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400013

愛在大腦深處

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譯者 陳信宏
出版日 2001-11-25
定價 $260
優惠價 79折 $20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愛是什麼?為何有些人找不到愛?寂寞是什麼?寂寞為何令人痛苦?大腦深處那個神秘而古老的機制,是如何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產生緊密的連結?

大腦深處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愛?
兩千多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過:「情感源自於大腦。」。然而,長久以來,「愛」始終停留在比較心靈方面的層次,科學無法提出校具體的闡述,人類只能藉由藝術來記錄情感及愛的神秘存在。不過,現在情況有了改變。
三位優秀資深的心理醫師從大腦的生理構造來探討愛的起源,揭開生命最根本的謎題,並賦予愛一種全新的樣貌。

人類所共有的情感能力,都是源於腦中一個古老的結構──邊緣系統。本書闡述了此一古老而關鍵的驅動力,揭示出大腦會依循體內一種靜默的節奏與親近的人產生連結。這種無言的緊密連結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穩定我們的身體節奏,進而改變大腦的結構。因此,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大部分取決於我們所愛的人。

根據以上的論點,作者進一步闡釋了:親密關係如何運作;愛在哪裡出了差錯;父母如何形塑小孩在發育中的自我;如何進行心理治療才會有效;小孩性情中的攻擊傾向因什麼而助長,又受什麼所抑制;現代社會如何因為不了解情感法則而一再招來災難。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談「愛」作品。讀過之後,我們不但對於愛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知,對於親子關係與人際關係也會有徹底不同的看法。 



作者介紹
湯瑪斯‧路易斯(Thomas Lewis)
醫學博士,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1964年生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獲得心理學與英語雙學位。接著就讀加州大學醫學院,接受心理治療訓練。實習結束後,路易斯博士擔任了情感失常計畫(Affective Disorders Program)的副主任。1996年離開加州大學醫學院,目前為私人執業心理醫師,並致力寫作。同時在醫學院教授發展理論、精神藥理學,以及精神生物學(位於相片中間者)。

法里‧阿明尼(Fari Amini)
醫學博士,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1930年生於伊朗德黑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密西根大學接受成人心理治療訓練,並在洛杉磯加州大學接受了兒童心理治療訓練。1963年回到加州大學醫學院擔任教職。任教期間,他擔任了青年服務處處長、門診部主任,以及實習訓練課程主任等職。六度獲得校內傑出教學獎。1971年以後,他一直在舊金山精神分析學院任教,1981年擔任院長。已婚,育有六名子女,目前住在加州(位於相片左邊者)。

理察‧藍儂(Richard Lannon)
醫學博士,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臨床助理教授。1943年生於麻州,以優等成績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經過幾年的私人執業生涯之後,在1979年回到加州大學醫學院擔任全職教師。1980年創辦了情感失常計畫,創新地結合了研究、教學、病患看護,目標是結合心理學與生物學以治療情緒失常。他一直擔任該計畫的主任,直到1996年退休為止。四度獲得校內傑出教學獎。藍儂博士目前從事私人執業工作,但也持續在大學教書。已婚,育有兩名子女,住在加州(位於相片右邊者)。

路易斯、阿明尼、藍儂三位博士自1991年開始合作。他們各自屬於不同世代的心理醫師:阿明尼博士處於精神分析學派的鼎盛時期,藍儂博士的背景為心理藥物首次用於治療情感疾病的時代,而路易斯博士則屬於心理動力學與精神科學互相衝突的時代。他們因為對傳統的心智論述感到不滿,於是合力建構出另類的典範。他們合作在精神醫學的領域內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合作衍生出最珍貴的結果:亦即創造力、喜悅,以及友誼。

譯者簡介 /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之翻譯獎項。譯有《吻、搔癢與煩悶》、《身體的語言》、《顯微鏡下的科學革命》(究竟出版)。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400013
ISBN:957607701X
頁數:28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701X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尋找情感世界的機制 

情感是什麼?人們為什麼對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明知不應該愛,為什麼卻還是無法自拔、瘋狂地愛?從科學實證的角度出發,本書作者極欲尋找的,卻是虛無飄渺、捉摸不定情感世界的機制。到底這些情感如何運作、受什麼因素影響?又如何才得以改變?

或許,對於大多數的讀者而言,感受情感就像感受大地的陽光和空氣般自然,而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再自然不過的情感之奧祕。

正如本書開宗明義提及,詩的本質介於感性與理性之間,而人類的情感生活也大半如此。作者除了花不少篇幅談到與情感息息相關的神經系統(邊緣系統),與掌管理智的部分不同。這裡所指的理智,簡單地說,是知識學習的思考與邏輯推論。以此論之,就不難明白三百多年前法國數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所寫的:「心的道理是理智所無法理解的。」

不同於一般的科普心理書,作者博學多才,引經據典談論愛與情感,使得全書充滿詩的語言,讓讀者悠遊於詩海中,如但丁的詩:「如紙張般四散於宇宙之間,而愛則將其裝訂在一起……。」佛洛斯特的詩:「詩起於哽咽之時、委屈之處、思鄉之情、相思之苦,而從非起於想法之中。」由於對事物充滿想法,或許,作者的一些論點難免流於主觀;不過,這也是讀者有機會看到作者對於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的想法。

就讓我們透過閱讀,感染作者對知識的熱情,一起來尋求情感世界的奧祕機制。

※陳質采,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 



看更多

試閱

前言
愛是什麼?為何有些人找不到愛?寂寞是什麼?寂寞為何令人痛苦?人際關係是什麼?人際關係如何產生作用,又為何會產生這些作用?

回答這些問題,並揭開深藏於人心之中的祕密,即是本書的目的。自古以來,人類便無時無刻不在與變幻莫測且難以駕馭的情感核心搏鬥。科學至今仍幫不上忙。西元前四五○年,西方世界第一位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情感源自於大腦的說法。他說得沒錯──但在往後的兩千五百年裡,醫學卻無法對情感──才有辦法對情感加以探討。不過,現在情況已有了改變。

在過去十年間,科學對大腦研究出現了爆炸性的進展。這場科學革命將會改變我們對自己、人際關係、小孩、以及社會的看法。科學終於能夠將其敏銳的目光轉向人類最古老的問題。新的發現即將打破許多當代人對愛的看法。

傳統上對於心智的看法,總認為情感是人類野蠻的過去所殘留下來的麻煩,而理智對情感的抑制則是文明的勝利。於是,由此衍生出似是而非的推論:情感成熟就是懂得壓抑情感。學校除了教導孩童幾何學或歷史的知識之外,也可以教導他們失傳的情感技巧。傳統觀念告訴我們,想要好過一點,只要制服你那頑固倔強的心就成了。

在本書中,我們揭示了在理智與情感相衝突的時候,心通常擁有較高的智慧。令人欣喜的是,科學──理性的得力助手──也逐漸證明了這一點。大腦中古老的情感結構並非一種獸性的麻煩障礙,正好相反,情感是了解生命的關鍵。我們的命運是由各種不可見的力量以及無聲的訊息所形塑而成。不論就個人或整個文化而言,我們若想要快樂,就必須了解那個無形的、難以置信的、卻又不可阻擋的隱密世界,而那個世界正是以愛為核心。

在人的一生中,愛不但是人類經驗的焦點所在,也是人類心智的生命力:控制我們的情緒、穩定身體的節奏,並改變大腦的結構。由於身體特殊的生理機制,以致人際關係對我們的身分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未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愛所造成的。在本書中,我們會解釋其原因及過程。

在過去那麼漫長的時光裡,由於科學一直處於沈睡當中,因此人類便藉由藝術來記錄心的神祕活動,這其中所累積的智慧是不容輕忽的。本書雖然深入科學的領域中,卻隨時不忘保有使得這一切富有意義的人性。我們將研究者及實證經驗者的想法,與詩人、哲學家,以及君王的思想並陳。他們各自的出發點也許在空間、時間,以及性情上有所不同,但本書中的各種聲音卻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

每一本書都是一篇論述:一支由流利文字所構成的箭,裝上了羽毛、搭上了弦、並嵌上了尖銳的箭頭,經由一個個段落射往閃閃發亮的目標。本書││藉由闡明親情的力量、愛情的生物真相、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治療力量││立論的對象是愛。翻開本書後,箭也就射出去了。這支箭所瞄準的紅心就是你的心。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