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2900148

強習慣:工作效率提升120%、30歲前擁有9間公司的關鍵

一流の人はなぜそこまで、習慣にこだわるのか?
譯者 謝敏怡
出版日 2017-03-01
定價 $270
優惠價 79折 $213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跟車子一樣,工作也需要暖機的時間。

暖機時間要多久,因人而異,
針對比較慢進入狀況的人,我的建議是:
前一天刻意不把事情做完,留下一些簡單的工作。
因為......(讀全文)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為什麼原本習慣晚睡的人,會變成早上四點就起床?
為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在早飯前完成?
為什麼工作時要思考如何早點回家?

只要維持這些「強習慣」一個禮拜,
你就有機會像兩位作者一樣,不到30歲就事業有成、財務自由!

兩位曾落魄到負債累累、被列入裁員名單的年輕創業家,
告訴你怎樣用這些強習慣,從一介上班族變為成功的商業人士。

◎區分一流與二流的早晨強習慣:

夜貓子早上四點起床──
 為自己隨便找個起床的理由,只要持續一週每天早起,便能習慣成自然。

早上絕不看手機、電視或報紙──
 阻絕外部訊息,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吧。

想成功,縮短通勤時間──
 請保持在32分半內。因為通勤時間每增加22分鐘,你的收入就必須增加三分之一才合理。你有嗎?

◎加速工作速度的午間強習慣:

浮現點子就隨手記下來──
 人的幹勁在五秒內就會消失,所以別讓它溜掉,請立刻行動。

錯開午休時間──
 趁上午腦子最清楚的時刻做重要的事,錯開午休時間還能避免去人擠人排隊。

或站或坐,塑造可以集中精神的作業狀態──
 思考的工作就坐著,需要一氣呵成的寫作則站著。

◎擴張人脈與可能的夜間強習慣:

不交換名片──
 比起發一百張名片,找到一位有魅力的人交談比較有價值。

絕不說:「我今天不能喝太多」──
 這樣就像跟對方說:「我跟你的關係只到這裡」。自我管理你得短期喜悅,長期熟練。

睡覺時讓大腦繼續工作的方法──
 讀取想讓大腦整理得資訊,是適合睡前的作業。

◎加速成長的每月最強習慣:

用週報回顧工作──
 日報太麻煩,月報每個月天數又不同,週報最理想。

•一週打掃一次──
 藉著打掃,你會知道自己擁有什麼,以及不需要什麼。

想創業,就念千本書──
 在現代,閱讀本身具有稀少性,因此產生了莫大的價值。

改變習慣就是從不經意的生活開始,
有什麼比「只要改變習慣,工作就能獲得成效」還要簡單的方法?

◆各界推薦

作家、律師 許峰源
圓夢會計師/圓子夢創辦人 胡碩勻

作者簡介

小川晉平
應慶義塾大學經濟系畢業。17歲開始操作線上交易,進入大學後一天買進賣出金額高達上億,但在活力門事件之後,受到日本股市重挫的影響破產,背負債務。在IT新創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時,租借其他公司的辦公室,於24歲創立初期零投資的客戶服務中心。26歲時辦公室搬遷至六本木之丘。28歲時,成為9間公司的董事。同時亦為包含日本市值前10名企業、部分上市公司的顧問。主辦與創業者一起學習獲得成果習慣的「團隊100」研究會。

俣野成敏
1993年進入CITIZEN鐘錶公司。被列入裁員名單時下定決心創業。公司內創業的功績被認可,33歲時被提拔為集團內、130間公司最年輕的董事,並於40歲時被徵召回總公司,任職集團史上最年經的高級顧問。依據經驗撰寫《專業上班族》等書,累積銷售突破20萬本。2012年獨立創業,身兼多個事業經營與投資活動,同時開辦私人補習班「專門研究所」,傾力培育專業上班族。


譯者簡介
謝敏怡

台灣台北市人,曾任職於媒體跟日商,現居日本名古屋。喜歡大自然與老街巷弄,最近的興趣是做料理紓解壓力。

譯有《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康乃爾大學、麥肯錫顧問的祕密武器》《喜歡的事,就要拿來當飯吃!》《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等。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2900148
ISBN:9789861754512
224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利用重複的力量,打造屬於自己的強習慣     胡碩勻

前言  用習慣,讓你的人生更輕鬆            俣野成敏

第一章 區分一流跟二流的早晨習慣

01 夜貓子在早上四點起床的理由

02 沒特別的事,當然無法早起

03 早上不看電視、手機或報紙,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

04 重要的事,在吃飯前做才有成果

05 想成功,就縮短通勤時間

06 想集中精神,就從昨日殘留的工作著手

專欄 一流人才買車票的強習慣

第二章 加快工作速度的午間習慣

01 約別人前,先把自己訂下來

02 要避免做白工,你得先知道什麼是白工

03 忘記不重要的事,也是善用大腦記憶體

04 利用五秒幹勁,發揮行動力

05 偷懶的時候,就認真偷懶

06 錯開午休時間,你會更有效率

07 或站或坐──塑造可以集中精神的作業狀態

08 看一個人有沒有能力,就看他回覆問題的速度

09 一流人才思考的是,如何早點回家

專欄 一流人才雇用祕書的強習慣

第三章 擴張人脈與可能性的夜間習慣

01 不交換名片,區隔你跟他人的不同

02 晚上的時間,留給回收率高的餐會

03 別說:「我今天不能喝太多。」

04 面對家庭如果無法重「量」,便得重「質」

05 睡覺時也讓大腦繼續工作的方法

06 一天的計畫從安排睡眠時間開始

專欄 一流人才送禮的強習慣

第四章 提高大腦與身體敏銳度的每日習慣

01 思考新點子有兩個方法:發散與收斂

02 習慣以反面思考來判斷事物

03 理解認知上的偏差,就能提高熟練度

04 智慧型手機成癮者,比用折疊式手機的人還遜

05 被資訊牽著走的人才是弱勢

06 你的情緒端看你想如何詮釋

07 飲食生活要改善,而非限制

08 運動不用非得上健身房,街頭就是你的運動場

09 比起體重,請注意體脂肪

10 自我管理的基本──預防勝於治療

專欄 一流人才寄送感謝函的強習慣

第五章 加速成長的每週、每月習慣

01 用週報回顧你的工作

02 藉著一週打掃一次,你會知道自己擁有什麼

03 去做一定會讓自己進步的工作

04 你把錢存「死」了嗎?

05 你花多少錢投資自己?

06 想專精,先找老師

07 想創業,就讀千本書

08 什麼書改變了你的人生?

09 面對無聊的電影,你有中途離場的勇氣嗎?

專欄 一流人才講究物品的強習慣

第六章 提高視野的每年習慣

01 跟去年一樣,是最好的新年新希望

02 把二十年後的預定也排進行程裡

03 一流人才既是棋子,也是棋士

04 想確認自己值多少,請上求職網

05 評價是會擴散的,你得俯瞰全體調整應對

06 拜師學藝,能讓你少繞遠路

專欄 一流人才使用名片的強習慣

第七章 貫徹信念的一生習慣

01 決勝負前,先思考風險

02 要自我提升,你得捨得花錢買經驗

03 孝順父母,也孝順自己

04 比起得諾貝爾獎,在公司拿第一名才厲害

05 安定就是無論何時都能賺到錢

06 失敗時,思考怎麼做能讓明天更好

07 人生不需要北極星

後記 三十歲前我完成了設定的所有目標,現在換你了 小川晉平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利用重複的力量,打造屬於自己的強習慣 

/胡碩勻圓子夢創辦人,台灣創速加速器合夥人,人稱圓夢會計師。)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大中華地區首富李嘉誠說。

本書作者提倡的強習慣,不論是從早晨習慣、午間習慣、夜間習慣、每日每週每月,到一輩子的習慣,都非常實際與受用。其中有二點與各位讀者分享。

第一個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廣泛閱讀」的習慣。我經常受邀至大學演講,在講到職涯發展中,如何找到個人志趣時,我都會以幽默的方式與大家談談古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因為我在大學時很愛泡圖書館,對館內的影印機操作及故障排除非常熟悉,大學女朋友就是在幫忙找書及影印交到的。我秀女友的照片給學生們看,並驕傲的說:「你們看,書中是不是真的有顏如玉呢?」

第二個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作者有個早晨習慣跟我很接近:想集中精神,就從昨日殘留的工作著手。他認為有明確的待辦事項,能讓你在實際作業時沒有疑惑,讓工作更加順暢。明確待辦事項與我在圓子夢課堂上的「行動篇」相似,為了增強實現夢想的機率,有效的行動力至關重要。我請學員習慣在每天結束前執行「六事先」,這是我聽了美國最大造船公司伯利恆鋼鐵創辧人查理斯,花了兩萬美元向顧問請教提升工作策略故事後的靈感。

下班前或睡前,先預想一下明天最重要的六件事,能寫在紙上更好,再把這六件事用數字標號,排出每件事情對於你或組織的重要次序。明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這張紙,專注做排在第一的事,完成後再依序做第二到六件。只要每天都有明確的「六事先」待辦事項,便能與作者一樣天天工作順暢。

作者更厲害的是,比我多了「暖機概念」。他認為人類跟車子一樣,工作也需要暖機時間,若前一天刻意不把事情做完,留下一些簡單的工作,例如留下一封郵件故意不回覆,隔天一早便能輕鬆的開始做昨天未完成的小事。身體暖活了,之後的工作就會更有熱情、幹勁。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目標不是費盡一生想達成的,而是費盡一生想持續做到的。」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曾說:「每一個重複的動作都有養成習慣的可能,重複的次數越多,動作也就越純熟。」強習慣之所以能夠造就傑出的成就,關鍵就在於不厭其煩的重複所設定的習慣目標。

想要與兩位作者一樣成功,現在就開始挑出本書中,你最需要的六個強習慣,重複執行一百次吧!


看更多

用習慣,讓你的人生更輕鬆

如果每天迷迷糊糊過日子,人生似乎完全沒有好轉的動靜,原因可能出在無法獲得成果的壞習慣。那樣的壞習慣,如果能一點一點改變為能孕育成果的好習慣,就可以開拓出新視野。

「改變習慣,你的人生會比較輕鬆!」是這本書最想傳達的概念。

雖然如此,用普通的方法無法改變長年的習慣。「總覺得好像會很辛苦」「而且好像很麻煩」──這樣的人,我越是希望他們閱讀本書。

但本書完全不推薦其他養成好習慣的書中常見的,過於勉強或魯莽的方法。為什麼呢?因為在養成習慣時,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習慣有辦法持續一輩子嗎?本書列舉許多習慣的例子,其中如果有對你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持續一輩子去做的事」,就跳過不讀也沒關係。

選擇能夠持續一輩子、做出成果的習慣就好。這時,請勿以自己的喜好為基準,不要讓喜好影響你。正確的實行這點原則,應該就不會出現迷惘的情況。

如果你能夠稍微理解這個本質概念,對於時間、金錢與周遭的評價等價值感受絕對會有所提升。那時,察覺到成果喜悅的你,自然會學習到自律的重要性,進而走上獨立自主的商務人士道路。

本書的共同執筆作者小川晉平,是年僅二十九歲就經營九間公司的天才型創業家,他的自律技巧無人能出其右,是自我管理的卓越人才。

小川作為肩負下個世代、三十歲左右商務人士的代表,而我作為一流企業員工,擁有多年的上班族經驗,兩人針對應該要養成的習慣,彼此交換意見,竭力撰寫出這本書。

本書所介紹的習慣案例,都是我們兩人反覆嘗試、經歷許多失敗,從中獲得的有用經驗。


看更多

試閱

夜貓子在早上四點起床的理由

幾年前,我還在當系統工程師的時候,完全是個夜貓子。為賺取加班費,工作總是拖拖拉拉,長時間待在公司。起床時間是上班前四十分鐘,每天都頂著一頭亂髮,匆匆忙忙進公司。

然而現在的我,每天早上四點就起床了。

早起的理由,講得極端一點,是因為可以增加不被任何人打擾的時間,以提高工作生產力,做出更多成果。

不用多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是大家熟知的諺語,任何一本商業實用書籍也多少會提到。

但是,很多人即使知道這樣的道理,仍無法實踐。我過去挑戰過好幾次早起,也都以失敗收場,每次失敗都會陷入自我厭惡。

最後建立起規律生活的契機,則是「晨間活動」。

起初我會開始晨間活動,是受到彼得•杜拉克的暢銷書《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的啟發,他在書中說明了透過非營利組織的營運來學習管理的有效性,現代版非營利組織的營運到底是什麼,是此書的問題意識。我本來就喜歡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因此對當時的我而言,這是理想的活動。

這樣說,可能會有人覺得:「總是起不來的人,會突然為了晨間活動而早起?」

但老實說,我也只能告訴你:「因為有早起的理由,所以能找到早起的方法。」理由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剛開始會有點辛苦,但就像調整時差一樣,當身體適應後就沒有問題了。那麼,人究竟可以持續早起多久呢?在我安排晨間活動後,便解決了這個問題。

每當我跟別人說「我每天都早上四點起床」,對方都會問:「你怎麼做得到這麼困難的事?」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難。

舉例來說,習慣就像部車子。當你踩跑車或輕型汽車的油門時,哪個比較需要使力呢?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速度卻差很多。

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點,凌晨兩點就寢,隔天早上趕在最後一刻打卡進公司,午休就午睡補眠。這樣的生活,即使為了改變自己,閱讀再多自我成長書籍,或是想提升工作效率,也是有極限的。輕型汽車就算駕駛得再好,時速也達不到兩百,道理就是這樣。

在辛苦的人眼中,可能會覺得那是因為我很努力,但實際上,我連油門都還沒踩,時速就到兩百了。

相反的,要求我從明天開始,交替著在早上四點與九點起床,恐怕我連五天都做不到。

你認為人生如果想要成功,需要什麼條件?

即便不談成功的人生,在一年或一個月內,你應該也有想做的事情吧。

如果有的話,從明天開始找個理由,持續一週每天早上四點起床。

本書介紹的概念,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誇張。但持續閱讀下去就可以發現,別人越是覺得辛苦或是誇張的事,當你把它變成習慣後,反而容易做到。

早上不看電視、手機或報紙,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

我每天早上四點半進公司,大約有一個小時可以集中精神。我會在出門前先想好那天工作最重要的事項,在集中精神的時間,專注在那些重要事項上。

從早上四點起床,到集中精神時間的一個半小時,我會將手機設定為飛航模式,不開電腦,也不看報紙。我本來就不看電視,所以可以隔絕外部資訊。如果因為工作不得不打開電腦時,也絕對不使用電子郵件信箱,或是即時通訊軟體。

當人接收到外部資訊時,大腦會擅自想要去處理那些資訊。特別是通訊工具的影響,更是明顯,只要「等一下必須回覆訊息」的想法一出現,就會妨礙到注意力。

我在一早確保可以集中精神的時間,是為了擁有絕對不會被打擾,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

特別對經營者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決定。機械性的工作,即使時間被切割的很瑣碎,也能獲得成果;但思考性的工作,則必須要有完整的時間。

一旦到了上班時間,部屬或是客戶的聯絡從不間斷,這是怎樣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正因為如此,想要在工作上有所成果,就必須比別人早起,隔絕外部資訊,創造出可以集中精神做事的時間。

重要的是,明確掌握生活中可以掌控跟無法掌控的事情,然後不斷增加能掌控的範圍。

重要的事,在吃飯前做才有成果

「那種事情吃飯前做一做就好」,這句話一般來說是指能簡單做到的事。但是,不如反過來,在吃飯前先去做當天必須處理,或是最消耗能量的事,比較能獲得成果。

進食後,身體的能量會轉移到消化,人會因此變得想睡覺、行動緩慢,這是很自然的事。相反的,越飢餓越能激起生存本能,讓精神處於敏銳的狀態。早飯前,正是活用此生理本能的好時機。

我在早上七點時,會回家跟家人一起用早飯,所以一早的集中精神時間,就在早飯前。

改變習慣,是修改已經看到的作業。

認為早上起床就該吃早餐的人,問一下自己,那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知道還有其他選項,對你而言不會是損失。

人的睡眠就跟手機充電一樣,有充足的睡眠,起床後能量才會百分百。起床之後,每做了點什麼事,便會消耗些能量。

在下班後上健身房、英文會話課,而感到疲累的人,就是沒有思考到身體殘存能量不足的問題。在通勤跟工作消耗了許多能量後,一個人還剩下多少精力,得到了晚上才知道。

如果對自己而言,運動或是英文會話課非常重要的話,試著在一天還早的階段就去做。這雖然是非常簡單的概念,但按照安排的優先順序處理事情,確實能夠獲得成果。特別是一進公司後,時間就會受到限制,因此更要安排好事情的優先順序。

對商務人士來說,使用大腦的作業最消耗能量。也難怪大多經營者習慣在中午前,做好重要的決定,下午的時間則安排與人會面。

安排一天的行程時,應先思考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再從最消耗能量的事開始處理。

此外,每天早上不一定要做同樣的事。

經常有人問我:「該如何利用早晨?」這其實是非常狹隘的問題。對我來說,晨間活動或是一小時的集中精神時間,是以「如何讓今天過得美好」「想讓自己成為怎樣的人」為中心,延伸出來去分配時間而已。重要的是,如何持續得到成果。


想成功,就縮短通勤時間

我每天都騎腳踏車上班,通勤時間約五分鐘。這不但是運動,也沒有擠電車的壓力,所以我很喜歡騎腳踏車上班。

公司雖然是自己的,但我並沒有以自家為主,在附近租借辦公室,而是在辦公室附近尋找合適的住所。過去我曾住在辦公室附近,然而辦公場所與住家太近,容易導致公私劃分不清,反而變得回不了家,所以現在的住所跟公司之間的距離,有特別考量過。

在此提供一個數據給各位參考。世上的經營者或管理幹部,平均單程通勤時間為三十二分三十秒;相對的,日本是三十九分六秒(按日本Regus二○一四年的調查)。如此狹小國土的交通基礎建設雖然整備得很好,但通勤時間卻比世界平均多了大約兩成。

可見長時間通勤,對商務人士而言損失有多大。

長時間通勤,還有以下三項缺點:

①浪費能量(→導致產出低落);

②浪費時間(→容易損失機會);  

③增加交通費(→對公司的貢獻度降低)

長時間通勤,對本人或公司而言,一點好處也沒有。

如果你以「房子租金便宜,反正交通費公司會出」為理由,每天長時間通勤浪費時間的話,希望你現在就改變那樣的想法。

另外,一年的上班天數如果是兩百四十五天,單程通勤時間從原本的一個半小時,縮短成三十分鐘的話,一年就多了四百九十小時可以自由運用。

換算成天數約為二○.四天,換算成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日,就有六一.二五個工作日!

對於已經有點成就的人來說,時間上的損失可能還好,但對於要累積更多經驗,不得不做出點成果的年輕人來說,犧牲掉的時間損失實在太大。

可能有人覺得:「坐電車可以閱讀書籍,長時間通勤也還好。」但你應該不會每天都想閱讀吧,而那些時間本來可以運用在自己的興趣、約會或是家人上頭。

依據蘇黎世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通勤時間每增加二十二分鐘,收入就必須增加三分之一,以彌補損失的幸福度。我從未聽說過通勤時間增加會提高工作成果,所以,如果是一般上班族,長時間通勤確實會減損幸福度。

也有人喜歡在大自然的圍繞下工作,那種人實踐著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所以令人無比羨慕。但有問題的是,想要賺錢卻花很多時間在搭電車的人。

我可以理解想要削減房租跟生活費等固定支出的想法,有小孩需要較大空間的人,更容易這麼想。但是,持續著浪費時間與體力的狀態,現狀不會在某一天突然好轉。當事人恐怕多少也有所自覺,這樣下去真的好嗎?等到回神時,已經在郊外買下獨棟房,被房子綁住而無法動彈了。

如果不喜歡穩定,但卻處於低位階狀態的人,必須改變自己某些生活模式。

最沒有意義的就是改變想法,例如下定決心等。若只是想而不去行動,什麼也不會改變。

改變生活模式,可能多少會伴隨著痛苦,例如房間變得狹小、房租變高、不得不單身赴任等。但是,把這些痛苦當作前期投資,如果可以期待利潤的話,不就是認真檢視投資的價值了嗎?

想集中精神,就從昨日殘留的工作著手

跟車子一樣,工作也需要暖機的時間。

我每天早上從整理一天的行程開始,以調整工作步調。想著「今天可以跟這個人見面」,就可以讓一整天變得令人期待。明確的待辦事項,能讓你在實際作業時沒有疑惑,讓工作更加順暢。

暖機時間要多久,因人而異,也有人過了一小時也無法集中精神。然而,比較慢進入狀況的人,卻往往傾向一開始就從難度高的工作項目開始。

針對比較慢進入狀況的人,我的建議是前一天刻意不把事情做完,留下一些簡單的工作。

如果前一天晚上在處理郵件的話,就留下一封郵件不回覆,直接回家。隔天早上,因為有明確要做的事,集中力便會變得不一樣(也一定不會賴床)。而且,因為能確實把工作做好,還可淺嘗一點成就感。

啟動引擎得花時間,就是這種人的特性,也可以說是弱點。要克服弱點很困難,雖說目的是要獲得成果,但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完美的人。思考該怎麼做能彌補缺點,以達成目的,才是關鍵。

要避免做白工,你得先知道什麼是白工

現在是以雲端技術共享行程的時代。我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希望被認為「這傢伙真閒」,而拚命把行程塞滿的心理。但是,其中可能也有人會認為不把行程塞滿就好像沒在工作。這很明顯是個人想法上的問題。

不被塞滿的行程,是希望變得自主性高的商務人士,不斷追求的目標。能自由的使用時間,在自己的指揮下工作,與他人交流、學習、接受刺激──應該沒有比這還要充實的時間了。

如果將寶貴的時間,誤認為無法產生價值的時間,後面就沒什麼好談了。

增加自由時間的唯一手段,就是避免做白工。例如:

・持續拜訪對產品沒興趣的客戶──如果投資報酬率很差的話,就放棄那個客戶。

・參加充滿抱怨,相互取暖的聚會──以不影響公司內部人際關係為前提,減少參加的次數。

・交通時間占去大部分的時間──出門一趟安排兩個行程等,增加「順便去」的行程。

・每週都有沒意義的會議──如果只是單純的報告,就用電子郵件解決,或者將之變成有產出的會議。

不要去做已經知道一定不會有成果的事,但如果不知道做了是否能獲得成果,可以先試試再說。也就是說,要避免做白工,就要先知道什麼是白工。知道是白工時,得當機立斷的放棄。

明明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成果,卻做著旁觀者一看就能斷言是白費工夫的事,但當事人卻感覺良好、埋頭苦幹,這樣的人生令人感到惋惜。

因為當組織功能包含了做白工時,你很難注意到正在做的是白工。

做白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公司的內部會議。

對公司裡職位最低,無法看出整體樣貌的年輕人來說,沒辦法判別哪種會議是在浪費時間。

在此我建議,公司內部的各種會議,請全部都參加一次,就算看似跟自己無關的會議也參加。「我想參加會議多學習,會議記錄的差事就讓我來。」用這個名義表明參加意願,主管應該也很難拒絕。

如此一來,便能分辨出什麼是浪費時間的會議。試著體驗一次什麼是白費工夫,在自己出人頭地、被叫去參加那種會議之前,預先想好如何避開的對策。

這邊再提供一個概念給各位參考:會議本來應該是決定共識的場合,沒有明確要決定的事,卻花時間開會,就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只是報告、共享資訊等級的會議,只要用電子郵件或一對一口頭報告就夠了。

辨別是否為做白工的方法很簡單,「這件事說不定是有意義的?」當你心中存有這樣的疑問時,就不是做白工。

但有一個地方必須注意:當你覺得所有會議都白費工夫時,應該要認為是自己的判斷基準尚未成熟才對。

忘記不重要的事,也是善用大腦記憶體

人的能力有限,體力也是,思考能力更是。

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同時思考三件以上的事,會超過人的大腦負荷量。」審視平日的工作狀況,的確就像這句話所說。像是同時開啟多個應用軟體,電腦的記憶體會超載、速度變慢一樣,人的大腦同時可以處理的資訊量,也有上限。

這個大腦的工作範圍,叫做工作記憶體。

將工作記憶體開到最大極限,工作的處理速度與精準度確實會提升。為了達到那樣的境界,必須盡量不花腦筋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像是愛因斯坦不記得自己家裡的電話號碼,因為對用大腦工作的他而言,節省工作記憶體是深切的問題(當然,亞斯伯格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大家都知道,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總是穿著同樣的衣服。因為對他來說,穿什麼衣服都好。這也是節省工作記憶體的一例。

那麼,我們平日工作時,該如何節省工作記憶體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寫在備忘紙條上。大家都會記下重要的事,但反過來想,記下哪件事不重要也有其意義。在不重要的事上使用工作記憶體,實在很浪費。備忘的目的,就是為了忘記不重要的事情。

例如,會計部門的人聯絡:「這週內請結算好出差費用。」一般人會想:「喔,這樣啊。」不會記下來。之後,太太打電話來說:「回家時順便買一下牛奶。」因此,在那個時間點要記住的事情有兩件。像這樣,零碎的事會壓迫你的工作記憶體。

我身上總會帶著一定分量的便條紙,便條紙能充分代替短期記憶的功能。

說到筆記,我總是用有點酸的語氣,對參加講座的員工說:「不准將白板上的字原封不動的抄下來,寫下自己的察覺點。」因為,比起講師說的,自己受到什麼刺激或是學到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作者、筆記整理術的名人高橋政史說:「備忘(memo)跟筆記(note)不同。備忘是為了記錄,筆記則為了思考。」正如他所說,既然要花工夫,比起做備忘,不如做筆記。假如白板上有記錄的價值,拍下來上傳到雲端就好。

利用五秒幹勁,發揮行動力

能以一定步調工作是最理想的,但只有機器人才辦得到,因為人容易受到當下的身心狀況影響。

這並沒有好壞,只要是人都會這樣。

商務人士為了做出成果,過程多少或許有些波折,但一天結束後,只要能拿出成果,誰也不會多說什麼。

不過,人的幹勁,在五秒內就會消失。

如果想要多少做出些成果的話,一旦有幹勁時,請別讓它溜掉,要立刻行動。看似微不足道的五秒習慣,能讓你有機會贏得豐碩的成果。

如果突然想跟某個人約時間,請立刻用即時通訊軟體傳訊息給對方:「下週能跟你見面嗎?」只要五秒鐘就能解決這項工作。

但是,如果是用臉書傳訊息,一打開臉書就完了。因為你會忍不住瀏覽塗鴉牆上的最新消息、按讚,這已經可以說是現代病,防不勝防。這樣的話,不只是五秒,時間便在你瀏覽之間飛快流逝。

郵件信箱也很危險。開啟電子信箱,就會開始收信,然後忍不住閱讀新的郵件。這樣的話,使用簡便的即時通訊軟體反而最方便。

另外,當你想到某個專案計畫時,會怎麼做?

這時可以先寫在紙上。把想法化為文字,之後可能會有更多點子湧現也說不定。

便利貼可能太小張,所以在自己的座位旁放置可以馬上使用的白板最為理想。沒有白板的話,就把背面空白的A4廢紙放在可以立即取得的地方。如果覺得寫在全新的白紙上很浪費,就寫在丟掉也不心疼的廢紙上。雖然是用廢紙背面書寫,但絲毫不會減損點子的價值。

我曾在午休跟員工閒聊時,想出毛利約二億三千萬日圓的生意。那時的最大功臣,就是廢紙的背面。

那是個突破市場盲點的商業點子,但因為是休息時間的閒聊話題,一般人很有可能只會覺得「這個想法很有趣耶」,就沒下文了。但我有立刻把想法寫下來的習慣,為了驗證實踐的可能性,當天下午就做出指示。所以,不可以太小看廢紙的功用!

不讓幹勁跑掉的自我管理術,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大小事情上。

當你舒服躺在沙發上,突然想到「來打掃吧」的時候,請不要遲疑,立刻站起來把散落在房間的衣服整理好。重點就在於,站起來,實際展開行動。起頭氣勢好,就會有顯著的成果。

五秒的規則,也可以使用在抑制負面情緒與行動上。工作到一半,突然想要偷懶時,就跟自己說「先等五秒鐘」。或者,跟不講理的客人講完電話,氣到想把桌上東西都掃到地上時,先咬牙忍耐個五秒看看。

人比自己想像的還要脆弱。我們往往覺得自己有堅強的意志力,卻又容易被惰性帶著走,相反的,有時明明有迫切的必要性,卻湧現不出任何熱情。

這時,就更要熟練的使用五秒規則,試著控制自己。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