們,希望你們能讀一讀這本書。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繼亞里斯多德之後最出色的邏輯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留下這麼一句名言:

大多數以智慧出名的人並不相信基督教,但他們對大眾隱瞞這件事。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收入因此減少。

各位明白這句話的真意嗎?羅素用這句話,傳神地闡述大眾會被什麼事物打動,並且願意投入金錢。

那些1%的一流人都很聰明,知道人們會對什麼樣的刺激做出反應,會被什麼樣的資訊或現象影響而採取行動⋯⋯所以他們控制人,而非被人控制。同樣的事,也發生在當今日本。垃圾資訊橫流,利用人們自卑情結賺錢的傢伙急速增加。

坦白說,我自己從前和那些傢伙是一丘之貉。正因如此,我非常明白現在日本發生的是什麼樣的狀況。操控別人與受人操控的人或許自己都還沒察覺,但真的已發生了非常可怕的狀況。

我並非想指責「每個人都能提供資訊」這件事不好。其中也有好好累積實踐與經驗,以真摯的態度對待這件事的人。然而,幼稚而毫無內容可言的廉價資訊實在增加得太多了,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狀況已經帶來下面這些現象。

‧請來不值一提的外國人,一個勁地相互擊掌或跳舞,舉行這類靈能講座藉此斂財的「靈異教主派」。

‧只要不斷吶喊「謝謝」和「感謝」就好,一切就會船到橋頭自然直!提倡這類理論的「心靈教祖派」。

‧反覆誦念「我辦得到、我辦得到」,熱愛「潛在意識」的「心理學狂熱派」。

上述這些人的增加,使得許多人隨之起舞,放棄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從大規模到小規模都有,在任何場合狀況下都有類似的現象頻繁發生。這十多年來,為什麼忽然增加了這麼多?除了受到社群網路的影響之外,我想不到別的原因。正因現在是人人都能提供資訊的時代,這些現象才會發生。

「把一切想得更簡單,其實就能輕鬆應付人生。」我反而想這麼說。真的,只要想得單純一點就好。

只要好好理解人類的「本質」和你自己身處的「環境」,然後設計出扎實的「戰略」就行了。如此一來,就能不受阻礙地接近成功。不必複製別人的人生,而是好好完成「只屬於你的成功法則」。這個方法,我將在本書中進行解說。

各位在書裡不會看到一堆煽情的語句,我只會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傳授成功所需的知識與武器。畢竟,我這個人不但懶惰又很隨便。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我,因為將本書內容牢記內心並加以實踐,現在不但在東京和夏威夷都擁有自己的房屋,還成為好幾間公司的經營顧問,本身也以經營者的身分經營公司,過著隨心所欲的人生。從這樣的人生中,我看見屬於自己的成就感與幸福。

不是「隨便」,而是能隨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或許會粉碎許多我們過往熟悉的常識與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痛苦一定也會伴隨而來。所以,這是「世界上最殘酷的成功法則」。

請務必讀完本書,享受屬於自己的快樂人生。

然後,認真地瞧不起人生。

看更多

試閱

一味模仿強者,最後奴性可嘉

現在這個時代,數位技術已是稀鬆平常的事物,然而在進入這個數位時代之前,能對人們傳播資訊的,幾乎只限擁有特定力量的人。

比方說,不是人人都能提筆寫作,出版一本在市面上流通的書。這是只有稱為「作家」的少部分厲害強者才能擁有的特權。

出現在電影裡的人,出現在電視上的人,唱歌的人,演奏樂器的人,出唱片的人……都只限於一小部分厲害強者。而且,那段只有厲害強者能提供其他人資訊的時代實在太長了。

在那段漫長的期間中,不知不覺決定了什麼是常識,什麼是非常識,價值觀也統一了。此時,兒童與年輕人接受的教育體制又偏向提倡「塑造出相同的人」。於是擁有相似價值觀、相似思考模式、相似生存方式的人越來越多,簡直就像量產出一群溫馴的「奴隸」。

在這一類人日漸增加的同時,「厲害強者」說的話不斷經由傳播而擴散,形成了一種崇拜。當特別厲害的人說的話或思考方式逐漸散播開來時,對某些人而言也會成為人生中特別重要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拿自己的人生與厲害強者的人生做比較,然後自己也試圖成為接近那樣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那樣的話,自己就不用思考如何度過人生,輕鬆多了。

然而,光是這麼做,真的就能擁有滿意的人生嗎?

愚蠢的正向思考及詐欺心靈大師,不會把力氣花在改變每個人面臨的現實,而是不斷倡導「做自己就好」「原本的自己最好」等聽來順心順耳的話。他們總說「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其意義」,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正向思考。說得極端一點,如果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被殺害了,還要我在加害者身上找出一點正面意義,簡直就是不可理喻。

像你我這樣的平凡人,如果不只是拿某個特別厲害的人的思考模式或生活方式來參考,而是誤以為那就是自己的目標,最後等著我們的只會是對自我的懷疑,終至失去自信心。到最後,一輩子只能持續被別人操弄,過著只知隨他人鼓動起舞的人生。

罹患無感症的社會

既然我們大多數人都處於連自己的生存之道都無法自己決定的狀況下,包括「喜」「惡」在內,各種乍看之下自己選擇的情感,其實絕大部分可能都不是自己真正的喜惡。簡單來說,我們可能自以為做出選擇,但那其實還是「屬於別人的喜惡」。

其實試著回溯自己的成長過程,就會知道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是什麼。首先,孩童時期的我們,在父母的價值觀中發展思考,可說處於被父母洗腦的狀況下。無論動作、詞彙、言行舉止、對事物的思考方式、接觸人事物的態度……都會受到父母影響。尤其是最近的父母總急著提早給孩子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孩子本身的思考判斷能力就這樣變得越來越淺薄。

這不但影響我們對善惡的判斷,長遠來說,也會影響到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繼父母之後,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喜惡呢?學校同學、鄰居好友、公司同事……這些人對你的印象是什麼?他們帶著心目中對你的印象與你相處,而你為了回應這些印象,也會下意識地扮演某種「形象」。

舉例來說,如果大家都認為你是個喜歡吃咖哩飯的人,你甚至有可能因此真的愛上吃咖哩飯。就像這樣,我們的「喜」「惡」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創造出來的,或是環境創造出來的,而你只是試圖活出那種形象。

說得更清楚一點,你只是努力扮演著周遭為你創造的「角色」,依據這個角色的喜惡而活。所以才會有人總覺得活得好累,總覺得活得有氣無力,總覺得人生無法過得隨心所欲……

尤其現在的年輕世代,因為本性溫和,從小到大只要盡可能扮演周遭眼中的「好人」,就能過得無風無浪。等到過青春期,到了該被稱為「成人」的階段才發現,過去那個回應周遭期待而活的自己,與本質的自己落差太大,因而痛苦不堪。於是,有不少人突然做出令周遭跌破眼鏡的極端舉動。

並非完全沒有自己的情感。情感本身是有的,只是下意識地認為不能表現出來,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壓抑。因此,現代人往往很難學會如何表達情感。

這不是某個個人的錯,或許只是說明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社會系統,長久下來是如何製造出壓抑情感而生的人類。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扮演周遭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角色……在這兩種壓力之下感覺逐漸麻痺,環境使我們罹患無法坦然感受的「無感症」。

自己的感覺麻痺了,也找不出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什麼,更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以我的實際經驗來說,那些說著「我喜歡那個」「我想做這個」的人,大多不曾付諸行動,或者幾乎不會立刻採取行動。

我很喜歡音樂(尤其是西洋音樂),看過許多搖滾音樂人的人生百態,也做過不少調查。幾乎所有成功的音樂人,都在一股廢寢忘食的衝動下做音樂,如果不用音樂表現自己就會活不下去。正因他們懷有這樣的緊張感與急迫感,才會選擇踏上音樂人的生存之道。

或許不需要那麼嚴格的自律思考,不過只要是真正喜歡的事,也有值得去做的動機,自然就會採取行動。

社會上明明已經量產出這麼多「無感症患者」,世間的潮流卻還是強推這些概念:「人不能沒有喜歡的事」「人不能沒有想做的事」「如果沒有想成為的目標就是不正常」。

在這些大道理的疲勞轟炸下,聽的人也會受不了。因為他們根本是無感症,沒有自己的感覺,怎麼可能輕易找到喜歡、想做的事或想成為的目標。所以大家都很痛苦,都在掙扎,摸索著想要找尋自我。對這樣的人,我總是告訴他們不用勉強自己,不用刻意製造出自己喜歡的事也沒關係。這並不是勸人放棄的意思,因為事物都有優先順序,在朝什麼目標邁進之前,還有應該先做的事。

成為隨時可「上場」的人

現在這個時代,使用自媒體傳播資訊的方法有很多,可是,面對面「臨場」傳達的效果,依然遠遠大於文字與影片。

例如始於一九八四年的TED大會,最初只是請來一群朋友舉辦類似沙龍活動,最後演變成透過網路將拍下的影片上傳,讓全世界一起觀看主題演講的情形。這樣的概念最重視的,正是那如在眼前的「臨場感」。

影片中請來在人生中擁有各種體驗的人──科學家、音樂人、哲學家、運動員、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障礙者──在一年一度的TED大會上,已有來自各種領域的幾十、幾百人,在大約一千名觀眾面前暢談過自己的人生樣貌。以攝影機拍下的「現場」情況,直接透過網路對全世界放送。

當然也可以只請演講者上台,獨自對著攝影機演講,這也是一種做法。然而,當「現場」聚集了聽眾,隨著演講內容時而歡笑、時而驚呼、時而鼓掌……這樣的臨場感讓影片中演講者說的話更具現實感也更加立體。我認為,TED大會能廣傳全世界,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原因,或許就在於這樣的「臨場感」。

有臨場感的地方是一個赤裸裸的,沒有經過修正的世界。我曾在主辦的講座上告訴參加者,希望大家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臨場感」,也做一個能帶給別人「臨場感」的人。

想多接觸臨場感,平常就要時時提醒自己,也要習慣常常去接觸臨場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與其去參加言之無物的氾濫講座,我建議大家不如多去參加現場演奏會或演唱會,讓身體隨著音樂搖擺。不是用頭腦思考,而是先去感覺。把過去不值得一提的常識與價值觀擺在一旁,試著委身於音樂的躍動感吧!我一直都是這麼呼籲的。

各位明白那種感覺嗎?英文的LIVE,有活著,也有現場、即時的意思。「活著」這件事是無法事先彩排的。人生只有一次,現場直播。

我向來抱持這樣的論調,認為許多人活得沒有臨場感,但是他們自己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人生」這場現場直播才會播得不順利。大多數人活得沒有臨場感的最大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

‧苦惱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去,裹足不前。

‧擔心根本還沒發生的將來,焦慮不安。

過去已經過去,再想也沒有用。將來會發生什麼沒有人知道,滿腦子都是對將來的不安,只會拖垮當下的腳步。說得極端一點,說不定明天就死了。如果不能只想著當下這個瞬間,如果不把一切精力能量都花在眼前,人生是不可能順利的。

「你覺得」不是「你覺得」

仔細回想,我們出生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受到父母及身邊大人的價值觀洗腦。上學之後,植入腦中的則是世間一般的價值觀。我們在周遭的人影響下,扮演著「周遭的人塑造出的自己」而活。

因此,我希望各位不妨先在日常生活中試著懷疑到目前為止的自己。無論是自己的喜好、自己選擇的東西、自己擁有的各種物品、自己的執著、自己的興趣,還是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對什麼抱持嫌惡感……等,請大家先如此從各方面客觀審視自己。

當逐漸看清楚自己之後,再試著審視包圍自己的周遭環境,看看環境又是如何?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希望各位能鉅細靡遺地去觀察。這時,肯定會發現自己的本能感覺有生以來初次覺醒。

有太多人在說話時用的是別人的詞彙。幾乎所有人掛在嘴上的都是別人說過的話。尤其是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每天暴露在大量資訊之下。或許正因如此,比起身體本能的感覺,我們更容易以腦中的語言詞彙為優先。所謂身體本能的感覺,就像一種以身體感覺到的衝動。有時可從氣息中察覺,或憑第六感中產生的「直覺」感受到。

不只動物,一直到幾個世紀前,人類身上都還殘留有這種身體本能。在過去與大自然更密切接觸的生活中,比起言語詞彙,身體感覺是對生存而言更重要的東西。這種細微難辨的寶貴觸感,就像天線或觸角一般,為人類接收許多生存所須的情報。

然而,反觀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呢?舉例來說,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即使是要上餐廳吃飯或去看電影,都會事先上網查詢餐廳或電影的相關資料後,才會付諸行動。

就連這種原本應該用身體感受而獲得感動的狀況,都變成事先接收以語言詞彙為主的資訊,因此,進入我們腦中的資訊幾乎都是別人篩選過、描述過的東西。也可以說,那是透過他人價值觀獲得的資訊。然而,最後我們卻掛在嘴上侃侃而談,彷彿那些資料全都出於自己一般。

越是害怕被討厭的人,越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也越常事前蒐集資訊情報。這麼一來,等於放棄自己的感覺與思考判斷。

找回本能感覺的七個方法

以下介紹我獨創的七種方法。不用勉強自己全部實踐也無妨,試著從做得到的項目開始挑戰看看吧。

①和父母親保持距離

我經常說「和父母斷絕關係吧」,聽到的人都嚇壞了,其實我的意思是:親子之間應該保持距離,不該過度依賴彼此!

毫無疑問的,我們人生最初的洗腦體驗就是來自父母。最早認識的「別人的價值觀」也是來自父母。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看清,究竟是什麼最早使我們無法用自己的雙腳踩在地上。

當然,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到與父母斷絕關係。既然如此,試試精神上保持距離吧。另外,如果還與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我也建議趁早搬出去。

在對人生感到迷惘的人之中,把責任歸咎於父母的人比我想像得多。他們說,小時候心靈受到傷害,因為被父母說了那種話,或是父母對自己做了那種事……箇中理由五花八門,每個人都能長篇大論。那些父母肯定早就忘記的事,對孩子而言卻成為影響一生的心靈創傷,這種案例一點也不稀奇。

「因為我無法原諒父母,所以現在的生活才會這麼不順利」也有不少人說著這種莫名其妙的理由。和外國相比,無法放孩子獨立的日本父母很多。當然,相反的情形也一樣很多。所以,我們需要積極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

②捨棄不需要的人際關係

把所有不需要的人際關係都捨棄吧!只是表面應酬的聚餐、賣人情而參加的同學會、每年定期聚會的親戚、因為孩子的關係認識,有沒有都沒差的「媽媽友」……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這類人際關係吧?決定是否繼續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一起開不開心」。自己想不想和對方見面,在一起度過的時間是否「開心愉快」,這種感覺是最重要的。

能不能帶來經濟層面的好處一點也不重要。彼此的關係看在世人眼中是否具有建設性也一點都不重要。如果不是能打從心底「想見面」的對象,乾脆全部都拋開吧。看到我這樣寫,可能有些人會說自己就是害怕孤獨,那該怎麼辦?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之後我會再提及。

③搬離目前的住處

這個方法也相當有效。在醫療的世界裡,這種方法稱為「轉地療養」,是一種為了改善病況,搬到另一塊土地上生活的療養方式。據說最好搬到距離一百公里之外的地方。

住的地方改變了,心情也會跟著轉變,無論在精神層面或體質層面都看得到效果。因此,對於有精神疾病煩惱的現代人而言,搬家的效果值得期待。

我過去也經常搬家。目前則是在日本和夏威夷兩地都有置產,往返兩地之間時,心情得以獲得轉換。在這之前,我曾在十年內搬了十次家。

人類是一種適應能力良好的動物,換了新環境也能馬上習慣。習慣之後,身體本能的感覺就會開始麻痺,只好藉著再搬一次家來消除這種麻痺感。

④把錢花光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有些人毫無意義地存錢,連自己存錢的目的都不知道。這樣下去,存得越多只會讓心變得越來越保守。心變得保守了,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會被剝奪。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花錢不應該」的罪惡感。然而,看看所有事業成功,賺了很多錢的人就知道,他們都很懂得如何花錢。不是毫無意義地揮霍,而是在該花的時候花。

有個曾跟著我工作的男人,後來離職自行創業。但是他離職後過的生活,看在我眼中實在是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了。明明都從公司辭職了,整個人卻感覺不到一絲自由的氣息(甚至散發一股悲壯感)。一問之下,他還有足夠支撐兩、三個月生活的存款。於是我叫他一口氣把錢花光。雖然不知道後來他怎麼樣了,總之人不被逼到無路可走時,通常很難採取行動。

⑤辭去工作

這一點正如前面所述,對隸屬公司的上班族而言,可能是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因為辭去工作後,眼中看到的世界會變大,甚至可說是在離職的那一刻看得到改變。

我自己曾經是個自由隨性的上班族,能像我這麼自由的上班族應該不多。即使如此,現在的我還是經常感嘆「早知道就該更早辭職」。

所以,我都要隸屬我公司(長倉顯太事務所)的員工兩年內一定從公司畢業離開。我認為這麼做,彼此之間才能一輩子維持健全良好的關係。

⑥在其他國家生活超過一個月

並不是只要去了國外就一定會發生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光是前往一個語言不通的環境,就足以把自己拉回現實世界,身體本能的感覺也會再次覺醒。因為在語言不通的世界裡得過且過是行不通的,如果不認清現實就無法生存下去。

狀況允許的話,最好在別的國家待超過一個月。因為不花上這麼長的時間,造成的影響很難深入滲透到成為一種本能。我大學畢業後,先在歌舞伎町工作,之後前往紐約住了一年左右。因為沒什麼事好做,幾乎都泡在大西洋城的賭場裡。

老實說,那一年的生活沒有任何建設性可言。我所做的事就只有賭博而已。然而,如今回想起來,從歌舞伎町時代到紐約時代,這兩年對我來說,就是用自己雙腳踩在地上生活的起點。

⑦了解事物的兩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了解事物的兩極。上下兩極、善惡兩極、陰陽兩極……等。總之,如果不能了解事物的兩極,就無法靠自己的雙腳踩在地上,也就等於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無法腳踏實地。

現在的世界雖以數位為主流,我卻一再呼籲「與人面對面接觸」。目的是為了要了解「數位世界(網路)與類比世界(與人面對面)」的兩極,唯有如此,才知道如何掌握今後溝通的方向。

我把上述想法寫在臉書之後,有人留言這麼說:就像咖哩,如果沒有先吃過超辣口味和超甜口味,就無法體會什麼是中辣口味。

這個比喻真是說得太好了,令我十分讚嘆。真的就像這個網友所說,如果不先知道兩極,就無法做出判斷。不先了解兩極,就等於什麼都不了解。就這層意義來說,不了解兩極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別人左右。

以上方法,希望大家最少能實踐其中三項,只要能做到這樣,一定能逐漸重拾本能的身體感覺。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