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者用心做好料理是一種誠意,品嘗者吃出其中滋味是一種敬意。

知道有這麼一本書即將出版時,全公司都雀躍不已!

但是,整整兩個月都跟這本書稿抱在一起,是享受也是煎熬!

享受的當然是每天可以照三餐看到這些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煎熬的是,每每校稿校到飢寒交迫時,就難免會有種望梅止渴、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折磨。

台灣人是個重吃的民族,也非常熱中接觸或吸收口耳相傳、好康相報、美食節目或餐飲指南等提供的資訊,並且即知即行,哪裡有好吃,哪裡就有人潮,排隊排再久,都沒在怕,若去到沒有人氣的店家,反而還怕他不好吃!

台灣人同時也是個重「氣味」的民族,如果能在享受美食佳餚之餘,還能感受到那麼一點點的小故事或人情味,賞味這件事,就變得更有意義了。

宣一的字裡行間,不僅充滿對賞味的熱情與對覓食的執著,我們也不難發現,古早味、家鄉味、媽媽味……瀰漫了很多篇幅,攏絡了她絕大多數的味蕾。雖然我們可以想見,許多特色餐廳,在廣大的消費需求下,勢必還會如雨後春筍不斷推陳出新,但那些屬於記憶中的熟悉好味道,卻有可能隨著店主年邁、手藝或配方失傳、硬體老舊、沒有噱頭也不炒作等因素,而不受年輕人青睞漸漸消失。宣一在書中對此,流露出濃濃的不捨與執著,希望這些百吃不厭的平實美味,能像你我住家巷口的廚房,時時炊煙裊裊、香氣四溢。

在這本書的編輯過程中,每每和宣一討論到書中的圖片或內容時,宣一都不忘補一句:「這家好好吃喔!」然後形容著每家的特色餐點或老闆的習性。每家餐廳菜色、陳設環境,甚至連掌廚的個性等,在宣一筆下活靈活現,即使是路邊榕樹下的小麵攤、老舊公寓內的小吃店,不僅吃出了其中的真滋味,也寫出了他們的「態度」。沒有人情包袱、沒有新聞炒作壓力,也沒有人云亦云的盲從,家家都是掛保證、好吃就是好吃的絕對口感!縱使很難有一種料理或口味,可以滿足每個人的味蕾,但我敢說,跟著宣一的私房覓食路線吃透透,絕對一飽口福,不會失望!

也許你生活中也有幾家熟識且常去的餐館食堂,就像你家灶腳,當你不想煮飯或不知道要吃什麼時,就會想到他。也許你某天突然很想吃某樣東西,到了那裡卻發現他們已經關門大吉或者換人經營,那絕對是種悵然若失、胃口盡失的空虛與惋惜,縱使餐廳陳設可以複製、店名可以魚目混珠,但要再尋覓到這一味,恐怕是「回不去了」!

食物就是這麼奇特,不同的人拿鍋鏟蒸煮炒炸煎烤出來的料理,即使食材品質劃一、作法如出一轍,吃起來就是不一樣!除了油鹽醬醋的掌握,火候、時間、刀工,甚至掌鑊者的心情,都會影響料理的滋味。

做菜者用心做好料理是一種誠意,品嘗者吃出其中滋味是一種敬意,而宣一確實吃出每家餐廳、每道佳餚的箇中美味和熱誠。或許短時間內,我們無法一一吃遍這85家大宴小酌,但光是閱讀,就足以讓我們垂涎欲滴,彷彿一場又一場的味覺饗宴。

真正好吃的食物,絕對不一定要是米其林等級或山珍海味,即使書中仍有少數較高價位的餐廳,也絕非華而不實、浪得虛名,至於那些路邊小吃攤或不起眼的小吃店,下次經過時,可別再輕易小看他、錯過他了!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