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5800007

哲人風流──莊子的智慧

作者 謝鵬雄
出版日 2006-06-30
定價 $220
優惠價 79折 $174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2011國中寒假推薦書單
台北市圖好書大家讀第51梯次入選.新聞局第28次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人文類

紛擾俗世中,清淨生活的智慧。
順應自然,才是最幸福的事。

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是人類史上最具精微智慧、洞察力且獨立的人。《莊子》一書,也是書史上一本最具思想性、獨特性、啟發性及詭辯性的書。
這位空靈的思想家,諦視亂世,觀察人生,審度宇宙結構,衡量天下大小,面對芸芸眾生;分析是非、真假、美醜、生死、夢與覺、德與不德、用與無用、齊與不齊、王與寇、人與物、大與小、辯與不辯、藏與仕……幾乎觸及所有人生及人世之情、理、智可能遇上的哲學命題。
這樣的書即使放在百家爭鳴的年代,也是相當震撼。而今,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流暢筆觸演繹《莊子》,讓我們更容易領會莊子的思維與作品的真義。
它開闢了另一扇門,另一個心靈空間,使人們在俗世努力掙扎時,有可以迴旋的空地。


• 看《莊子》,可以有點訣竅,不妨從內七篇的〈人間世〉看起。
• 讀者看到什麼,就領會什麼,看不到什麼,那也最好把心情放鬆一點,不必存必定要看到什麼的心,慢慢的,以漫遊的心態,再看幾次,那書中的意境,就會漸漸浮現。
• 莊子以一個夢,說明夢與現實無從分別。是莊周睡著了夢中變成蝴蝶的呢?還是本為蝴蝶,做夢變成莊周呢?夢與現實,似無從判斷。
• 哲學家莊子,創造了物理學家庖丁,借他之口,首倡物質有間隙,及刀刃無厚度的理論。
• 一般人以為莊子反對做官、反對做事、反對有用。其實以莊子的思想而言,怎麼會認真反對任何事?只要有人能從容、遊刃有餘的做事,都是合乎他所主張的。



作者介紹
謝鵬雄

台大外文系畢業,留日學者,資深電視從業人。曾任台視編審組長、企劃組長、駐日代表等職,並任教世新與政大。十餘年來,考察各國電視傳播及電影,卓有聲望。一生沉潛書海,涉獵文學,探索人情,優游於各種理念之間,觸覺敏銳,言語犀利,並不斷在報章撰寫專欄。
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範圍及文類極廣,著有《花非花》《書生情懷》《觀念遊戲》《女人的美學》《透視日本》《紅樓夢女人新解》等四十餘種。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5800007
ISBN:9861331549
頁數:20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861331549
看更多

試閱

◎自序


莊子,是人類史上最具精微智慧(sophisticated)、最有洞察力(insight)且最獨立的人。《莊子》一書,也是書史上一本最具思想性、獨特性、啟發性及詭辯性的書。這樣的書及人在中國的文明及文化前進、演變到相當成熟的春秋戰國階段,與諸子百家前後出現,即使在百家爭鳴的年代,想必也是很震撼的。


在約略相同的年代,古希臘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曾遭遇一群「詭辯」學派(sophist),中間也曾發生許多議論、論難,見於柏拉圖《對話錄》中。「詭辯」一詞,在當年的希臘學界,並無貶損之意,因為語源sophos是智慧之意。人具備相當的智慧,才有能力辯論,詭辯(精微的辯論)更不在話下。


由是觀之,莊子與惠子之間濠梁上的詭辯,孟子對楊朱、墨子之論難,都算是很積極的溝通。可惜,後來的中國人,在「恕」道的薰陶下,不再堅持為真理而「翻臉」的做法,使中國文化在這方面的前進遲緩下來。


在諸子百家的學說中,儒家學術因得到歷代帝王賞識及利用,一直傳承下來,成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政治、道德,乃至生活規範。但其他的思想則大部分存在於學術中,不及影響庶民的生活意態。唯有莊子的思想,繼續小規模卻深入的進入士大夫、知識份子及庶民的理念、感覺及心靈中,提供他們另類的生活意識。


有一些學者說:中國的士人,得意時,就遵奉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失意時,就在老莊思想中找到庇護所,以正當化其退隱的生活。這個說法有一部分對,另一部分誣蔑了中國的知識份子。在大多數的知識份子中,儒、道思想在其心靈中所占的位置一直是平行而牢固的。何況,莊子的思想也不是傳統的「道家思想」一語所能涵蓋或盡其奧蘊。因為,莊子的思想,就內容而言跨越當時百家思想,在境界上超拔所有的別家理念。他的「一家之言」是中外皆無與倫比的。


莊子,一位空靈的思想家──他諦視亂世,觀察人生,審度宇宙的結構,衡量天下的大小,面對芸芸眾生,分析是非、真假、美醜、生死、夢與覺、德與不德、用與無用、齊與不齊、王與寇、人與物、大與小、辯與不辯、藏與仕……觸及幾乎所有人生及人世之情、理、智所可能觸及的哲學命題,並將其粉碎,另架構一些獨特的、超絕的、高蹈的、雄奇的理念。


其為論也崇高雄邁,其為文也如高山大河,匯為一種似議論、似哲學、似詩歌的藝術。兩千多年來,滲透、感動所有接觸的人,並替中國人開闢了另一扇門、另一個心靈空間,使他們在俗世努力掙扎、厭倦於仕途經濟、人情義理之際,有處可以迴旋的空地,有一種可以寄託風流的靈界。其為中國人及全人類所做的貢獻,可謂空前絕後。


本書,以作者微薄之力,意圖將莊子的心念寫成較易接近的文字。是否有一得之愚,尚請方家指正。

 


 

◎春日訪談莊子心

「謝鵬雄先生,聽說你要為『經典智慧』書系寫莊子,為什麼選上莊子?」

「喜歡他。」

「喜歡?就這麼簡單?」

「喜歡一個人,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入的關係。很簡單,很不容易。」

「為什麼不容易?」

「譬如有一個人,他官居要職,地位很高,你會敬而遠之。又有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會尊敬他,但不見得喜歡他。可能有一個美女,艷麗絕倫,你心嚮往之,但輪不到你喜歡她。」

「這麼說,莊子輪得到你喜歡他?」

「似乎如此。莊子的思維,先將自己掏虛,變成空虛的人。虛就能接受人,空就能容納人。我有一種感覺,他不介意我喜歡他。」

「聽來好玩得很,為什麼要把自己掏空?」

「印度有一位名人,人稱大師,名叫奧修(Osho)。他畢生研讀《莊子》,將心得寫成一本書,書名《空船》(The Empty Boat)。他說你若駕舟在湖上航行,有另一艘船撞上來,你會生氣。但如果仔細一看那船上並沒有人,你就不生氣了。因為對一艘空船生氣是沒有意義的。」

「船上為什麼沒有人?」

「因為那人被莊子虛化。虛化就是無我、忘我、無執、無相,等於零。歸零了。」

「為什麼要歸零?」

「莊子認為人的意識、認知多係偏執之想。歸零之後,才能去認識或欣賞天然的美、自然之理、自由的境界和意念的浪漫。」

「奧修是印度人,對莊子的體會那麼深,他好像也喜歡莊子?」

「外國人──其實外國人這個名詞就是違背莊子的思想的──但姑且說,外國人中喜歡莊子的很多。奧修之外,西方的叔本華、卡繆,還有日本人研究莊子的,少說也有上百人。」

「中國人呢?」

「中國人愛好莊子思想的更多,魏晉以下,老莊的思想常常與儒學思想並行。你看《世說新語》及竹林七賢那些人的言行,是把莊子的意境放在心中生活的!」

「莫非你也是那些人之一?」

「我不敢與那些名人比。但莊子的思想,兩千年來沁入中國知識份子的心中很深,有很多原因。那是一種人在功利場上為現實掙扎之餘,可以退下來獲得心靈舒放的境界。」

「有沒有更積極的意義?」

「當然有。莊子思想的精華,就在其貌似恬淡而實際上豪邁浪漫之處。譬如說,他的書首篇就大談『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種情景,是美學的極致。又談到植大樹於『廣莫之野』,逍遙其下,意思何等曠達。其實《莊子》一書表面上好像談哲學思想的議論,骨子裡所呈現的是文學、藝術、詩。莊子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學家!」

「美學是很新的名詞哪?」

「莊子是超時代的人。他的超邏輯的思維模式,不認同僵硬的道德律,及對善惡、是非、美醜之另類看法,必須放在近代認識論及價值觀的架構上來討論,才能理解到真正的價值。」

「這樣說,好像這本書是很深奧的?」

「不對。書的內容很深入,奧蘊很大,但說的事很容易懂,這就是《莊子》的神奇之處。我們常說某人學問太大,所以他說的話艱深難解,這是一種諷刺。有學問的人應當有能力把話說得易懂,才是真正的學問。莊子就是能以淺易的語言說出深奧道理的人。」

「這有什麼訣竅嗎?」

「莊子通常說了幾句話後,就說一個寓言,寓言都是很有啟發性的小故事,令人看了好像觸動心智的一個門,突然靈光一閃,就懂了。在〈寓言〉篇裡莊子自言其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意思說,他的話有十分之九是寓言,其中十分之七引用很重要的人的事蹟及話,內容輕靈易懂。」

「但一般人還是覺得莊子寫的是古文,看不懂啊!」

「兩千年前的書,只要多花一點時間看看註解及白話譯文就懂了。世界上很少有哪個國家,有人看得懂他們兩千年前的書哪。做中國人真是福氣啊!不信你去問問美國人、西班牙人或日本人!」

「這麼說,回頭看您寫的《莊子》,也要看註解?」

「不必。我所費心的就是如何以最簡單的文字把莊子的思想形容出來。如果裡面還有較複雜的文字,那是莊子的思緒需要較曲折的文字來形容。」

「您這本書為什麼取名《哲人風流》?」

「風流二字,縱觀中國史,莊子是第一個擔當得起的人。」

「但如今有很多人把風流二字當好色的同義詞使用,您有什麼意見?」

「語言本來也會精緻化,也會庸俗化。這是斯文掃地的一例。風流本是流風餘韻的意思。司空圖《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以之推崇詩的最高境界,是『風流』二字用得最傳神的一例。」

「風流的傳說,在中國有沒有流傳下來?」

「有的,莊子以下,屈原、宋玉、司馬相如、謝安、陶潛、烏衣巷裡的文人,一直到近代的王國維,都熟讀《莊子》,並或多或少以言論及行為體現了風流的精神。」

「可不可以說莊子是風流的創始者?」

「莊子可能無意於創始什麼,但他論理而超越理,論辯而超乎舌辯,論道而道中有情,言情而另有懷抱;胸襟宏大,識見脫俗,語言奇宕而淒美,喻事巧妙而神奇;且心如春日,意映秋水,情無掛礙,優遊於天地之間。這樣風流的人,在人類文化史上絕無僅有。奧修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及印度有勸人歸於『虛空』的哲學。莊子應當是發現虛空之好處的第一人。」

「老子呢?」

「莊子有許多和老子不同的觀念。老子的話有許多是反心機,而莊子是無心機。反心機是將通俗的心機反過來用,仍然是另類心機。如『大智若愚,大辯若訥』,其存心愚、訥,似仍有心機。莊子的心萬里晴空,真正脫離這些了。」

「謝謝您接受訪問,再見。」

 




◎如何看《莊子》

兩千多年來,《莊子》一書的文字、思想及境界的玄妙及高邁,受到很多文化人的讚賞、謳頌及崇拜。金聖嘆的六大才子書,首推《莊子》;民間也一直有「一莊、二騷、三史記……」的說法。相信很多人早聞其名,也思一讀為快。但可能幾次打開《莊子》看一頁、兩頁,或一篇、兩篇,即戛然而止,無法看下去。這中間有許多原因。

第一、 文字艱澀、玄奧、不易理解。這一點,如今有註解本、語譯本;稍費時間,看看註解及語譯,不難理解。只是第二點,看懂了文字之後,仍然難以理解它到底是想說什麼。《莊子》今本三十三篇,每篇不是很有系統的。其沒有系統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莊子弟子編纂註解補訂之時未曾做系統性規畫。有的將莊子的零碎片語或寓言實錄之,有的據臆測或己意補編之,然而莊子生前說話或著作,亦不見得是起承轉合很有條理的說、寫。古時候的書,靠口傳手抄,省紙惜墨,言簡而意多,自然難解。這第二點是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但並非不能解決。

讀《莊子》,必須先了解它到底想說什麼?主張什麼?呈現什麼?每一篇又是意圖何在?重點是什麼?寓言所暗喻的又是什麼?以下,擬參酌各家解說,試著來解開莊子難讀之結。

首先,莊子的主張,其中心仍然是一種人生觀。為了要呈現他的人生觀──一種在他之前世上未曾有過、在當時是空前的人生觀。他使用各種語言的技巧、寓言的功能,一路上也涉入宇宙觀、認識論、諷刺、反論,甚至乍看好像很消極的言論來達成。

莊子的人生觀是要與道合一、德合天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天下篇)以達到本然的自由、開放的人生及「逍遙遊」的意態。

莊子與老子一樣,認為天地間本來有自然的「道」,道與人相合之後,便成為人的「德」。這個「德」,與我們平常所說的倫理道德,那種勸人為善去惡的理論並不一樣。因為「德」是超越人間善惡、是非、生死、美醜、智愚等概念。人本來具有天然的德,這個德,在雍容的心態下,得以全然保全,是為「全德」。

德為什麼會常常不能保全?因為人很容易受累,受偏見之累、受表相之累、受利欲之累。諸如生死之懼、善惡之分、美醜之別、是非之辯、自我之意、語言之巧、好惡之情都很累人的。全部《莊子》,尤其是所謂內七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都是反覆討論如何避開或超越人間之累,以達到「全德」境界的議論。

這些議論,或以議論的方式為之;或以寓言的方式喻之(如「庖丁解牛」);或以高邁的片言隻語偈之(如「大鵬雄飛」);或以玄學的語言呈現之(如「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或以美學、藝術的意態言之(如「莊周夢蝶」,似理、似詩、是藝術,也是美學)。這中間,也看出莊子其人的多才、多能、雄辯、見識超人、意境高邁;是哲學家、是詩人、是藝術家,是能以藝術方法談哲理,也能將哲學論點變成藝術的人。他的見解,不但是哲學,也是藝術。

考據家,一直用心考據《莊子》的真偽。許多人認為內七篇是莊子所著,外十五篇摻雜莊子弟子的作品及意見,雜十一篇偽托居多。事涉繁瑣考據,本書不擬涉入。但較寬容的看法認為,在「著作權」觀念不甚明確的時代,許多書如《論語》《孟子》及柏拉圖的《對話錄》,可能都是師生之間的集體創作。只要思想符合莊子的方向,皆不妨視為「莊子之學」來解讀鑑賞。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