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400037

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人人都要學,一堂修補人際關係的入門課

Why Won't You Apologize ?:healing big betrayals and everyday hurts
作者原文名 Harriet Lerner
譯者 洪慧芳
出版日 2017-11-01
定價 $250
優惠價 79折 $198
  • 分享至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美國最受推崇及敬重的人際關係專家,
百萬暢銷書《生氣的藝術》作者傾力新作!

「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我從來沒想過要傷害妳。」「希望你現在就原諒我!」

這些話聽起來很熟悉。如果你曾對人說過,你一定要來看這本書。

因為,你可能正在或是已經破壞了一些曾經美好的關係!

想要獲得最好懂、最有力量的人際關係大補帖,這本就是我讀過最棒的!

—— 威廉.J.達赫蒂博士,明尼蘇達大學家庭社會科學系教授

對道歉的精闢分析、流暢好讀的文筆、畫龍點睛的生活實例,加上心理治療師入微的觀察,提供讀者道歉的力量與價值。推薦給身陷痛苦中的你。——哈維爾.漢瑞克斯博士與海倫.拉凱利.杭特博士

這是寫給應該道歉與等待道歉的人,一本極棒的書。——約翰.卡多,《有效的道歉》作者

黛博拉錯過妹妹的婚禮,兩人關係陷入冰點,直到黛博拉上了這堂課……
蕾蒂的女兒遭受丈夫性侵,母女倆被怨恨籠罩,直到蕾蒂好好的道歉了……
餐廳經理因延遲出菜向顧客道歉,卻反而流失客源,為什麼?
喬安收到曾傷害自己的朋友留言道歉而為難,直到她了解不接受道歉是合情合理的……
艾娜和山姆就像多數夫妻一樣,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不肯道歉,直到他們其中一人主動改變……

我們生命中有許多美好的關係,因為我們的不小心而遭到破壞,但事情永遠有挽回的餘地……只要你知道如何說「對不起」。

研究「道歉之道」超過二十年的海瑞亞.勒納博士,深入人類內心,從不同的角度一窺道歉的力量、潛在的陷阱,與背後的種種祕密。她還用引人入勝的故事,說明道歉有多重要,以及為什麼我們常弄巧成拙,又該如何以勇敢道歉、真誠悔改,在棘手情境中敞開饒恕與療癒的大門。

至於那些收到虛假或無心的道歉的人,或是理當獲得道歉卻苦等不到的傷心人或憤慨者,本書也教我們學習改變對話的調性,設法溝通。

讓我們在可以道歉的時候、應該道歉的時候,做出最恰當的表達,修補生命中得之不易的各種美好關係! 

◆各界推薦

《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妮.布朗、蘇絢慧 好評推薦

 如果你想要學習道歉的藝術,並修補與所愛之人的關係,這本就是你需要的書;如果你正因所愛之人不承擔責任而受挫,這本就是你不能錯過的書;如果你想要獲得最好懂、最有力量的人際關係大補帖,這本就是我讀過最棒的自我幫助書籍!—威廉.J.達赫蒂博士,明尼蘇達大學家庭社會科學系教授、《取回你的婚姻》作者

 我愛死海瑞亞.勒納博士的作品!—安.拉莫,《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作者

 這本書針對人們為何總是互相傷害,以及道歉的力量如何重建已經破碎的關係。海瑞亞.勒納博士為應該道歉與缺少對方道歉的人,都寫了一本極棒的書。—約翰.卡多,《道歉的力量》作者

 作者在書中提供的建議,能夠修補傷痛,並獲得誠摯、勵志且迅速有效的道歉。—珍妮絲.史普林博士,《教我如何原諒你?》作者

 這本書既實用又兼具博大的智慧,指導我們如何安然度過人際關係中最困難的時刻。讀完這本書厚,把它傳給你人生中最不容易道歉的人吧!—莫妮卡.麥戈德里克,多元文化家庭研究所共同創辦人及主任。

 勒納博士透過簡單的一句「對不起」,告訴我們如何重新建立起與所愛之人連結。她所傳遞的智慧與實際的做法,能夠持續治癒許多人。—蘇珊.強森博士,《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

 勒納博士對道歉的精闢分析、流暢好讀的文筆、畫龍點睛的生活實例,加上心理治療師入微的觀察,提供讀者道歉的力量與價值,以及我們該如何、何時提出適當的道歉。推薦給任何身陷痛苦中的你。—哈維爾.漢瑞克斯博士與海倫.拉凱利.杭特博士,《讓婚姻變得更簡單並找回你所愛的人》作者

 這本書實在太棒了!勒納博士是為勇於挑戰變化的戰士!—茱蒂絲.V.喬丹博士,吉恩貝克米勒培訓機構的衛斯理婦女中心主任

 力量強大!朋友、同事、家人都應該在手邊放這一本書!—夏洛特觀察家報

 太棒了!勒納博士教我們如何處理傷害最深且最令人沮喪的「道歉」主題。高度推薦本書!適合心理健康領域的專家,以及任何因為道歉這件事—無論是不知如何道歉、如何讓人道歉—而痛苦的你。—《圖書館雜誌》

 充滿熱情,而且講得實在太對了!—蘇西.歐巴契,倫敦與紐約女性治療中心共同創辦人

作者
海瑞亞.勒納博士(Harriet Lerner)

美國最受推崇及敬重的人際關係專家,擔任美國堪薩斯州曼寧吉爾精神診所的心理治療師二十餘年,以女性及家庭心理學方面的學術研究著稱,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銷量達數百萬冊的《生氣的藝術》及《與兒女共舞》《可以溝通,真好》等多部專業著作的作者。目前在堪薩斯州的勞倫斯市擔任心理治療師,也在全美各地演講及提供諮詢。

譯者 
洪慧芳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目前為專職譯者。譯作包括《他想要月亮》《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我跟你一樣絕望,我是你的心理醫師》(以上究竟出版)等近八十部。
Blog: 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看更多

得獎紀錄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400037
ISBN:9789861372433
224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印刷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對不起」—關係面臨傷害時,最重要的一句話       蘇絢慧      

第 一 章  「對不起」的各種面貌
最簡單的道歉      
難度中級的道歉      
豁出去—最難的道歉      
學會道歉技巧之外更重要的事      

第 二 章  道歉五忌      
「我向你道歉,但是……」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      
莫名其妙的道歉      
「現在就原諒我吧!」      
打擾型道歉      

第 三 章  這樣道歉更無用、更過分、更傷人      
別反客為主,否則沒效果      
別輕描淡寫,不然傷更深      
得體的道歉,這樣說就對了      

第 四 章  火線道歉術:如何面對嚴詞批評      
揭開陳年舊傷:凱薩琳和女兒小蒂      
如何壓抑反駁的衝動      

第 五 章  揭開不願道歉者的祕密      
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      
關於道歉這件事,你怎麼看?      
真男人不道歉      
因為要求完美,所以無法說出對不起     
是否能好好道歉,和自尊大有關係      
難以承受的自卑,導致自我憎惡      
為什麼最可惡的犯錯者不覺得自己有錯      
反脣相譏於事無補      
「他的童年很慘」及其他荒唐的理由      
給受害者的重要訊息      

第 六 章  他死不認錯!你該怎麼做?      
實話實說,不要加油添醋!      
長話短說,讓對方聽進心裡!      
有時需要情緒大爆發,才能傳達意思      
羞辱毫無助益      
責任歸屬是棘手的問題      
混淆責任歸屬的經典例子—《糖果屋》      
你的感覺和行為,是由犯錯者「導致」的嗎?      
雙重標準的挑戰      
最後的忠告      

第 七 章  對方道歉時,你該如何反應?      
說出「謝謝你的道歉」,需要勇氣      
教導孩子道歉的重點      
別對道歉吹毛求疵      
道歉,不是只能用說的      
不是凡事都能獲得饒恕      
說出「我不接受道歉」,更需要勇氣      
寬宏大量地接受吧!      

第 八 章  究竟是誰的錯?當和解陷入無解      
各說各話,各執一詞的困境      
不再疏離:山姆的挑戰      
停止追擊:艾娜的挑戰      
你該裝裝樣子嗎?      
道歉如長跑,考驗你的耐心      

第 九 章  我所見過最驚人的道歉      
蕾蒂和女兒小金的故事      

第 十 章  「你需要原諒對方」,以及其他傷人的謊言      
何謂原諒?      
重擔:放下的故事      
每個人對原諒的定義都不同      
說「你就不能原諒他嗎?」這種話於事無補      
你可以不用百分之百原諒對方      
安妮姑姑:記恨女王      
關於原諒的一件事實      

第十一章  如何尋求平靜?      
我母親的最佳建議:說的比做的容易      
「我只是想要瞭解你!」      
「我媽有邊緣型人格!」      
追求公平正義的平衡      
「看看你把我害得那麼慘!」      
為什麼妳無法停止怨恨前夫?      
尋求平靜可能很難,也可以很簡單      

第十二章  力量最強大的詞      
道歉失敗的悲劇      
兩種截然不同的道歉      
以寬宏大量因應他人的脆弱      

致謝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對不起」—關係面臨傷害時,最重要的一句話 / 蘇絢慧

過去,當我在臨終病房工作時,親眼見過許多關係的糾葛和傷害。那些關係裡的愛恨情仇,在非常長的歲月中,多是被壓抑或否認著。有拋家已久的冷漠父親、有恩斷情絕的麻木孩子、有老死不相照問的怨偶、有重複不停外遇的伴侶、有衝突對立的親子……

在那些棘手面對和處理的糾葛關係中,都有長期的相互傷害,或是累積到難以數算的怨恨情緒。更有許多再也說不清的誰對誰錯,許多不知道從何說起的內心傷痛。

我們小時候,因為做錯事,或者其實也不是因為做了錯事,只是因為大人覺得我們不對,就被要求要說「對不起」。「對不起」成為安撫大人情緒的標準用語,也成了息事寧人的工具用語。然而,我們卻未能真正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道歉。很多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大人對我們說過任何的道歉,即使他們真的犯了錯誤,有些情況很明顯的是大人的疏忽,或他們行為所造成的糟糕後果,他們也絕不輕易的道歉。

我們沒有真誠「道歉」的楷模,也無從了解「道歉」的內涵和實質的意義。以至於,當我們在關係中彼此傷害也好,或是在關係中深深的傷害了對方時,我們不知道如何修復,更不知道如何說出最誠摯的「對不起」,以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悔過,能從心裡開始「原諒」的歷程。

「道歉」在我們自小的生活經驗,太容易和羞愧及羞辱連結一起,彷彿若是道歉了,就表示自己輸了,或是自己居於下風,任人宰割。所以,我們不輕易道歉,任由心理防衛不斷偽裝和否認。若是情勢逼人必須道歉,我們也難以去思索「道歉」的意義,而以一種敷衍及想趕快息事寧人的態度道歉。更多時候,人們可能一邊「道歉」,一邊為自己解釋,再一邊指稱對方也有屬於他的錯。這些簡易和粗糙的道歉,常讓關係更加決裂,更加難以修復。

簡短卻不簡單的「對不起」,承載著文化與真心的重量

真正的認錯道歉,是深刻地覺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何等的傷害和苦痛,而不會只是還在顧及自己的面子,把「道歉」視為一種討好或人際關係的交換。

事實上,我們若有收過別人的道歉,便能體會到,如此簡單的一句「對不起」,其實學問很大。即使只是一句短短的「對不起」,都能讓人感受到是否出於真誠?是否真心地從心裡理解到對他人的傷害?是否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當然,在華人社會強調面子,還有「怕輸」的文化裡,要能真誠的道歉,既勇敢且柔軟地說出「對不起」,讓道歉成為彼此關係修復的橋樑,實在有相當的難度。在為本書專寫推薦序之際,恰巧臺灣社會新聞有幾件關係到職場霸凌、對專業羞辱的事件,更能讓我們清楚看見「道歉」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容易卡在意氣之爭,以不服輸的態度,倔強、強勢地罔顧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無辜傷害和影響。

我著實欣喜究竟出版社在此時出版了這本書。在欠缺道歉的楷模,及還未真正學會如何表達真誠「對不起」的現代社會,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讓「對不起」成為難解關係的修復力和療癒力,讓彼此的生命,都來得及釋懷沉重的心理負擔,還給彼此重新再開始的機會。

我想,這是我們對彼此生命,最溫柔的慈悲和理解。

(本文作者為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心理療癒書籍作家)

看更多

試閱

別輕描淡寫,不然傷更深

道歉時太過輕描淡寫也令人反感。我去芝加哥造訪一位朋友時,困在旅館的電梯裡長達四十五分鐘,但感覺像受困了四十五年。那發生在午夜之後,電梯的警鈴似乎壞了,那實在是很可怕的經驗。

後來我得知那不是電梯第一次故障沒修好,我打電話給旅館的負責人,也寫了一封抱怨信給她,收到的回應是:「很抱歉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會盡快處理問題。」

我實在很想當面對她怒吼:「什麼不便!也許妳應該自己去體會一下,半夜獨自困在電梯裡有多不便!」但我沒有那樣做,我實在無法接受她的用字遣詞。輕描淡寫的道歉發生在重要的人際關係時,這種於事無補的道歉反而傷害更深、更持久。

如果犯錯的人無意彌補過失,「我很抱歉」聽起來會更加空洞,缺乏誠意。我有一對夫妻朋友,平時省吃儉用,最近花大錢去一間高檔餐廳慶祝結婚紀念日,但服務糟透了。我猜想,那天廚房裡可能人手不足,因為他們等了很久才吃到開胃菜,等了更久才上主菜及結帳。他們一開始就告訴服務生,他們用完餐後還要去聽演奏會,必須在幾點以前離開,所以服務生很清楚他們的狀況。

後來妻子向服務生抱怨,要求他們找經理出來。經理很快就出現了,但他只會頻頻道歉,說他會把問題轉告給廚房,他至少說了三次「我實在很對不起兩位」。

偏偏就是沒說:「今天的酒由餐廳免費招待」或「開胃菜免費」,他完全無意彌補過失,也許這樣做幫公司省了一點錢,但他也永遠失去了兩名客人,他們不僅不會再回去消費,也不會推薦朋友來這家餐廳。

在人際關係中,若無法做出適切的彌補也一樣糟糕。例如,你不小心把咖啡灑在朋友的地毯上,並為此道歉十次,卻從未起身幫忙清理,或主動表示你願意支付清洗地毯的費用。如此一來,十次那種道歉就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同樣的,好友生日那天,你剛好安排遠行,你為此向他道歉。不過,如果你能馬上想出替代方案,展現出你真的在乎,那會更有幫助。

教導孩子道歉的重點

「怎樣教孩子道歉最好呢?」我對一群心理治療師提出這個問題時,他們一致給出同樣的答案:「大人應該以身作則,示範他們希望孩子學習的行為。」如果你該真心向孩子道歉時沒那樣做,孩子們又為何應該那樣對你呢?

孩子每天耳濡目染,有樣學樣,因此以身作則確實是個好主意。但是,有些家長不願向孩子道歉,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有損身為家長的權威,使他們顯得軟弱無能、優柔寡斷。然而,在這個在乎公平及實事求是的世界裡,那樣做反而更能展現出堅強的一面,讓孩子看到家長能在無損格調下坦承錯誤。事實上,道歉的能力是我們可以賦予孩子最好的才能。當家長死不認錯的行徑破壞了孩子認知的事實時,孩子心中強烈的正義感會覺得無所適從。

我對家庭的研究,讓我想在教導孩子道歉方面,為成年人額外提出一點建議。那就是:學習說「謝謝你的道歉」,然後就此打住。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常反射性地把道歉當成進一步解說的開場白。

孩子道歉後,他們可能會聽到:「你道歉了是很好,但我希望你反省一下,你排擠弟弟,不讓他參與遊戲,他有什麼感受。你是真的感到對不起,還是隨口說說、敷衍了事?下次也許你應該主動跟弟弟道歉,不要我逼你道歉才說。」

一位十一歲的男孩說:「我討厭道歉,因為道歉後感覺很彆扭。」每次他說完「對不起」以後,免不了還會被念一頓,說同理心有多重要;或是翻舊帳,說他以前就做過這種自私自利、冒失莽撞的事;或是說一些讓他想要馬上摀住耳朵,盡快逃離現場的事情。

有些大人否定孩子道歉的方式,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我的朋友告訴我發生在她孩子身上的實例。她的孩子讀小學四年級,每次有學生調皮搗蛋時,老師總是擺出同樣的「臉色」,學生道歉後,她總是回應:「你要是真心悔改,就不會做出那種事了。」

這種制式回應若是對屢勸不聽的孩子說,或許還有點道理,但那個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如此。她的不滿臉色使孩子看了馬上道歉,承認缺失,但她又當場否定孩子的道歉。朋友的女兒當然不是唯一對老師做法感到困惑的孩子,但老師的回應卻完全抹煞了道歉及接受道歉的意義。

你想要教孩子怎麼道歉嗎?那就記住前面那個例子中機場的媽媽,把她當成榜樣,像她接受我的道歉那樣,去接受孩子的道歉。當然,有時候可能需要進一步討論,但沒必要馬上把孩子念一頓、否定他們的道歉,不然他們可能會覺得:「那道歉有什麼意義?」

道歉,不是只能用說的

我永遠忘不了馬文。他是名農夫,有憂鬱和暴躁易怒的傾向。他在醫生的要求下來找我做心理治療。他的多年婚姻陷入僵局,我問他家裡的狀況怎樣。他說妻子柏妮絲早就放棄他了。

馬文說自己是不稱職的丈夫,並舉了許多實例說明他經常不在柏妮絲的身邊支持她。他描述那些事情時,語氣像聊天氣一般,事不關己。例如,柏妮絲六十二歲時動乳癌手術,時間安排在秋收的時候,她麻醉醒來聽醫生告知分析結果時(無論消息好壞),馬文不在她的身邊。田裡的工作再怎麼繁重,馬文都可以一肩扛起,但他不擅長面對令人情緒激動或澎湃的情境。柏妮絲老早就不冀望他的關心了,也一直跟他保持距離。

促使一個人改變的原因,有時是個謎。不過,馬文來找我治療的那段期間,我注意到他整個人有一些改變。他開始告訴我柏妮絲是個好女人,他知道自己常讓她失望、虧欠她很多,但他沒辦法為過去的行為道歉,或是把那些事情拿出來討論。「木已成舟,多說無益。」馬文告訴我:「我覺得道歉於事無補,柏妮絲也這麼覺得。」

不過,他確實相信道歉是可以用行動實踐的,他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他的岳母病重時,搬到他家附近的安養之家靜養,馬文主動擔負起照護的工作。我親眼目睹他在人生的下半場,突然搖身一變成為模範丈夫和女婿的驚人改造過程。他告訴我,他決定改過自新,彌補過去沒做好的一切。

即使岳母很難搞,從不道謝,而且和柏妮絲的母女關係不太好,但馬文無怨無悔地照顧了岳母三年,直到她過世為止。每當柏妮絲覺得不堪負荷時,馬文就馬上接手,並負責接送岳母去醫院。他的岳母是個信仰虔誠的人,馬文和柏妮絲並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只要岳母能夠去做禮拜,馬文每週日都會送她去教堂。岳母過世時,妻子請他打電話安排喪禮。我覺得這段日子以來,他們夫妻倆的關係變得更融洽了,也比以前更快樂。

不是凡事都能獲得饒恕

接受道歉不見得就是言歸於好。再怎麼得體的道歉,也不見得能夠挽回破損的人際關係。「對不起」這幾個字講得再怎麼真誠,可能都不足以撫平傷口。有時雙方的關係是建築在彼此的信賴上,信賴一旦瓦解,就再也無法修補了。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想再見到那個傷害你的人。

但你還是可以接受道歉。

喬安打電話給我,希望我給她一些意見。她和瑪莎以前情同姊妹,在瑪莎進入她的公司工作以前,她們長達七年都是最要好的朋友。但瑪莎一進公司後,就開始破壞喬安的信任,不僅搬弄是非陷喬安於不義,還跟喬安搶升遷的機會。喬安後來因此離職,兩人的友誼就此畫下句點。

後來她們有四年的時間沒再見面或交談。直到某天,喬安收到瑪莎寫來的長信,瑪莎在信中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表達由衷的道歉及懊悔。她告訴喬安,她深自檢討後,非常想念她,希望能跟她重修舊好。她請喬安騰出時間,選幾個方便的日子,一起吃飯聊聊。信末,瑪莎寫道:「希望妳能原諒我。」

「我該怎麼回她?」喬安希望我給她意見。她相信瑪莎的道歉是真誠的,但是一想到要見面談談,她就渾身不舒服。喬安想乾脆不要回信算了,但是放著瑪莎的來信不回,又違反她自己的誠信原則。

幾經考慮後,喬安回信如下。

親愛的瑪莎,

謝謝妳來信道歉。知道妳反覆思索我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以及妳做的事情對我的影響,我覺得很欣慰。對我來說,不堪回首的往事太多,難以多談或想辦法延續友誼。祝妳順心,我對我們以前的長久情誼也充滿了美好的回憶。

喬安

我告訴喬安,這封信簡直可以當成回信的典範,言簡意賅(簡潔向來是上上策)、真誠懇切、中肯扼要。喬安沒有說「我原諒妳」,因為她並未原諒瑪莎。她也避免算舊帳,或是重提瑪莎對她造成多大的傷害。她也沒說「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我的想法會有所不同」,以免模擬兩可,讓對方以為還有希望。

雖然喬安原本想回應:「我無法接受妳的道歉。」但她後來選擇謝謝瑪莎提出道歉,那樣的回應顯現出喬安的成熟圓融,她希望這份回應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不要像瑪莎以前那麼惡劣。「謝謝你的道歉」並不表示雙方將盡釋前嫌,重修舊好,或是喬安願意再繼續和瑪莎通信。有些東西一旦破壞了,就再也無法挽回。

說出「我不接受道歉」,更需要勇氣

有時我們不接受道歉是合情合理的,或許是因為道歉的人並未真心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也可能根本搞不清楚狀況,或者暗指我們反應過度、誤解問題所在。

又或者,我們已經不想再聽到道歉了、厭倦那種呼天搶地但顯然很空泛的悔悟,因為對方仍一再犯下他們曾為其道歉的行為,無論是用餐時刷手機、承諾完成的事情屢次食言。如果對方沒有真心悔改,我們或許可以讓他知道,我們不想再聽到他一再道歉。

道歉聽起來很虛假,或是對方想要反過來怪罪我們時,可能需要勇氣去反嗆對方。我想起一個很難忘的例子,有一次我和幾位家長在學校操場上聊天,我們聊到小學教室裡的學生種族不夠多元。一位母親說,她兒子班上有兩位黑人小孩,最後又隨口補上一句:「……但是他們看起來挺乾淨的,也守規矩。」在場的一位父親是我的朋友,他平心靜氣地回應:「黑人但是乾淨又守規矩?能不能請妳說明一下這話是什麼意思?」那位母親聽他這麼一說,反應有點激動,就像我們被指控種族歧視的反應一樣。

翌日,這位母親又在操場上遇到我的朋友,她說:「我想跟你道歉,很對不起讓你覺得我說的話是種族歧視,因為我真的沒那個意思。」那位父親淡淡地回應:「如果妳覺得問題是出在我的反應,而不是妳說的話,我恐怕無法接受妳的道歉。」那個母親堅稱他過度解讀,又說受夠了講話還要戰戰兢兢,以免政治不正確而得罪人。那個父親一聽,無奈地搔搔頭說:「好吧,我想我們就是見解不同。」接著就不再多說了。

我很佩服他的反應方式,尤其他並未跟她爭辯或堅持己見。他選擇給予對方空間,讓她去思考自己講的那些話有什麼意涵,也許她想久了會悟出道理。

寬宏大量地接受吧!

即使你私底下不太喜歡道歉的一些細節,你還是可以學習把「接受和解」視為基本原則。當然,有原則必有例外,但一般來說,為了對方的道歉不合你意而糾結半天,或是寄望對方的道歉符合本書列出的得體標準,都是庸人自擾。接受道歉即使有遺憾,至少能為雙方關係的未來發展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接受道歉或和解,不見得就表示你不再談論痛苦的議題,或是你原諒對方的作為或疏失。接受道歉不代表你說:「好吧,過去都過去了,沒必要舊事重提。」比較像是:至少未來彼此之間還有其他可能,不再只是憤怒和怨懟。

接受道歉只表示你同意結束衝突、減少不滿,並騰出善意的空間讓彼此走出僵局。那也可以為進一步的討論奠定基礎,讓你們有機會深入討論依然耿耿於懷的事情。當然,有些道歉不值得接受,但一般來說,寬宏大量地接受道歉,看彼此的關係能有什麼進展,是最好的因應之道。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