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S0100143

讀書不必靠天分:東大首席律師的一點突破學習法

天才とは努力を続けられる人のことであり、それには方法論がある
作者 山口真由
譯者 卓文怡
出版日 2014-12-25
定價 $250
優惠價 79折 $198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一出版就攻占亞馬遜暢銷榜,連東大福利社都超熱賣!東大生都在用這一本!
 理解力從20%飆升到80%的一點突破學習法,從此不用多買參考書!

天分無法選擇,但努力可以。
而努力,是一門技術!

東大首席律師教你「讀七本書,不如一本書讀七次」的一點突破學習法,
不論讀書、記憶、考試、學習都能為自己加分,而且一生受用!

靠努力變成天才的美女律師,這樣帶你進入最想讀的學校、
拿到最有價值的證照、學會最想學的東西!

日本最受歡迎的美女律師山口真由,以第一名成績從東大法學院畢業,而且大三就已考上律師執照,畢業後順利進入菁英們擠破頭想去的財務省,之後又自立成立律師事務所!現在她經常在電視上曝光,大家都認為她是天才,但她卻說,自己完全是靠努力,更重要的是,努力,是有方法的!

根據她的觀察接觸,即使是東大生也沒有不努力的人!

在眾人的期待下,她分享了自己的秘訣,掌握這37個小秘訣,加上有效的一點突破學習法,你也能像她一樣,擁有天才般的學習成果!

會念書的人和不會念書的人,差別就在這些關鍵!

★不要企圖第一遍就把書讀通!七書都讀一遍,不如一書讀七遍!
★不擅長的部分,別多花時間白費力氣。
★費時排出超完美的讀書進度表反而讓你挫折連連?
★為何精心挑選的筆記本或行事曆都只用一個月?
★追求完美或第一名是悲劇,維持前1/3,就能保持頂尖。
★將努力「視覺化」,從使用的文具開始。
★參考書一本就夠,千萬要自己去書店挑選,別上網購買。

作者簡介
東大首席律師
山口真由

東大第一名畢業的金頭腦美女律師。高分進入東京大學法學系,大三就考上律師。以在學四年全優之成績,榮獲「東京大學校長獎」,並以第一名成績從東大法學系畢業,考進菁英都擠破頭想進入的財務省(相當於台灣的財政部)。現為知名律師,以「金頭腦」的形象,活躍於日本各大新聞評論節目和猜謎節目。

譯者簡介
卓文怡

1983年出生。曾在日本大阪攻讀日中口筆譯。最喜歡看推理劇、閱讀推理小說。擅長實用書籍、輕小說、推理小說等各領域之翻譯。譯有《讀書不必靠天分》(如何出版)《科學驗證的改運法》(方智出版)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100143
ISBN:9789861364117
160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把「努力」當成一門技術

第一章 這樣努力才有效!

方法1 把努力具體化成動作

方法2 不擅長的領域,就不該再努力

方法3 從四個領域測量出你的專長

方法4 當不擅長的事找上門,就用優勢彌補

方法5 出社會後,更要當個有上進心的「書呆子」

方法6 保持在「前三分之一」的位置,就不會被淘汰

方法7 「完美先生」或「完美小姐」的字典裡沒有「進步」

方法8 天分無法選擇,努力卻有方法

方法9 對努力的成果由衷引以為傲第二章

第二章 努力,從這裡開始

方法10 學會謙虛,就是製造努力的機會

方法11 參考書不用多,一本就夠!

方法12 不要在網路上購買參考書

方法13 先別急著查單字

方法14 七本書讀一次,不如一本書讀七次

方法15 每天替自己準備小考,累積實力

方法16 數個小成就勝過一個大成功

方法17 以「懂八成,努力兩成」為學習目標

方法18 不要只把目標貼在電腦前,要「啟動」它

方法19 適當調配三餐作息,延長一天的時間

方法20 分配努力的比重,把時間花在你重視的事情上

第三章 持續努力的技術

方法21 持續努力,就不怕一時失意

方法22 別把心思花在行事曆上

方法23 公開你的決心,將自我約束變成與他人的約定

方法24 讓別人看到你的努力,就能獲得正面評價

方法25 比起烹飪課,你應該選擇高爾夫課程

方法26 不要把自己當成敵人,要與他人競爭

方法27 設定目標門檻的「量」比「質」更實際

方法28 一次努力一件事就好

第四章 達成努力的方法

方法29 「晨型人」最利於讀好書

方法30 製造數個能激勵自己的「充電站」

方法31 讀累了,轉換過度使用的器官

方法32 一次使用一樣文具,讓努力「看得見」

方法33 數字「灌水」,放大努力

方法34 替自己的規定「留點後路」,才能堅持到底

方法35 每晚一分鐘,做同一件事

方法36 絕不能否定自己的努力

方法37 面對挑戰,不要輕言Pass

結語 沒錯,我就是這麼努力!

看更多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把「努力」當成一門技術

我不太喜歡聽到別人說「妳真努力呢」這種話,因為聽起來似乎有揶揄我努力過頭的意思。同時,我也很抗拒別人說我是「天才」,因為我並不是天才。

當我告訴別人,我在參加司法考試口試前兩週,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三餐及洗澡各花二十分鐘,唯一的喘息時間,就是每晚與母親講十分鐘電話,剩下的十九小時又三十分鐘,則全神貫注於念書上,很多人都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我。那段期間,為了與睡魔抗戰,我還將雙腳浸泡在裝滿冰水的臉盆中。念到一半,耳邊突然傳來「驪歌」的歌聲,直到晚上,歌聲仍在耳邊迴盪,這時我才察覺到那是自己的幻聽。當我把這件事告訴別人時,他們甚至認為我念書念到「秀斗」了。

相反地,當我告訴別人,我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東大法學系,大學四年修的一六二個學分全拿到「優」等,以及通識課程平均分數都超過九十九分時,他們則認為我是「天才」。老實說,當別人說我是「天才」時,總是讓我很不舒服,因為我並不是不需要努力就能拿到這樣的成績,而且我的腦袋也不夠靈光,離他人心目中所認定的天才,其實還差很遠!不過,我認為自己能夠以第一名畢業於東大法學系,也是理所當然的事。這話聽起來或許有些傲慢,但因為我比任何人都來得努力,所以獲得這樣的成果也是天經地義。

但我發現有許多人剛好跟我相反,他們不太喜歡聽到別人對他說「加油」這種話,因為這句話會讓人覺得對方似乎在責備自己還不夠努力,而自己又不知道該如何努力。

很多事明明只要努力便可以得到成果,為何大家偏要把別人的努力視為「天才」?相反地,當我說「有努力必有回報」時,卻反而遭來反感。因為人們總是將「努力」當成一種抽象的精神,很少有人將「努力」當成一門技術,並舉出具體的方法和訣竅,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努力付出的人,我深信努力不是一種抽象的「才能」,而是具體的「技術」。我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而且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我擁有許多從小累積出來努力的具體訣竅。

這本書就是告訴你開始努力的契機、如何養成持續努力的習慣,以及堅持到最後的方法。只要善用本書,你再也不會因為聽到別人說「加油」而感到刺耳,而且不久之後,應該再也不會有人對你說「加油」了。

看更多

試閱

方法1 把努力具體化成動作

進入東大之後,當別人對我說:「你的腦部構造本來就與眾不同吧?」「天才不需要努力,真是令人羨慕!」這些話時,真令我哭笑不得。

雖然我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東大法學系,但我也一直強調,我絕對不是「天才」!再說,即使在人才輩出的東大裡,我也不曾遇過不需要努力的「天才」。

不努力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不需要再努力的人(或是已經沒有進步空間的人)。所謂真正「不需要再努力的人」,是指「已經沒有再進步的空間」那種完美型天才。但是真正的天才,其實相當少見。

第二種是自認為不需要再努力的人。例如在某個領域擁有一定地位、名譽及財富的人;或是對人生放棄,認為自己不需要再上進的人。

然而,大多數人都不是以上這兩種類型,而是屬於第三種類型,也就是原本就非常不擅長努力的人。即使相當清楚自己應該要努力,可是卻沒有具體的方向,到頭來仍舊無法如自己所願,為某事而努力。

這本書就是針對這樣的你,寫出「努力」的具體方法。

努力=採取某種行動

所謂的努力,是指為了某個目的而盡全力。

但是這種說法,是否讓你覺得有些抽象呢?因此,當人們說到「努力的目標」時,總是容易產生「畫大餅」的感覺,只要說自己努力過了,即使沒有達成目標,也無傷大雅不會遭到責難。我認為這是對於「努力」的重大誤解。

首先,將「努力」具體化,是件重要的事。「努力=採取某種行動」。當不擅長努力的人,聽到別人說「加油吧」或是「再用點心」時,根本不曉得該做些什麼具體的事。他們只會認為自己遭到否定,所以才會產生反感。

因此,本書並不是將「努力」當成抽象的目的,而是提出具體目標,並思考未來該如何持續及實踐。

努力就是反覆、持續地進行一件事

對我來說,努力,就是反覆、持續進行某一件事。

就像是田徑選手每天都要練跑好幾圈一樣。而我努力的事情主要是「學習」,所以在考試前,我會每天持續反覆地熟讀課本。最重要的就是找出自己為了什麼事而「努力」,也就是找出應該反覆、持續進行的事情。

接著,你該思考如何反覆、持續地執行。請試著回顧每天的生活。大部分的人,每天都是由不斷反覆、持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

每天被設定好的鬧鐘叫醒、觀看固定的節目頻道、確認天氣預報及今天的星座運勢、走相同的路線上班上學、在固定的時間抵達公司或學校⋯⋯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做著同樣的事。

因此,絕對沒有「無法反覆、持續做某件事……」這種狀況。

但找到自己要反覆、持續做哪件事,其實不簡單,很多時候有可能會搞錯領域。過去我曾不斷地嚐試,在失敗中記取教訓,希望藉由這些經驗,傳達尋找正確努力方向的秘訣給讀者。

★就連東大的學生,也沒有不需要努力的天才!

方法2 不擅長的領域,就不該再努力

把努力視為「苦差事」的人,往往會將努力的方向,放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事實上,在自己不拿手的領域中奮鬥,不但會帶來莫大的痛苦,而且效果不彰,到頭來,還是無法持之以恆。

不擅長的事做得比別人差,本來就是理所當然,所以,如何用擅長的部分來彌補才是關鍵,不需要刻意接觸自己不拿手的事。當你決定為某件事努力時,一定要選擇自己拿手的項目。當我真心想要努力時,也是從自己擅長的事情開始著手。

專才比通才容易受到肯定

每到畢業季,各大名校都在找尋「專才」,專才要如何定義?不妨思考一下,將某個人的能力以「蛛網圖」來進行分析。所謂的「蛛網圖」,就是把例如「邏輯能力」「創造能力」「持續能力」各個指標,以五個等級(一~五分)進行評比後所繪製的圖表。倘若每個領域都拿到三分,「蛛網圖」就會趨近於圓形。然而,若在特定的領域得到五分,而在其他領域只得到一分或兩分,「蛛網圖」就會變成銳角。我認為,像這樣在某個特定領域讓人印象深刻的專業人士,就可以稱作「專才」。

在過去那種持續穩定成長的社會,沒有缺點也沒有優點的人,或許在職場上會受到重用,而且通常也可以隨著年齡或資歷增長順利晉升。然而,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終身雇用及「年功序列」的制度(日本的一種企業文化,以年資和職位來訂定標準化的薪資,通常搭配終身雇用的觀念,鼓勵員工在同一間公司累積年資到退休。)皆已瓦解,想要在和諧的工作環境中,大家一起順遂地往上爬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今的社會已經來到必須抓住機會才能出頭的時代,也正因為如此,當你在某方面展現「專業能力」時,就有可能瞬間受到器重。所以不能把自己擅長的領域只當成興趣或才華看待,而是要持續鑽研,運用在工作上。相反地,如果你在某方面擁有強力的武器,應該也可以順理成章地將不拿手的工作交給別人處理。

別人眼中的苦差事,或許就是你的強項

我最擅長的是在「閱讀能力」上的吸收速度及精準度,直到現在依然在這個領域上持續努力。而且,我會盡可能把握住讓我發揮此能力的機會。

舉例來說,工作上有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大量的資料,並迅速地整理出要點。這種機會,除了在律師事務所之外,一般人應該也會常常碰到。像這樣的工作通常被視為「苦差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對我來說,這可是求之不得的機會,我會積極地參與,把握住大好機會,將文件仔仔細細地閱讀完畢。

其實,我剛進律師事務所時,曾經接過一項工作,「確認截至目前為止,日本是否發生過同樣的判例?」這項工作正好可以善用我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將目前日本法院的判例都看過一遍。要找出是否有相同或類似的判例,講求的純粹是閱讀速度。我用最快的速度,將所有判例閱讀一遍,隔天早晨,再「若無其事」的向上司報告:「日本目前為止沒有完全相同的判例,但是類似的事件有兩例。這不是很常見的案例,幾乎沒有前例可循。」

或許是因為我回報的時間太早,上司用質疑的口氣問我:「妳看過多少判例?」我不假修飾地回答:「關於這兩種類型的參考判例,過去十年間共有一百二十五件。」我的回答讓上司印象深刻,大家都說我「讀得很快」,後來也會盡量把這種類型的工作交給我處理。

對別人來說是「苦差事」,但卻是我最拿手的事情,做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隨著工作的累積與磨練,我的閱讀速度及精確度也持續提升,經過不斷反覆、持續閱讀後,我已從「讀得很快」的程度,晉升到「讀得比誰都快」的境界,我也就成了大家公認的「閱讀達人」。這就是在擅長的領域加倍努力的成果。

雖然大家都認為「有努力就會獲得成果」,但若是搞錯努力的方向(不擅長的領域),即使再怎麼耕耘,還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有一點收穫。然而,如果選擇正確的方向(擅長的領域)經營,就能加速成效。

以我而言,我非常不擅長POWER POINT簡報軟體,在日本財務省工作時,很多時候必須製作以圖表呈現的說明資料,雖然我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處理,可是卻做不出更好的簡報。反覆試了好幾次之後,終於認清自己對POWER POINT根本不在行的事實,於是決定盡量避開「全心全意投入,卻得不到成果」的工作,將這件事交給其他同事處理,我則繼續做大家敬而遠之的閱讀工作。雖然後來辭掉財務省的工作,與討厭POWER POINT沒有關聯,但是成為律師之後,我幾乎不需要再使用POWER POINT來製作文件了。

弄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自然而然可以與他人分工合作。職場上幾乎都是團隊合作,如果在某方面確實表現突出,自然就會被交付擅長的工作,相反地,不拿手的工作也會隨之減少。

然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加倍努力,不拿手的領域則拋到腦後」這種戰略,可不能如法炮製在「知識」上。我們固然必須深入了解擅長領域的知識,同時也不能對其他領域一無所知;特別是主管層級的人,在其他領域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為主管對於部屬所報告的事情,必須要有察覺問題的敏銳度。

不過,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必須靠各式各樣的工作經驗日積月累養成。如果希望別人交付工作給你,當務之急就是針對某部分加倍努力,讓自己成為那方面的專家,確立你的專才地位。

★善用優勢,付出努力,成為「專才」!

方法3 從四個領域測量出你的專長

當你想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家時,是否仍然搞不清楚自己拿手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標準來思考事情,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在某個部分比別人優秀,還會因此責怪部屬或晚輩:「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會!」

當我還是高中生時,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在「閱讀」能力方面如此卓越。周遭的人常常對我說:「妳讀得好快。」看到他們的反應,我才察覺到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並逐漸產生自信。找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其實比想像中難,尤其是如果目前身處的環境並不合適,要找到拿手的事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我要介紹一個測量自己「擅長領域」的指標。

職場上通常很需要「運用能力」。為了能精準地運用能力,就必須搭配「吸收能力」。而「閱讀」與「傾聽」屬於「吸收能力」,「書寫」與「談話」則為「運用能力」。如果無法評斷自己,也可以與別人比較。為了方便說明,我將「閱讀」與「傾聽」歸類為內向類型,「書寫」與「談話」則歸類為外向類型。

如何評估你的「吸收/運用能力」及「內/外向類型」?

對我而言,我在「閱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能力,若以五分來評鑑,我在閱讀方面可以拿到「五分」。第二擅長的是「傾聽」,有達到「四分」的標準。其次為「書寫」,大概是「三分」,最不拿手的是「談話」,分數為「一分」。如此一來,我知道自己屬於稍微內向、吸收型的人,因此,我應該朝以吸收為主的方向努力。

我有一個從國小就認識的好朋友,她在「談話」方面毫無疑問是「五分」,任何人都會被她說的話吸引,只要有她在的地方,一定充滿歡笑。她的「傾聽」也不錯,為「四分」,因為她巧妙的回應技巧,與她商量任何事情,彷彿都能迎刃而解。相反的,她在「書寫」上就比較遜色,只有「二分」。我曾和她交換日記,雖然平時的交談不會有任何問題,可是轉化為文字時,卻發覺她有些詞不達意。而她最不擅長的就是「閱讀」。她曾經公開表示,除了教科書之外,她不曾閱讀過其他書籍,所以這方面應該只有「一分」。

所以,她努力的方向,應該集中在「傾聽」及「談話」較外向的事情上。順帶一提,她現在是位美容師,身為一個美容師,技術固然重要,可是與客戶的溝通也是不容忽略的環節。她在談話、與客戶應對的技巧上都十分拿手,這個職業對她而言,幾乎可以說是她的天職吧。

再舉其他我曾經待過的業界為例,例如:公務員必須時常對政治家口頭報告,「談話」能力就是身為一流公務員最該具備的條件。而律師這個職業,尤其是負責企業法務的律師,大部分都是以書面方式回覆委託人,所以相當要求「書寫」方面的能力。

無法使用四個領域評分時,就用現況來考量

如果你無法判斷自己較擅長「閱讀」「傾聽」「書寫」「談話」中的哪個領域,就請你先以自己的職業或角色來思考,因為大部分的人,通常會選擇自己較為拿手的領域。

若你的工作需要時常接待客戶,而且勝任愉快,你最擅長的應該就是「傾聽」和「談話」。如果你是擔任辦公室的內勤作業,或許在「閱讀」和「書寫」方面占有優勢。此外,也可以從學生時代社團活動所擔任的職務,找出自己的專業能力。

當然,有些人就是運氣不好,總是懷才不遇或無法學以致用,始終找不到自己內行的事情,與其用盡方法「努力克服」,倒不如換個方向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才是明智的抉擇。

從「閱讀」「傾聽」「書寫」「談話」中,找出適合自己努力的領域!

方法4 當不擅長的事找上門,就用優勢彌補

在現實中,我們很難避免自己不拿手的事找上門,這時候,你應該試著努力突破瓶頸。

我所就讀的東大,對學生通識課程的要求範圍相當廣泛,若想順利畢業,除了拿手的文科外,還必須在不擅長的理科拿到必修學分。

閱讀文章是我最拿手的事。當我閱讀之後,會將腦袋記下來的東西直接寫在答案紙上,這也是我應付考試的方法。但是數學及理科並不適用這種方法,光是直接寫出記在腦海裡的東西,並不是正確答案,還必須仔細思考,將重點放在如何表達自己的思路上,這部分就是「運用能力」。

若以我在方法3提到的四個領域來分析,我雖然對「吸收能力」很拿手,可是卻不擅長「運用能力」,以至於數學及理科都讓我很頭痛。因此,我選擇了理科中最接近「文科」的課程—「行動心理學」。這門課是以科學方式研究人類的行動,雖然被歸類為理科,但是當我看到課程介紹後發現,這與一大堆數字的統計學等課程其實不太一樣。上課時,教授以記載著各式各樣事例的教科書為教材,針對每個事例說明,所以擅長閱讀教科書的我,果然在這個科目也拿下「優」的成績,讓我安心不少。

連不擅長說話的人也適用的電話應對術

在職場上,也可以運用相同的方法。

例如,不擅長「談話」的人,往往對於電話應對很頭痛,特別是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接到電話,最令人困擾。因為自己沒有防備也沒有準備,又不曉得對方會問什麼事,難免會害怕、不安。這種時候,可以善加利用電話答錄機。只要知道是誰打電話來,便可以稍後再回電,如此一來就不用再擔心接到突如其來的電話。如果在沒有答錄機,且無論如何必須接起電話的情形下,也不需要勉強自己硬著頭皮支支吾吾回答對方不正確的答案,可以用「關於這件事,我已明白您的意思了,等我們討論過後,再致電給您」這樣的話術,對自己或來電者都是較妥善的回應方式。

接下來,就要針對對方電話中的疑問,先閱讀資料並詢問他人的意見,才能更有自信地回答對方的問題,而不用擔心答覆的內容有誤。如果你的「書寫」能力比「談話」能力強,你應該將心力投入在書寫領域上。例如,改以寫電子郵件的方式取代回電。將內容整理好後寄給對方,等待對方的回應。即使是用電話回覆,也應該在打電話前先寫下重點,在電話中依照每個重點詳細說明。如此便能大幅度減低不擅長講電話的緊張感,也能將不擅長的事,帶進自己拿手的領域之中。

對於不拿手的事,如果只學會表面功夫,絕對無法持久。在某些情況下,勉強自己使用不擅長的方法,甚至會造成不愉快,所以我認為從一開始,就應該徹底認清自己對什麼事不拿手。

★把不擅長的事帶進自己擅長的領域之中!

方法14 七本書讀一次,不如一本書讀七次

有太多人書讀不好,其實是因為讀書太過「認真」。例如,一邊閱讀一邊畫線做記號、用墊板擋住文字,或是將某些單字塗上顏色。

但是,我不會做這些事。

因為,在捷運、公車上或是走路時要畫線其實很困難。若用麥克筆把文字塗掉,下次當你要重覆閱讀時,原本的內容已看不見了,根本無法好好閱讀。明明知道非弄懂不可,卻又似懂非懂,不但會因此對自己感到失望,甚至會認為自己記性太差而產生挫折。

況且,你也不可能一次就把重要的地方全部標示起來,當你開始著重於畫線時,你的注意力將會只放在畫線這件事情上,根本沒有充分吸收內容,而且一旦不畫線,就會感到不安。如此一來,想要反覆、持續就不太可能了。

看過一次就想立即理解意思,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沒有反覆、持續閱讀,就不可能全盤吸收。我認為「聞一知十」的人,是天賦異稟的少數,即使是「聞十之一」,其實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讀書不要太「用力」

閱讀時,最重要的是累積次數。不要花兩個小時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而是要在三十分鐘內持續翻閱四次,結果會比只是仔細閱讀一次的人效果更好。

覺得閱讀很痛苦的人,大都是過於「認真」的人。想看過一次就記在腦袋裡,未免太勉強了。若遇到不懂的字就翻字典,當然會覺得很累,因為他們根深蒂固地認為,非得把內容及意思都搞懂才行。

但這類型的人,通常對於教科書一開頭的內容記得很熟,愈到後面記憶愈模糊。每次念到一半,就開始覺得疲勞無以為繼,到頭來只能把前面的內容仔細閱讀完後就放棄了。所以我建議應該把心力先投入在掌握整體內容上。當你拿起一本書輕鬆翻閱過去,稍微有點印象之後,便能擁有自信,而不再有「閱讀這本書感覺很辛苦」的不安感,之後的閱讀就會比你想像中來得簡單了。

「我必須完全搞懂這本書的意思,」這樣的想法通常會帶給你痛苦。如果先不急著了解意思,讀書只不過是單純翻書的動作而已,就不會造成痛苦。

念書原本就已經很辛苦了,若再加重負擔,一定很容易半途而廢,雖然努力必須適當地給予壓力,但同時反覆、持續一件事,徹底地減輕負擔也是不可或缺的。

設定以平常心閱讀七次的目標

首先,先替自己設定一個以平常心閱讀七次的目標。只要達成,你對書中的內容,將逐漸產生親近感,讀書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倘若你念到一半感到厭煩,有可能是因為太投入了,請把目標再放回翻閱這個行為上,在你不斷反覆翻閱的過程中,自然就能熟悉書中的內容。

★讀書不應該追求一次就看懂,而要以平常心閱讀七次。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