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5100032

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兒童發展專家的21堂大腦潛能課

作者 王宏哲
出版日 2013-04-25
定價 $300
優惠價 79折 $237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台灣教育協會暨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小兒科醫師黃瑽寧、學前教養專家李坤珊、藝術心理治療師邱寶慧、中醫師李思儀、作家吳若權、作家吳淡如、教養作家番紅花、親子教養部落客Choyce、Carrol、Enzou專業推薦

輕鬆學腦科學專家爸爸的育兒遊戲
200個分齡大腦訓練活動,
培養出好情緒(高EQ)、耐挫力絕佳(高AQ)和創意豐富(高CQ)的孩子

孩子的好品格與多元智能,就從親子互動打下好腦力的基礎
現代科學育兒有關鍵的「八要三不」原則:「八要」是要培養自動自發、自我管理、訓練耐心、學習專注、打造自信、磨練獨立、培養同理心、鍛鍊挫折忍受力;「三不」是不過度保護、不拿孩子比較、不充滿批評。小兒醫學專家王宏哲結合了醫學領域的專業育兒知識、大腦科學新知,以及多年來的小兒臨床經驗,把這些原則設計落實到具體的親子互動模式和遊戲中,讓父母輕鬆在家進行,教會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正向快樂的EQ(情緒智能),是培養優秀人格的開始!
孩子愛生氣、愛耍賴、愛哭嗎?本篇提出許多有趣又帶有功能的大腦發展活動,來增加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冒險進取的AQ(逆境智能),培養有勇氣的孩子!
孩子好勝輸不起、沒有自信、不能對自己負責嗎?本篇設計許多提升耐挫力的親子活動,讓爸媽輕鬆教出自律、負責與勇敢的好孩子。
*未來進步的CQ(創意智能),培養有競爭力的孩子!
孩子學習力低落、常常不能專注學習、塗鴉不協調或寫字慢嗎?本篇整理出許多提升學習效率、增加大腦靈活思考、豐富聯想的親子活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名人推薦】
本書不似許多空談理論卻常誤導家長寵溺孩子之論述,是近年少見,能結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專業與實務經驗佳作,也是父母育兒小百科,尤其生手家長實在值得一讀。
──台灣教育協會暨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

這本書利用大量插圖和遊戲方法,在每天的親子遊戲中,模擬孩子生活裡會遇見的各個難題,並且一一擊破。如果各位爸媽看到有類似的教養疑惑,不用懷疑,本書中一定會有您所需要的答案。
──小兒科醫生黃瑽寧

宏哲老師是在兒童發展領域上的知名專家,他將自己的智慧與專長全貢獻出來集結成本書,對於育兒路上徬徨的父母,能提供許多有趣又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我們一同學習和帶領孩子,進入4Q均衡的領域。  ──中醫師李思儀

如果親子間能夠透過遊戲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可以幫助孩子真實且快樂地成長,父母想對孩子傳達的訊息也會更有效率,這是這本書教會我最棒也最美好的事情。  ──藝術心理治療師邱寶慧



作者介紹

兒童發展醫學專家 王宏哲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長庚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畢業,台灣大學、長庚大學、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現任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緯來「姊妹淘心話」節目常態來賓,以及台北市保母協會、彭婉如基金會保母講師。著有《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深受家長肯定及信賴。
◆天才領袖兒童發展中心官方網站:www.leaderkid.com.tw/
◆王宏哲親子教養部落格:casanovab110.pixnet.net/blog

看更多

得獎紀錄

2019上半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暢銷Top84

★2018金石堂教育教養類Top20

★2018博客來年度親子教養類Top14

★直奔博客來親子教養Top3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5100032
ISBN:9789861753096
頁數:192,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753096
看更多

各界推薦

 這是一本育兒使用說明書 黃瑽寧

一位媽媽在門診焦慮地和我討論了許多育兒的困難之後,突然有感而發地說:「每次買了新的電器,盒子裡除了機器本身之外,一定還會附帶一本說明書,教你如何正確地使用它。但是孩子出生之後,卻沒有任何使用說明,一切都要靠家長一步步地摸索,有時候真的感覺很挫折!」

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挺有趣的,而且很像這個工業化,以及e世代的家長能夠聽得懂的比喻。教養教養,不就是養和教:「養」讓孩子營養地吃,好好地睡,健健康康地長大,不要生病;「教」給孩子正確的知識、人生觀,以及情緒的管理等。隨著時代不斷改變,教與養的方法也一直在更新;上一世代的教養方式,今天可能很多都已經不適用(除了「愛」是永恆不變的道理),身為新世代的父母,亟需要一本「育兒使用說明書」,減輕家長的負擔與焦慮。

幾年前,我在電視節目上認識了宏哲,兩人都有同樣的熱情和使命感,要向新世代的家長們一起分享教養的觀念與新知,一聊之下,頗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我的第一本書就是有關「養」的部分,而宏哲的上一本暢銷書《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則是著重在「教」。

教養何其多元,一本書哪夠?所以我寫了第二本和第三本書;同樣滿腔熱血的宏哲,也很快地完成他的教養第二部曲:《教孩子比IQ 更重要的事》。

這本書規畫得非常特別,從EQ 、AQ 和CQ 三種智能著手,來幫助爸爸媽媽從不同的面向幫助孩子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這當中並沒有IQ 這一項目。看了這本書,家長就會了解為什麼情緒智能(EQ)、逆境智能(AQ)和創意智能(CQ),遠比傳統的IQ 還更重要。而且具備這三項智能,不僅僅讓孩子擁有三樣最重要的社會求生法寶,同時也潤滑了親子的感情,以及家庭的和諧。

台灣內政部為了促進生育,徵選出了「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口號,所謂傳家寶,應該是給父母增添幸福與快樂感。但是就我所認識的父母,常常感受到的是窒息感、無助感、憤怒感,這不是傳家寶應該具備的特質吧!但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我想很大的原因,是過去這個世代的社會變遷太過劇烈,加上媒體的多元化、資訊的爆炸,讓爸媽接受到太多直接或間接來自專家的恐嚇言語,以及過度解讀自己的人生體驗等。不過我反而要提醒家長,也許過去的教養方式不完全適用於現代,但親子畢竟還是以愛為彼此的連結,返樸歸真的教養精神,也許才是養兒育女成功與否的關鍵。

所以,當本書用科學的研究告訴你「嬰兒怕黑,幼兒怕鬼怪」這種老生常談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奇怪,因為現在有很多教養理論,暗示要忽略孩子天性的脆弱,鼓勵家長以訓練的方式克服嬰幼兒的膽怯或分離焦慮。但宏哲不這樣做,他反而教導家長從建立孩子EQ、AQ 的遊戲中,去幫助他們面對,並且解決這樣的恐懼感。

這本書非常特別,王宏哲老師不是天馬行空地說教,而是利用大量插圖和遊戲方法,讓焦頭爛額的父母可以不再抱著頭傷腦筋,只需依樣畫葫蘆就可以,非常簡單。翻開目錄,如果看到您的孩子有類似的教養疑惑,不用懷疑,本書內文中一定會有您所需要的答案。

教養就像教導孩子開車:從頭到尾都不放手,或是從頭到尾都放任不管,兩種極端都是錯誤的。《教孩子比IQ 更重要的事》一書,給了家長另外一個選擇:在每天的親子遊戲中,模擬孩子生活裡會遇見的各個難題,並且一一擊破。我強烈推薦這本好書給您。

看更多

 <自序>
讓孩子贏在品格的起跑點上

曾經有一位記者來採訪我,開頭就問:「王老師,兩岸三地很多家長都在追求如何培養出資優的孩子,可不可以從教養、發展與大腦的觀點,來談一談家長們該怎麼教育孩子?」我聽完,不加思索地就說:「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資優?資優是現在孩子成功的必要條件嗎?」教孩子這麼久以來,其實我最希望的是,家長們能放下成績至上的迷思,透過更多親子互動,更了解孩子身上的優點,因為真正的自信與成就感,不一定來自學習成績,千萬別限制孩子朝我們的目標前進,而不是往他心中所想的方向去飛翔。
由於教育環境與文化、飲食與科技等進步,讓現在孩子的心智發展,跟幾十年前真的有很大不同,在教養要追上孩子快速成熟的腳步,有兩件很重要的事:一是要當個會陪伴更會和孩子互動的爸媽,讓家庭關係更加親密;二是要教出孩子的生活好品格,讓孩子一輩子受用無窮。不管是親子演講、臨床諮詢和親子部落格的回覆中,我觀察到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被養得很好,可是卻越來越多爸媽愁眉苦臉地跟我說,我們快要不會教了,不知道要如何和孩子互動!其實,這道出了我多年來一再推動從親子遊戲中去教孩子,才能滿足孩子發展的重要。
從學前教育到學齡教育,甚至零到三歲嬰幼兒早期教育,都提倡很關鍵的「八要三不」科學育兒原則。「八要」:要培養自動自發、要培養自我管理、要訓練耐心、要學習專注、要打造自信、要磨練獨立、要培養同理心、以及要鍛鍊挫折忍受力;「三不」:不過度保護、不拿孩子比較、不要只重智能的開發。這些原則,更應該落實到具體的親子互動中,所以,我認為比開發孩子的IQ更重要的事,都放在這本書裡,從三大領域的遊戲設計中,自然地提升孩子內在品格,增加環境適應力,提升學習與發展。
第一部分是談孩子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情緒智能)訓練。因為讓孩子從小有快樂正向的思考與情緒管理的能力,就是培養優秀人格的開始。在幼兒的成長中,我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的情緒行為很多,如孩子愛生氣、愛耍賴、愛哭;孩子到年紀很大還無法跟媽媽分開;孩子很敏感;孩子的社交畏縮;孩子的同理心不成熟等,本章提出了很多有趣又帶有功能的大腦發展活動,來增加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第二部分則是談孩子的AQ(Adverse Quotient,逆境智能)訓練。現在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的行為問題層出不窮,我認為與孩子的挫折容忍度低有相當大的關係,而耐挫力必須從小就給孩子很多機會教育,要有一定的經驗累積,絕不可能一蹴可幾的。在孩子的認知行為發展上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孩子的IQ會受先天基因的影響,EQ也會受先天情緒氣質的影響,但唯獨AQ的能力,是被後天經驗教育來的,從跌倒中學到的,這非常的重要,我們絕不能教養出挫折容忍度低的下一代。如果你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好勝輸不起、不能等待很衝動、慢吞吞沒有動機、沒有自信、不能對自己負責,這章設計了很多提升孩子耐挫力的親子活動,讓爸媽輕鬆養出自律,負責,與勇敢的好孩子。
第三部分則是談孩子的CQ(Creativity Quotient,創意智能)訓練。其實每個孩子先天的潛能都非常大,這部分我最希望談的是,在教養過程中,爸媽們要放下「孩子晚學就輸在起跑點」的偏見,重新觀察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興趣與動機。這樣的教養,才能留下「空白時間」讓孩子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才能讓孩子的創造力無限。書裡我們會討論非常多孩子的學習力低落(可能與工作記憶有關係)、不愛思考困難問題、常常不能專注學習、塗鴉不協調或寫字慢、想像力較弱等常見現象,並整理出刺激孩子提升學習效率,增加孩子大腦靈活思考、豐富聯想的許多親子活動,期待家長們善用這些活動,不再將目光只投射在孩子的學習成就,而影響到最寶貴的親子關係。
最後,這本書除了結合醫學領域的專業育兒知識,更有我多年來與不同氣質孩子的互動經驗,以促進孩子大腦學習與終身品格的角度,帶領孩子透過遊戲活動練習EQ、AQ與CQ的三大能力,用最簡單的方式在家進行,教養出最關鍵的學習能力;本書也以孩子的行為問題導向,結合分齡遊戲的設計,期待眾多家庭一同打造愉快輕鬆的育兒環境,從小培養出孩子的好品格與多元智能的基礎。
親愛的爸媽,如果你對科學育兒法有更多的想法,或希望分享你快樂的育兒經驗,甚至育兒的過程中需要我的協助或意見,都非常歡迎到天才領袖的親子部落格。我開闢了一個「請問教養專家」的園地,讓我們一起為台灣孩子的競爭力而耕耘,祝福大家育兒順利。天才領袖兒童發展部落格:http://casanovab110.pixnet.net/blog

看更多

試閱

我不怕生,請跟我做朋友──教孩子學會互動,在團體中合作愉快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別人接納、尊重與關懷的感覺。孩子自出生以後,陸續接觸到家庭、學校、社會,並且從中發展出親子、手足、同儕、師生、同事……等人際關係,而這些人際互動品質的好壞,都會影響個人情緒社交發展。每個孩子雖然天生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及氣質,但這些情緒氣質還是會深受周遭其他人的影響,因為孩子的觀察力敏銳、模仿力強,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極強的學習力與模仿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須花時間陪伴,協助孩子提早了解自我與群我的不同,從家中的手足關係及家庭關係逐漸向外擴展,發展出適當的人際互動。而人際互動中,孩子是否與他人有眼神的對焦尤其重要,眼神的互動為一種非口語的互動,美國的心理學家甚至將其視為一種誠實的表現。讓孩子在主動傾聽或者與人互動的同時展現禮貌性的眼神交流,則可提升孩子未來交朋友成功率。
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在遊戲的環境中自然地與其他孩子相處。孩子在第一時間或許會有些害羞,但最後還是會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跟其他孩子玩在一起。
「遊戲」在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在孩子從害羞轉為勇於與人互動、交朋友之前,家長仍須給予一些簡單的協助。而這些簡單的協助包含以下幾點:
‧帶孩子到公園與其他孩子一起分享遊樂設施,幫孩子報名課外活動。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結交新朋友,經過幾次的遊戲相處,孩子主動與他們交談、遊戲的自信將可獲得改善。孩子擁有類似的社交經驗越多,人際間的溝通也就越有幫助
‧多邀請朋友的孩子到家裡與孩子一起玩。剛開始接觸的初期,試著去找到孩子們共同的興趣或喜歡的遊戲、玩具,幫助孩子們建立關係。
‧教孩子如何分享。利用用餐或分給他人食物的方式,進一步給予孩子分享的觀念,例如麵包或餅乾等,跟孩子一人一半,讓他了解你因為他的分享而開心。
‧讓孩子在家裡練習「Show and Tell」。透過家裡的自然環境,給孩子舞台表演,可以增加往後孩子在大家面前說話的自信,勇於表現的孩子,容易讓同儕了解,進一步跟孩子交朋友。
‧帶孩子前往家長的朋友聚會。孩子會從旁觀察父母如何跟其他人互動,並且從中學習互動技巧,不過,要記得不要用強迫的方式逼迫孩子招呼,會建立不愉快的社交經驗。

常見的幼兒社交問題

你的孩子有團體社交問題嗎?不妨勾選以下的家庭版檢核表(團體社交力):
1. 不容易跟其他小朋友產生共同興趣?
2. 對團體其他玩伴經常很急、沒有耐心?
3. 不喜歡講話,姿勢表情少,且沒有具察言觀色的能力?
4. 上了學之後,很難遵從團體的共同目標?
5. 經常自己玩自己的,沒有什麼好朋友?
6. 跟其他孩子玩沒多久就會開始爭吵?
7. 同情心及包容的能力比較差?
8. 不喜歡與他人合作的遊戲,或不喜歡排隊?

兒童發展專家的腦科學育兒法──練出孩子好人際,你可以這樣做

一、一到三歲的大腦訓練遊戲
◎我是三眼娃:跟孩子互動時,父母可以貼一張貼紙在自己的額頭上。一開始就要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與其互動或許有些難,但鼓勵孩子看著貼紙,如此一來就可以用較為好玩、好笑較不具強迫性的方式,讓孩子練習在互動時注視人臉且有一些眼神交流。
◎同心協力:跟孩子一起疊積木,你一個、我一個,當難度越來越高時,主動幫忙孩子。先給孩子一個模仿的對象,然後再尋求孩子的幫忙,並在幫忙後給予鼓勵,讓孩子對幫忙的行為記憶產生正增強。接著帶著孩子跟自己朋友的孩子一起玩,雙方家長先一起加入,藉由家長間的熱絡,降低孩子的陌生感,逐漸熟悉後,家長們逐漸抽離,孩子們可以自己經營簡單的人際關係。
◎非你不可:家長可以創造讓孩子幫忙的機會。例如:幫忙拿拖鞋、找鑰匙等等。創造一個情境,告訴孩子這件事情一定要拜託他幫忙,你發現只有他才找得到,並在事成後好好謝謝他、鼓勵他。讓孩子對「幫助他人」這件事產生興趣及內在動機。

二、四到六歲大腦訓練遊戲
◎還記得嗎:準備一副撲克牌,任意挑選四張,並將其翻開,讓孩子可以看到牌。接著問孩子一些問題,例如你喜歡的玩具是什麼?讓孩子花約一分鐘開心地闡述。然後請孩子閉起眼睛,家長從四張牌中拿走其中一張,再請孩子張開眼睛,並且請他說出不見的是哪一張牌。
這樣的遊戲方式可以讓孩子練習對人描述事件的細節,並回到原本的主題來。除了可以加強孩子的人際溝通技巧外,這樣的練習對往後閱讀及非語言的溝通,都有絕對的幫助。家長可依孩子的年齡、能力及注意力增減牌的數量。
◎感覺的模樣:首先,家長可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感覺,孩子的字彙或詞彙較少,因此需要家長的協助,幫忙孩子了解自己的感覺,並且做出適當的反應。
接著,家長可以拿圖畫紙畫六到七個圓,並且說出不同的故事,例如:今天在學校有小朋友生日請大家吃糖果。接著請孩子畫出這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感覺?是開心的笑臉!家長在每個故事後須確定孩子能夠正確地畫出不同的感覺。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進而能夠在與人相處時,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並且做出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團體生活。
◎掌聲響起:家長跟孩子在家庭時間裡,每天說出三句讚美對方的話。讓孩子學習觀察他人的行為,例如:媽媽今天煮的菜很好吃;寶貝今天吃飯又快又乾淨。從家人做起,慢慢將範圍擴展到公園一起遊戲的玩伴,或是其他的同學等。讓孩子學會肯定他人,從欣賞他人的角度開始建立簡單的人際關係。

三、七歲以上的大腦訓練遊戲
◎合作無間: 兩個小朋友使用任何方式將球從A點運到B點,而不讓球掉到地板上。
 這樣的遊戲過程,孩子們需要依對方的步調、體型、能力或者其他任何需求自己作出調整。可練習人際互動所需的包容性及適應性。
◎各司其職: 給孩子角色扮演的機會。例如:在家中模擬餐廳的情境,媽媽扮演廚師、爸爸扮演櫃檯、孩子扮演服務生等。讓孩子透過角色扮演,了解整個情境模擬要有趣、好玩,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在團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真正高興見到你: 家長幫忙孩子自我認識。透過畫畫的方式,畫出自己的特色,並且在家人面前加以說明、勇於表演,讓孩子在面對觀眾時能夠減少退縮,增加勇氣。接著請孩子畫出他的好朋友,並且向家人介紹他的朋友,給孩子機會形容,並且妥當地描述自己與同學的互動。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