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稱《人生複本》是燒腦神作,不光是因為一群知名暢銷驚悚作家推薦,而是如果模擬閱讀過程的燒腦實況,很可能頭殼裡是這樣轉:

有一個〔大學教授\科學家〕傑森,對自己的人生不頂滿意。通常一般人不滿意就喝喝酒、找人喇賽抱怨或來點小出軌,偏偏他不是,又偏偏他專精量子物理小編只能解釋到這裡,多了要找專業打手,所以這個〔倒楣的大學教授\威能科學家〕〔進入\打開〕了一道門,一道展演多重時空不可思議之門。來大膽選個封面吧!看看另一時空的你過得如何?走出箱體,進入官網



一路神展開的劇情攪動腦汁,讓人瞬間熱血上湧不說,更威絕招是開了揪心又丟不下的「讀」鉤外掛──讀了就上鉤,鉤住就要直奔結局。正是這股強吸力讓電影公司索尼影業只讀150頁書稿,就砸重金125萬美元(近3千8百萬台幣)搶下電影改編權,並且力邀作者參與劇本撰寫的工作。到底是何等本事能讓看遍各種爽片神劇的電影公司如此大膽出手?

(說故事功力實測給你看,《人生複本》作者克勞奇接受亞馬遜網路書店挑戰,15秒說故事!)


其實如果不必擔心雷不雷,只說心裡話,《人生複本》最讓小編激動的就是──

這書完全是衝組故事,讀得快到停不下來(徹底根治注意力不集中、閱讀障礙、滑螢幕衝浪症候群)但是看完馬上想翻回第一頁即刻重看(給我點時間鑽研細節好不好)

其實,主角傑森相當平凡,平凡到家庭日配零食都喜孜孜出門去買。不過他照例有點凡人症頭──對人生偶有小不滿,暗暗獨自糾結一下「當初早知道要是OOXX就好了」。誰想到覆面高人前來襄助(狹持)他,逼他強迫中獎,一陣暴打、下藥,醒來就得到新天新地。

不過,這世界完全不對勁,人人敬他、捧他,原本糾結的前途事業如今顛倒到手,早知道的遺憾全送到眼前。可是,恐怖的地方是他家變得很怪,位置對,內裝卻是裝肖維:

我匆匆過街爬上門階,從口袋掏出那串不是我的鑰匙。正試著找出能插進鎖孔的鑰匙時,我發現這不是我家的門。不對,這是我家的門,我住在這條街,信箱上也是我的門牌號碼。可是門把不對,木頭材質太過優雅,而門上那鐵製的哥德風鉸鍊,似乎更適合出現在中世紀旅店。 我轉動門鎖。門往裡面晃開。 不知哪裡不對勁。非常、非常不對勁。 我踏入門檻,進到餐廳。 這不像我家的氣味,聞起來只有淡淡的塵味,似乎久無人住。燈暗著,不是只有幾盞,而是全部沒亮。 我關上門,在黑暗中摸索著,直到手擦掠過一個調光開關。一盞鹿角吊燈照暖室內,燈下有一張極簡風玻璃桌,不是我的,還有幾張椅子,也不是我的。 ──《人生複本》,66頁

而且他老婆兒子也不知去向,就連想方設法找熟人,說的都不是他這幾十年經歷的日子。還有最扯的是,好不容易追蹤到他朝夕相對的此生摯愛,人家回的是,「我們十五年前就分手了。」(120頁)

小編初看真的每翻一頁心裡就吶喊這什麼鬼,就連校對到第三次還是忍不住一股腦衝又翻得飛快(量子力學、物理假設門檻秒過,小編都覺得自己變聰明了。不過事後還是追了一下薛丁格的貓)。


其實早在克勞奇端出《松林異境》那回就讓大家驚呆了,他不但創下新自費出版圈新高──賣得好不說,還連帶救援本來已經黑掉的驚悚鬼才奈沙馬蘭,重登名導之列。而且接連全美幾個大型漫畫展,他都被評點為眾宅關注亮點作家,好些人看到他的作品影視改編速度之快,還把他比做我們這個時代的邁可.克萊頓(克萊頓先生就是2016秋季燒腦科幻神劇《西方極樂園 Westworld》的原創,再三改編也不厭倦的《侏羅紀公園》也是出自他筆下)。克勞奇的確很類似克萊頓的一點是,他們都有本事讓科學變得生動、浪漫、揪心⋯⋯簡單說,科學高牆突然之間被說故事技藝給攻陷了

《人生複本》裡的傑森從被挾持、追捕到漂流穿梭在不同世界,一路揪緊讀者心思,他對身處環境的慌張恐懼,刷新科幻故事詮釋「兔子洞」的框架。瞧瞧他說的「兔子洞底的這個仙境,據說就是我的人生。」(111頁)這個人生到底怎麼從樣樣熟悉到樣樣不對勁?當樣樣不對勁的時候,難道你有把握不是自己出問題?或是能夠在陷入自我懷疑深淵之際,找到立足點、爬出黑洞?

(與誠品書店合作特殊陳列,極有機會成為年度最佳特陳獎柳)

傑森.戴申。地址正確。電話號碼正確。 

我拿起床頭櫃上的電話,撥了自己家裡的電話。 電話響四聲後,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嗨,我是傑森,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真正接起電話的並不是我,是答錄機。你知道該怎麼做。」 

嗶聲尚未響起,我便掛斷。 

那不是我們家的答錄留言。 

瘋狂的感覺再度逼近,恐怕會讓我像胎兒一樣蜷縮起來,也會讓我粉碎成千千萬萬片。 

但我將它阻擋下來,重新唸起我的新咒語:我不能認為自己瘋了。我只能解決這個問題。 

實驗物理──胡扯,是所有科學──的主旨就在於解決問題。然而,不可能一次全部解決。總會有一個較大的、最重要的問題,一個大目標。可是一旦你滿腦子只想到問題有多麼巨大,就會失焦。 

關鍵在於從小處著手,先專心解決你能回答的問題,開闢出一點可以站立之地。等付出努力後,如果夠幸運,便有可能解開最重要的謎題。就像看一張特殊合成照片要一步步往後退,最後完整影像才會自動出現。 

我必須把擔憂、猜疑、恐懼隔離開來,只專注於這個問題,就像在實驗室一樣──一次解決一個小問題。開闢出一點可以站立的乾地。 ──《人生複本》,98頁

而後段當傑森念念不忘、想從千劫萬難裡重新找到繫住他、讓他能夠定錨的家,卻更牽引讀者深思「家」是不是一個地方場所?是不是燈光裝潢擺設氣味?是不是有哪幾個人放在裡面就成一個家?或者當少了「一起經歷的破碎痛苦與黏合」,那些單一元素都組不回一個家(或許科科宅可以用量子解釋法,但小編只能說到這裡)

後來每次想重頭蕊這本書的時候,總會在獻詞停頓,想著這句話究竟是作者還在思索未曾選的道路,抑或是他已經看過那番風景了?

謹將此書獻給那些曾好奇自己未選擇的人生道路盡頭是何模樣的人。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